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 GDP 年年在漲,股市一直在跌?


無聊來答個題。問題是問為什麼中國股市沒跟GDP漲,下面的對比就以股市一路跟隨GDP上漲的美國為例。

【楔子:勇猛與疲軟的辯證】

好嚴肅的問題。上圖才能simple:

美國股票指數絕對水平與名義GDP

從圖可以看出,從1990年至2012年,美國股票上漲了500-600%,GDP上漲了200-300%,股票市場增值約為名義GDP的兩倍,明顯優於經濟增長。

再看中國股票指數絕對水平與名義GDP:

由於歷史原因,90年代大部分經濟部門並不在股市中,這段時間的股市數據不能代表中國的情況。但2000年以來,股市表現始終遜色於GDP。從2000年至2012年,GDP增長超過4倍,兩個時間點的股票指數相差無幾。如果把時間線拉短,我們還可以看到更可怕的現象,2007年-2012niGDP增加近一倍,而股市卻跌了70%。

這表明,疲軟的中國股市確實沒跟GDP高歌猛漲!

但是,佛羅里達大學傑伊·里特爾曾做了一項研究,他分析了一個多世紀以來經通貨膨脹調整的複合實際GDP增速和複合股市回報。標的國家有16個,包括美國、德國和日本。結論是,這兩組數據之間的相關性為-0.37,相關性為負值也就是說經濟增長不一定會給股市投資者帶來多大回報。此後,野村證券利用里特爾的方法研究了1988年以來亞太眾多股市的表現。研究也發現,實際GDP與股市回報之間的相關性最多只能說是模糊不清。野村首席亞洲策略師肖恩·達比說,這對投資者來說是一個令人有些不安的事實。我們花了大量時間研究經濟增長的速度,我們考察的是GDP增速。不過,當你考察GDP增速和金融資產之間的相關性時,會發現相關性非常低。

不能說別的國家也這樣,我們就心安理得,不追究原因。

【江湖傳聞:GDP股市零相關】

2014年,時任高盛中國投資管理部副主席兼首席投資策略師的哈繼銘曾談到了中國GDP與股市的關係。哈繼銘:中國即使GDP增8%股市也可能跌。在這次演講中,哈繼銘講到了「為什麼」。

「中國是很不一樣的,中國GDP可以增長7%到8%,但是增長的成果有相當一部分被政府稅收拿去,剩下的還有一大塊,被勞動成本的上升佔去了。最後剩下的那一塊才是資本的回報,不僅少,而且這幾年還在持續下降。所以中國經濟漲8%,股市可以跌8%。」

2015年博鰲亞洲論壇期間,哈繼銘改口了。

已經成為高盛亞太區副主席的他說:中國股市的上漲,我們做過一個分析和GDP增長速度的相關性幾乎是零,沒有什麼相關性。呵呵。 哈繼銘:中國股市上漲和GDP增長相關性幾乎為零,但沒有該分析的詳細內容。

哈繼銘點到為止,說的是整體趨勢。為了繼續走通俗的路子,我們從最基本的概念開始,「如果你願意一層一層/一層的剝開我的心/你會鼻酸你會流淚」。

【論劍:本非陌路,奈何有賊】

國內生產總值:本地生產總值(GDP)亦稱國內生產毛額或國內生產總值,是一定時期內(一個季度或一年),一個區域內的經濟活動中所生產出之全部最終成果(產品和勞務)的市場價值。

由於上市的全部是企業,因此,我們先把GDP套用在企業上(企業作為國內經濟的全子集,上市企業作為企業的全子集,因而可以適用)。

上述定義簡化,便是創造的價值。企業所創造出來的價值是什麼呢?營業收入?利潤?都不是。企業創造的價值包括了該企業參與經濟生活的一切活動,老闆為企業在一年內創造價值提供了資源,會計、司機和工人也為企業創造價值提供了資源,所以統計企業產生的GDP就是GDP=折舊+存貨投資+利息+工資+凈利潤+稅收,當然還有其它項,但簡單點就是這幾項為主,這才是企業一年內創造的新價值,這些會被統計到GDP中。

股票市場,指股票發行、買賣、交易的市場。股市上交易的股票則是用來分享公司成長或交易市場波動帶來的利潤和風險。http://zh.wikipedia.org/wiki/%E8%82%A1%E7%A5%A8

股票收益所包含利潤來自於哪裡?用書本上(記憶中)的公式,我們知道——利潤=營業收入-利息-折舊-工資-稅收-成本。

對比以上兩個「公式」(非嚴謹公式,僅供本答案舉例),可以發現,GDP與股票收益的構成是不同的。

要GDP上漲,增加投資規模,這樣折舊,工人人數工資,存貨和利息甚至稅收都會上漲,但在有效需求不足的情況下,賣不出去東西,利潤是會下降的,但只要前幾項增加的幅度大於凈利潤增長,GDP就會增加。對應到股市,由於凈利潤沒有增加,反而會由於投資規模大了,工人工資高了,借債規模大了,利潤反而少了。

這一套和中國近幾年出現的情況是不是類似。 投資再投資,貸款不到民間借貸瘋狂利息高企,稅收高還需要打點各路鬼神,人力成本高企出現用工荒,內需不足外來品牌強勁,東西賣不出去,何談利潤?

