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沒有中國式科幻小說(例如《三體》)被改編成電影?

相關問題:如何評價《三體》將要拍成電影的消息?


我寫了一篇《三體與中國科幻電影》來探討這個話題:

轉眼間,號稱瑪雅人預測的那個世界末日已經到來。電影《2012》都轉成3D又賺了一輪錢,中國科幻電影卻似乎仍遠在天邊或者未來。說道國產科幻片,之前
也許我們只有一個模糊的感覺,對想要看到什麼樣的大銀幕科幻故事並無頭緒。現在,科幻迷們卻像得到了魔法水晶球,在其中看到了一個清晰的未來中國科幻影
像,那就是:《三體》!

毫無疑問,這是一個激動人心的,極具改編價值的科幻小說系列。中國科幻迷對其的熱切期待,恐怕只有玩家期望看到魔
獸世界、使命召喚、Diablo系列等遊戲大作搬上大銀幕的心情差相彷彿。《三體》改編電影的事情還沒有一點頭緒,熱情的科幻迷已經在列舉自己心目中的演
員表,製作偽預告片甚至為影片撰寫配樂了!

不過同時,我也看到聽到很多科幻迷對《三體》改編電影有著很多不切實際的幻想,由於不了解電影
製作規律產生的很多誤解,甚或生髮出不利於中國科幻電影發展的一些觀點。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在中國科幻電影很可能將開始新階段的時候,我想從個人的經驗
和知識出發,與大家一起探討下《三體》改編電影的問題——其實,這正是討論中國科幻電影該怎麼發展的一個最好範例和契機。

三體電影之「回到未來」

我們先假設——或者更準確點說,幻想一下,《三體》電影版已經拍出來了!沒錯,就當我們乘坐時光機穿越到未來了吧。你可能會驚奇地發現,在這個未來世界中,《三體》電影版竟然不賣座!

「怎麼可能!這麼好的科幻小說,這麼精彩的構思!」——別忙,我們來研究一下這是怎麼回事:

《三
體》系列的發行量大約是50萬冊,我們把這個讀者數乘以4,算有200萬觀眾支持《三體》電影版——事實上,即使《哈利·波特》這樣的超級暢銷書,也不可
能把絕大多數讀者都轉換成電影觀眾,產生票房的大多數電影觀眾必須假定為沒看過原作的人群。換句話說,《哈利·波特》、《暮光之城》、《飢餓遊戲》、《指
環王》等電影的走紅,關鍵不是它們抓住了書迷,而是更廣大的非書迷!

而《三體》這個故事,對時下進影院的觀眾群體來說,有何巨大的吸引力
呢?憑著「中國第一部科幻大片」或者「如果你連《三體》都不支持,就不要指望未來看到好的中國科幻電影了」這種宣傳,還有勉強與好萊塢二流科幻電影接近特
效場面(抱歉,你在未來看到的可能就是這樣),就能吸引青年情侶、普通上班族或中學生進影院看《三體》么?

其實按前面所說,這個200萬
觀眾的假設,已經是極理想的一種情況了。這樣,以40元的平均票價來估算,《三體》電影版能拿到了8000多萬的票房,yeah!!但算下來呢,按製片方
能拿到45%票房的最高分成(這可是國內五大發行公司逼宮院線的最佳結果呢),就是3600萬。也就是說,如果投資超過3600萬,電影公司就賠了。好
吧,我們再加上一些廣告植入(讓程心用微信,讓雲天明喝哇哈哈營養快線!)等的收入,也大概就是4500萬的預算。而這裡還要包含至少幾百萬的宣發費用!
實際電影拍攝成本只有4000萬。這大概是目前國內一部中等偏下投入電影的規模——要知道,《白蛇傳說》的製作成本號稱是1.8億人民幣,刨除水分以及李
連傑等明星的高片酬,純粹拍攝製作費在五六千萬左右。最後的特效水準大家都看到了……

就是說,投資拍《三體》的電影公司必須拿出4000
多萬(當然不一定是一家公司掏錢),拍這樣一個沒有大明星、市場狀況不明、缺乏觀眾基礎、特效要求很高、拿不到1億票房就賠的電影項目!要是想讓電影公司
把《三體》當做《1942》這樣的超級大片,投資個1億以上人民幣來拍,其風險更會加倍!

