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完一百本書是種怎樣的體驗?


哦,讀完100本書。沒有讀之前,一定會想,等讀完100本書,一定會提高自己的思維和認真,讓自己變得睿智而聰慧,終於也可以成為一個有學問的人。

然而,在你真正讀完100本書以後,你再也不敢說自己讀過什麼書,再也不敢標榜自己有學問。在知識的海洋里,自己讀的那點書,就像滄海一粟。面對真正有學問的人,才知道自己的狂妄無知,自己的渺小和卑微。

惟有潛心修鍊,務實求真,尊重知識,放空心杯,讓自己一步步走進知識寶庫,吮吸知識的甘露,才能使自己一點點豐滿起來,擺脫平庸和無知的羈絆。


讀完100本書,大概就是像王國維的三境之第一境: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馬拉松的前八公里總是很難熬,但是跑過八公里之後,一股快樂感會油然而生,但我們總會意識到,跑過的路留在心裡,前方的路會更加遙遠,懂得越多的人便知道自己不懂得的越多,便想要去了解更多。

在某些時刻,我總會意識到讀書給人們帶來了差距。

1.氣質的差距。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多的人會由內而外的散發出書卷的秀氣。忽然想起昨天在圖書館聽完講座,老遠的就看見空曠的大廳里一位老太太坐著小板凳在牆角看書,那不是我第一次看見她,卻在那一刻覺得她十分的漂亮,平和溫柔。這樣的氣質肯定不是一個胡吃海喝的暴發戶能夠擁有的,也不是一個終日無所事事的「二流子」能夠擁有的。

2.談吐上的差距。不知道有多少人還記得《歡樂頌》中頗具話題的那一幕,在國外混跡了多年的曲筱綃因為聽不懂趙醫生和安迪、奇點之間引用的包法利夫人的典故而和趙醫生產生矛盾,甚至嚴重到有分手的危機。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嘴巴是心靈的大門,當一個人讀了許多書之後,最直接的反應就是在他的言談上,我們每天都要交流,一個人的言談也恰好反映了他的思想的高度。

3.思想上的差距。人以類聚,物以群分並不是沒有道理的,具有共同的話題,也就是我們說的能想到一塊去,是良好關係的基礎。曾經參加一次讀書會,會上有一個女生全程十分積極,但總是和大家話題不合,讀書會接近尾聲,女生說能不能下次根據性格分批組織,這樣總是不盡興。然而她沒有意識到這並不是性格的差異,而是思想上的差距,一個人或許全程不說一句話,但是不代表她沒有思考,傾聽每個人說話的藝術,思考每個人話中的道理總好過自顧自的一派亂說。

4.舉止上的差異。當一個人思考的越多,他的行為便越謹慎。也許只是一個小細節,就能看出一個人內心的活動。浪漫的人會在下雨天不懼怕踩濕布鞋,反而更加起勁的踩進水窪。內斂的人會在擁擠的電梯口不經意的退後一步,晚走一步。你讀的書越多,便越能認識到自己的內心,知道自己該去做什麼,不該做什麼,或者更準確一點說是,真正的自己是怎樣在這個世上活著。

讀完一百本書,就會有第二個一百本,第三個,第四個……吾生有涯而知無涯。


讀完一百本書,是怎樣的體驗。大概是從內而外的改變吧。從你讀第一本書的時候,你可能只是注意故事裡情節的改變。吸引你。然而那些讀過的書一旦達到了一定量的積累,就會在你的裡面發生質的變化。你會從一個沒有那麼有思想的人,變成一個有思想,有溫度並且熱愛生活的獨立的有靈魂的人。你會擁有更多的避難所,閱讀的書籍里或許有你別有洞天的朋友。你的驚喜你的思想碰撞,你的旅途。

讀書都會成為你的一部分,變成一種讓你獲得更美生活的能力和閱歷充盈你的豐盛。讓你的生活和靈魂更美麗。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對我的生活和一切有了改變:

1.閱歷的改變,讀書最大的一點好處就是豐富你的視野,讀好書如同交益友,那些前人的經驗,思想,存留下來的經典以及前人或者我們所看到那些閃閃發光的人們的智慧和經驗都會打開我們的人生格局,就像古典有一本《拆掉思維里的牆》好的書籍不只有靈魂的碰撞還會將它的思想高度,帶給你,幫你從你現在所沒有的高度去看到世界裡更美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讓你從別人的生活和思想中交到朋友也豐富自己的閱歷。讓你更加有信心和想法從自己如今的生活里,去做些更美好的事,比如,一直宅在家裡的你就會因為讀書而來的閱歷想要去旅行。厚積而薄發,潛移默化,首先就是閱歷的改變。

2.為人處事,我們在讀書很少的時候,為人處事大多數考慮自己,然而,當我們,看了一定的書,達到100本這樣的量以後,我們所看到廣闊的世界就會使我們不注意那些小事情,我們會有我們更美好的事情等著去做,去堅持去堅守。所謂給了我們一些斷舍離,做選擇的能力和膽識。

3.交友 讀書如同交友,擇其良友是人生的一大樂事,當你身邊的人們很少有和你一個步調時,書就是你的朋友。那些經典與偉大的靈魂,亦師亦友,給你啟迪照亮和溫暖。當你讀了一百本書就像交了很多朋友。無量難以成質。我們的生活里始終需要良師益友的點播啟迪才能選擇自己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

4.生活方式,一百本書以後,書會融入血脈,我相信你不知不覺中書會回來找你,給你不同於以往的生活方式,為你注入一百種,甚至更多種的生活方式與眼光。簡媜的《哀歌》里有一句話,曾少女的她問他為什麼愛她。因為你眼裡有個玫瑰色的世界。大概這就是讀書以後自己可以抉擇的世界的寫照吧

讀書思考自通,我相信讀一百本書的好處不止這些,腹有詩書氣自華,最是書香能致遠,還是要親力親為啊!


很多人覺得一聽要讀一百本書,頭都大了,覺得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其實無論的成人還是孩子,都需要通過閱讀獲得成長,越是優秀的人,讀的書就越多,當然大部分人讀書是的目的是為了獲得書中的價值,而不是為了單純的閱讀數量。


01

我曾經給孩子參加過《讀1000本書》活動,每張紙上有100個可愛的圖標,孩子每次讀完書就會在那上面塗上顏色,剛開始孩子們都是積极參与的,後來我忘記提醒,孩子們也就忘記塗色了,以至於好像都沒有完成過100本書。

其實孩子們已經開始享受讀書的樂趣了,有時候會反覆地讀一本書,我也不能因為這本書已經讀過,就不讓他們塗色,這樣會打擊他們的積極性,誤讓他們認為重複讀一本書,不算是閱讀。

當然,孩子們每晚睡前都會自己去書架選書,這就是長期閱讀後最好的收穫——喜歡看書

讀書是世界上最划算的投資,這代表著我們在和這個世界最聰明的頭腦對話,你可以從書中獲得影響你、幫助你的東西。


02

我發現很多媽媽都有這樣的經歷,和孩子一起看書,也算是自己完成了閱讀,不可否認,孩子的書籍能幫助媽媽們帶領孩子認知世界,也能從美學的角度分析孩子的書籍,這些都是與孩子一起成長的書。

就像養育了一個孩子的媽媽,水平已經成為初級的藥師了,在孩子生一些小病的時候,能從容地給孩子買好相應的藥物,不用再焦急地半夜跑醫院了;看書也是一樣,和孩子一起看書後,總能抓住作者要說的點,在閱讀中引導和啟發孩子,這就是媽媽陪孩子閱讀100本書後最好的效果。


03

經歷了前面這兩個階段,我發現自己作為媽媽,陪著孩子長大,卻忘了讓自己長大,這才開始進行關於自己的閱讀。

從決定開始閱讀開始,就是我對生活重新的規劃。從前孩子24小時需要陪伴,沒有辦法,孩子漸漸長大,就需要媽媽及時抽身,並把生活的節奏調整回來。

我關注的是學齡前的孩子,所以就看了相應的書籍,不僅把我與孩子養育之間的矛盾衝突輕鬆化解,還調整了我的心態。確實,父母不需要拿到父母合格證,就能當上爸爸媽媽,但養育孩子從來不是輕鬆的事情,給一天吃零食不吃飯是養,棍棒和呵斥是育;給孩子營養均衡的食物也是養,用共情和尊重地講道理也是育。選擇粗暴地對待孩子,就會養出一個充滿恨意的孩子,給孩子以尊重的養育,才會收穫一個內心充滿愛的孩子。

