自私的基因理論是不是現在生物學界廣泛接受的理論?
(未註明出處的圖片都來自相關參考文獻)
1964 年,28 歲的英國人 William D. Hamilton[1] 在《理論生物學雜誌》上發表了他的博士論文《社會行為的遺傳演化》(The Genetical Evolution of Social Behaviour),文中提出的內含適應性[2] 這個概念 (又譯廣義適合度,後來被 John Maynard Smith 引申為親緣選擇 (kin selection) 理論),引起了整個生物學領域的一場革命,一舉解開了關於「利他主義」的一系列生物學謎題,堪稱演化論誕生後最重要最革命的一次修訂。也許是因為這篇論文高度數學化,一般人兒領會不到其重要性,所以 Hamilton 的導師起初還否決了這篇論文。在「 20 世紀 60 年代,對 Hamilton 理論的科學引用次數每年只有 3-4 次,但到 20 世紀 70 年代,每年的引用次數高達數千次之多」[3],親緣選擇理論開始主導演化生物學界。難道生物學家們突然在 70 年代集體惡補了數學?這可不太可能。內含適應性理論之所以流行,並成為演化生物學的基本理論,Hamilton 至少要感謝三個人。
(http://www.obit-mag.com/articles/grim-reader-sept-17-2010-george-c-williams-panduleni-kali-and-kevin-mccarthy)第一個是美國人 George C. Williams[4]。這個 Williams 比 Hamilton 早生十年,晚死十年,可謂前後包圍三明治夾擊法。Williams 也是上世紀最重要的生物學家之一,他以對當時流行的群體選擇 (group selection) 理論的有力批判著稱。他和 Hamilton 以及 Smith 等人的工作在 60 年代發展了基因中心進化論。1966 年,Williams 出版了至今仍是經典的著作《適應與自然選擇》(Adaptation and Natural Selection),把 Hamilton 的內含適應性理論轉化成了淺顯易懂的文字敘述,這下生物學家們就看得懂了。果然,「五年後,大多數生物學家都放棄了群體選擇說」[3]。第二個是美國人 Edward O. Wilson[5]。這個 Wilson 年長 Hamilton 七歲,再活一年就比 Williams 長壽了。其學識之淵博、成就之大,可說是不得了了不得,而且就是某答案中提到的「威爾遜」,而且他的基因中心論觀點還被其哈佛同事「古爾德」「狠狠地嘲笑」[6]。1975 年 Wilson 出版的巨著《社會生物學:新的綜合》[7] 採用了內含適應性理論等理論工具,還膽敢在最後一章把偉大的人類社會和高尚的人性也拉下親緣選擇說和基因中心論的渾水,掀起了滔天巨浪,「在學術界和老百姓中間引發了巨大的騷亂和憤慨」[3]。從那時起古爾德就一直數落他。(http://www.simonyi.ox.ac.uk/previous-holders-simonyi-professorship/professor-richard-dawkins)第三個是英國人 Clinton Richard Dawkins[8]。就是他在 1976 年出版了《自私的基因》[9],把 Hamilton 的理論又用大白話講一遍,這下連老百姓都看得懂了。不過群體選擇理論最近又有死灰復燃的跡象,而且跟 Wilson 脫不了干係。2010 年 8 月的《自然》發表了文章《真社會性的演化》(The Evolution of Eusociality)[10][13],作者是三名哈佛學者, Wilson 的名字赫然位列第三。另外兩位分別是是強大的數學教授兼生物學教授、奧地利人 Martin A. Nowak[11] 和他主持的進化動力學計劃的手下、美麗的羅馬尼亞數學家 Corina E. Tarnita[12]。憑藉此文,Wilson 再次掀起腥風血雨,因為它對內含適應性這個概念展開了正面猛攻[5]。Wilson 竟然要拋棄親緣選擇理論了,為此 Dawkins 等 140 位科學家跟他吵翻天了。(http://news.harvard.edu/gazette/story/2010/08/the-ties-that-bind/)
(http://www.ped.fas.harvard.edu/people/)[1] http://en.wikipedia.org/wiki/W._D._Hamilton[2]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BC%94%E5%8C%96%E5%BF%83%E7%90%86%E5%AD%B8
[3] David M. Buss.進化心理學.2004.2ed[4] http://en.wikipedia.org/wiki/George_C._Williams[5] http://en.wikipedia.org/wiki/E._O._Wilson[6] http://www.guokr.com/article/89430/[7] http://zh.wikipedia.org/zh/%E7%A4%BE%E6%9C%83%E7%94%9F%E7%89%A9%E5%AD%B8[8]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90%86%E6%9F%A5%E5%BE%B7%C2%B7%E9%81%93%E9%87%91%E6%96%AF[9]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87%AA%E7%A7%81%E7%9A%84%E5%9F%BA%E5%9B%A0[10] 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466/n7310/abs/nature09205.html[11] http://en.wikipedia.org/wiki/Martin_Nowak[12] http://www.math.harvard.edu/~corina/me.html
[13] http://faculty.washington.edu/beecher/Nowak%20etal%20-%20evolution%20of%20eusociality%20-%20Nature%202010.pdf謝邀。自私基因理論,在演化生物學領域沒有太大影響:大家知道Dawkins這個人, 知道他的那個理論而已。1976年至今40多年過去了,中外出了多本《演化生物學》教科書,很少把他的理論放到書里。在(廣義)生物學領域幾乎沒有影響:許多人沒聽說過Selfish gene,也不影響自己的研究。反而在生物領域外,Dawkins受到一些歡迎,如做文化理論的在鼓吹meme(仿照基因,翻譯成「文因,模因」)是人類文化的演化的基本單位。當然這種做法,爭議很大,很大,很大!!!