這顯然不是我們想看到的那個未來,對么。

三體電影之「猜猜誰來吃晚餐」

幸好時光機可以盡我們折騰,讓我們離開剛才那個平行宇宙,回到《三體》準備籌拍的另一個未來,看看能不能幫上忙。


我們來的那個過去,一直有傳言稱好萊塢的電影公司在和大劉接洽購買電影改編權的事情。具體如何我並不清楚。不過要強調一點:購買了改編權不意味著一定會拍
齣電影!那隻能算萬里長征的第一步。2009年,我在成都科幻大會上與科幻作家大衛·布林談到他被改編成電影的作品《郵差》(凱文·卡斯特納主演),他向
我大倒苦水:購買改編權僅給了幾萬美元,結尾改得一塌糊塗,署名編劇的他卻沒有任何辦法——事實上,每家大的好萊塢電影公司手裡都會有上百部小說的改編
權,這叫跑馬圈地。先拍哪一部就要看機緣了。菲利普·K·迪克的科幻小說就是多年之後慢慢在好萊塢紅起來的。自然,如果是暢銷書排行榜上的熱門小說,好萊
塢就不會輕易放過,這幾年的《達芬奇密碼》、《飢餓遊戲》、《暮光之城》都被迅速翻拍。

國外電影公司購買、翻拍華語小說,看重的主要是題
材的獨特性,也就是市場潛力。典型的例子可以看看《狼圖騰》和《鬼吹燈》。《三體》儘管有非常多的閃光點,但其外星人入侵地球或者說星際戰爭的基本框架卻
並不稀奇,在西方這種科幻作品比比皆是。未必能被好萊塢重視。人們常常說好萊塢現在沒創意了,劇本荒了,其實並非如此。他們還遠沒到必須來中國尋求電影劇
本源泉的地步。

就算真的好萊塢買下改編權準備要拍《三體》了,讓誰導演中國科幻迷會最滿意呢?無論老牌的斯皮爾伯格、雷德利·斯科特、詹
姆斯·卡梅隆還是新一代的克里斯托弗·諾蘭、尼爾·布隆坎普(《第九區》)、馬修·沃恩(《X戰警:第一戰》)、鄧肯·瓊斯(《源代碼》),好萊塢倒是有
一大批擅長拍科幻片的導演可供選擇。但是等等,這些大牌導演可不是你想找,想找就能找的!

比如說國內影迷非常喜歡的諾蘭吧。找他來導演
《三體》看似很美妙不是么?但不知你注意到沒有,諾蘭總共導演過8部長片,除了《魔道爭鋒》改編自小說,其他都是原創並親自參與編劇的!我在採訪諾蘭時曾
向他提過翻拍名著這個問題,他的回答是:「我現在還不太確定是否會翻拍名著,因為對我來說,以新鮮的故事作為創作素材是最令人興奮的。我曾經拍過一部叫做
《致命魔術》的古裝片,但拍攝的時候我和合作者們都希望影片不要受到歷史年代的局限。」就是說,像斯皮爾伯格、諾蘭這樣的大導演,拍什麼片子都是基於自己
的興趣,如果他們沒有成為大劉的忠實粉絲,很難指望請到他們來拍《三體》。

還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好萊塢是否願意、能否拍出一部以中國人為
主角的科幻電影?這樣的電影會在北美市場賣座么?很難。好萊塢編劇一定會把整個故事都安到西方人頭上去,即使羅輯還叫羅輯,他也會變成說英語的美國華裔!
並非因為歧視,而是市場和文化傳統決定的。你恐怕也不想看到中國導演用外國小說外國演員拍一個與中國無關的電影吧,一個道理。

