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需要保護民族品牌?為什麼?
聯想是中國政府全力保護的,所有的政府採購都是買聯想的。結果呢?聯想變成專門宰中國消費者,並拿這些錢來補貼美國消費者的美國良心企業。你以為你無視了經濟規律就不會受到經濟規律的懲罰嗎?你說中國人怎麼就那麼欠抽呢?總喜歡幹些被人賣了還要替別人數錢的事?
一個優秀的品牌必然是國際化的,因為世界各國消費者都喜歡優秀的產品。同時企業為了獲得最大的利潤,降低由於政策、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造成的風險,也樂於進行國際化。
「所謂的抵制洋品牌、保護民族品牌,一直和民族主義、愛國主義和各類集體主義思潮聯繫在一起,他們的出發點都是維護某個完全凌駕於個人之上的集體利益,這是反市場經濟邏輯的,市場經濟建立在個人自願的交換之上,個人利益不放在第一位,就沒有市場經濟。你出門購物,列出的清單是「我想買什麼,我需要什麼」,如果變成「國家(民族)想買什麼,國家(民族)需要什麼」,那你就會一片空白。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它由理性、聰明、善於維護利益的個體構成,自然就強大;反之,放棄自己利益的笨蛋,他們數以億計,湊在一起,並不會更聰明,只會更笨。」——連岳
下面這幾段摘自《商業的常識》。
很久很久以前,某村子裡有個孤苦伶仃的小姑娘,自力更生,忍辱負重,終於出落成一個水靈靈的大姑娘。這時,鄰村的一個有錢員外愛上了她,正當兩人情投意合的時候,村裡炸開了鍋,說咱們村年輕光棍還很多,雖然要錢沒錢,要貌沒貌,可也不能便宜了外面人。可姑娘死活不肯改嫁本村,村裡的大媽、望族們急了,找到村長,乾脆頒一塊匾下來:『貞潔烈女』。有錢員外被嚇跑了,可姑娘從此一天天人老珠黃。偶爾,村幹部門喝醉了酒,跑過來揩揩油。
過去16年,朱新禮從無到有在中國開創了一個產業,打造了一個年銷售額20多億人民幣的香港上市公司……
朱新禮自從決定把匯源果汁以25億美元的高價賣給可口可樂後,輿論的口水就幾乎淹沒了他。他被視為逃兵、懦夫、民族品牌的出賣者,在成熟的市場經濟下,一樁再符合商業邏輯不過的交易在我們這裡卻被打上了道德的烙印。朱新禮之所以想賣掉公司,說白了就是兩個原因。一是自己的巔峰狀態已過,而兒女無意接班,下面的職業經理人也沒有特別合適的人選;二是產業已成紅海,巨頭進入,匯源如果放在全球飲料市場上衡量,算不上領先者,品牌、資本、銷售能力皆非其所長。有人說他賣虧了。我想,誰也不會比朱新禮更清楚匯源的狀況,他是這個公司最大古董,他怎麼可能允許自由資產流失呢?衡量風險與回報,是一個創業家的本能。每股12.2港元的出價,已經相當於匯源市盈率的49倍。有人指責他不該賣給外國人。首先,國內市場就沒有早就足夠量級的買家,能夠出得起這麼高的價格。除了中糧這樣的大國企,就是一堆比匯源實力還弱的民企。其次,可口可樂不僅是全球飲料業的老大,本身也已經是個國際性的公眾公司。如果朱新禮樂意,完全可以像中投拿外匯買黑石的股票一樣,成為可口可樂的股東之一。因為包括政府在內的各方壓力原因,可口可樂最終放棄了收購匯源。此後兩年,倉促應變的匯源都處於虧損境地。
接受採訪的一位研究員卻又說不涉及貿易保護,這有點赤裸裸的無視上述第3條理由……
- 收購完成後,可口可樂公司有能力將其在碳酸軟飲料市場上的支配地位傳導到果汁飲料市場,對現有果汁飲料企業產生排除、限制競爭效果,進而損害飲料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 品牌是影響飲料市場有效競爭的關鍵因素,收購完成後,可口可樂公司通過控制"美汁源"和"匯源"兩個知名果汁品牌,對果汁市場控制力將明顯增強,加之其在碳酸飲料市場已有的支配地位以及相應的傳導效應,集中將使潛在競爭對手進入果汁飲料市場的障礙明顯提高。
- 收購擠壓了國內中小型果汁企業生存空間,抑制了國內企業在果汁飲料市場參與競爭和自主創新的能力,給中國果汁飲料市場有效競爭格局造成不良影響,不利於中國果汁行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王志樂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此次收購案被否決更大程度上還是從反壟斷的角度進行的一次技術層面的操作,並不涉及貿易保護或是限制利用外資的問題。從商務部上報、立案的案例數量來看,僅一例否決的案例並不能說明釋放出了不利於引進和利用外資的信號。相反,對於中國政府而言,第一次依法做出反壟斷的否定裁決,對於合理健康地利用外資,無疑具有重要的意義,是值得讚賞的。
不需要,依靠保護才能生存下去的品牌還不如死了算了。自己爭氣點,如果不爭氣至少有點良心,話說我上過無數次民族品牌的當了,不抵制他們就已經很給自己人面子了好不好?
