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宋朝名將那麼多,為什麼還是救不起趙家的天下?


因為趙宋的國家體制,就是一個皇帝以軍人身份掌握軍隊,以軍事獨裁為基礎,聯合官僚地主為統治的骨幹,所形成的一個統治結構。

這個結構的核心,是皇帝直接掌握和壟斷暴力機關為中心的。

而這個體制的來源,則是五代時期軍閥當皇帝這個過程中,所逐步形成的以霸府臨天下的慣性,所造就的。

皇帝的權力來源,就是有秩序的暴力,所以皇帝必須壟斷暴力。

正因為是皇帝本人直接掌握和壟斷暴力,所以除皇帝之外對軍事工作統籌全局的軍事工作者是不允許出現的

這就是兩宋三百多年無軍閥內亂的最根本的本質核心所在。因為坐二望一的人物,並不存在。

那麼,這種政治結構是如何塑造的呢?

首先我們看所謂的文武分家的問題。

文武分家,也可以說是文武分離,一個標誌性的產物,就是(實際掌握軍務的)樞密院。為什麼強調實際掌握軍務呢?這是因為宋代樞密院長官樞密使的前身,就是唐代設立的內樞密使,本身只是一個「承受表奏於內中進呈,若人主有所處分,則宣付中書門下施行而已」的秘書、助理性質的職務.在設立初期,這個職務並不承擔什麼指揮、調度的工作。

到晚唐五代之後,軍事活動頻繁,事務眾多,軍閥做天子的情況也比較多,所以這個只是原本掌握信息,下傳上達任務的秘書職務,工作逐步變重。它所屬的機構,逐步擴展到有兩院、六廳僚屬等相關組織機構、人員;從「無視事廳堂」,逐步發展到可以「堂狀帖黃決事」的程度。

關於這個時期的樞密院的問題,咱家就直接推薦一本書:

書上講的內容,咱家就不講了,有興趣的可以自己去看。

入宋以後,樞密院與中書則並稱為「兩府」。兩府分職授政,「對執文武二柄」。很明顯,樞密院的發展中,是有一個許可權逐步擴大,機構越發複雜,機能越發重要健全的發展過程的。而這個發展過程,體現的就是軍務工作的逐步專業化的這種需求。

但是,我們回到前面來。

前面我們已經說過,五代的政治體制,其核心即為武人干政,即軍人當皇帝。而事實上這個時期的君主,尤其是北方的各個政權的君主,事實上是因為擁有獨裁者的能力,所以才獲得了獨裁者的身份。這種軍事上的能力,就體現為五代軍事體制中的軍事獨裁者靠前指揮的現象。這種強調以直接掌握暴力集團為自身權力來源的結果,就是軍人皇帝不僅僅要能掌握住自己手下的直接單位的控制權,同時還要能掌握自己手下直接單位下屬的二級單位的控制權。因為只有如此,在作戰時,軍人皇帝在必要的時候,才能對自己軍隊的二級單位進行指揮調度。

皇帝能調動四五個將領,和他能夠調動幾十個更低一級別的軍官,其軍事上的意義是不同的,其直接體現就是對部隊的使用效率。在戰場上,預備隊的釋放程度,和下屬單位的方塊化的編製有直接關係。下屬單位方塊化編製越大,則預備隊釋放就越快,調動就越不靈活。下屬單位編製越小,則預備隊釋放就越慢,調動就越靈活。能夠靠前指揮,並有直接領導下級單位的能力和身份,在這個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五代體制就體現了軍人皇帝事必親為的獨裁者特性,非常強調個人和下屬將領的工作能力。

同時,因為軍人皇帝既是實戰的指揮官,又是政治和軍事獨裁者。他深入地參加了軍事工作的每一個部分,所以他本人就是整個軍務工作流程中的核心和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因為每一個環節的決策者都是他自己。在戰爭的形勢決定了,要對政權的力量進行總體動員的時候,皇帝本人的行政角色也要參與進來,全力為軍事服務。而和平時期,則皇帝不必主管得那麼細緻,具體的行政問題,可以交給具體的官員去負責。

於是,這種決策體制就帶來了一個很現實的問題,一旦皇帝從軍務工作中離開,那麼這個權力由誰來繼承?

