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評價2017年各省45萬億投資?

45萬億!地方投資大爆發 各地大項目紛紛落地


45萬億和四萬億根本不是一個東西。

你爸看你搞對象了,臨時給了你1000塊錢,讓你改善下生活質量。

開學了,你爸給你一萬塊錢,今年的學費和生活費都包含在裡面。

這兩個事兒能一樣么?你拿著那一萬塊錢不交學費可勁造,你爸能饒了你?

歷年的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數據(億元):

2016年:596501

2015年:561999.83

2014年:512020.65

2013年:446294.09

2012年:374694.74

2011年:311485.13

2010年:251683.77

2009年:224598.77

2008年:172828.40

文章中是:

至今中國已有23個省公布了2017年固定資產投資目標,累計投資超過40萬億元,如加上尚未公布的省份,今年投資不少於45萬億。

為了搞點大新聞,真是煞費苦心了。不超過60萬億才不正常吧。


現在這些回答里沒有一個靠譜的... 看我的這篇專欄文章吧:
鏈接:https://zhuanlan.zhihu.com/p/25319783

今天很多人被一篇文章刷屏了,標題是「2017年、45萬億,這是讓貨幣毀滅的節奏么?」

其中說道:2008年的「4萬億」投資造成中國債務飆升、房價飆升的爆炸性隱患一直還在,難道,為了紀念那個4萬億,2017年乾脆來個40萬億?

這話聽起來很有煽動性,然而這個說法卻完全是錯的!因為這個45萬億,和2008年的4萬億根本不是一個概念。

這個45萬億,是《華夏時報》記者通過統計現在已有23個省公布的2017年固定資產投資目標,數字相加後的推算結果。

這一點都不爆炸,笨虎查了一下之前幾年的全國固定資產投資數據:

2016年是59.6萬億元,2015年是56.2萬億元,2014年是51.2萬億元;也就是說過去三年的數據都高於今年計劃的45萬億元。

2008年中國的固定資產投資總量是17.2萬億元,而那個著名的四萬億計劃,是中央臨時增加的,從2008年四季度開始執行,到2010年底結束。

推出四萬億的原因很簡單,因為那時中國經濟還非常依賴外需,但2008年金融危機後外需指望不上了,推出四萬億就是為了:擴大內需。

再說直白一點,必須要保住幾億農民工的飯碗。

後來,四萬億飽受詬病,許多人批評這個計劃導致了產能過剩,房價飆升,產業結構升級受阻,但實際上四萬億原計劃是投入以下領域的:

上面的數字加起來正好是四萬億。笨虎覺得如果這個計劃能夠被嚴格執行,是不會造成房價飆升和產能過剩的,反而對中國經濟長期發展是有益的。

那麼為什麼後來出現了那麼多的副作用?一個可能的原因是這些資金投向未被嚴格執行,其中不少流入了本不該流入的領域!

咳咳...這個話題不能繼續展開了...

說回今年的這個45萬億,如果這真的就是今年全中國的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相比前幾年反而是有所下降的。

但是,這基本也是不可能的。2008年後中國經濟主要靠房地產和基建來驅動,在房地產已經無法繼續指望的情況下,唯有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等投資。

也只有這樣才能繼續保住幾億農民工的飯碗。

所以現在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新聞:

所以我們也看到,中國經濟的投資依存度已經從2006年的50.2%飆升到了2016年的80.2%,這說明中國經濟增長的效率越來越低(投入同樣的一塊錢,得到的產出越來越少)。

2017年,在正常情況下我們很難突然看到一個大的反轉。

總之,不要一聽說45萬億就跑去炒股或者買房。因為這個消息實在和股市和樓市都沒什麼關係,說貨幣要毀滅更加是一種誤讀。

關於今年的樓市,笨虎改天再和大家分享吧~

如何識別理財產品的安全性?下周一(2017年5月22日晚上20:30分)笨虎會主辦首場知乎Live重點來分享這個話題,可以戳這裡了解詳情:2017年如何做到安全理財?笨虎的知乎live來啦! - 知乎專欄

歡迎關注笨虎的微信公號「60秒懂金融」和我一起探索金融的真相,順便體驗下機器人為你定製專屬理財方案的服務吧~


你們沒有發現,在你們2000-2016年數十年如一日外,現實里正發生在天翻地覆的變化么?