自己做不好,還要別人來保護,要不要臉
1.此處對「民族品牌」的概念進行進一步定義--民族企業經營的民族品牌。民族品牌通常代表著某種產品,所以二者也可等同。全文品牌、企業、產品 一定角度上說都是可以互通的。
2. 我認為題目中的民族=國家,畢竟中國56個民族也不是每個民族都有所謂的品牌,更加確切的理解是以國家為單位,定義一種產品背後所蘊含的「意識形態」。
政府的保護代表著國家的保護,在當今世界依舊存在國家概念的時候,任何一個國家對於本國(民族)企業相較於對外來競爭者提供更優惠的政策是必需。一如美國憲法中強調的對美國公民的privilege and immunity是不可剝奪的理念一樣。這是符合國家運行規律的。
對於市場運行規律來說,只有滿足競爭主體的平等,它才能發揮資源配置的最佳效果。如果沒有平等作為前提,放任自流只能導致差距越拉越大,造成實質的不平等。(可以類推西方實行自由資本主義造成的貧富懸殊情況)
落後可粗略分兩個方面:
1.產品在科技含量,內容方面的有形競爭力
2.產品文化方面的無形競爭力
現在中國民族企業的普遍現狀是起步晚,技術水平落後,在製造加工,產品設計等等對於一個品牌來說基礎性工程都沒有做得很好,也就是說在用戶體驗的第一步都還沒有邁穩,如何與發展多年的國際品牌競爭?比如運動品牌當中,我認為李寧、安踏等等民族品牌在科技含量方面與adidas、耐克等等國際品牌都有不小的差距【雖然我作為一個外行人並不懂這方面的製造,但是除了宣傳的效果以外,穿著的舒適度、耐穿性、美觀度等直觀層面就已經可以分出高下】有關知識、技術方面的問題並不僅僅是因為一個企業自身的原因,還有很重要的原因在於我們國家整體科技的大環境處於落後狀態。這裡的科技不是特別「國家戰略」的科技,恰恰是日常生活所涉及的那些科技,應當承認,這方面我們是有很大欠缺的。我們對於通過科技升級產品的思維的理念依舊模糊,很多時候高科技僅僅是企業打得某種噱頭而已,如何利用科技,讓其在「上層建築」與「經濟基礎」間自如轉換的手段還很不高明,這事實上是我國企業的一個軟肋,也是我們國家的軟肋。在這種理念到實力落後的大前提下,進行保護意味著鼓勵科技創新發展,以此提高產品含金量,是無可非議甚至是理所當然的。
宣傳這種文化層面的保護原本應當是不在範圍內的,畢竟企業文化這種比較個性化的東西過多國家干預也沒什麼意義,想當年那些打著「國家免檢產品」的標籤大肆宣傳的企業最後還不是因為產品不過關而一個個銷聲匿跡…但是現在中國的消費者處在一個很微妙的心態當中,國產的=質量差的,只要是國產基本拿不上檯面。這種心態是比較不利於民族企業發展,甚至更進一步說民族的自尊心也無形中受到非常尖銳的打擊。這是非常值得反思的,我認為其中政府的責任無可推卸,各種腐敗使得「國家檢驗」變得一文不值,政府的信用掃地,國家的威嚴事實上也是遭到侵蝕。
國家保護並不是強制購物,而是向國有品牌背後的企業提供優於國外品牌的支持,比如在國內舉辦的賽事中優先考慮國內品牌,提供更優惠的稅率等等。而我們理解的國家保護很多時候是無條件地支持民族品牌,而此時民族品牌的心理變成了反正我是你們一個民族的所以你們要養我支持我這種無賴心態,在這種情況下的提倡便成了某種意義上的縱容,也就是所謂官商勾結欺騙廣大民眾,這才是國民出現抵觸心理的原因。
總之,Made in China並不是born to be inferior。對企業來說正視自身,看清劣勢,以正確心態享受國家支持,方可尋求發展之道。
而對於代表國家形象的政府,用符合市場規律的手段進行調整與調控,更重要的是真正擁有民眾的信任,才是各項手段得到充分發揮的前提。
發現自己好像回到了高中政治課課堂里…答完才覺得政治經濟不分家啊(°_°)
我認為,初期是應該保護國產品牌的。(其中可能包含以民族品牌作為宣傳廣告案的國產品牌)
因為企業是以利潤要求為先的。所以,民族品牌這個旗號,對於他們來說,不過是一門生意用的宣傳詞語,在他們心裡,所謂民族品牌,跟你想的,是割裂的。
但是即使是有打著民族品牌的國產品牌,在弱小時,適當的保護是應該的。
為什麼?