皇帝是軍隊的領袖,可以。但皇帝並不能只管理軍隊,還有大量的民政、外交、禮儀活動需要他去主持、決策,還需要去協調統治階級內部的政治矛盾,給人擦屁股,或者安排人給自己擦屁股。

自五代進入北宋時期,自宋太宗在高梁河會戰中箭之後,皇帝本人在軍隊中的活動就直接減少了。但他還保留了皇帝在前線的戰術決策權,雖然這種決策權更多是形式性質的,但畢竟他還擁有這種權力。例如,在高梁河會戰之後的滿城會戰中,宋太宗本人雖不在前線,他保留了對作戰部署的最終決策權,用陣圖來實際安排軍隊的戰術部署。只不過,這次會戰的戰術部署後來被現場的將領們一致通過決議推翻了,宋太宗本人發出的陣圖並沒有發揮作用。

之後的宋真宗,在軍務工作中長期角色不顯,雖有一兩次親征,但並沒有像他父親和伯父那樣直接深入的參與軍務工作的整體流程。他的軍人皇帝身份隨著時間越發淡化了。軍務工作的決策權也隨著皇帝逐步脫離軍隊,最終逐步從皇帝這個角色中消失了。其標誌性的事件,就是宋真宗最終停止了從御前下發作戰使用的陣圖這個舉措。

在之後的皇帝,從宋仁宗到宋欽宗(南宋是另外一個問題,南宋的暴力組織結構發生了大變化,這個以後再談),宋代的皇帝再也沒有重新回到軍務工作中的具體流程中來。其中,宋神宗參與戰略策劃稍多一些,但與太祖、太宗無法比擬,與真宗也無法比擬。

所以,在和平時期,甚至可以說宋代獨裁者的主要工作並不在軍務,軍務的主要工作他是無法全部參與的。他是必然要離開軍務工作的具體領域,而只能掌握大的政策方向的。皇帝這個角色在軍務工作流程中的消失了,皇帝不再直接干涉軍務作業了,皇帝在軍務作業的流程中,這個角色不存在了。

這個缺失的環節,總需要填補。那麼由誰來填補?誰最適合填補?填補什麼?

這裡填補的,就是實際去掌握軍務作業的角色,就是誰來掌握軍隊的戰略規劃、內外軍事情報、人事、升遷與福利、後勤、軍隊調撥、作戰指揮(指揮授權)等權力。

而最適合填補的,當然是經過了五代時期的發展,並逐步開始深入軍務作業各個層面,掌握多方面的信息,擁有實際組織機構和專業人員的樞密院了。事實上,早在後唐時期,樞密院就已經逐步深入參與了前面所描述的這些具體的工作,他們已經在軍務工作的流程上,佔據了自己的位置。

宋代的皇帝依然是獨裁者,對於軍務工作的各項具體意見,他原則上有最終決策權,但皇帝本人基本不干涉具體的預備決策過程了。像宋太宗那樣,和樞密院一起秘密的對作戰的各個細節進行謀劃,並對中書和其他官員保密的情況,基本已不再出現。

雖然皇帝本人不插手具體工作,但不等於說會讓軍務作業完全脫離自己的掌握的,尤其是樞密院能掌握如此巨大的權力的背景之下。所以才有把實際作戰和訓練這一部分掌握實兵的工作,另外由一個機構來負責,樞密院則只負責除訓練和實際作戰之外的其他的軍務工作。

這就是樞密院-三衙體制的本質所在!也是文武分家的本質所在。說穿了,獨裁者因為自己不能專管軍隊了,又不能讓其他人能軍政一把抓,於是設立了獨立於行政系統之外的機關來搞軍務工作。同時,又為了防止這個機關專權,又把實兵部分剝離出來,使得這個機關不指揮軍隊。

這才是文武分家的本質~!

也就是說,為什麼說宋代以文制武?很簡單,因為宋代的獨裁者本人就是一個最大的軍閥,無論行政部門,還是暴力機關,都歸他所管領。而他則聯合官僚地主對國家進行統治,同時掌握暴力機關。

所謂的以文制武只是一個表象,根源在於統治結構上,在下面文武雖然分開的,但最上面的只有一個人。這個人和官僚地主一起分配整個國家的各種收入而獨佔了暴力機關的絕對統治權,這個人才是政權的核心所在。

聰明的讀者看到這裡,已經開始明白咱家要說的是什麼了。

沒錯,既然軍務工作的最高決策者其實都是皇帝本人的事,那如果皇帝本人的軍事工作能力不足,而在這個決策結構里又沒有人可以代替他的話,怎麼辦呢?

