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期間,想要參加一些有含金量的競賽和項目,大佬們可不可以給出一些建議和自己的學習經歷?
本人重慶郵電大學軟體工程大一新生,對專業知識幾乎一無所知,但想要早早地制定學習計劃,而且我是一定要讀研的,所以在前幾天看到一些優秀大學生畢業訪談上很多學長學姐都提到了很多比賽(數學建模競賽,智能互聯大賽,互聯網+的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還有許多的證書(國家計算機三級,重慶計算機二級)的時候,就比較想了解這方面的東西,不想荒廢了大學的時光。 謝謝回答。
本人參加過挑戰杯、互聯網+、各種建模比賽。給學弟一個建議,如果想要學點本事,可以去機器人、ACM,好好乾三年能有很大好處。如果想水比賽,個人覺得挑戰杯、數學建模都是相對較水的比賽。至於證書,個人除了六級證書啥也沒考,覺得浪費時間而且沒啥用處。
等本科畢業退役的時候寫,希望可以圓滿:剩下的比賽還有全國大學生數學競賽(2017.10)(2018.3)(省賽區一等獎)「高教社杯」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2017.9)(國家一等獎)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2018.1)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2018.4)「外研社杯」大學生英語閱讀,寫作,演講,辯論賽(2017.11)(省賽區一等獎)「滙豐杯」中國高校SAS數據分析大賽(全國二等獎,百強獎)(2017.8~2017.11)「深圳杯」數學建模挑戰賽(待定)(2018.5)阿里巴巴天池大數據分析競賽(2017~2018)
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競賽(2018.3)(待定)
全國大學生機械創新大賽(2018.5~8)(待定)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省賽(2018.8)(待定)建模的含金量感覺被被放大了,不過體驗一下,有百利而無一害,對未來的研究生學習都會有很大幫助,建議可以參加,但不用一賽不落,像國賽,深圳杯等比賽還是有一定水平的。至於美賽,我不發表過多評論。大學的團隊類比賽比較多,但水平也相對偏低,相反那些基礎學科競賽更有含金量。
比如數學競賽,丘賽,acm,能夠拿到好的名次很有說服力,證書,如果不是未來工作需要沒什麼用。
軟體工程屬於計算機大類下的專業,大概可以參加的比賽有:程序設計類、數學建模類、創新創業類、其他類。參加比賽最好參加政府舉辦的。
- 程序設計類:首推ACM,夯實基礎;到大二大三可以做做中國軟體杯,體驗項目的整體把握和時下流行的技術,如果入門大數據、機器學習,可以參加一下kaggle、天池大數據競賽等。
- 數學建模類:數學建模國賽、認證杯、電工杯、Mathorcup等。
- 創新創業類:挑戰杯、創青春、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各種專利大賽。
- 其他類:如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全國大學生數學競賽。
如果以後找工作:好好做做1,2可以涉足,3、4不是很必要
如果想讀研:1-4都可以涉足,重要程度依次降低。
