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簡譜中左上角1=h,是什麼意思?
沒想到在知乎的第一次提問居然是和音樂有關,我很開心!話不多說,這個問題困擾了我很久!希望得到大神的解答和幫助!不勝感激!
事情源於在網上找了個簡譜學歌,但發現居然是1=h!我瞬間就凌亂了,我記得好像是沒有這個調得啊。。。百度了一下,發現這貌似是德國的音名。可讓人頭疼的是,有人說這個h=b,有人說h=c,還有說h=Bb得。。。我感覺快瘋了!在這裡懇求大神能指點迷津,到底是對應我國的哪個音呢?
謝邀!這種音名寫法在國內的確不常見。德國的音名體系用「C、D、E、F、G、A、H」七個音名,H(發音接近哈)來表示英美體系中的B音,而用「B」來表示英美體系中的降B這個音。所以巴赫Bach的簽名動機(名字對應的音)是降b.a.c.b。音樂中出現這個音調,除非巧合,基本是代表巴赫。 巴赫在《賦格的藝術》中「最後一首賦格曲」的第193小節起, 也是這首賦格曲中「第三主題」的初次陳述運用自己的「姓氏字母」B一 A一C一H,通過德國體系作「音名對應」從而構成這個主題的」降B一A一C一B四個 音,從此,人們常把這四個音稱作「巴赫動機」(也作「BACH」動機)或「巴 赫主題」(也作「BACH」主題),巴赫也由此開創了簽名動機的先河。
我的名字首字母是LRC(或者LRCH),我的音樂簽名動機結合了唱名與音名,la re do或者la re do si,前兩個用唱名,後面是音名。音樂簽名動機在如春作品中多次出現,網易雲可以搜李如春或者如春作品,看看在音樂中你能找到幾個我的簽名。
肖斯塔科維奇也常用四個音符構成的音樂簽名:D—降E—C—降B又或者是DSCH。這個「簽名」的來自迪米特里·肖斯塔科維奇的名字在德文中的拼寫是「Dmitri Schostakowitsch」,而名字開頭的「D」和他的姓中的頭三個字母「SCH」合起來就正好是D-SCH。在德文的音樂術語中,D是D;降E就是「Es」,而「Es」聽起來又有點像是「S」;C還是C;而降B在德文術語也經常會用H來表示。
這段描述來自作曲家1974年12月7日寄給肖氏研究專家德雷克·胡爾姆的一封信中。它後來被胡爾姆收錄在他的《迪米特里·肖斯塔科維奇:作品及其錄音目錄》一書中。在這部書里有關於DSCH簽名更詳盡的描述。
第十交響曲(1953)第三樂章是兩個音樂形象之間的一場戰鬥:它們其中一個是充滿嚴厲的遣責色彩的,而另一個就是DSCH一種高度緊張的出現。這一樂章展現出一幅令人顫慄的精神鬥爭的場面。在第四樂章中,斯大林的死被慶祝(曾以一種狂暴的形象出現在第二樂章中);而DSCH動機在接近尾段的音樂中唱起了火熱的凱旋的歌聲——但卻仍帶著一絲絕望的神傷。
另外, 簽名動機在作者第八弦樂四重奏(1960)與 歌劇《馬克白夫人》 都有使用。
魯托斯拉夫斯基也曾將DSCH動機用於他的《樂隊交響曲》中的托卡塔部分。馬蒂農在他的第六交響曲中也不時引用了DSCH動機。阿斯托·皮亞佐拉為雙簧管和弦樂寫的組曲與馬爾科姆·阿諾德的第六交響曲(1967)中也變形引用了DSCH動機。
本傑明·布里頓在他的作品中也使用了DSCH動機,在這一段音樂中DSCH動機構成的有力的主題先是合唱團唱出後由管風琴接過來,用一種令人震撼的力量將其奏出。這部作品在1943年在肖斯塔科維奇與蘇聯當局發生矛盾之後寫成的。胡爾姆相信,布里頓這位肖斯塔科維奇的好友,是通過音樂向朋友傳遞著秘密的信息!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