還用說么?當然是靖康之恥啦!

這就是為什麼宋代雖然有很多軍事工作能力突出的軍事工作者,卻沒有辦法拯救這個政權的原因。

因為這些人基本都只在一個比較小的領域內工作,或者往往只是一個戰區的負責人。他們的工作和活動範圍,被樞密院已經劃死了,是無法超過的其權責範圍的。

而真正能對整個軍事工作負責的獨裁者,除開國三代人和少數君主以外,軍事工作能力都相當差,一旦這個核心出了問題,那麼等待這個集權政治結構的結局就是崩塌。

固然有很多人想力挽狂瀾,但註定扶持不起來的。

最後,來上一句名台詞:

在所有的船中,只有國家這條船是從上面開始漏水的。

當然,這裡主要談的是北宋,南宋是另外一個問題。

南宋的權力結構在宋高宗之後發生重大變動,問題的核心雖然沒有變,但問題的表現方式發生了重大改變。

這個以後再說。

二更:

多說幾句,評論里有人說前面的描述和總結,有說像唐朝的,有說像KMT的,說什麼的都有。

咱家這麼說吧,咱家個人認為,京都學派認為宋代是近世(不是近代)中國的開始,自宋以後,到清代都沒有發明什麼新的政治結構或者政治體系,這個觀點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東京學派是馬克思系統的,但他們沒有提出這個東西。)

京都派二代掌門宮崎市定與我國著名歷史學家唐長孺先生合影

唐-五代-北宋-南宋時期的轉型(唐宋變革)很厲害,基本上把南北朝以後,由隋時期開創的政治結構完全變形成一種之後穩定了很多年的政治結構了。

這裡肯定是有一定的原因和動力的!


這破國中央政府月收入100塊錢光軍隊維護費就要花掉80,穩定度一般為零有時是負數,天命基本已經掉到零了,腐敗度年年爆炸,國家軍事傳統基本沒有,就正統性還湊合,皇帝除了最開始的倆人數據還能看看之外基本上個個都是1/0/0神君,還自帶全世界第一debuff士紳優待,這種情況下哪怕是四星將軍打一星將軍都不一定能贏,何況它的對手還都不弱呢


大送的情況和任何名將都沒有關係,大送就是純粹的窮,沒有物資。韓白之勇無糧不戰而已。漢唐上千里的補給線能正常維持,大送望北京供給五萬駐軍搞崩國家,奇葩程度前無古人、

現在還能挖出大量的宋錢,裝在庫里,嶄新發亮,從未用過。一堆一堆的。表面看,這是大送很有錢,實際上你們可以倒推一下,金圓券和人民幣,哪個容易一堆一堆堆在倉庫里任何時候都不用,哪個容易在百姓的家裡散亂的發現?

貨幣在古代,對小農來說,一個大頭作用就是交稅。宋庭的統治思路就是最大量的剝削,剝削到地方上沒有能力獨自對抗中央,這最後剝削的成本就平攤到小民的腦袋上。這樣造成大送內部的造反不能成功,而同樣,就是對外因為物資的極度缺乏而乏力。

大家看看金國怎麼起家的就知道,金國起家之前,純粹的野蠻部落民族。努爾哈赤起家的時候還有李成梁扶助了三十多年,完顏阿骨打帶著2000個純粹的野蠻石器部落民起家,10年推翻遼宋兩個廢物,從古到今,被這種半石器民族搞到完蛋的帝國,只此一家。別無分號。這就完全足以看出宋,遼兩個傢伙,廢物到什麼程度。

至於宋庭那個戰報,我翻了翻常凱申的戰報,一路貨色。東西南北,到處都殺大王。滅的人都是幾千幾萬,唐河據說八萬遼兵,大送一氣斬首一萬五。然後該遼兵還能橫行宋境三個月。

時諸處以報捷旗趨行在者絡繹於道路市人為之語曰:雖日聞報捷可喜但一報近於一報亦可憂.督視葉義問見報捷有金人又添生兵顧侍吏曰:生兵是何物?遠近聞之,謂督視樞密尚不識生兵而司三軍之政.