我喜歡把生活做好計劃,並讓每天充實地度過,閱讀幫了我很多忙,每天大部分時間都給了孩子,我就從書中學會時間管理,我還喜歡通過讀書看作者的經歷,讓自己把生活中的陷阱提前避免,我喜歡寫作,就需要提高寫作能力,相關的書籍就會進入我的書單。


04

總之,定製自己的書單,是改變生活的第一步,你的書單決定你可能獲得什麼樣的能力,閱讀並應用到生活中,將決定這些書單如何改變你的生活。有些人從小就有這樣的壞習慣,以為把書買回來,就能考個好分數,以為把書擺在書架,自己就飽讀詩書了,殊不知那些書只會在那裡積灰和佔用你的書架,再給你的心裡一點閱讀的壓力,你得到的並無其他。所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書單,選擇自己生活、成長需要的書單,才會得到書中的價值。

其實,擁有100本書只能代表你對書也許有中偏執的收藏,閱讀100本書也只能代表你對書中的價值有所求,運用100本書的知識,才是真正改變你的人生,包括你的人生態度,也包括你新的生活。

那些希望看到別人讀完100本書後效果的人,不過是懷疑讀書有沒有用,是不是值得投入時間和精力去做這件事情,也許100本書對你來說真的很難,你為什麼不去嘗試給自己選10本書呢?完成這十本書的閱讀學習,你就能切身體會讀完十本書後的效果,再去考慮要不要繼續完成下一個十本書。


不忘初心,和懂你的人一起並肩前行

把向上生長的力量傳遞給用戶,為書友們打造終身學習最重要的平台,是有書一直不變的初衷。從2014年到現在,有書系統在一天天優化,內容一點一點更豐富,粉絲在短短兩年時間裡,已經超過1400萬,很多人和我一樣,聽有書的早晚讀,已經成為一天中最重要的晨讀時光。它之所以現在這麼火,很有可能是因為,它為我們提供了最重要的精神食糧。

人吃飯是為了活著,可活著不僅僅是為了吃飯。一個人的精神狀態決定他的人生面貌。

不知不覺,有書已經帶領我們讀一百本書了。在為有書慶祝鼓舞的同時,我把自己讀這一百本書,帶來的改變,做了三點沉澱:

一.有書改變了我的生活習慣。

我從前是個絲毫沒有時間觀念的人。很少有早晨時間。自從成為有書的書粉以後,每天不管再忙,都要聽聽早晚讀,看看公號內容。現在每天早晨,七點鐘準時起床,睜開眼,第一件事,先打開有書的早晚讀,一年多過去了,不知不覺聽有書已經成為了我的習慣,學到知識的同時,我也學會了管理自我,改變了我的拖延症。

二.有書擴大了我的認知,提升了我的綜合能力。

從零到一百本,我對生活和人生也有了新的看法。以前那個消極避世的我悄悄隱去蹤影,開始變得樂觀堅強起來。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難,只要一想起在有書里學到的觀念,我就好像充滿了自信和力量,任一切風吹雨打來臨,我都會咬牙挺過去。有書,讓我的心向上成長,讓我在前行的路上,跳完坑依然可以拍拍塵土,微笑前行。

一百本書,改變了和我一樣渴望學習,盼望成長的很多人。在有書的平台里,我結交了許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互相鼓勵,一起進步,相互交流,彼此坦誠相見,我們的團體越來越壯大,每一個人吸收的營養也越來越豐富。不同種類的知識,教會我們不同的處世方法。工具類的書,教會我們生活和自我管理。認知類的書,打開我們的思維格局,認知視野,讓我們看到不一樣的活法和世界。文學類的書,陶冶我們的情操,提高自己的修養,讓我們在歲月的沉積中慢慢打磨更精緻的自己。科普類的書,讓我們學到其它行業的精華,擴充了自己的知識體系……