因為自己有的東西,才不會被別人擺布。
但是,當他成長到一定地步,具備一定的市場競爭力的時候,這種保護就應該撤銷,不然,它就是個瘸子。永遠走路一拐一拐。
這就需要一個專門的這方面的國策應對小組來分析和解決問題,我們這種文科生,就不獻醜了。
只能說清楚這麼一個扶持-取消保護,推入市場-競爭-壯大-成為國際化企業的過程而已。
資本家必須通過最殘酷的競爭證明自己的統治階級資格。總打著這種旗號的資本家不是弱就是壞,或者也可以又弱又壞。
我看法是完全沒必要保護,反倒完全放開好處多多,只要人民收益,能得到實惠才是實實在在。
更多外國企業進入國內市場,更多都是促進當地就業,僱傭本國員工。
充分的市場競爭,加速行業轉型,而不是當下民企大部分集中在勞動密集型產業。
再說回來國內有什麼民族企業是受保護的,除了國企壟斷整個行業。常常一個規定就能毀掉一整個行業。
加入世貿之前有這想法能理解,都過十多年了,還是這想法,無法理解。
不開放,只會和世界差距漸行漸遠。
民族企業摒棄互聯網行業不說,實體經濟在房地產業主導經濟下已被擊得體無完膚。
如何讓國產品牌走向世界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這句適用於所有領域,但凡那些聞名世界的產品,都帶有深深的民族印記,象徵著一種民族文化的高度凝練、且為外人所不能模仿與創造的產物。所以,為全世界所喜愛。當一個品牌深深印上某種文化的烙印時,品牌的影響力就會與文化的生命力一樣具有極強的擴張性。對於傳統文化的汲取、融合、創新,將商業元素與文化元素進行有機融合,通過規模化的運作提升行業競爭力,從而實現文化傳承下的產業復興,是每一個世界級企業巨頭的制勝秘籍。
縱觀中國的民族企業,雖然在品牌訴求上一直強調民族特性,但真正找准產品的民族特色、將產品賦予民族文化內涵的卻鮮有幾家,提及清潔設備行業,大家更多的也是想到德國品牌或者其他國家的品牌比如凱馳KARTHER;哈高 hako;漫潔Mach-Line KAMAT,洗地機、洗地車、地毯清洗機、沙發清洗機等清潔設備進入中國也有二三十年的歷史了,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中國的洗地機、全自動洗地機、駕駛式洗地機等清潔設備走過了完全依賴進口的現狀,目前,湧現了大量的還比較有實力的國產洗地機、手推式洗地機、駕駛式洗地機等清潔設備製造企業!當然了,由於洗地機等清潔設備在國外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了,而在中國才三十來年的歷史,所以總體來看,不管在產品質量上還是研發實力上,中國目前還沒有完全走出自主研發的道路,很多還是處在仿製的階段,這就導致了國內的洗地機等清潔設備標準不一,質量不穩,洗地機價格混亂的局面!這不得不讓很多的中國企業反思,如何創造自己的產品優勢,讓中國的清潔設備品牌走向世界。
民族品牌,還是到市場中去拼殺吧,如果靠保護才能生存下來,將來難以有強大的生命力,無法出去競爭,反過來還有可能一直需要補血。
看了很多,大家都在吐槽民族品牌,好像很有道理。但是你們知道美帝每年給波音多少補貼嗎?沒有華為,你以為會有降費提速的條件?以前阿朗的工程師都是按從公司出門收費的。別當鍵盤俠,好好做好自己的事
需要保護,但是要用合理的方法。不能用明顯會限制競爭的方法,而且任何保護都是有限度的。
同等條件下,有國產的不買國外的,有浙江的不買其他省市的。但自己提民族品牌的,能不買就不買。拿產品說話,談什麼民族。
推薦閱讀:
※如何推廣自己的 Uber 優惠碼?
※中國有哪些良心品牌?
※雪花秀品牌檔次價格?
※有哪些品牌退出中国?
※大品牌商品市場宣傳費用很高,比如電視廣告。如何衡量宣傳是否有效,而不會因為效果無法追蹤被削減宣傳費?
TAG: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