從物質基礎上看,華夏自古以來王朝賴以強盛的優質兵源自耕農,從北宋開國時期始,已經是稀罕產物。

之前的王朝模式是——土地兼并-小農破產-失地農民起義-王朝崩潰-人口減少-新王朝重新分配土地-大批自耕農充當軍事力量-大家為了土地而立功奮戰-戰無不勝-土地兼并-小農破產-失地農民起義-王朝崩潰。

到了巨唐這一代,府兵制崩潰解體,僱傭軍跟著上,又因為帝國擴張無度,各地軍區司令長官開始坐大,安祿山在幽州振臂一呼,中央政權逐漸解體,全國逐步陷入東漢末年大小軍區混戰的局面。

末末了,關中經濟徹底不可逆總崩潰,代表中央權威的近二十萬神策軍消耗殆盡,巨唐就完蛋了。

宋太祖最後得勢,也是掌管了類似神策軍一般的中央禁衛軍,得以政變成功,可以說宋王朝本質上就是唐王朝的政治延伸,所以他開國土地政策不抑兼并,上來就實行的是募兵制這種套路更是不足為奇順理成章了。

普遍說法是唐末五代軍閥混戰混得昏天黑地,大家對武人產生了戒懼心理。只是大家都知道,募兵制下的僱傭軍是為錢賣命,對國家的總體忠誠度總是可疑的,而且兵源五花八門也是被社會各階層所廣泛蔑視的。

加上兩宋為了避免失地百姓造反,創造性地拉饑民流民當軍隊擴充內需。這種兵丁吃朝廷的一點俸祿,也能勉強養活一家,並且附帶進行社會各地的基礎建設工程,但是從戰鬥力到軍人的榮譽感責任感等等……基本都是不存在的東西,可以看做是國家出錢僱傭的工人,只為了那點工錢混飯吃,怎麼可能對老闆懷有責任心。

將紅衣軍人蔑稱為赤佬,民間歌謠所謂『好男不當兵』,大體就是這個時期的產物。

有這樣的軍隊在,不用說名將如何眾多,可以說兩宋保持了三百年天下,已經是奇蹟中的奇蹟了。


請問,這些所謂的矮子里拔將軍,有哪個比得上李衛公。

我司已經指出,宋朝是所謂Cina民族最危險的時候。

在周世宗柴榮排斥沙陀族侍衛親軍,另建殿前軍開始,到宋徽宗熙河開邊獲得巨大勝利、建立隴右都護府結束。這段時間,中原核心文明完全失去了內亞武德的滋潤,對外屢戰屢敗。在這段時間裡,以王安石、王韶王厚父子、李憲、 章楶、呂惠卿、沈括、童貫等為首一批能臣堅持了拓邊西北的正確路線,與文彥博為首的對遼冒進路線進行了堅決鬥爭,打通了內亞路徑。

當然,歷史也的確是曲折的。好景不長,童貫迷戀於滅遼封王,開啟了靖康之恥和杜充大洪水。

金朝學習了漢族的奢侈,迅速的費拉化,被草原上的蒙古人打敗,元朝建立起多元化共治的帝國,任用內亞宮廷臣僕作為治國人才。但總得來說還是周宋之際,斷絕的最徹底。

劉仲敬指出,所謂重文輕武正是「皇漢思想」的結果:

這些事情說明,宋代在它成功建立的幾百年時間內,切斷了通向中亞的道路,使自己陷入技術落伍的境地。這件事情有幾條草蛇灰線可以顯示出原因來。安史之亂以後,唐朝的文人士大夫一直有一個共識,事情之所以搞糟,就是因為以前的皇帝,特別是唐玄宗,不應該引用異國文化,不應該用蠻族將領。白居易特別寫了詩,說是「祿山胡旋迷君眼,兵過黃河疑未反」,他把龜茲的音樂和安祿山的反叛聯繫起來,認為這都是胡人的東西。皇帝如果不那麼熱愛胡人的話,沒有楊貴妃,也不會有安祿山的,今後我們要糾正這個錯誤。

宋朝果然要糾正這一個錯誤,也就把傳說中的楊家將變成犧牲品,因為宋朝的立國精神,就是要糾正唐朝大用藩將的錯誤,它要把這些藩將排除出去,而被排除的藩將當中就包括民間傳說中的楊家將,因為楊家將恰好是北漢系統留下來的藩將,而宋朝就是要糾正殘唐五代的錯誤。

