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村上的《1Q84》不是林少華翻譯?

之前的村上春樹大陸版譯作,幾乎都是出自林少華之手,為何《1Q84》例外?


出版社嫌林少華翻的慢又要錢多。


應該是出版社的原因,不過坊間傳言是村上對林少華的翻譯有那麼點意見,不過看了之前很多村上的作品,有時候會有讀不懂的感覺,我想一部成功的作品是不會讓讀者有這種感覺的,所以很有可能就是譯者的問題了,據說台灣版本的作品讀起來都比大陸版本的好。《1Q84》的翻譯還是很好的,讀起來不像之前的作品那麼枯澀,施小煒翻譯的很好的。


看看施小違翻出了什麼。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3NDE1MDIwMw==mid=2648884986idx=1sn=290dacc48b2a40ec5f03776c5a77b84cscene=0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wechat_redirect


首先是拿到版權的出版社不是以往的上譯社。如果被他們拿去版權可能又是林老師來翻譯了。1Q84當時的中國授權當時有很多出版社發出了自己的報價。從結果來說毫無疑問是出價最高的出版社拿到了版權。其次關於翻譯,出版社可以選擇自己覺得合適的翻譯。所以對於拿到版權的出版社從結果來看沒有選擇林老師。最後關於翻譯質量,施小煒先生在早稻田學習中日文語言比較。他是很合適的一個翻譯人選。如果真的喜歡村上不應該因為譯者不同就產生抵觸情緒。多元化的翻譯讓大家從更多角度接近相對真實的作者和他描繪的奇妙世界。


首先,不是林少華翻譯的應該是版權問題,應該是因為上海譯林出版社沒拿下版權吧。其次,我覺得施小煒的翻譯風格也不錯,因為之前看的所有村上的作品都是林老師翻譯的,所以這次看1Q84會覺得有點清新簡約的感覺,感覺到原來村上的話語也可以這麼簡短輕快啊(後來覺得那一定是以為翻譯者不同)。嗯,挺喜歡林老師那種文鄒鄒的翻譯風格,但是聽人說村上自己本來的風格是輕快型的,所以這次換個翻譯者換個風格不是也挺好嗎,讓我們看到另一種風格的村上文字。(唉~其實還是吃虧不懂日文啊,要不看風格就直接看原文了啊)


新經典稱,「我們的責任是,譯者應更忠實反映原貌,把原著精神真正體現出來,當然語言風格也是要體現的。但翻譯的姿態,不應該是譯者覺得只有這樣才會讓人喜歡,那太主觀了。對於文本的閱讀,每個人的感受都不一樣,只有一種感受就不對了。」

來源: http://book.sina.com.cn/news/c/2010-04-14/1159268194.shtml

施小煒:首先「林氏風格」並非村上的風格。譯本的風格往往是譯者本人的風格,和原著風格有一定差異。我並不是說林少華先生不可以在他的作品中表現出他的個人風格,但對於原文的句子理解的事實性錯誤,比如將「是」說成「不是」,說成是我個人的理解,我想多數的人是接受不了這樣的說法的。我覺得前提是要理解正確,當然我們很多的讀者是讀中文的,不會有像我這樣的好事之人把原文跟譯文進行比較。坦白說,林少華先生的譯文我只讀過一次,就是《且聽風吟》。此外的譯文我沒有讀過,所以我對他的譯文,對他的整體翻譯風格我沒有資格進行評論。

來源:http://cul.cn.yahoo.com/10-06-/861/28o0p.html

關於林少華的翻譯:

蝶舞 《天黑以後之G點與林少華翻譯欠妥處》:http://book.douban.com/review/1279629/

章穎文《試論林少華的翻譯觀》:http://www.xzbu.com/4/view-10665.htm

關於林少華譯《且聽風吟》:http://lukesun.blogcn.com/articles/%E8%BD%AC%E8%B4%B4-%E5%85%B3%E4%BA%8E%E6%9E%97%E5%B0%91%E5%8D%8E%E8%AF%91%E3%80%8A%E4%B8%94%E5%90%AC%E9%A3%8E%E5%90%9F%E3%80%8B.html

資料粗略地列了下,如上。簡而言之就是, 大眾對林少華的翻譯能力存疑。以及拿到《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和《1Q84》系列的南海出版公司確實不待見林。然而,在《1Q84》出版後,翻譯風波過後,在大陸出版的譯文社的《地下》1、2,乃至目前為止上海譯文的所有村上仍然出自「林家鋪子」。


鄙人感覺林少華翻譯的書 語氣都比較歡快, 不知道日語原版語言如何。有些書比較壓抑但是我感覺林少華翻譯的還是有點明亮。我現在有點迷茫。可能是我才疏學淺吧。


推薦閱讀:

為什麼英文名字的音譯名如此詭異?
《萬葉集》哪一個中文譯本最好?
以後想做同聲傳譯 大學學什麼語言前景好呢 (如果不學英語)?
如何用英文準確的表達「以為」?
人工智慧還有多久能全面替代翻譯?

TAG:1Q84書籍 | 村上春樹 | 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