10年前,我買一件衣服要坐車半個小時到大商場去,10年後,我在電腦前點點滑鼠就等著賣家送貨上門。

10年前,每次去銀行都要拿著存摺和身份證,10年後,我的信用卡綁定了儲蓄卡,每月會為我自動還款。

10年前,家裡的電視機29寸,電視機櫃特意買了個寬的,怕放不下這個厚重的大傢伙,10年後,56寸的液晶電視掛在牆上,居然還能看3D電影。

10年前,用電腦上網要用電話撥號,一上網就沒辦法打電話,10年後,wifi和3G讓我的手機和電腦都能隨時隨地無線上網。

10年前,我騎自行車到公交車站坐公交上班。路上花費1個小時,10年後,我家門口就是地鐵站,中間換乘一次,總共花費半個小時。


無論任何時候記住一點,羊毛出在羊身上。

以前是國家投資,現在是地方做主力;以前是政府直接融資,現在是鼓勵企業參與投資。擺明了就是國家債務向地方債務轉移,政府債務向企業債務轉移。當然這不是最後一步。

最後所有的政府和企業債務,一部分會被銀行和金融機構包裝成各種信託和理財銷售給全體人民;另一部分會成為房貸轉嫁給購房者。

45萬億,相當於每個人拿3萬塊錢。廣大人民群眾毫無知覺就成了接盤俠。

這智商稅收的稍微狠了點,看來人民幣匯率還會繼續降低。


下班前再把事情說細點:

45萬億這個數字最早是來自中金固收團隊的一篇研究報告,標題是《基建擼起袖子干?》全文主要內容是展望2017年的經濟和商品價格走勢,宏觀研究文章,全文只提了一次45萬億,更多是在講一帶一路和PPP。

然後第一個吧45萬億作為標題的應該是華夏時報,標題是《45萬億!地方投資大爆發 各地大項目紛紛落地》,然後就開始群魔亂舞,連貨幣毀滅都說出來了。

拜託,震驚之前能不能先去查查數據,前兩年固定投資總額都是快60萬億,那個時候怎麼沒人提?嫌不是4開頭不吉利?4萬億被人詬病那麼久是因為1:它是計劃外的。2:按照當年計算相當於平白多了27%的固定投資,量很大。這次和四萬億完全不是一碼事

中金的研報里也寫了,今年主要的固定投資增長都在中西部,特別是新疆提出了50%的增速目標,一帶一路既然要作為主推點,這筆錢肯定得往下投,你不造好路怎麼往外賣東西?而且還要考慮到給GDP托底,這個量肯定還會往上加,現在只是計劃值。

——————————————————————

原答案如下:

這事說到底是中金寫了篇報告然後被標題黨坑了一波,為了吸引眼球直接甩了數字出來,剩下的一幫人因為屁股歪著所以連45萬億的性質都沒弄清就開始跳腳罵人。

對45萬億投資本身的評價:正常水平,為了一帶一路戰略中國的中西部固定投資肯定得跟上,退一步說就算為了給GDP托底,保持一定的量也是必須的。

對這件事的評價:很好的試金石,你看平時人五人六號稱專家、分析師的那幫人,現在誰半桶水誰屁股歪一眼就能看出來了(還記得當年葉大媽在貨幣互換那件事上栽的跟頭嗎?)


讀馬光遠先生關於國家四十五萬億投資有感,雖然是老生常談,但我舉雙手贊成馬先生的這篇論點,央行變相加息已經是在做鋪墊,加息之後方見誰在裸泳,一味的注水就是拿民計民生甚至未來十年的經濟穩定上槓桿,連個對沖博弈的空間都沒有,資金外流怨不得誰,真金白銀誰願意陪著賭,金融系統的風險早就不是防患於未然的範疇,而是已經發生正在發生卻沒有得到重視的問題,熱點過後,一片狼藉,現在再回首去年年中那篇黨媒權威人士講話,是否擲地有聲?李博士,誒.