三.有書同化了我的內心世界。

與有書相遇,我開始相信奇蹟,相信有一種悄無聲息的潛移默化叫做「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有書就是場春雨,久旱的我好似正沐浴著一場甘霖,她隨著春風一起,悄悄的滋養著我,浸潤著我,影響著我。

如果沒有有書,我可能還過著和以前一樣,一眼就能望得到頭的人生,躺在所謂的舒適區,過著所謂的安穩生活。這樣不想折騰的生活,其實淡的不如白開水有味道。和愛學習,渴望知識的一大群人混在一起,我就像年輕了十歲一樣,每天都充滿力量。不管遇到什麼問題,想起《學會提問》、《極簡生活法則》告訴我們的故事,敢折騰,敢犯錯,經常想挑戰自己,無奮鬥不青春,我重新又找到了生活的目標和不甘服輸的勇氣。有書讓我看到另一個充滿希望的自己。

第一百本共讀的書是《爆裂》,我也希望和渴望得到知識的大家一起,從最開始的量變積累到產生質變,讓自己也產生裂變,在有書的同化下,找到內心真正的自己,和天南海北的人一起,跟著懂你的雷總、羅總一起,肩並肩,手挽手,畫出自己的藍圖,實現自己的夢想。


記得讀第一本書的時候,是帶著拒絕的心態。

5歲,《唐詩三百首》,老爹在一旁嚴肅的坐著,跟我講解每字每句該怎麼讀。

讀第十本書的時候,大概在小學,是帶著嘗試的心態。

大概10歲,《童話大王》,鄭淵潔筆下的舒克貝塔皮皮魯魯西西帶我領略了別樣的風景。

讀第二十本書的時候,大概是初中,是帶著慾望的心態。

大概14歲,《三重門》,韓寒帶我走進了文字的殿堂,我後來會喜歡上寫小說 ,完全是因為這本書。

讀第五十本書的時候,印象深刻,初三快中考時,是帶著接受的心態。

《變形記》,這時我已經領略了許多作家筆下的世界,美輪美奐。

讀第一百本書的時候,已經中考結束,是帶著苛求的心態。

《真本金瓶梅》,暑假,呆在家裡、圖書館哪也不去,這時候我什麼書都看,我彷彿一個吸血鬼一樣,想要吸干文學的歷史底蘊。

自此,我完成了自我的升華與滿足,我喜歡看書,喜歡跟隨作者筆下的思緒,被帶入情感。

百無一用是書生,也正是書生,才能寫出這句話。


從我自己的經歷來說一下,讀過一百本經典繪本會怎樣。

我認識了很多媽媽,大家經常在一起交流親子閱讀、育兒方面的事情;還做過一陣子童書編輯,和一些大咖級別的譯者、作者進行合作;從自己博客上寫書評,到現在開始拿稿費。

在有孩子之前,我就比較喜歡看書,不過那時看的書主要是專業用書,或者偏文學性的。

生孩子後,一開始給孩子準備書都是類似《安徒生童話》《環遊地球100天》之類的,就是名著型的。

但是我很快發現孩子太小,看這些根本不現實。上網查,有些媽媽推薦說,孩子都應該先讀繪本,然後是橋樑書 ,接下來才是長篇童話、少兒小說等。

繪本是什麼?從來沒有聽說過。

那些日子,每晚哄孩子睡著後,我就開始搜信息補課。

那時,咱們這兒的少兒出版還不像現在這樣如火如荼。《不一樣的卡梅拉》《神奇校車》出版後,都有過實體書店大面積退貨的遭遇,而這些現在是長期佔據噹噹排行榜前十位的五星童書。