GDP是增加了,企業利潤沒增加反減少,股東就拿不到該企業股票的收益,表現在盤面上就是股票不漲反跌。

這也就是哈繼銘在2014年說的,GDP增長的成果有相當一部分被政府稅收拿去,剩下的還有一大塊,被勞動成本的上升佔去了。最後剩下的那一塊才是資本的回報,不僅少,而且這幾年還在持續下降。

可是,都是企業,都是投資,為什麼中美表現這麼不一樣?

【外域異象:美帝為什麼這麼強悍 因為一晚只要一度電】

為什麼?

1.一個資本主義,一個社會主義?

以資本主義的自由市場為例,企業追求的是利潤,這完全跟股市的利益是一致的。利潤增加會讓企業採購更多更先進的設備,僱傭更多的工人,從而促使生產規模擴大,引致GDP的增加。但如果利潤不增加,狠毒的資本家們可不會為了政府保8而心慈手軟,反而會賣資產,解僱工人,不管GDP下滑不對GDP負責,讓企業成果為所有股東共享。這樣的GDP含金量高,因為創造了利潤。

反觀社會主義的目田市場,企業追求的是利潤,可政府也不得不「追求」,所以,企業間接地要對GDP增長負責,所以十八屆四中全會才有「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這樣的表述出現,因為沒實現。這些具體表現在企業虧損不能裁員,設備不賺錢照樣給我運行,只要你在創造GDP,我的數字比你的錢重要,不管你盈虧和死活。企業在燒錢,利潤哪裡來,GDP與股市怎麼能夠攜手共進?這樣的GDP就真的是GDP,好純(chun)。

美帝為什麼這麼強悍?因為「一晚只要一度電」,因為人家會為股東省錢,從而為股東生錢。

2.一個內向,一個外向?

目前,中國上市公司以內向型為主,90%的盈利來自於國內,外向型比重較低,而美國這一比例達到40%。美國股市更能反映全球經濟的的情況。中國多以內向型為主,90%盈利來自國內,又怎麼能逃脫「保增長穩就業」的魔咒?

這能從根本上解釋中國GDP和股市的背離的原因。

美國的GDP包含了上市公司儘可能產生的利潤,利潤漲了GDP也漲,兩條線是正相關的。

中國的GDP中,上市公司的利潤是閹割版,已經被多方力量染指,剩下的利潤是部分甚至是負值,公司沒對股東負責。但公司里的人都從中獲得了工資、福利,政府從中獲得了GDP、稅收,這對於決策者來說,已足夠。這樣,上市公司的一切經濟活動都在推高GDP,但跟利潤幾乎無關。因而前面有人說,GDP和股市幾乎是零相關的。

【尾聲:存在即合理】

儘管中國股市總體比宏觀經濟相差很多,但股市行業結構不盡相同。與美國結構相比,中國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因此現階段的差異表現存在其合理性。

1、上市公司結構:既有國有企業,也有民營企業

國有企業:國企的管理目標與股東利益不完全一致。國企的主要任務不是股價和股東分紅,而是為國家貢獻的大小。例如,國內近期銀行股表現不佳,在香港的保險公司表現一直不好,特別是信託行業的擔憂。從海外角度來看,短期內信託有很大的利潤,但有非常大的中長期風險(多被股東承擔)。歐美的上市公司很少有做信託行業的。

民營/私營企業:①過度競爭。中國的汽車、水泥、鋼鐵生產廠家的個數全球第一,企業數量過多,可能會造成惡性競爭。例如,中國啤酒行業全球利潤最低。這一狀況對經濟有益,使經濟更有活力,成本在全球達到最低,從而形成了更強的競爭力;但過度競爭不利於股東,競爭無序造成盈利較差。②私營家族企業的長遠表現難以判斷。3. 企業作假,內幕交易。 在全球每個國家都有內幕交易、企業作假等,但中國競爭更激烈,這一現象也更嚴重。