學弟你好 ,沒想到在這還能碰到校友,我是2016級通信學生,關於競賽的話,其實科技競賽對考研是沒有什麼用處的,如果是自己對競賽感興趣的話,參加一些也無可厚非,學校的科技競賽很多,但個人觀點來說,考研和科技競賽只能抓一樣,因為兩者要學的東西是不一樣的,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你如果大學四年奔走於各項科技競賽,就沒有時間好好備戰考研了,你想,如果要考研,最早大二最遲大三就要開始準備了,而大二大三也是參加科技競賽的黃金時間。不過,競賽這種事,也不要一味追求量,寧缺毋濫。曾經有一個學長給我們年級做分享的時候曾經說過,不要為了參加競賽而競賽,做任何選擇之前都要以能不能提升我自己的實力為標準,大一上學期不大主張參加競賽,如果自己還沒幾把刷子,什麼都不懂的時候就急急忙忙的參加各種競賽,那幾番折騰下來會發現既浪費了時間又沒學到什麼東西,競賽就相當於考試,它可以幫你檢驗你現在的能力在同齡人中是個什麼水平,但沒辦法幫你系統的學習什麼專業知識,如果既想參加競賽又想考研,可以在大一下學球和大二期間多留意一下。我大一的時候就是這樣,奔波於各種科技競賽,參加軟體類的,但明明C語言都沒有學好,什麼都不懂,也不認識什麼基礎好的大神可以做搭檔,什麼項目都做不出來,基本上都過不了初賽就被刷了,現在想想,大一一年過得真的很浪費,如果能從頭來一次,我一定會好好聽講,好好預習,學好C語言,不加那麼多校院級組織,在紅岩里好好乾,大一剛進校,覺得一切都很新鮮,很容易情不自禁的就加入了很多組織,也不想去考慮自己忙不忙的過來,導致大一一年忙是忙了,從早到晚停不下來,但都沒什麼收穫,都是在瞎忙,這也是很多大一新生的慣病,許多學長學姐大一都是這麼過來的,學弟一定不要重蹈我們的覆轍啊。其實大學四年,做好一件事,就已經要投入你很多心血了,切記不可貪多,貪多嚼不爛,如果學弟有做科技這方面的興趣,可以入校以後考慮進ACM演算法集訓隊,是個真正可以學東西的地方,也可以認識很多志同道合的人,以後有空想參加一些競賽的時候,他們會是你選搭檔的最佳人選。 雜七雜八說了這麼多,想到哪裡說哪裡,說的可能比較亂,因為大一剛結束,回想這一年,有很多後悔的地方,真心希望能夠把所有的掉過得坑都說清楚,不要再有後來者重蹈覆轍,剛進校,各種組織都在招人面試,那些大多是為以後就業做準備的,可以提升自己的綜合實力,但對於編程技術這方面都沒有用處,如果學弟已經打算靠技術吃飯的話,除了紅岩和acm其他的組織都不要加,會浪費時間,也不要去競選班委,年級幹部什麼的,那個巨浪費時間,也沒什麼實際用處,最多只能用來裝下逼。還有就是學習編程要耐得住寂寞,圖書館是個好地方,可以去浮躁,大一初期一定要忍住,保持住心境,等養成好的習慣了,之後就輕鬆了,一定要多結交一些其他專業的大神,多和上進,有志向的人聊天,交流,調整自己的心態。還有就是,雖然說沒有熬過夜的程序員不是合格的程序員,學校里動輒熬夜修仙的人也很多,但我個人覺得,能不熬夜就不熬夜,早睡早起也是一樣的,早點起來,早上能夠抽出15分鐘好好整理一下這一天的計劃,會讓一天的效率提升很多,並且,據我所知,emmm,你們是有早自習的。 嗨呀,我巴拉巴拉了這麼多,也不要嫌我啰嗦,真是一說起來就撒不住車,這些僅代表個人意見,不喜勿噴哈,希望學弟能喜歡上重郵,祝學業有成~
1.證書而言英語四六級很重要,首先保研夏令營很多985對英語成績有硬性要求,其次選導師英語好絕對是加分項,畢竟以後看論文寫論文都是用英語。至於計算機等級考試含金量不高
2.競賽而言提主是學軟體的那就很推薦跟專業相關的比賽比如ACM和機器人,但是很耗時間和精力,不過能拿到成績就含金量很高了。數學建模美賽相對而言更容易出成績。
3.除了競賽還可以考慮進實驗室跟老師參與科研項目,項目經歷在以後無論是保研還是出國都是加分項,如果能在本科期間出一篇論文就非常厲害了
總之,任何競賽之後都是你能力的證明不一定需要與專業完全契合,一段科研項目經歷則會證明你接受過系統的科研訓練,提主加油!未來還有無限可能【來自一個即將大四的老學姐的建議】