所謂固定資產投資額是指 以貨幣為表現的建造和購置固定資產活動的工作量。

所以各位安心啦!不是央行媽媽又要超發貨幣了^O^


被45萬億刷屏了,特意來強答一下。

1.從新聞角度講,此報道多少有些賺眼球的嫌疑。從總規模看,雖然45萬億的預期看起來很震撼,但相較於2016年的59.7萬億是下降了24.6%。(試想一下將「2017年固定資產投資超45萬億」的標題替換成「今年固定資產投資計劃額同比去年減少25%」會有什麼不同的效果)從增速看,目前23個省區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目標的加權平均增速與2016年基本持平,為8%左右,並無顯著波動。另外公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目標並不意味著一定達成。2016年有25個省區在年初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公布了當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目標,只有9個省區完成了目標,其餘16個省區未完成。因此,2017年各省公布的固定資產投資目標,最終也不一定全部達成。目前相關報道確實有些誇張了。

2.從經濟角度看,這確實不是太好的信號,但其關鍵並不在於固定資產投資規模的大小,而在於其佔GDP比例的大小。固定資產投資佔GDP比例過大,說明除了投資外,能夠創造新價值的方式極少,現有產業體系對經濟發展的支撐力顯著不足,經濟結構不均衡,經濟活力低下。從數據看,我國2016年固定資產投資為59.7萬億元,GDP為74.4萬億元,固定資產投資佔GDP比重達80%以上。而全年固定資產投資佔GDP比重超80%,意味著我們每創造1.25元GDP需要1元投資拉動,僅有0.25元是其他領域創造出來的,這無疑是偏離了合理範圍的。

與資本形成總額相比則更凸顯這一數據的不合理。2016年,我國資本形成總額為29.37萬億,佔GDP比重只有39.5%(國家統計局數據)。也就是說,固定資產投資額比資本形成額要多出30.33萬億。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和資本形成總額是非常相近的概念,在正常情況下兩者之間差額很小。如2000年我國的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為3.26萬億,而資本形成總額為3.48萬億;2003年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為5.56萬億,資本形成總額為5.59萬億。後者大於前者是十分正常的,因為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不包括對無形資產的投資,而資本形成總額包括無形資產投資。但自從2004年之後我國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就大幅超過資本形成總額(背後原因有四:第一,隨著房地產的繁榮,土地交易日趨活躍,如2015年國家土地出讓金收益雖然下降,也超過3萬億,但這部分是不計入資本形成總額的,因為土地本身不創造價值。但計入在固定資產投資額中。第二,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包括購買以前年度生產的產品,而資本形成總額卻不包括這一部分,因為這一部分在以前年度已經計入當年的GDP。第三,這些年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規模大幅增加,建設周期較長,不少項目難以在當年統計為資本形成總額。如拆遷等費用均統計在固定資產投資總額中,但不統計在資本形成中。第四,近年來固定資產投資中,自有資金的佔比越來越低,主要靠舉債投資,故利息成本在固定資產投資額中的佔比也越來越高。此外,居民購房的按揭貸款,2015年同比增長了22%。地方政府的投資活動也主要靠借新還舊來維持。)這意味著,自2004年後,我國GDP中有大量不是實際形成的新價值,而是由土地出讓收入、基建和債務形成的,經濟發展走的是完全是賣地、建房修路、借錢還錢的粗放式路線。

所以無論從哪個角度看,固定資產投資規模過大,都不是個好的信號。

上面說完了觀點,下面闡述其背後的深層次動機和影響,不過闡述之前,要先澄清一個概念——

45萬億的固定資產投資跟2008年的4萬億不是一回事!

45萬億的固定資產投資跟2008年的4萬億不是一回事!

45萬億的固定資產投資跟2008年的4萬億不是一回事!

後者是指2008年我國推出的進一步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十項措施,包括加快建設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加快鐵路、公路和機場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加快醫療衛生、文化教育事業發展,加強生態環境建設,加快自主創新和結構調整等,其中央財政共計投入約4萬億元,並不是4萬億元的固定資產投資,數據屬性不一致,不能簡單粗暴地說現在的45萬億是當年的4萬億的十倍。