2、股市政策結構目標不理想:股市監管政策的出發點並非完全旨在保護股東

例如,從2009年至今,美國證監會共處罰249個案例,遠高於中國處罰的數量。從管理角度來看,美國證監會第一目標是保護股東,並不是保護企業或保護經濟。

3、投資者基礎不理想:缺少長期資金,大多數為短期投資者

首先,投資者資金的目的不同。例如在巴西,股市上最大的投資者並不是散戶而是長遠的機構投資者,主要是長期的退休金等機構投資,震蕩時期,機構依舊投資或參與交易;而中國90%都是散戶,主要是短線投資。

其次,上市公司不考慮長期投資者的利益。無論大公司(包括國企)還是小企業都競爭過度,中國企業難以確定5-10年的長線規劃。因而從個人角度,難以做到真正的長期投資。中國企業可能5年後突然轉到其他行業,因此短期投資也是投資者被迫的選擇。

總體來說,從上市公司組成的目標,到管理階層和投資者的角度來看,中國的股市缺少長遠規範,預計以震蕩為主,難以出現較大的牛市,難以反映GDP。因此,股市現在的表現存在其合理性。

【跋】

推薦閱讀: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金融學教授芮萌:中國散戶仍和以往一樣天真

中國資本市場緣何跟不上GDP的增長?

(以下為參考文章)

哈繼銘:中國股市上漲和GDP增長相關性幾乎為零

hebei1385: 為什麼gdp增加和股市下跌?

從世界各國股市與經濟的關係看中國股市現狀

以上。


很不巧,中國的GDP上漲下跌和股市關係微小。

三大資金池:樓市、銀行、股市。

樓市:

北京:2004年到2013年,房價年均增長18.1%.

上海:2004年到2013年,房價年均增長15.9%.

廣州:2004年到2014年,房價年均增長12.6%.

深圳:2004年到2014年,房價年均增長15.2%.

銀行:

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營業收入5896億 凈利2626億

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營業收入5086億 凈利2146億

中國農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營業收入4626億 凈利1663億

作為對比,阿里巴巴集團2013年全年營收493億元,凈利總額221億元人民幣。工商銀行營收是阿里巴巴的11.95倍。

股市:

根據2012年5月13日發布的《中國家庭金融調查報告》:

炒股盈利的家庭佔22.27%,盈虧平衡的家庭佔21.82%,虧損的家庭比例56.01%。

基本是6虧2平2賺。

結論就是:過去10年,炒股大虧,存銀行負利率(銀行大賺),買房大賺。


笑看花開花落。

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

========================這是分割線========================

中國統計局太偉大了!

1980年到2009年的歷年CPI數據

『經濟論壇』 [經濟雜談]中國統計局太偉大了!1980年到2009年的歷年CPI數據(轉載)

發表日期:2010-10-24 0:07:00

中國統計局太偉大了!抵制通貨膨脹創造幸福,全靠它。

1980-2010,中國的物價漲了多少?

(來自國家統計局網站)

  1980年 6.0 %

  1981年 2.4 %

  1982年 1.9 %

  1983年 1.5 %

  1984年 2.8 %

  1985年 9.3 %

  1986年 6.5 %

  1987年 7.3 %

  1988年 18.8 %

  1989年 18.0 %

  1990年 3.1 %

  1991年 3.4 %

  1992年 6.4 %

  1993年 14.7 %

  1994年 24.1 %

  1995年 17.1 %

  1996年 8.3 %

  1997年 2.8 %

  1998年 -0.8 %

  1999年 -1.4 %

  2000年 0.4 %

  2001年 0.7 %

  2002年 -0.8 %

  2003年 1.2 %

  2004年 3.9 %

  2005年 1.8 %

  2006年 1.5 %

  2007年 4.8%

  2008年 5.9%

  2009年 -0.7%

那麼按照官方數據,30年間中國物價總共上漲6.57倍;從2000年到2010年的10年間中國物價僅僅上漲了20%。大家可以結合自己的感覺,評價一下我們神奇偉大的統計局。

========================這是分割線========================

為什麼中國會進入新常態?