剛好看到這個問題,強答一波。 同為計算機,本科參加了很多比賽,國家級,省級校級都有。經歷還算比較多。先定義下什麼叫比較水的比賽,在我眼裡比較水就是比賽的時候按部就班來,最後做的好就可以拿獎,精神壓力不大,這種我稱為水。 首先你說的數學建模(國賽和美賽),相對是算水的,主要看基本功,有一定數學素質,找好隊友,寫好論文就行。雖然國賽拿到國獎可以保研,但是這個也不能強求,鼓勵去嘗試,不應該花大量時間。大學生數學競賽和英語競賽同理。包括挑戰杯,大挑小挑都參加過,可以去嘗試,但不值得花大量時間。
計算機學生最重要的編程動手能力,這個能力無論是保研還是工作都很重要,而通過比賽提升能力是個很好的途徑。首先我推薦是ACM,A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你可以不像專業選手一樣,但是偶爾參加校賽和一些邀請賽,可以讓你提早適應 A題,增加見識和抗壓能力,因為以後機試是少不了的。其次可以參加一些編程的比賽,如軟體杯,服務外包大賽,英特爾杯等。我大一時候參加某個省級軟體大賽,寫了一個安卓應用,用到了百度雲api包括流量統計,定位,雲存儲,並且可以對圖像進行處理等。這種東西對大一新生來說是個很好的鍛煉,和課程作業是完全兩碼事。在這種強烈推薦全國科普創新大賽,當年(13年)用了實現用二維碼在兩台電腦之間傳輸任何文件,最後複賽地點在上海科技館,同樣的方案,我們做的就沒有其他團隊好,折戟沉沙,當時那種連續兩晚不睡覺還各種興奮的經歷至今難忘。
總而言之,你現在就有要保研的想法很好,但是一定不要為了保研而去過你大學四年。有太多人雖然保研但是無論是科研還是動手能力都不行。要抱著勇於嘗試,提高自己的想法去參加比賽,保研只是你努力的副產品而不是目標。我開學大四,現在在準備考研,如果感覺自己複習得不好的話,我就報重郵了。哦,忘了說,我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河南一所渣渣二本。根據我自身和同學的經驗,我說幾句。 我參加過大學生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數學建模今年報了名,要問我為什麼去年沒有參加,因為去年百度了一下被嚇著了,哇,要學那麼多東西,我肯定不行啊。結果我們班同學都拿了獎得了獎金買了肉吃後我才發現,根本就不用學那麼多,抄抄寫寫完成一篇論文就行了。你也是軟工的,正好,我一個軟工的同學,他今年藍橋杯國賽二等獎,人家考研肯定會比我有優勢。acm,Java程序設計,ctf,我都參加過,因為一些原因,我沒堅持下來。 我想說的是,你要做一件事,比如你想用心於acm,你就認認真真去做它,只要通過它拿一個(些)重量級的獎,幫助是很大的。 說說互聯網+吧,今年是第三屆,然而即使才第三屆,我就覺得難度增加了不少,好的項目越來越難想到,而且有的學校校內賽請的評委都讓人不信服,而且存在黑幕,管這個事的老師會把自己學生的項目猛推,算了,這些就不說了。 數學建模可以參加一下。 大大小小各種各樣的比賽,看自己的興趣參加一下,也最好能參見就參加。好處就不多說了,拿獎加量化,得獎金,鍛煉各種能力。但是希望你有一個主攻的方面。而這一個方面就夠你一直為之努力了。在一個方面堅持下去,你就是大神。因為你只問比賽,其他的就不多說了。
先糾正你的一個錯誤觀點,不做比賽並不代表就荒廢大學時光,相反,做比賽也並不意味著大學有多充實。
大一進來看到學長學姐各種獎項,覺得牛逼很正常,實際上很多獎項並沒有那麼高大上。就說我們學校吧,海洋航行器比賽,拿一個前幾年的作品,稍微改改,做好水密,做一個ppt去了一通吹,就能拿國獎;回去改改ppt,取名為基於Triz理論的航行器,就可以去triz拿獎了;再由學院推到挑戰杯,又是一個獎;生搬硬套把這玩意跟民用領域結合,互聯網+還可以拿一個獎;還有個oi水下機器人,拿過去又是個國獎;還有什麼ican什麼亂七八糟的……瞧見了嗎?只需一個作品,甚至你都不需要搞的多清楚,把學長留下來的模型修一修,程序調一調,運氣好都不用調,集中精力做好ppt,找個能說會道的隊友,各種大獎嘩啦啦的就來了。在我們學校,做到這個程度就可以保研了,運氣好的話,準備一學期就可以。至於成績,不太糟就行,起碼要70多分。