@雅赫維 等提到了宗教。Dawkins和方舟子對宗教的批判都是成問題的。無的放矢,批判的是他們臆想中的宗教,而不是歷史和現實中一直在演化的宗教。另一方面,他們把科學樹立為宗教。宗教作為人類文化的一部分,其複雜性不亞於生物的演化。方舟子在生物學方面是專家,但在宗教領域與普通公眾的認識水平一樣,還停留在「麻醉人民的鴉片」這個階段。想批判宗教的,先看看這篇文章不遲 劉澎:對宗教的客觀介紹是否應進入通識教育。宗教自由和言論自由一體兩面,是民主制度的基石(關於宗教自由的常識――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的思想基礎)。不做深入了解就批判,是智識上的懶惰和驕傲,只能騙騙一時不了解實情的公眾。這種懶惰和驕傲,中外知識分子皆然。
《The Selfish Gene》是一個借基因來(過度)解釋人類整體演化的書。(沒有證據)的過度解釋就是謬誤,也是難以得到生物學家認可的主要原因。《The Selfish Gene》目錄:- Preface to 1976 edition
- Preface to 1989 edition
- 1. Why are people?
- 2. The replicators
- 3. Immortal coils
- 4. The gene machine
- 5. Aggression: stability and the selfish machine
- 6. Genesmanship
- 7. Family planning
- 8. Battle of the generations
- 9. Battle of the sexes
- 10. You scratch my back, I"ll ride on yours
- 11. Memes: the new replicators
- 12. Nice guys finish first
- 13. The long reach of the gene
國外學者對「自私基因」的一些評價:
1. 「the gene-centered view and the concept of the "selfish gene" does not describe the dynamics of evolution」[1]. (以基因為中心的觀點和「自私基因」的概念解釋不了生物演化的動力學機制。)2. "absent evidence otherwise, we are all here trying to tell true and constructive stories about a nature gorgeously and maddeningly complicated」[2]. (「當然,缺乏科學證據,這裡只是試著建構了一個自然如何極致又複雜的故事」。)另外,Quora上2014年3月份有相似問題:「ls the Selfish Gene Theory accepted by biologists?」 [3],大家可以看下答案。知乎相當於中國版的Quora。
[1] Selfish Gene Theory Of Evolution Called Fatally Flawed[2] Debate over 『selfish gene』 theory heats up
[3] Is the Selfish Gene Theory accepted by biologists?自私的基因並非現在生物學界廣泛接受的理論。很多科學家都反對道金斯的這種觀點。
達爾文的進化論只是粗疏地說自然選擇發生,但是對其如何發生,語焉不詳。後世的進化論者對此做過多種假說。
道金斯提出的基因選擇學說認為,自然選擇作用於基因,個體只是基因傳遞自身的工具。這種悲哀的觀點引起了極大的爭議。 著名進化論者古爾德堅決反對道金斯的說法。古爾德認為自然選擇「看不見」基因,也「看不見」個體。古爾德贊同威爾遜的群體選擇學說。威爾遜認為,自然選擇作用於種群,通過給予集體生存壓力來實行選擇。
但是,威爾遜把群體選擇學說應用於人類歷史和行為研究,引起了極大的爭議。
總之,自私的基因只是進化論眾多觀點觀點的一個,遠遠沒有得到多數進化論者的廣泛認可。
進化論本身也如生物一般,在自行演化,其路程還極其漫長。自私是所有生物的基礎屬性,比如餓了就要吃,渴了就要喝,困了就要睡,急了就要排泄,悶了就要呼吸,冷了就要穿衣,熱了就要脫衣。違法這些規律就是反人性,反自然。這些跟什麼道德、主義完全沒有關係,這些都是生物的基礎屬性。
反正高中生物書上是這麼寫的
量子糾纏和量子相干形成DNA的雙螺旋結構。「自我」意識由此系統衍生而出。人類是道德機器、數字生命。當面對同樣是數字生命的AI時,人類只會哭泣?
推薦閱讀:
※動物(除人類之外)的大腦是否一直在進化,智力在提高?
※生物為什麼由外骨骼進化為內骨骼?
※從人類進化、自然選擇的角度上來看,「醫生」這個職業該存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