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Hillbilly Elegy》這本書在美國那麼火?
《Hillbilly Elegy》是一個耶魯法學院畢業的高材生寫的回憶錄,一直在美國亞馬遜榜單上,想知道為什麼
如果你讀了這本書,就會明白為什麼美國so divided.
該書的作者是Scots-Irish的後裔。他們祖先的土地蘇格蘭被英國佔領,接著愛爾蘭也被侵佔。後來英國人讓蘇格蘭的一部分人搬到愛爾蘭,讓他們在那裡做二等公民並且幫助英國監督愛爾蘭人交稅。這樣的一部分人稱作Scots-Irish。大概一百五十年後(18-19世紀),英國人又讓Scots-Irish移居到北美,做對愛爾蘭人同樣的事情。他們被迫來到北美後,琢磨出了英國人的計謀,開始協同北美人一同對抗英國人,自此北美獲得獨立,Scots-Irish人也定居在了美國。
雖然他們終於有了自己的「家園」,但是由於徒手來到異國,他們遭遇各種經濟困難。為了找到工作機會,他們被迫一直移居,他們的身影經常出現在礦場。他們的老一輩一直到現在的年輕人,很少有人有機會上大學,一是因為被困於經濟,二是被困於他們的群體文化(吸毒,暴力,離婚,性交混亂,群體忠誠,群體榮譽感等)他們被困於這個泥潭,以至於原本有機會追求American Dream的他們,都失去了動力。很多人生活靠政府最低救助,並且放棄尋找工作。
作者的媽媽同樣也是一個深陷吸毒,暴力(差點槍斃作者),性混亂(離婚結婚的次數多到作者搞不清哪個是自己的爸爸)。對於作者,家不是和媽媽在一起,而且和他的奶奶在一起。作者的奶奶也是一個「鄉巴佬」,但是他給了作者一個穩定的家,她照顧著作者,鼓勵他好好學習。作者也很「上進」(upward mobility)和努力。為了供自己讀大學的生活費,他做瓦工,即使讀大學期間,他還能兼職2-3個工作。每日挑燈苦等到半夜,每天只睡3-4個小時,爭取到2年就畢業。這樣的場景,和其他的「懶人」同鄉,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但是你可以看出,Scots-Irish要成功,需要付出比常人多出多少倍的努力!
在美國,很多人聽到的是黑人/亞裔/拉美人歧視,或者白人特權,卻沒有人關注這樣一群深陷痛苦的窮苦白人,因此他的書展現了一個全新的視角。很多閱讀此書的人都不知道有這樣的一群人存在。
這本書很值得一讀。
http://www.nationalreview.com/article/439431/race-relations-getting-worse-america-why作者本人為National Review寫的一個稿子,可能是去年我看過的最好的一篇文章
剛剛讀完的來強答一發
為什麼火?
這本書包含了我們太多可以感同身受的東西,它不僅僅是如何逆襲,而是作者在這個過程中的所見,所聞,所思。隨便拿出來一個話題包裝一下都是一篇100000+,比如說:家庭暴力,上升流動性,與精英社會的格格不入,童年創傷對成年後的影響,以及還有Yale 這個title 加持
他為我們提供了一面鏡子,每個人都可以在上面找到他想看的
對於那些同處底層的人來說,作者提供了一個model, 是Personified American Dream, 作者描述的那些家庭爭吵, 酗酒吸毒的家長,那些在這些環境下掙扎的孩子都會讓和作者一樣出身人感受到熟悉;
對於那些elite來說,這也是一個來洞見社會不同人群生活的一本絕佳的教材,糟糕的家庭,墮落的社區,都可以滿足他們對於一個來自不同階層的人的好奇心
我花了大概6天時間來看完這本書,真的非常精彩,同樣作為一個country boy,同樣經受過 domestic violence, 也同樣經歷過習得性的無助,所以作者寫的每一句話,我都感覺,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隨便講幾個印象比較深的片段