所以一開始能查到的資料都是類似「100本最受美國孩子喜歡的書」,「汪培珽英文私房書單」(汪是台灣親子作家)這種來自海外的書單,後來才看到阿甲老師的一系列推薦。

我一邊記錄書單,一邊去噹噹等電商處查書的信息,猜測哪些適合自己家寶貝兒。

這個過程中,注意到國際上有幾個繪本大獎,像凱迪克、凱特·格林納威獎等。但當時找到的資料里,有些列的作品不全,有些已經引進卻沒有備註(引進版比較便宜)。

於是我花了好幾天時間,整理了一個凱迪克獲獎的全名單,已經有引進版的都註上。

做了這次整理後,收穫挺多的。首先熟悉了一些優秀的繪本作者和作品,感覺肚子里「有貨」了。

後來按這個單子陸續買了一些回來,藉此練就了一個本領:看幾張封面和內頁圖,就可以判斷出書的質量如何,是否適合自己家孩子。這些年斷斷續續網購了數千冊童書,可以說基本沒有失手。我有時也會給其他家長推薦適齡的童書,反應也都不錯,於是我成了半個閱讀推廣人。

讀的多了,有時也有驚喜,比如孩子注意到我沒有留心的細節之處,或者是有什麼感悟。我開始拿筆記錄下來,有時也寫一些解析繪本的文,貼在自己博客上。

本來只是想留著自己看,查起來方便,沒想到還吸引了一些家長閱讀,還有收藏、轉發的;其中一兩篇竟然被出版社的公眾號轉載,真是讓我受寵若驚。

為了寫出更好的書評,我又買了很多關於親子閱讀、兒童心理學方面的書,仔細研讀,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

再後來機緣所至,做了童書編輯。雖然時間不長,但是和一些重量級的老師合作,學到了很多東西,此後做的很多事情,都跟童書有關。

到現在開始拆書、寫稿,慢慢有稿費收入啦。我也算是從輸入到輸出,摸索著進行知識變現了。

總結下來,首先多讀書是必要的;其次要輸出,有輸出才是真的吸收、掌握了;還要多分享、多交流。以上幾點做好,一定會有收穫。


讀完一百本書是種怎樣的體驗,這個問題很難回答,因為有很強的主觀性。不過就我的親身體驗來說,讀書或者學習帶給我的改變是翻天覆地的。主要兩個層面。

第一階層穿越,這個是最直觀的。當然不是說一百本書就可以,但是一百本書是一個門檻。你會對讀完一百本書之後,那種打開新天地的感覺欲罷不能。有人說,正確地做事,做正確的事,正向積累一旦開始,就不會停止。讀書也是一樣,讀了第一百本,就會有第五百本,第一千本。當然我還在第一千本努力。還是回到階層穿越,什麼意思呢,就拿我舉例子吧,大學退學,沒知識沒文憑沒背景,怎麼都該回家搬磚。但是沒有,現在我在給很多大學畢業的學生將經濟、管理等課程。當然讀書上我還是一個小學生,依然在學習的路上前行。

第二認知迭代,這個相對不那麼直觀。不過經歷過的人心裡最清楚,那些思想,那些書中的隻言片語,在自己人生中的,某個階段如同晴天霹靂般起了多大的作用。每個人一生中都會做很多決定,每一次決定都不是孤立的,你要計算各種機會成本、機會成本、可能性收益。當然這有些世俗,不過本質是一樣,我們一生都在被左右,而你選擇被什麼左右。這時我們能夠做出的選擇。我選擇探索更多的可能,更科學的思考維度。雖然我們依然會犯錯,但是不會再單純的憑直覺。


兩點:

首先,讀一百本書,而且不同種類的書,所以看待一個事情,會從不同的維度考慮。

第二,看同一種類型的書,因為不同的書記載不同,看多了以後,必須要自己去思考,到底邏輯是什麼。可能只有看書看得多了,才會不盡信書,才會自己去判斷。

第三,從來不敢在朋友圈說「自己看了什麼書,覺得自己棒棒噠」的話,或者給書拍張照,然後說幾句感想,更不敢炫耀自己讀的書多(當然,閱讀量才100很少的)。書越讀得多,越覺得自己知道得很少。


第一百本書是,人間失格

「明白人」混沌的一生,小葉一直在避世,避人,避情,耗光了自己,沒留下一點為人的溫暖,牽掛,寄託,


讀完一百本書後,只覺得我讀的書太少了,還想讀更多的書


我覺得你會體驗到自己堅持讀完100本書之後的成就感。如果你以書的數量為標準去讀的話,你就要想清楚你讀書的初心是否過於功利,是沉醉在閱讀的過程,還是說句 我終於讀完啦。當你真的讀完一百本書之後,你擔心的不是我還能讀多少本書,你擔心的是還剩下多少書等我去讀。