三體電影之「中國製造」

讓我們還是離開「好萊塢把《三體》搬上大銀幕」這個目前看概率較小的未來平行世界,回到國內來吧。自己的科幻小說自己拍,當然是最好的選擇。


演的選擇說難也難,說容易也容易:任何對商業類型片路數純熟的導演或能夠拍商業片的文藝、獨立電影導演都可以拍《三體》!遺憾的是,符合上述標準的好萊塢
導演不計其數,中國導演則屈指可數。馮小剛、張藝謀、寧浩、烏爾善(《畫皮2》)等都是很好的內地導演,有能導演科幻電影的資質。我認為年輕的新銳導演更
有可能在將來擔起振興中國科幻電影的重任。從他們中間尋找《三體》的導演,然後請一位有名氣的導演或製片人來擔任製片,應該是《三體》電影版最好的選擇。
導演對科幻的認識,對電影尤其是商業類型片的認識,對技術的認識,最終上升到價值觀和世界觀的認識,是一部科幻電影能到達何等高度的決定性因素!以導演水
准來衡量,能拍好《三體》的華人導演本就不多,要是再考量一下這些認識高度,恐怕真就找不出什麼人選來了。我有時忽發奇想,覺得要是李安能執導《三體》,
絕對會拍得不同凡響!

編劇可能是個比導演選擇還難的大問題。據說由小馬奔騰旗下寧浩買下的《鄉村教師》就一直卡劇本這關上。編劇本來就是
華語電影產業鏈上的薄弱環節,能寫科幻劇本的就更難找了。科幻電影的敘事節奏、人物塑造、高潮設置、台詞對白等等都與一般商業類型片頗有不同。怎樣把科幻
構思和故事情節緊密結合起來,怎樣通過很多細節來展現科幻環境下的世界和角色,都非常考驗編劇功力。對比一下新老兩版的《全面回憶》,你會非常清楚地看到
不同編劇不同導演對同一故事的處理會產生多麼大的差別。

要說問題,幕後的困難還多著呢。特效、道具、布景、服裝、美術設計、配樂……沒有這些技術支持,你就是把卡梅隆請來也拍不了科幻片。要命的是,這些行當多半需要大量經驗積累,很難一蹴而就。就算有錢也未必買得來經驗。


腦特效倒算是這裡面與好萊塢水準差別最小的行當了,國內的CG特效最近幾年有長足的長進。就算撐不起《2012》這樣的大片(其實本片還真不算特效非常出
色的科幻片),一般CG場面也不會太差。我們和好萊塢在特效上的差距,第一是在對特效的認識上,即何時該用CG,何時該用模型,何時需要實拍;什麼樣的
CG效果是好的、真實可信的;特效如何與整個影片風格融為一體,為情節服務等等。這次李安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可以作為這些問題的經典級範例!此外,我
們的特效製作還處在邯鄲學步階段,缺乏科技儲備和獨特的技術風格。像卡梅隆創建的的數字領域公司(不久前被小馬奔騰收購)、盧卡斯的工業光魔、皮克斯、新
西蘭的維塔公司,每拍一部電影,都會申請大量特效方面的專利,既能保持自己的技術獨創性,又可以借專利授權得到更大利潤。同時,每家特效公司也都有自己的
特色和專長——我們知道,自從有了《阿凡達》,全球所有3D電影都脫不開和卡梅隆技術團隊之間的關係。維塔公司的動作捕捉技術則讓斯皮爾伯格都要向他們取
經。

假如說我們的特效公司和好萊塢的差距在10年以內,那麼道具、布景、美術設計上的差距,怕要有30到40年之遙!誇張點說,我們現在
的化妝水準也就剛趕上1968年《人猿星球》。1979年的《異形》,其化妝、道具、布景水準讓我們現在都望塵莫及!拍慣了古裝片的布景師傅是否能搭出飛
船內部和未來都市的樣子?道具會做太空戰艦的縮微模型么?概念設計能完整設定出外星種族、各種飛船以及異星景象么?有無創造力和想像力,在這些技術環節上
表現得比導演的鏡頭更加明顯!

電影(商業類型片)說到底是一種工業體系的產物,一個藝術片導演可以靠靈氣別出心裁取得成功,但科幻電影沒有堅實的產業鏈支持,只能是無源之水。


覺得,《三體》系列最合適的改編形式其實不是電影,而是電視劇——準確點說,應該是電視迷你劇集(Mini-Series)。最好的範例就是《太空堡壘卡
拉狄加》。它的長度足以容納《三體》宏大的跨度,且因為突出情節,特效就變成了錦上添花的點綴而非關鍵賣點。還可以邊播邊拍,不用一次投資太大……著名導
演大衛·林奇野心勃勃地改編了科幻經典《沙丘》,結果卻反響很糟,倒是後來的迷你劇版《沙丘》和《沙丘之子》還算成功。這也是個很好的例證。