CS在做比賽這方面要公平些,去了才知道題目,現場硬碰硬地比真功夫。想參加的話,acm的好名次肯定是含金量最高的,但也很難,不過程設比賽並不是只有acm,藍橋杯等很多比賽都可以參加,雖然沒有acm那麼值錢,但按照自己實力來就好。
如果不是有濃厚的興趣,不是很推薦做機器人這類比賽……投入大,實際個人收穫卻並沒那麼多,我們學校做robomasters的,不少人整天就是干擰螺,搭架子的活。類似的還有自動化做的那個智能車,大量的時間投入,每天趴在賽道上,看看現象,回去加幾條ifelse……強隊確實強,但相比時間投入,收穫並沒有那麼大。卓晴老師在【清華學生為什麼不參加智能車】里也是委婉有委婉的表達了這個意思。紅岩網校工作站
計算機類的競賽的話。必然是ACM啊
以我個人的角度來看,考四六級是對的。
然後好好準備考研,像北郵啊,那些軟體類專業非常好的,或者上交之類的。
也要看你的家庭條件能不能允許你繼續讀書。如果允許的話,就去讀研,考個力所能及最好的學校。
等你工作了,你就明白了,學習其實是最簡單的。而且在好學校,見識不一樣,畢業後找的工作差距也很大。同年級校友。難得遇見,認真答一發。
背景:大一還算比較勤奮,能嘗試的東西大多都嘗試了一遍。對整個職業規劃和生涯規劃都比較清晰。已參加過不少比賽,也拿了一些獎正在數模國賽訓練中。 比賽而言,我覺得數模,程序設計,數據類(如果有興趣想從事),這些都是不錯的。互聯網加在咱們學校算是比較熱門的,每年都有很多類型比賽。我個人建議這方面的比賽參加一個就夠了,可以當項目coder。算是不錯的經歷。既然你要考研,數模是很有用的。大二下還有一次數模的機會,不過準備要從早開始。數模從建模到編程到寫論文,實則就是一個簡化版研究課題。無論是複試還是研究生實際作用都有不小幫助與優勢。程序設計大賽,這個數目比較多,建議選擇性參加試水。比較廢時間。建議:軟體大三實訓對於考研黨是很坑的(聽說),所以建議除數模外比賽以試水為重。畢竟其他的時間要求多。能在大二和老師做項目是最好的,項目經歷無論是考研還是工作都是不小的加分項。如果要走計算機中比較火的ai,或者數據方向。比如ml,data mining,可以在大學先了解與關注。最後,可以提前學習考研科目與複習。我覺得沒什麼壞處。這些事,我覺得時間是夠的。共勉。本人目前在準備保研,看你大一能有這樣的認識很不錯,對於計算機來說,編程是最重要的也最受益的。如果以後打算讀計算機研究生,就我目前接觸到的教授來看,他們選學生最看中的是五大塊從大到小依次排名應該是(這裡只列出我個人目前總結的一些觀點,不太全面,也可能和各位有點出入):科研項目經驗,編程能力,專業基礎知識,英語,數學。
首先,科研項目經驗可以從你大一就開始,進老師實驗室幫忙做項目,發國內外核心期刊論文,這個對你讀研的幫助是最大的,尤其是保研,但是這個是比較費時的,你得自己把握。
其次編程能力,很多老師都比較看重這個,這個通過參加ACM拿到分量足的成績可以很好的體現,而且很多學校比如清北交復南大浙大等在保研時都需要上機考試,所以編程練好了對你幫助很大,即使在考研的時候,據我了解很多學校還是需要上機考試的,上面我列舉的幾個學校都有,而且複試的時候機試成績佔比很大。
接著專業基礎知識就不用說了,學好專業課是肯定的,基本上計算機類的專業基礎課知識點都是穿插的,最好做到融會貫通。不要太聽信有人抱怨的現在學的專業基礎課都沒啥用,等你真正用的時候就會明白了,尤其是數據結構、操作系統、計算機網路,做科研的時候用到這方面的知識真的是很多。
