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館的保留本,內容是不是都比較有質量?

在大學的圖書館裡,有很多書都不能借,要看只能在圖書館裡看,說是保留本,為什麼呢?


保留本又稱為保存本,顧名思義,儲藏的目的是為圖書館保存圖書版本,一般圖書會採購三套左右,一兩套用於借閱,一套直接入庫留存,外借圖書雖然受到損毀,圖書館依然可以保證圖書類型總量不變。特別需要的時候,才從保存本中調取。


簡而言之,質量確實要高一些。

圖書館除了要保障讀者的借還需求外,還需要保存圖書版本,提供給以後的讀者閱讀研究,在這方面,國家圖書館、大學圖書館和科研系統的圖書館尤其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公共館按道理來說完全沒有保存圖書版本的義務,而兒童、中小學圖書館等則不具備這個能力)

因此在採購時,遇到比較好的新書,圖書館必須先購買一本保存本,再同時根據當時讀者的需求購買若干個副本用以外借流通。保存本的地位是優先於副本的,所以的確會有些書只有保存本,而完全沒有購買副本的情況。原因可能包括采編人員的判斷失誤,圖書館經費不足而該書單價太高,購買難度比較高,已經存在其他版本可供借閱,等等。

當然,在遇到本來就很珍貴的版本(比如老舊書刊、手稿、檔案記錄等等,它們本身就沒有副本),或者連副本都很珍貴(比如限量本、復刻本,弄壞根本沒法賠償),再或者這種書並不適合外借(比如禁書,保存本可以提供給當時的學者進行研究,而在若干時間以後解禁,才可外借普通讀者),那麼直接就成為保存本啦。

因此,從以上兩個角度來看,保存本總體的文獻質量確實要高一些。


這要先從圖書館的功能說起。

圖書館有兩個重要的功能,一個是收藏,一個是提供服務。這兩個主要功能是互相作用的。豐富的館藏有利於提供高效的服務,優質的服務又依賴於館藏。

另外,要了解一個問題。就是在圖書的流通和外借等過程中,會有損耗。主要是丟失、損壞等。

一個圖書館,每年購書的數量是受資金限制的,所以,一般來說,我們國內的圖書館館藏圖書都有限,一般採購圖書的複本書不會太多。比如一本書可能就採購3-4冊。其中會保留一本做保留本,一般也簡稱保本書。

這樣,在提供服務過程中,同一種書,如果都損耗了,總還能有一本在館藏中,不至於完全沒有了。以前,保本書是不對外的,近年來,隨著圖書館服務意識的增強,逐漸開始開放保本書庫了,但是一般還是不會外借,僅限在館閱讀。

綜上所述,保留本不一定是在採購的時候就是相對更有質量的,有的圖書館是凡書必保一本的。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同版本的書存世少了,可能也會顯得更珍貴一點。

但是不管怎麼說,請大家愛護圖書!


我館的情況是:一些特別的書會限制館內閱讀,如大型叢書和古籍,因為其珍貴性,所有都不能借走。又如本地出版書籍,因為其對保留地方文化的重要性,但同時有流通的需要,這種通常會有複本,一本能借走一本不能。這些情況一些知友都已說明,不再此詳述。我這裡補充一種我館的情況:某一年代以前出版的書籍原先可以借走,但現在都會轉為閉架,只能通過館員代找,館內看完歸還櫃檯,不能借走。

原因也分好幾方面。第一也是和其它答案差不多,舊書損壞後沒有代替品,買少見少,因此要加強保存力度。第二方面是舊書通常利用率很低,例如有些書實用性過時了,例如軟體教學類和考試類,也有觀點過時的書籍(做研究的人不再看),有出新版代替(例如高校教材和文學文本)。當中一些會被直接報銷淘汰,一些會轉為閉架。這些舊書放在有限的開架地區會擠占空間,導致新書難以上架。因此,把利用率低的舊書淘汰或轉到封閉的密集倉庫,有利於提升空間利用率,有利於新書籍流入。在圖書館每本書佔有的空間都是資源,燈光,空調,清潔,保安,維修都是成本!!