三體電影之「終結者」


討論這個問題的過程中,還有一個巨大的誤區:經典小說≠好的改編電影。主流文學名著我們且不說,單看科幻小說與科幻電影:威爾斯的《時間機器》、海因萊茵
的《傀儡主人》、阿西莫夫的《我,機器人》……電影都只能說是不過不失罷了。大部分科幻電影經典都是原創性的作品,因為小說中精彩的描繪到了電影中可能會
變得毫不出奇。

《2001太空漫遊》中,猿人用骨頭敲打地面,濺起的骨頭在空中翻轉幻化成太空站和宇航員穿越星門的絢麗場面令人難忘。在
克拉克的小說中,這些都不是關鍵所在。電影《少數派報告》中的機器蜘蛛、《全面回憶》中的變臉特效和共生在人體上的反叛軍領袖、《我,機器人》結尾無數機
器人站在那裡爭取權利的場景、《星河艦隊》中人蟲大戰的激烈鏡頭……這些在原作小說中都找不到蹤影——書中激動人心的文字描寫和電影中精彩的視覺呈現往往
是兩回事!

所以不要設想電影版《三體》會把你對智子、水滴、二向箔、彈星者等的想像都用視覺呈現出來。它很可能與你想像的截然不同!作為
一部商業大製作科幻片(當然,也可以拍成《月球》那樣沒有票房的獨立科幻片,但誰還會來投資呢),電影《三體》不宜承擔過於複雜的內涵,對黑暗森林等理論
的表現大概只能淺嘗輒止。要是你希望它既有「星戰」之壯觀華麗,又有《黑客帝國》的反思底蘊,還有《2001太空漫遊》人文氣質,沒準再來點《銀翼殺手》
的另類風格,那我勸你還是放棄這想法吧。

看了上面的分析,你是否覺得有些沮喪?其實生活當中,可能性是無限的,沒準明天好萊塢就有人拿出
重金來拍《三體》呢(寫本文時,我就看到了好萊塢將在明年把美國華裔科幻作家姜峯楠(Ted
Jiang)的科幻中篇名著《你一生的故事》搬上大銀幕的消息!)。沒準《三體》能拍成新一代的《星球大戰》!想拍《三體》,知難而進才會做好各種準備,
不會輕易放棄。

科幻迷把中國科幻電影振興的希望都放在大劉,尤其是《三體》上,可以理解,但不必執著於此。縱觀世界科幻電影史,一部科幻
片開創一個時代的傳奇,也只有1977年的《星球大戰》上演過一次!可在「星戰」之前,美國已經出現過無數經典的優秀科幻片了。「星戰」只是把科幻電影帶
入了票房大片時代。

一部成功的科幻電影可能會在中國產生跟隨效應,就像《失戀33天》票房大賣後一下湧現出無數都市愛情喜劇一樣。然而我
們需要的是多種多樣的科幻電影,特別是出色的經典之作,才能撐起華語科幻片這片天空。一個劉慈欣救不了中國科幻電影,就如同他單槍匹馬無法提高整個華語科
幻的水準一樣。我更期待有人從國內的科幻短篇中去發現佳作,改編成電影,這樣比改編長篇小說要有效且靈活得多!菲利普·K·迪克被搬上大銀幕的作品,大多
都是精妙的短篇,這就很能說明問題了。

沒錯,國產科幻電影現在幾乎是白紙一張。但三五年內,局勢必然改變。會有人因為投機而撞得頭破血
流,也會有人因風而起。真正要想在銀幕上留下印記的,必然是像劉慈欣那樣的熱愛者、堅持者,仰望星空的理想主義者和不避談利益的現實主義者。我們每個人對
科幻的熱愛,都將為那一天早日來臨而聚集能量!


誰說沒有本土科幻作品被改變成電影的,童恩正的《珊瑚島上的死光》不就被改編成電影了么?