小學語數英肯定要讀完,6×3×2=36

初中語數英物理化學肯定讀完,3×5×2=30

高中在北京的話3×6×2=36

加上中學會考要考的其他科目一大堆,自己瞎看的書一大堆

一百本讀完了高中應該還沒畢業吧。


下筆如有神

公眾號:咪粒兒


也就那樣


那要看讀啥書。這問題問的很沒營養。


一個人的時間是有限的,雙腳和雙眼都禁錮著

讀一百本書,就像是活過一百種不同的人生

我感受不到很準確的九十九和一百零一的差距

但是我能感受十本和一百本的差距

多數情況下,這看起來並沒有差距

但是一個人的時候,你的幻想世界就被無限打開

看過《格列佛遊記》,做夢都比別人要新奇

看過《清史稿》,就再也看不下去電視里的瑪麗蘇辮子戲

......

總之,每個人看過的一百本書也是不同的,全憑興趣愛好

聊天時候,根據內容的不同,就出現了互相學習和互相探究的區別

再就是明顯的寫作能力的提升,語言和文字一樣,都需要大量的積累才能轉化

比喻:乳牛吃草,吃多少草,吃什麼草,牛奶的數量和質量也不等。

(聽起來不是很優雅,但我認為很合適)

總之,讀完一百本書,開啟新世界大門的鑰匙就出現了~


我閱讀完100本書的過程主要分為三個階段:在第一個階段,是閱讀前30本書,我是靠三分鐘熱度和別人的要求下完成的。在這個階段,讀書更多的是追求數量,不求甚解。閱讀書目的選擇也大多是自己喜歡讀的書,類型主要是武俠小說和言情小說,所以讀書的收穫並不大。

在第二個階段,是閱讀到80多本書左右。在這個階段,選書的範圍開始擴大,文史哲都開始涉獵,不懂的知識開始上網查閱,也閱讀了十幾本名著。這個階段重要的里程碑是不光看書了,輸入到一定程度自動就想要輸出了,開始有意識地寫一些讀後感、書評等。這個階段不光收穫了很多知識,也得到了周圍人的肯定和羨慕。

在第三個階段,就是閱讀完100多本書以後。在這個階段,讀書已經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是變成了一種習慣。隨著讀書的增多,開始漸漸進入獨立思考,不再那麼受外界聲音的影響。在一些熱門問題和社會現象出現時,有了自己的思考和想法。讀書開始分為兩種類型:第一種是專業。在自己選擇的領域,專註地閱讀經典書籍,就像釘釘子一樣深入地學習和探索;第二種是廣博。在幾個不同的領域範圍內,廣而博地閱讀,尋找不同領域之間的共同點和連接點,就像武林高手一樣打通任督二脈。

也許我們不是「富二代」,也不是「官二代」,但是讀書、大量的讀書卻可以提升我們的認知,縮小我們與他們之間的差距,幫助我們跨越階層,真正實現鯉魚跳龍門。除了讀書,真的沒有什麼其他辦法可以實現跨越階層了。


從量變到質變

胸藏文墨懷若谷,腹有詩書氣自華


其實到現在已經不知道看了多少本書了,也沒有具體的數字去記錄自己的閱讀量。最享受每次看到結尾的那種滿滿動容之情,當然這只是存在於看小說或者文學類,經管和生活類平時看的很少,之後想往這個方向去轉移一下。俗話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那麼破百卷,那些書中的領悟,確實是可以影響一個人的思維方式的。


推薦閱讀:

社會學有哪些經典書籍值得讀?
看書被周圍的人認為是裝高大上,怎麼辦?
書讀完第一遍後,就不想再次閱讀,怎麼辦?
怎麼培養好的讀書習慣?
大家去書店看到琳琅滿目的垃圾圖書是什麼感覺?

TAG:書籍推薦 | 閱讀 | 閱讀分享 | 閱讀技巧 | 書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