重文輕武是什麼意思?我們不要說這僅僅是個職業分工的問題,因為在殘唐五代,文武之別就是種族之別,這點其實陳寅恪已經說得很清楚了。可以說,在南北朝時代,武將多半是鮮卑人或者是胡化的漢人,而文臣多半是漢人,或者是儒化的鮮卑人或其他什麼血統。這裡面差別,主要不在於血統,在於文化上面。雙方都有對方替代不了的作用。殘唐五代情況是什麼樣的?什麼是藩鎮之亂呢?就是中亞僱傭兵的叛亂。而士大夫階級要重文輕武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要壓住這些異族勢力,最終把他們排出去。而宋人為什麼積弱呢?就是因為排除了中亞的蠻族軍事集團以後,它採取了一種純粹的僱傭兵體制,宋代的軍隊不再像是郭子儀時代,招什麼李光弼(契丹人),白孝德(龜茲王族後裔)之類的胡人武士來打仗,只有這些胡人武士才能打得贏安祿山和史思明這些組織的另一批胡人武士。

而宋朝在消滅了楊家將這批中亞武士的傳承後裔以後,完全採取了招市人為兵的做法。市人是什麼,就是沒事幹的流氓無產者,打不上工的流氓無產者。能打上工的話,他可能就不願意去送死,實在打不上,連找工作都找不到,你只有去當兵吃糧了。宋代開啟了晚期帝國的當兵吃糧的傳統,也造成了這個當兵吃糧的軍隊一點戰鬥力也沒有。宋代沒有戰鬥力,有很多原因,包括有很多人提到的,沒有中亞的戰馬。但是中亞的戰馬是中亞軍事體系的一個組成部分,不是一個孤立的組成部分。它和中亞的武士團體,中亞的軍事技術,尤其重要的是,跟中亞連續不斷的技術輸出之間有不可分割的聯繫。技術輸出不是靜止的,它是在不斷演變和改革當中的。如果你處在連綿不斷的部落戰爭中間,這個技術演變對你來說是個自然而然的過程。如果你把這些東西都排斥在外的話,全靠招募那些找不到工作的流氓無產者給你當兵的話,你就完全退出了這個過程。

所以我們可以說,靖康之恥和宋代的滅亡都不是偶然的,它實際是宋代切斷了中亞道路,切斷了技術輸出路線的一個必然的結果。遼、金、元、清以中亞的部落為中心,重新接通了這個線路,暫時恢復了優勢,但是一旦它接管了漢地,一旦有了重新建立大一統王朝的希望和可能,那麼這個同樣的過程又要重演了。


已經是中華時間最長的單一皇朝了,還要怎麼救?已經是歐亞大陸最後一個跪的了,還要怎麼救?

有些人吶,雙標不要太嚴重。

哪有不滅的皇朝。。。你們吹得烏溜烏溜的遼、西夏、金、元各持續了多少年?


宋朝真不弱,他們面對的可是被稱為【黃禍】的存在。自古北方少數民族武裝西遷的事迹也有不少了,哪次讓西方人這麼恐懼過?南宋硬撐了這麼多年,不容易了。


有宋一代,真是鬱郁乎文哉。

換個角度說,就是吹牛逼功力遠邁漢唐。

別說名將,就是文臣,宋代名臣是不是在你腦袋裡經常被喚起的?

從半部論語的趙普,寇準包拯歐陽修文彥博司馬光王安石蘇軾晏殊范仲淹韓琦富弼呂夷簡………中低檔的還有陸遊黃庭堅蘇轍秦觀周邦彥沈括…………等等等等

平心而論,上面一堆裡面真*名臣有幾個?特別是拿歷朝歷代的真*國家柱石來比?除開幾個真有本事的,其他容易讓你記住的,還不是因為文筆好………

說到武將也是一樣,就不說什麼重文輕武的廢話,一堆所謂的名將拿來比比李靖?比比徐達?比比衛青?再無恥地比比韓信?

尼瑪宋代一大堆所謂名將一輩子沒獨當一面帶過大兵團,一輩子東征西討沒多少公里,一輩子在自家地界打打塔防的不在少數,你以為還真是岳飛遍地走、狄青多如狗?