電子騎士說的基本都同感。

我只就《三體》拍成電影可操作性做點補充,這是過去多年做電影製片工作一直在考慮的問題,現在也沒答案,只有一些碎片,僅供未來操作人士做個參考。

電子騎士說了一個很核心的問題,也是我一直類似的觀點,《三體》不適合一上來就拍電影,拍類似美劇一樣的電視劇是個不錯的選擇。

但我的選擇會再具體點,做些調整:

下面討論先放在國內製作華語內容為前提,要是放好萊塢,這事又沒法討論了,因為變數更多。

我的操作建議:

1、《三體》

第一本,因為文革因素,拍電影必然遭各種刪改,屬於找罪受。

1)設計一款遊戲,類似或接近書中描述三體文明的遊戲。

目的:大部分人對「三體」這個概念其實都沒弄明白呢。

2)「三體世界」或「三體遊戲」系列動畫短片推出。

目的:還是繼續鋪墊概念。

3)以第一本書內容為藍本,開發系列「同人小說「,或者集體創作群,最好有大劉授權,類似《九洲》那種模式。

目的:擴大《三體》影響力,繼續介紹「三體」概念和相關世界觀。

4)上述鋪墊後,第一本書主線內容拍一部真人電視劇。

是否能請到足夠強的電影明星級別演員陣容來主演電視劇,涉及到後面電影版是否換演員問題。

5)上述第一本主線內容電視劇製作同時,套拍一組網路劇。

目的:一些旁支和尺度較大內容,可以以系列網劇形式展現,重要是對第一本建立起世界觀要交代清楚,不然後面再怎麼折騰,沒什麼用。

2、《黑暗森林》

1)直接上大電影吧,上下兩集。

和好萊塢合拍幾乎是必然的。

2)從這一集開始,基本才可以借鑒國外《日暮》和《飢餓遊戲》、《哈里波特》系列暢銷書運作電影成功模式,如何給書迷和粉絲建立社區、互動,開發更多衍生產品和線下活動,估計是一個龐雜的系統和工程。

3)《三體》遊戲應該升級了,還原那個世界吧,就像《黑客帝國》,讓人心甘情願投身進去,領一個avator,沉迷其中。

3、《死神永生》

1)建議雙線並行:真人電視劇+系列動畫片

前者重在文戲,交代人物命運,跟《黑暗森林》不同,電視劇無須展現太多超大場面,還是側重講故事;

系列動畫片是因為第三本書里描述太多場景,電影化手段表現實在費力不討好,直接做動畫吧。

2)推出一個大結局電影版

可以從《黑暗森林》到《死神永生》主線中,挑出一部分,做成電影篇的結局。

所以,電影版,可以理解成三部曲。

《死神永生》不建議只做大電影上下集,太費力不討好。

4、《三體X》

是的,這部讓大劉承認直接滅了寫續集的同人小說,我們怎能錯過。

但,我的建議還是直接做一部網路電視劇吧,偏實驗色彩。

上述過程,如果整個過程走下來,至少十年的過程,但《三體》值得這樣的等待和對待。

YY結束。


聲明-轉自馬親王

屬於不嚴肅不正確不全面的解釋

馬伯庸:中國為什麼沒有超級英雄電影

近幾年來好萊塢的超級英雄電影一部接著一部地拍,蜘蛛俠蝙蝠俠超人綠巨人鋼鐵俠排著隊往銀幕上走。我每次和朋友一起看完這些電影,都會有這麼個遺憾:中國怎麼沒有屬於自己的超級英雄片?

我拿這個問題去問朋友們。有人說,超級英雄崇尚的是極端個人英雄主義,象徵著對*河蟹*權力的反抗,容易犯忌諱,讓領導們看著不舒服。這個理由有點上綱上線了。要真那麼忌諱,第一個拿下的就是孫猴子。人家大鬧天宮的動靜,可不比任何一個超級英雄小。

也 有人說,中國電影都是山寨貨,無論想像力還是技術力都不足以拍出大片。這個理由我也覺得不好,技術不夠,可以砸錢請好萊塢團隊,咱們現在腰桿直了,美國人 欠咱們那麼多錢,不怕他們不出力氣;想像力不夠,可以去網上集思廣益。現在網上能人那麼多,三個臭皮匠,還頂一個諸葛亮呢。

還 有人拿出王小波那一篇《中國為什麼沒有科幻電影》的結尾給我看:「我怎麼跟上面說呢?我這部片子,現實意義在哪裡?積極意義又在哪裡?為什麼我要搞這麼一 部古怪的電影?最主要的問題是:我這部電影是怎樣配合當前形勢的?這些問題我一個都答不上來,可答不上來又不行。這樣一想,結論就出來了:當初我就不該給 自己找這份麻煩。」

可在我看來,這個理由也不怎麼充分。主旋律什麼的,和科幻、超級英雄一點都不矛盾——事實上美國的超級英雄片就是老美的主旋律片,現實意義積極意義一樣不缺,甚至也能配合當前形勢。科幻、超級英雄只是形式,什麼樣的主題都可以裝得下,兩者並不互斥。

我的朋友們急了,指著我:那你說說,為啥中國不能拍超級英雄片?