(這裡補充一點,開架區比閉架區成本要高得多,開架區要燈光清潔保安,閉架就是個倉庫沒有這些成本,溫濕控制也比較容易。還有閉架通常用手動密集架就可以存放大量書,就是旁邊有個轉盤一轉就開走廊那些,省掉走廊空間。開架區轉密集架成本就大很多了,要用電動的,按控制板自動打開那種,架上有感應器,有人進入走廊即被鎖死,可避免讀者被夾死夾傷。相對成本就高得多,無論是架本身還是日後維護費用,都是手動的數以倍計。我校那種小土豪級的都只有兩套開架的電動密集,每套三百萬+。因此開架區是很高成本的。)

關於有些答友提到的買三本留一本的措施,我校圖書館除了本地出版書籍和指定教材外,一般書籍比較少做,因為這樣做購書成本會增加,也擠占空間,大學裡也很少會有搶書情況。而即使有都可以用預約方式解決。而那些重覆的教材在不再成為指定教材後也可能會只留一本,剩下的會被轉送或報銷。

以我所知近年高校圖書館都把大量資源轉向電子資源,這些才是研究型大學最需要的資源,而非紙本資源。一個大型的國外高級資料庫(如web of science)一年的訂閱費每年可達數十萬到百萬不等,這就代表電子資源大量吞食了原本屬於紙本館藏的預算。因此紙本館藏的更新率也不會高,更不可能在買複本上花錢。幸好,館際互借可以解決紙本資源不足的問題。本校沒有的書通過申請就可以借到外校的書了。


謝邀。如果理解為僅供借閱的書籍的話,我想我能試著猜測一二。本人非專業圖書館員,思路僅供參考,不一定準確,歡迎專業人士指正。

比如說:

1、書籍本身「價值」

①來自於慈善人士的捐贈,其紀念價值和意義很重要,作為保留的項目可以理解。這類書籍,一般會使用單獨的書架,甚至專門開闢新圖書室專門存,不予外借也有便於管理的作用。至於捐贈者事先提出過使用方式,也是一種可能性。

②價格高昂的大部頭。當然,也並不是說大部頭都一定「質量很好」,只是貴重物品不好外借,人之常情。

2、書籍的「身份」

①公眾圖書館館藏如縣誌、地區性某類別專門研究、一些重要的卷宗(比如族譜)及報告等,學校圖書館館藏如校史、檔案等,這些就相當於醫館坐堂大夫,斷沒有什麼病症都讓師傅出門的道理……

②舊報紙、舊期刊等,成套的刊物收藏,相當於一個紙質的知識系統,開放供讀者查閱參考,不予帶走,或許只是便利整理,以及使他人可隨時找到全套刊物閱讀。也有一些刊物被做成合訂本的方式,拎都拎不起來,特別厚特別重,那不讓你借可能是為你好………………

③受保護書籍。有一些老書因年代久遠、保存不當或保存條件較為苛刻等原因,不可輕易外借,只允許圖書館員查閱及反饋內容,這是對書本本身的保護。

想到再補充。


謝邀。

關於保留本的作用。

圖書館在採購圖書的時候,大多數情況不會只買一本。至少會留下一冊『保留本』即只可在館內閱讀不可借閱的圖書。這麼做是為了使圖書館所購買的圖書都可供讀者閱覽。

至於圖書的質量,如果說內容質量,大部分應當與流通部門的圖書沒有區別,因為他們本來就一樣。

其中,不包括珍貴古籍等研究價值較高的善本書,不包括由於資金或其他因素限制只購買一本的讀物。


可能是已經不發行了,數量稀少,丟一本少一本,擔心學生弄丟,就不外借了。


同樣版本的多買一本留存而已,備份,就是個備份。質量啥的不會有任何區別。僅供閱覽是為了讓更多讀者有機會閱讀。


推薦閱讀:

大學圖書館應該怎麼利用?
如何把圖書館自習室佔座寫出江湖的味道?
面對越來越多的各類資料、文獻、圖書,現在圖書館檔案館裝不下後怎麼辦,再新建圖書館檔案館嗎?
還有人去圖書館借閱和閱讀嗎?如果去,一般是為哪些書籍?
大學圖書館和公共圖書館的差別?

TAG:圖書館 | 大學圖書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