就算狄青,在歷代名將里還真是不夠瞧…


宋室江山建立的並不光彩,是從周主宗訓那裡奪來的。那個時候,宗訓年幼,哪懂什麼保國保家?他的繼母符氏初入宮中,才為國母,不懂什麼國家大事,遇到周世宗逝世這樣的喪事,只會整日以淚洗面,恨不得隨世宗一起長眠於地下。看到這孤兒寡母勢單力薄,殿前都點檢趙匡胤起了異心。他暗地裡聯絡將士,借口北征。繼而陳橋兵變,他黃袍加身,自顧自地做起了皇帝。

五代以來,亂臣賊子們為了爭搶土地不惜兵戎相向。如今,百姓們有了這麼個逆取順守卻偶有善舉的皇上,都快活得很,誰還會去追究其中的隱情?於是遠近歸附,趙匡胤南收北撫,統一了中原。也許是冥冥中自有天意,皇位傳了八九代以後,勁敵將黃河以北的江山奪去,宋室又成了偏安的小朝廷。康王南渡以後,又傳了八九世,元將伯顏便引兵渡江,勢如破竹。那時候南宋皇室只剩兩三個小孩子,今年立一個,轉年就被敵兵擄去了;明年再立一個,不到兩年又被驚嚇死了。

宋朝確實有很多善政:第一,整頓後宮,沒有了女色之禍;第二,抑制宦官,杜絕了閹黨之禍;第三,睦好和親,消除了宗室之禍;第四,防患外戚,避免了外戚之禍;第五,休養生息,抵制了強藩之禍。這些善政不但漢、唐不能與之相比,就是夏、商、周三代,恐怕也稍遜一籌。

不過還有兩大隱患:北宋抑兵太久,沒有驍勇善戰的武將;南宋任賢不專,缺乏理朝輔政的良相。同時,遼、金、元三國覬覦中原,北方邊境屢屢為患。宋朝鼎盛的時候尚不能收復燕、雲十六州,後來國勢衰落,更是無暇顧及,於是敵寇一旦殺入,便如摧枯拉朽一般,今天痛失兩條河流,明天又割出去三個州縣,到後來連主子都被敵人擄去了。偏安以後更是苟延。

宋朝皇帝特別害怕武將奪權,所以一直奉行重文抑武的政策,武將的地位低下。岳飛、文天祥、陸秀夫、張世傑幾個忠臣,力竭計窮,先後殉國,也算是以死謝責了。


我宋有一岳飛而不能用,已知註定 ,就算再多十倍名將,也是白搭。。。


眾所周知,南明政府一年亡一個。最後依靠土匪和海盜的支持象徵性的續了十幾年。

再看看南宋這邊,由一干忠臣良將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拋頭顱灑熱血,為中國迎來了二十年的名義上的統一。

由於有了良好的基礎,南宋又有資格給奸臣敗了。秦檜史彌遠便是其中傑出代表。

秦檜已經恥辱柱上了,史彌遠家族至今還是地方上津津樂道的名人喃。

南宋一沒出篡國賊劉裕,二沒出中興四將劉良佐。在良將奸臣的共同作用下又續了一百多年。


畢竟北宋的軍隊可以經商,軍隊腐敗都不成樣子了,有好將領又有什麼用?


北宋無好將,南宋無好相,將相要和,文武一體,皇帝與大臣要上下一心,才能匡扶社稷。想想宋朝時要不皇帝廢物,要不武將差勁,要不文臣拖後腿,要不就互相拆台,該打的時候,群臣內部有打有和,猶豫不決,錯過好時機,結果逢打必輸,一輸就花錢求和,結果導致君主毫無戰心,臣子貪生怕死,內部腐敗墮落,貪墨橫行,制度又繁雜冗餘,效率低下,活活把自己搞成了一頭別人眼裡的肥豬,敵人想吃肉了就來割上一刀,最後被胃口更大的草原人一口吃掉了,真是悲哀。。。