我說要不這麼著吧,咱們假設現在有人要投資拍這麼一部電影,交給咱們去運作。咱們想像推演一下,看到底會發生什麼事。

首 先,為了防止出現王小波先生提出的意義問題,我們可以事先有所準備,設計一個符合主旋律並且積極上向的超級英雄:他生活在北京一個五好家庭,自己是四有新 人,他熱愛這座城市,擁護*河蟹*。我們的故事,講的就是他如何挫敗恐怖分子的超級怪獸、拯救整個北京的故事。為了配合當前形勢,這位超級英雄還具備了厚德、 包容、愛國、創新的優秀品質。

咱們接著往下琢磨。有超級英雄,有恐怖分子怪獸,那肯定就得有打鬥。有打鬥,一定要打得驚天動地,要不觀眾肯定退票。

這一打,問題就來了。

美國人電影里動輒就把自己家的紐約、洛杉磯之類的大城市砸了個遍;日本更不用說,東京被毀滅的次數比北京遭遇沙塵暴的次數還多——但中國不行,

比 如說,超級英雄和邪惡勢力決鬥的背景放在*河蟹*。開打前,導演必須得面對這麼一個問題:把人民英雄紀念碑弄倒了行不行?肯定不行,那是為了紀念革命戰爭期 間的烈士,你把它弄倒了,有什麼政治寓意?那把人民大會堂砸下一角行不行?也不行,那是全國代表開會的地方,萬一有人大代表抗議說這不嚴肅怎麼辦?*河蟹* 紀念堂更不用說了,動一根指頭都是褻瀆。

那好吧,咱們換個政治意味沒那麼濃厚的地方,比如國貿。超級英雄和邪惡勢力以國貿為背景火拚,範圍嚴格限制在東至大望路西至永安里一帶,雙子樓砸一棟,立交橋炸半扇兒,央視大褲衩燒一回,多一點都不砸。

但還是會有人問,把北京這麼重要的CBD砸成廢墟,會不會抹黑城建成果?你是說虛構的,那萬一有人當真呢?商家會不會抗議?再說了,央視副樓大火已經過去好幾年了,責任都搞清楚了,你現在想把它搬上銀幕,是想影射什麼?是質疑有關部門的調查結論?

換八達嶺長城呢?遠離城市,比較安全。可長城代表了中國的形象,你一拳下去砸成了兩段,寓意上不大好看吶。就算你沒有影射的心,架不住那些別有用心的觀眾誤讀嘛?萬一誰光截了這張圖放到網上,再加一行字中國如何如何,社會影響會很壞,很難挽回啊。

還 有,你說反派是恐怖分子派來的怪獸,那這恐怖分子哪來的?美歐俄羅斯不行,容易有外交糾紛,中東更不行,更容易惹事。那幾個啥獨啥功的組織,的確是反派不 假,可國家不讓提,你這電影搞網宣光摘敏感詞就夠喝一壺的——什麼?虛構一個恐怖分子組織?你還嫌不夠多啊??怎麼老給國家添亂呢?

還 有,你看結局這段:「怪獸在北京城肆虐,所有人束手無策。千鈞一髮之際。超級英雄出現拯救了這座城市。」我問你,這個「所有人」也包括公安幹警和武警嘍? 怪物在肆意破壞社會秩序,這麼大的事兒,警察卻束手無策。還得靠超級英雄來拯救,這會不會讓人覺得在貶低公安部門的形象?

哦, 你說可以修改劇本,讓超級英雄和警察聯手擊敗反派——就像變形金剛里的汽車人與美軍——那到底誰聽誰的?是超級英雄聽警察的,還是警察聽超級英雄的?這個 超級英雄有沒有主管部門?哦,你說再修改一次劇本,主角的真實身份本來就是警察,平時執勤,出了事才化身超級英雄,那更不應該了,這種事怎麼能瞞著組織 呢?