好了,概念澄清完畢,開始說正題,動機方面,也就是為什麼各地政府會繼續實施如此大規模的固定資產投資計劃,主要原因是經濟結構未見好轉,各地尚未找到支撐經濟發展的新辦法。2016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額59.7萬億元,是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的1.8倍,經濟結構失衡仍未得到有效扭轉,經濟粗放型增長態勢進一步強化。在這種背景下,各地缺乏支撐經濟發展的有效力量,在短時間內無法找到有效增長路徑,為了完成經濟增長的考核指標,只能繼續採取傳統的大規模投資方式刺激經濟發展,特別是在經濟增長乏力地區更為突出。從預期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看,公布2017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目標的23個省區中,三個省的投資增速目標高於2016年,分別是新疆(2016年目標12%,2017年目標50%)、遼寧(2016年目標6%,2017年目標12%)和安徽(2016年目標11%,2017年目標11.5%);9個省的投資增速目標與2016年持平;11個省增速目標低於2016年。預計增速較高的主要仍集中在中西部地區。從2016年固定資產投資佔GDP比重看,超過100%的省份有甘肅、青海、寧夏、廣西、江西、安徽、雲南、四川、湖北,也以中西部省份為主,總體上,中、西部地區2016年固定資產投資佔地區生產總值總體比例已經接近100%,比東部地區高出近一倍。

影響方面,主要有三點——

其一,加劇政府債務危機。從傳統投資模式看,政府主導的投資自有資金一般都在1/5以下,其餘配套資金都來自銀行信貸。財政部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末,全國地方政府債務接近17.2萬億,中央政府債務12.59萬億元,總規模近30萬億元。可以預見的是,如果45萬億的投資成真,銀行信貸規模隨之擴大,我國政府債務也會隨之有所增加,而固定資產投資的長周期、低收益甚至負收益的風險,將極大加劇局部債務危機爆發風險。

其二,加劇通貨膨脹。固定資產投資將帶動銀行信貸增加,而在資金不足的情況下,政府可能(注意是可能,不是一定)會通過印發貨幣的方式補充資金,這將導致廣義貨幣供應量(M2)增加。而到2016年底,我國廣義貨幣供應量M2已高達155萬億元,是2016年GDP的2倍,這意味著我國貨幣總量已經遠超我們創造的實際價值,其最直接的後果就是導致嚴重的通貨膨脹,如果不能有效消化超發的貨幣,則我國將會在固定資產投資依賴的惡性循環里越陷越深。

最後,導致土地價格居高不下。45萬億投資,以中國2015年末總人口13.75億來計算,相當於每個中國人要投資3.3萬元,以全世界70億人來計算,攤到每個人頭上也高達6400元,如此龐大的投資規模,其現金來源除了貨幣超發,只能繼續走高價賣地這條金光大道了。(而且中央政府明確表示不管地方政府,地方政府自行想辦法解決,所以才會允許地方自行發行債券,但債券畢竟杯水車薪,為了補之前的窟窿,地方政府必然會繼續毫不猶豫地走上賣地的道路。)所以只要固定資產投資不減,土地供應價格就不會下降,土地供應價格不下降,我國一二線城市的房價就不會出現大幅下跌。(除非城市本身經濟結構偏向實體,不依靠土地財政且土地供應充足)換句話說,在固定資產投資居高不下的情況下,房價下跌基本無望(還要漲!!!)

總的來說,45萬億的固定資產投資,會加劇債務危機和經濟衰退的風險,甚至讓注水的GDP破滅,不是好的選擇,但卻是無奈之舉。

至於說PPP領域會有更多機會的,我只說一句,PPP的核心,是化解債務風險,有心者慎思之。

以上。

(註:文中數據引自國家統計局網站及相關研究報告,圖表引自雲財經,部分觀點引自蔡慎坤,侵刪。)


這四十五萬億隻是粗略的估算,而且只是地方口徑的投資,加上中央口徑的投資,妥妥地超60萬億。今年是大換屆年,穩定壓倒一切,要保證經濟數字不能難看,這麼說來,還得再追加投資,才能保證有冗餘。

只是去年的投資依賴度已經超過百分之八十了,這才換來百分之六點五的GDP增長。照這樣下去,大家很快就能看見投資超過GDP的奇觀。吸毒容易戒毒難,不知道辛辛苦苦三十年攢下的家底,還能敗幾年?