接下來的英語和數學,英語這個確實得敲黑板了,千萬不要以為英語沒啥用,雖然說即使保研有很多老師也不會太在英語上較真,但是最基本的六級還是要過的,最好在500分以上,像有些學校浙大480,復旦440,還有前段時間參加的中科大的夏令營,有的實驗室招生就是給你一篇英文文獻,限定兩個小時閱讀,之後看你對這篇論文的理解。你只有讀懂了才有的說。目前做科研看paper基本上都是英文,英文不好看起來確實比較難受,英語的學習只要你在大學裡養成個習慣就好,每天背背單詞看看英文文章就差不多了。然後數學,首先我個人覺得它和數學建模的關係還真的不大,即使是計算機,讀研的時候有時候還是得手推公式,很多paper上也是各類公式比較多,機器學習,數據挖掘與分析,用到線代微積分以及概率論的知識也很多。數學基礎紮實也是教授們比較看重的一點,大學裡可以多參加數學類的競賽。
當然,忘了說了,最最重要的,成績,我覺得對於你想讀研究生來說,這個是最重要的,我覺得他比任何比賽都要重要,在你大學裡應該排在第一位,爭取把你成績弄的越高越好,成績好績點高對你保研出國都是非常有利的,這是我個人的看法,最後,計算機專業的貌似不用考計算機證書吧,,,,
這個只是我個人的一些看法,當然題主有想法別的比賽也可以多接觸接觸,還是會有收穫的。
最後忘了談一談關於競賽這一塊,如果想把競賽當成以後讀研保研的砝碼,讓導師認可的話,這一塊除非是一些大賽,而且是和計算機緊密相關的,ACM等編程之類的比較受認可以外,其他塊可能對老師們吸引力沒那麼大,我在面試的時候老師就說他們現在真的對學生的競賽這一塊看的沒科研這一塊重,因為他們也不知道這些競賽的水平,體現的能力怎麼樣,我面的幾個老師都是上來根本不看競賽,就看你科研,你的項目,上來就根據你的項目讓你用中英文介紹一番,之後根據其中你做的東西或者一些細節來問你,和你討論,大體是這樣,當然競賽成績多肯定也是有說服力的,你的能力也能體現出來,只不過側重點不一樣。看你怎麼想的吧。能力強肯定也就無所謂了。
如果你是想走應用性的,學點技術,做實際的項目比較好。記得是實際的。如果你是想走研究性的,其它回答里acm 機器學習一類的比較好,然後遇上比賽證書了就去。比賽證書一定要是遇上了才去,專門去弄沒什麼用的,浪費時間。但如果你想兩個都走,還是早點想好退路吧,貴精不貴多。
要看你具體的目標,出國讀研還是國內讀研,想拿碩士學位,還是拿phd。
我覺得最重要的是你要在大學裡培養自學能力。
ACM比賽除非拿特別好的名次,不然的話含金量一般。其餘的比賽(計算機相關,其餘學科不了解),只是錦上添花,不是硬拳頭。打算讀研的話,就做些科研,加一些實驗室,將來無論是去國內還是國外都有好處。acmicpcccpc藍橋杯全國大學生數學競賽外研社英語演講大賽就醬
不要參加和經濟的同學參加金融類的比賽,少參加比賽,控制在一到倆個,多個老師做項目,發論文才是王道
數學和計算機基礎打牢固,可以關注華為,Oracle,ms的一些認證,把英語好好學學,主動找專業的大牛老師,多和大牛交流學習,多實踐,找准自己的愛好,關注行業動態,多鍛煉身體。
大學比賽,我個人覺得對個人用處其實不大,比如數模,挑戰杯(個人大學比賽各種不下於40次),有多少支隊伍,有多少人在打醬油。。。
最後一句話:實力很重要。不要著急去證明自己。。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竟然,每年一月底開賽,比賽時間4天4夜。保研和考研面試的時候老師很喜歡問數學建模的問題。
推薦閱讀:
※華南農業大學的軟體工程怎麼樣?
※頭文件的包含順序問題?
※config、option、setting這三者在程序世界裡是什麼區別?
※哈爾濱理工大學軟體工程專業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