因為趙家不光有遼、金、西夏這些普通水準的對手,還有蒙古這個神對手,自己又是個豬隊友啊……


世界上內外長久都是皇帝要放權,咱們放權的時候就像生病了,隨便抓個白馬掛就以為能治好似的。

最主要的就是人心散了,隊伍不好帶


自己作沒辦法。

徽宗,欽宗,趙構,此三者,得一即可亡國,宋朝連出三個百年一遇的昏君還能苟下來,得虧了這些名將。

至於南宋被滅,對面是移動天災,實力存在代差,朱可夫穿越過去不點科技樹也很難。

天京被圍,全國各地來了幾十萬勤王軍,一半被宋欽宗勸退;一半被趙構拉著兜圈子,從河南帶到河北,繞了大半個中原,就是沒去天京。

圍困幾天之後,宋欽宗把大將趕跑,請了神棍跳大神退敵軍,結果防線崩潰。

天京城未破,糧草充足,對面兵力也沒碾壓,結果宋欽宗就決定直接出去講和了,而且死要拉老爸一起去,結果兩人一去就一起被抓了,北宋就這樣亡了。

趙構本人也是奇葩,年輕時是sm愛好者,府里的侍女十天半個月就要死一個。但他還碰到了千古難遇的軍事奇才——岳飛,岳飛都達到開封府幾十里地了,結果趙構決定不打了。

趙構居然還想出了殺掉己方大將來求和的點子,結果對面發現岳飛死了,禮儀性地維持了幾年和平,就南侵了。

就這樣,南宋還沒亡,還是出了很多名臣良將,力王狂瀾,終於保持住了南宋的半壁江山。


這就和明朝中後期治世能臣那麼多、名將滿地走,為何還是傳承不到三百年。歷史的必然,封建社會能夠傳承到哪裡不是由名將說了算,也不是由皇帝說了算,是由土地決定的。宋明中後期都出現了大規模的土地兼并問題,不管是慶曆新政還是張居正改革都是改革土地問題。隨著人口的增加,再加上天災人禍,滅亡是必然。


推測一下題主的意思,趙家的天下需要救大概指的是北宋靖康之變和南宋襄樊失守之後吧。

北宋的滅亡讓大家自然而然覺得突兀,社會矛盾階級矛盾遠不到崩潰的地步。實則就是中央決策層的一連串部署決策失誤與內鬥導致汴京失守,二帝被俘。可以說,金伐宋的借口是宋給的(例如無視高麗的提醒和金結盟攻遼,當了婊子還想立牌坊接納遼天祚帝之類),金國伐宋的過程也是宋自己當了神助攻(放棄黃河天險,徽宗退位逃跑還要想著爭權,汴京保衛戰昏招頻出等等),這些都不是光靠幾個帶兵出征的將領可以扭轉干涉的事情。

至於南宋,元軍沿著長江順流而下時候,大臣們就作鳥獸散,瓦解了軍心民心無法阻止有力的抵抗。正如文天祥在【指南錄後序】說的一樣,戰守遷皆不及施。更不是出幾個勤王將軍能改變的局面了,何況當時南宋像樣的將領只怕也無人算得上了。


兩宋三百多年,只比兩周和兩漢短!


←_←救?趙家天下?趙家天下好好的穩穩的這麼多年不要弄的很秦隋一樣好吧,,,

與士大夫共天下是真對,,不然富庶繁華了這麼空前,,,封建王朝經濟和人民生活簡直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不看時代局限性世界上所有的封建政權弄個綜合排名趙家天下真前幾名了啊,雖然冗了很多問題,,但哪個朝代沒有問題?,,,宋明顯是問題最最小的那一梯隊之一了,,,

不過不得不說

宋的武人也真是膩害,這麼倍受歧視,這麼地位低下,,,愣是跟北方少數民族扛了這麼多年,和遼不分上下,和金也是伯仲之間,,,蒙古人那是無敵狀態誰也弄不過,一般幾天就一國,歐洲人都認為是上帝之鞭,,宋愣是熬死了幾個大汗不錯了,←_←也就神風能擋住蒙古人,,,人是擋不住了,,,

真的那種精神也是沒誰了,當然這絕對是與文治有巨大關係的,文化大繁榮時文人們提倡的那種為天下蒼生謀的精神引領的社會風氣才催生了武人的報國豪情,中國就這個特點,膩害的武人絕大多數都是文人出身或者文武雙全的,宋的文治天下絕對是很對的,

雖然是有問題,,,當然,,,肯定是有問題,,,這世上就沒有沒問題的東西,,,

但趙家的天下沒啥可救的,,,曹丕就說過,王朝是不可能萬代永恆的,必然會衰落毀滅的,

趙家滅亡的方式可不是因為自己爛了,比如唐,比如明,比如清這些都是自己爛了,外人一推就塌了,

趙宋是站在那老實呆著,,然後蒙古人來了,,,,

蒙古人,,,不用說了吧,,,

根本就是強拆隊一樣,,,


推薦閱讀:

為什麼宋朝沒有定都長安?
民族罪人岳鵬舉???
盛唐時期中國普通百姓的生活質量與明清鼎盛時期相比哪個更高?
如果南宋沒有滅亡,中國會走向自有特色的資本主義,甚至產生像現代西方一樣的但不同模式的現代文明嗎?
宋在當時的世界分別是怎樣的存在?

TAG:宋朝 | 名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