具體數字的準確度有多高以及實際投資是多少並不重要,重要的是17年仍是個投資大年。

以及中國經濟的引擎仍是以政府主導的投資為主。

對於一般個人,儲蓄性財產的保值與否是個永久的課題而已。


首先所謂的45萬億現在還是停留在紙上的計劃,也沒得到批准;

第二是經濟不行了,各地政府尤其是內陸政府極其需要靠基礎設施投資來保持基本的現金流不至於斷裂,所以漫天要價的很多;

第三是這次大頭打算交給PPP解決,而不是中央財政撥款。


我向來不憚以最壞的惡意揣測中國政府。更悲哀的是,這些揣測絕大部分被證明是對的。我的理智和知識告訴我這45萬億應該沒什麼影響,但是它也告訴我這只是理論上的。


西部人民以前吃草,以後還得吃草?

現在基建大戶是雲貴陝甘等地,寫的漏洞百出亂扯要完的,先看看自己學的是啥,自己乾的是啥在談這種問題,非要強答可以去天涯自娛。

光提示風險不說機遇的,到底是誰不客觀?寫完看看屁股在凳子上不?


45萬億是什麼概念?中國2015年末總人口為13.75億,相當於有人要求不論男女老少每個中國人都要拿出3.3萬元來投資;全世界人口70億人,相當於全球每個人投資6400元……

什麼項目能撐起來這麼大的投資呢?

當然是鐵路、公路、機場、地鐵等無數的「鐵公機」項目,我們這10多年來不一直都這麼搞么?2008年的「4萬億」投資造成中國債務飆升、房價飆升的爆炸性隱患一直還在,難道,為了紀念那個4萬億,2017年乾脆來個40萬億?

咱是普通小老百姓,看不懂國家宏大戰略,唯一想問一句:人民幣到底還是不是錢?

如果是錢,中國2017年1月份的儲備貨幣總量僅為30.8萬億元、央行資產負債表總規模也不過34.8萬億元,而2016年底中國總的廣義貨幣供應量M2也僅為155萬億元,這一下子冒出來45萬億元的投資,要新發放多少貸款、要新印多少人民幣才能跟得上??


單單45萬億這個數據沒有什麼特別的意義,只是一個臨時的數據。

4萬億和45萬億不同在於4萬億是當年中央在地方政府上的再投資,45萬億是今天某個券商統計的各省份公布的固定資產投資的總和。在2016年固定資產投資已經達到近60萬億的基礎上,2017年是不會只有45萬億的。現在已經公布的有20個省份,增速目標約為12%,實際上可能有些省份實際低於這個目標,如果預計2017年固定資產投資增加10%,則2017年會有65.7萬億左右的固定資產投資,比2016年增加6萬億左右。

固定資產投資主要是投資在製造業、房地產和基建。中國已經從12年高度依賴製造業和房地產變成了16年下半年主要投資增長在基建領域。

預計17年基建領域仍會是新增固定投資的大頭,和房地產關係不太大。首先,16年建立的PPP項目庫現在落地率有30%,中金公司按照現有PPP落地增速計算,3年投資周期,光是基建為主的PPP項目就可以帶來1.2萬億左右的新增投資。二是,考慮到央行上調逆回購和常備借貸便利貸款利率,貨幣政策偏緊,銀行也對基建項目的意願高於房地產公司吧。

看有人在說這個錢從哪兒來,並不是所說的要瘋狂印鈔票。一般有國家預算資金(~12%)、國內貸款(~8%)和自籌資金(~63%)。國家預算一般包括國家基建投資和各級政府債券,自籌資金主要是財政預算外資金、財政結餘和預備費等,有時候把某些貸款也放入自籌資金中。


我今年也擬訂了一份一萬億的項目,歡迎各界人士投資,利率好說,到時候讓我兒子還債。

央媽提升利率,地方來大投資建設,這是唱對台戲嗎?有點看不懂。

地方跟中央有多大分歧?如果地方一意孤行,徹底玩壞,中央如何收場?


嗎啡是個好東西,不僅能鎮痛,還能包治百病哦!什麼?病沒好反而加重了?那就加大劑量!


在經濟不景氣的時候,國家增加投資,提振經濟,並趁機提升落後的基礎設施很有必要

難不成眼睜睜看著經濟失速、大批工人失業?


然而今年干體力活的人,並不好找工作。


我只關心最重要的一點,房價是否還會繼續往上飆?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時隔 8 年重啟銀行不良資產證券化?對於銀行業會帶來哪些影響?
中國為什麼不出售美國國債?
為什麼一個國家級貧困縣物價會直追一線城市?

TAG:通貨膨脹 | 中國經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