作者在其中一章中反思到,是加入了軍隊之後,他才發現原來自己有能力做好事情,有能力面對挑戰,通過努力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總結來說就是自己的決定會影響自己的生活。但是如果一直在middletown 的話,他會懷疑自己,會覺得有些事情不可能,會覺得自己的決定對自己的生活完全沒有關係,因為大家的觀念都是: 一個人成功了,要麼是命好,家裡有錢有權; 要麼是特別聰明。作者說,在這裡的人,大家都向外尋找原因,埋怨政府,埋怨公司,卻唯獨對努力失去了希望。
看到這裡我忽然就想到,哈哈哈全天下都一樣!我現在依然記得我小學的數學老師說我笨,你是學不好數學的;想起高中物理老師把成績好歸功於 聰明 這樣現在在我看來就是借口的東西; 年輕人特別是小孩子多麼容易受成人世界的影響,你用智商這種東西去束縛他,他真的可能連努力的想法都沒有了;確實我承認確實有人聰明,但絕大部分人表現出來的聰明只是因為knowledge 而非talent, 這樣的評判對於那些出身不好的孩子還說,造成的影響有多大?你連他努力的慾望都扼殺了,你給了他一個借口,我笨,學不好理所當然。這種想法造成的後果,甚至會影響努力的效果。我不會說我在大學物理之前一直相信我是學不好物理的,我不是那塊料子,我甚至對物理表現出了抗拒,知道後來我發現這些都是bullshit, 如果被固有的思維束縛住,真的會錯過很多發展機會。你要分清楚到底是knowledge還是talent在區分
第二個是 作者說自己一直處於 on guard(防衛)的狀態,以至於後來在親密關係中,一旦出現意見不合,要麼就發怒爭吵,要麼就逃跑。作者在這裡甚至提到: 人到底是不是能改變?確實通過努力,作者擺脫了階層,擺脫了他日夜都想逃離的middle town,但是他的情緒,那種從小帶來的情感創傷依然如影隨行,雖然努力控制,但還是擺脫不掉。作者在這裡提到了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 就是說童年的經歷在你成人後依然會對你有持續的影響。具體評判標準如下:
作者的得分為6,好巧我的得分也是6。
之前一直有人問我為什麼會如此的具有防衛心理,我沒告訴他我來自一個什麼樣的家庭。我對親密關係既希冀又抱有深深的恐懼,因為我看到過太多失敗的例子。作者說,從什麼樣的家庭環境來,有很大的概率你也會活成你父母的樣子,確實,我姐的婚姻大概沒比我爸媽好多少。
我小時候會想,為什麼別人的爸媽就可以好好過日子,為什麼我的就不行?以至於至今我都不願意說我的家庭,雖然我知道,和我一樣的人有很多,比我不幸的人也有的是,只是我還是很難說出來,我怕會在某一刻說不下去,或者雖然一笑而過,但內心還是有巨大的恐懼。所以我好多時候寧願寫日記,可是寫日記我都盡量避開,我怕一旦寫出來,自己就會像個受害者一樣哭訴,同情只會讓我更難過。
所以我很難和別人建立長久的親密關係,當一個人試圖走近的時候,我會表現的非常敏感,會莫名其妙的生氣,然後推開,然後暗自傷神。所以我常說自己是個渣男,也很少主動去開始一段關係。
體會大概就是改變一個階層已經不容易了,但是你想和你的過去說再見,擺脫那些haunted到之間的東西,還是放棄吧,我在試圖像作者一樣和過去和解,接受自己
寫了這麼多,其實美國也好,中國也罷,雖然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但作者的提到的問題國內也不少,只是我國對於底層人的福利遠差美國,沒養那麼多吃福利不幹活的人。但社會問題概不能免,或許更慘~
推薦閱讀:
※小說中有哪些讓你刻骨銘心的句子?
※葛優最適合演金庸筆下哪個人物?
※我是看傳統文學的,對網路小說之類反感至極。我現在想發表小說,應該怎麼辦呢?
※如何評價《傭兵天下》《紫川》《褻瀆》 這三部小說?
※如何評價憤怒的香蕉的小說《隱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