那就要從能源價格開講。什麼叫工業革命?工業革命就是能源革命。從蒸汽機用煤,到內燃機用電,再到電動機用電,那一次工業革命的背後不是能源唱主角。2014年,美國頁岩氣革命以後,輸往中國的精洗動力煤到岸價格是中國小煤窯劣煤價格的1/3;美國電力價格沒有電網壟斷,只有中國的1/2;天然氣的市場價格是中國的1/2;美國開始出口原油才是這場革命最精彩的部分,中國發改委這個時候卻精心設計汽、柴油加稅。

中國的煤炭價格為什麼降不下來?今天的美國就像疾病洗劫後的獸群,異常強壯,那些有使命感的中國知識分子只能看著流口水。上個世紀美國開始投資頁岩氣,美國政府從稅收、政策、法律一路開綠燈,當時的中國也全力以赴開發頁岩氣,喊了一大堆口號,今天關鍵性技術是一項都沒有,一共打下了63口鑽井,不到美國的0.07% ,美國是一群狂熱的民營企業,中國是中石油、中石化,還有一批連頁岩氣是什麼都不知道是什麼的地方國有企業跑馬圈地,今天我們已經失去了十五年的時間,可問題是我們還要繼續落後五十年,這就是我們的命。

中國假如把能源進口的渠道放開,煤炭價格就會應聲落地。假如中國把電力上網的渠道市場化,綜合考慮中國的勞動力、物價、土地等成本,中國的電力價格會比美國還低。假如中國能把天然氣、原油進口市場化,中國需要興師動眾的去搞國家能源儲備?市場的閑置資金就會像潮水一樣湧向石油倉儲業務。


這個問題看出了題主的迷茫,因為除非題主是希望討論宏觀問題的達人,否則股市隨不隨GDP漲跌又如何呢?難道它隨GDP漲了,就能賺錢?難道不隨GDP增長,就不能掙錢?

就我所知在牛市裡面通常也有不賺錢的人,尤其是牛市奔潰的時候,基本回歸大多數人虧錢的結局。在熊市裡面不乏有人賺錢。如果做個統計,其實一般熊市裡面往往一年有2~3波賺錢的機會,而在牛市雖然時時不缺賺錢的機會,但是你需要時時擔心行情是否見頂,所能做的就是放棄部分賺錢的機會來換取諾亞方舟的船票。


中國的經濟並不是完全意義上的市場經濟,股市就是最好的體現,GDP的含金量不高,其中地產泡沫佔了一定比例,例如去年房價平均1萬每平米,今年2萬每平,GPD就翻翻,但是計算CPI(消費指數)的時候,卻沒有把房地產計算在內,總之我是無法理解的,股市就是圈錢的市場,也代表了我國的經濟現狀,和種種的監管不利,表面的都是虛假的繁榮,上市公司都在報表上弄虛作假,其實看遍A股,沒有幾家像樣的公司,不跌才不正常。


其實中國的股市和GDP沒有太大關係,資金是趨利的,哪裡有利潤,資金就會流到哪裡,中國最大的蓄水池是房市,超發的M2基本都在裡面,房市不好的時候(沒有限售的情況下),多餘的資金就會往股市流動。再說了,近10年來,只要買房子穩賺,誰還勞心勞力去玩股票


你的描述就回答了你的問題:事實證明,GDP和大盤指數沒有直接關係。


經濟基本面只是覺決定股市漲跌的一個因素,而且GDP上漲又不等於經濟好。


按有效市場理論,股市能很好的反映企業和經濟環境.而中國股市從設立開始實行都是有中國特色的.從某種意義上說也不是和歐美成熟股市相提並論.當然從政治經濟學角度來說,也是必然.


原因很多。個人認為主要原因:1、管理層的無能和沒有經驗。看看美國股市為何能牛市7年多,難道他們發展速度比我們快?2、市場本身的原因:比如長期債市的收益率對應的平均市盈率問題。也就是如何通過降低長期資本的盈利預期,逼他們到股市追求更高的收益;3、上市公司本身利潤不高和分紅不足的問題:鼓勵並政策規定上市公司年年現金分紅,甚至半年分紅等。當分紅收益已經大於一年期貸款收益時,引導資金做無風險套利等。


股市取決於盈利、無風險利率和風險偏好。長期來看,股市應當是經濟的晴雨表。但中國股市歷史太短,還有很多制度性障礙。上交所成立伊始,就是個體制外的野孩子。誠如一樓所言,鄧公講「就說了搞得好就搞,搞不好就關」,就在今天閉市還不知道明天還能不能開這樣的形勢下,更不要談制度建設了。

經濟運行是個綜合概念,有量、價等指標,很多人通常拿GDP增速來定義「經濟」,這是很片面的。形象點說,GDP類似於企業「收入」,但股市反映的是「盈利」。無風險利率、風險偏好由於不是題主問題所在,這裡就不細談了。


推薦閱讀:

在投研體系里,研究和交易的關係是怎樣的?
股市中如何從個股K線圖看未來的走勢?
2015 年 7 月 6 日 A 股救市情況如何?
7月14日股市下跌如何看待 ?
20161202股市分析以及20161205的走勢預測?

TAG:經濟 | 經濟學 | 股票市場 | 中國經濟 | 滬深股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