模擬推演到了這裡,我們一群朋友頓時意興闌珊,各自散去,從此再沒人提這茬兒。


《三體》從小說到劇本,需要大改,大劉雖然想像力足夠豐富,三體世界足夠宏偉,但是在人物對話的處理上還不夠好,有時候顯得很生硬;還有,文革的戲,不會通過審查


《三體》第一本的各種鋪墊我看是沒人敢拍得,要是刪掉了那部分,整個劇情開始又顯得很違和了

再一個就是《三體》從第二本開始有很多大場面,到了第三本更是全宇宙亂跑,拍攝起來很燒錢


好萊塢買去拍成美劇也不錯。很容易就把裡邊的人物換成美國人:葉文潔可以換成黑人,或者被麥卡錫主義迫害;埃文斯換成綠色和平組織創始人;史強就用布魯斯威利斯;羅輯隨便用一個美國學術界的一個屌絲就好了;隨便找一個花瓶就可以演陳心;章北海腹黑一點,不過也很容易演繹。

大劉的強項只有想像力和故事情節。對於台詞和三體人入侵地球的大背景下人的愛恨情仇,以及人類內部的矛盾衝突的表現能力很差。這方面可以請好萊塢的編劇高手們大幅修改。

大劉同時可以把&<&<三體III&>&>推倒重來,重新架構。

還可以加入三體世界的戲份。以雲天明(怎麼感覺這名字很傻?)的經歷作為進入三體世界的橋樑。


只發圖,不說話。


中國曾經有一些好的科幻小說,但是受時代限制,沒能成為電影。

  我還記得上初中的時候,去市圖書館借書,看過一個80年代出版的系列,其中有一本名字我已經不記得了,但是內容里講的就是克隆技術~但在小說出現的時候還沒有克隆這個詞呢~小說裡邊用植物給解釋了一下~大概意思是:從樹木上切下一小塊,放在營養液里,給予適當的溫度和光照,它就能在下邊長出根,上邊長出芽~而動物也可以同理~用一個細胞分裂出一個整體~但性格不會一樣~~而實際上,「克隆」一詞真正被普遍知曉是90年代末。

  同系列裡還有一本是講延時顯影的玻璃的~小說里的延時比較長,可以跨越N多年~有點誇張,不過,高鐵剛開運的時候,答主聽中國之聲的新聞里介紹說:為了避免窗外景物運動太快,乘客頭昏,用了特殊的可以延時顯影玻璃。(不相信的請自行去扒新聞,答主只是轉述聽到的新聞內容,不對其科學與否、是否為炒概念之類的事情負責。)

  如果,那時中國有個好萊塢,其實也有一些好小說可以改編成好劇本,拍出好電影。但那時候沒有。現在也沒有。(印度還有個寶萊塢呢唉~)

  所以,一方面,中國影視界心大,想拍大片,但是缺少很多基礎建設~這裡說的「建設」不是指房子設備這些硬體~硬體有錢就能買,這個「建設」是軟體方面的,沒有錢是出不來,但是投很多錢,如果沒有適宜的氛圍、環境、人才或者管理不到位以及管得太多,也不一定能搞得出來~

  比如中國沒有職業航拍的,和職業航拍的攝影師——這樣就沒法拍出高大上的大全景~而那種大全景是很重要的~我不是拍電影的,但我看電影,而且我畫漫畫。

  因為我畫漫畫,所以在看電影的時候都是在分析電影里那些效果好的鏡頭是什麼樣的、怎麼用的、各種不同的鏡頭是用在什麼情況的……所以我知道,電影和漫畫,都常常需要在開篇和一些特殊場景用一種大全景來表明時間、地點,同時用以烘托氣氛或者說是氣勢~等等~這些只能用航拍~

  還有影視從業人員(導演、製片、演員、服裝、道具、後勤…)都沒有足夠的職業化,沒有形成行業規範。劇組一開拍了,所有的人都亂成一團,竟然還有製片人兼職管出納之類的事情-_-~

  順便吐糟一下:

  一個狄仁傑(神都龍王) 投資1.5億!(平均全國人民都出了1毛多錢吶~)請個專業財會管理小組,至少能省出10~30%吧~!上千萬能做多少事啊~?!(我媽是土木工程專業,從小看她夏天晒黑,是在現場;冬天捂白,是在做預、決算~我聽她講過,大的項目,會花錢加上好的管理,能省出來的都不是小數目~長大了自己管自己,也發現,會過日子和不會過日子差別是很大的~我曾經[也就是豆腐還是1.5元一塊的時候]一個月150元吃飯,頓頓都吃的好~有營養又好吃;有個朋友一個月450不夠花,還總是將就~~各種財務管理的方法可能不同,但道理都是一樣的。[想問個人理財的請直接看回復區~為啥現在來知乎的某些人連回復區都不看了啊~N個人問一樣的問題~只是幾個月之前,大家還都能在回復區開討論會的啊~~])

  關於於影視界的浪費-_-多了就不吐糟了,圍觀到的糟點太多,這方面就舉例到這裡吧。

再說另外一方面:影視界根本不重視它的根本=原創小說、劇本。其實,何嘗是影視界?中國的官方最近這些年就沒重視過中國內部的原創力量~!其實各行業都是差不多,「總部「給了錢,都搞到房地產裡頭去了——都用在建什麼產業園裡邊了~!MY GOD! 沒有相關的專業人才,一堆空園子有啥用?能出作品么?!本來是應該用在搞人才培養的!!!!!

  不說陽光、雨露了,就連土壤都十分的貧瘠。沒有任何讓作者們自由發揮,然後讓讀者、觀眾們用「買或不買」,「看或不看」來公平發展的平台~!

(漫畫界也是如此~近年來有了個有妖氣,算是好點了,但發展的也很不容易~本來是應該扶植的,結果有一堆有關部門去踩。要不是理想支撐,早就停業了~像我這種曲線救國的想畫漫畫,也是做了十多年其它行業,現在才有條件畫漫畫,但還是得兼職網店加上父母幫助才行)。

簡單的說,沒有自由成長的作家、編劇,哪來的好小說,哪來的好劇本?

雖然有好的劇本之後,還需要好導演、攝像、演員、服飾、道具、剪輯……才能出好電影,但是沒有好劇本,那是拍不出好電影的吧~

總之,想出好電影,一共兩條:

一、經得起推敲、經得起時間考驗、能打動人心的故事和劇本;

二、影視界全方位的職業化基礎建設。

~~~~~~~~~~~~~~~~~~~~~~~~~

Ps.聽說三體電影已經在拍了~祝願一切順利~~~


電影的成本太高,不過已經拍成連續劇了:《三體》,電影也在籌劃中。


一張圖結束此問題


拋開技術層面國產電視劇/電影的殘疾狀況,也忽略投資和觀眾群體

1.關於文革的有關敘述;2人類面臨三體進攻的危機時最終採用的政體,僅此2點恐難過審。


今天怎麼給我推薦的全是老問題

《三體》已經拍電影了


還有人記得霹靂貝貝么……


好的小說 和 好的劇本是兩回事

好的科幻小說 和 好的劇本更是兩回事


拍三體需要很多很多錢吧~~~~整個團隊都得特別棒才行,要不太可惜了

要是讓老外拍,可能又找不到那種感覺,也可惜了

還是讓他存在我們深深的腦海里吧~~


雖然很喜歡三體系列小說,但是還是撂個話,只要近10年內拍出來,必爛。


其實原因很簡單,科幻一般都是未來背景在未來的吧。這些作品裡未來有dang嗎?未來沒有dang,你這是什麼取向,當然不能拍。


科幻片受眾少,要求高,自然拍的少,我也是接觸了電影行業才知道廣大觀影群體的分布。。。


衛斯理系列,改編甚多,可惜大多數完全違背原作宗旨,把科學幻想拍成了充斥無聊打鬥的動作大片


推薦閱讀:

想問下《三體》讀者,整個三維宇宙會全部跌落向那片二向箔么?
三體中物理規律在時空中分布不均勻的結論和量子力學不是很相似嗎?為什麼說物理學不存在了呢?
一方通行可以應對二向箔攻擊嗎?
《三體》中神級文明自己改造成低維生命,為什麼還要對高維度宇宙進行降維打擊?
《三體》中,二向箔若遇到四維碎片會怎樣?

TAG:電影 | 科幻 | 三體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