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各國貨幣發生競爭性貶值,有哪些可能的協調機制?
新聞背景:http://cn.wsj.com/gb/20160906/ecb095224.asp
領導人們表示,他們將抵制貿易保護主義策略,避免貨幣的競爭性貶值。
看上去現在是全球競貶,不知道能不能通過協調逆轉這種趨勢呢?
相關問題:全球央行「競貶」的舉動,能否用博弈論解釋? - 金融
當然可以通過協調機制逆轉,簽個條約就行了,比如廣場協議什麼的。但是條約有個問題就是無論當初簽訂的時候多麼美好,過一段時間總有人要撕毀條約,而撕毀條約基本沒有代價,往往是一兩次選舉後,民選領導人合法的撕毀條約,或者是一兩次制裁後,獨裁領導人非法的撕毀條約,而制裁無法再繼續加碼。
真正的解決競相貶值的辦法是,確保全球通用的貨幣鑄幣權是全球財富的主要生產者,這樣其他國家貨幣貶值,受損總是大於受益。當年的美國就是這樣。別對談判抱太大希望,自己存點金條和美元吧。
競爭性貶值是典型的「以鄰為壑」(beggar thy neighbor)政策, 其實由來已久。最早是由英國女經濟學家喬安·羅賓遜在1930年代提出的,針對的就是當時各國的貿易保護主義和匯率戰爭。羅賓遜的理論很簡單,入超國通過剝削出超國獲得現金凈流入,而通過政策強化入超,引起出超國的反制。在羅賓遜看來,除了競爭性貶值以外,國家還可以採取的措施包括:大幅降薪、出口退稅以及進口管制(加稅)。那反制的協調機制是什麼?IMF, 世界銀行和GATT(後來WTO)啊!這些國際組織當然是選擇性辦案,但你要出格也是不會被老大(美國)所接受的。
在布雷頓森林體系下,美元背後的黃金是各國貨幣唯一的共主。然而當美元無法維繫黃金比值的時候,各個國家各自選擇自己的貨幣錨,而選擇美元的,則不可避免地要承擔美聯儲政策對自己國家貨幣政策的負面溢出效應。但選擇美元畢竟是有利於全球匯率穩定的,只是這個成本大於收益的時候,各國就要另想辦法了。
而日本是近期第一個身體力行以鄰為壑政策的國家,理由也很簡單,國家要亡了——人口銳減、技術優勢消失、政府債是一堆廢紙。美國一開始還能綏靖一下,但當中國開始811匯改不幹之後,美國馬上讓日本的這團火苗熄滅了。之所以要搞G20,也是要「協調」啊。你不能加息,我不能寬鬆,大家相安為事。但是誰又能保證大家不繼續以鄰為壑呢?從某種角度來看,美國的軍事存在捍衛了匯率體系的暫時苟且,但如果美國自身難保之時,誰還會聽你的「協調」呢?
而對於中國來說,腦子很清楚,目前的貶值只是相對的,而當美元新一輪貶值到來的時候,才是真正可以大寬鬆的時候。而那時候的十萬、一百萬就跟現在的一千、一萬差不多了。領導人們表示,他們將抵制貿易保護主義策略,避免貨幣的競爭性貶值。
這個不就是解決之道么?
競爭性貶值在你貶值人家不貶值的過程中刺激你的經濟發展,但是大家都搶著貶,就是惡性競爭的災難,等同於匯率界的價格競爭,最終大家都破產,對付價格競爭怎麼做的?大家通過合作博弈或者非合作博弈,有默契無協約的或者有懲罰性協約的制定共同遊戲規則來防止價格競爭,防止貶值同理所以就要各種開會啊,開不完的會,因為美元統治地位已經沒了,全球貨幣從一家獨大潰散成春秋狀態,接下來要重新回到接近統一短期內不可能了,先得過渡到戰國,春秋到戰國是幾百個國家互相兼并重組縮減到7個國家的過程,所以短期內無非是美元、歐元、日元、人民幣幾個最主要貨幣的兼并重組競爭,這個過程很曲折,所以還沒怎麼兼并就要倒退,競爭性貶值會導致經濟更脆弱的小國貨幣受損更多,然後就叫痛,然後就渴望綁定大幣種,就想簽協議,這時候大國貨幣就可以講價了啊巴拉巴拉
這個討價還價的過程不是幾次國際會議能搞定的,開始大幣種不可能達成一致,於是各大幣種會先和一些小幣種簽協議形成攻守同盟,呃,這還有點急了,先是從各種雙邊自貿協定開始,從點到線,再連到網,最後形成戰國,然後競爭統治地位
目前各種雙邊協定已經開始了,尤其地位爬升較快的人民幣,和周邊各國和密切貿易夥伴的雙邊協定進展很快,當然較弱的願意依附¥的小貨幣比如泰銖之類更容易妥協,美元歐元這種雖然貿易關係更重大密切但競爭關係也很厲害的強勢貨幣就得一點點來了,談不攏,就價格競爭,爭到哪邊先受不了舉白旗,再簽協議,停戰協議
這和國家戰爭類似,和市場攤販更類似,如果您了解攤販之間的競爭妥協和互助的話可以協調,看誰來協調而已~美國有這個實力來協調,中國就洗洗睡吧,等著被協調吧。貨幣貶值有幾種方式,一種是市場式的,如英鎊脫歐後的貶值。一種是管制式後的突然崩盤,如當下的委內瑞拉。還就是你所說的競爭性貶值,競爭性已經說明了一切。貶值的目的,是為了競爭,競爭啥,當然是國際市場。從教科書的角度,如果是完全的市場經濟,當然是由市場調節。看各國的相對價格及其變動來決定各自的匯率。但現實往往不是,而是不同制度下的不同交易成本充斥其中。如果貶值的目的,是增加本國出口而且出口的商品不具有不同代替性(如晶元、工業母機等)或必需性(石油、糧食等)。本質就是將產能輸出從而擠占被輸出國的就業機會,就業機會的減少自然會造成它國消費會在本質上萎縮,消費的萎縮反過來又會打壓其經濟的良性發展。在這裡,一個問題出現了。一國貨幣想要貶值。很明顯,是需要得到進口國的同意。當然,例外的情況是他們非買不可或交易可構成雙贏(如前所述,如高科技高技術含量的商品或服務,可以提高本國勞動效率從而提升經濟。或是石油、糧食等工業血脈及生存必需)。在沒有與進口國協商一致的情況,出口國想通過貶值達到輸出產能緩解自身經濟問題的作法,基本是沒有效果的。因為進口國可以通過徵收懲罰性關稅甚至是直接樹起貿易壁壘(我完全不進口你的非不可替代的工業品和服務)來進行回應。如果你還不的不必須需要進口對方的某些商品和服務,那國內的輸入性通脹馬上發生。
說白了,無法是誰更需要誰的問題,誰的產品和服務更具有不可替代性。誰在博弈中更具有議價的能力。
問題出在某些國家,自身體制有問題,產權不明晰,租值耗散太快,邊際成本上升也太快,貧富差距過大。國內消費力孱弱。還以來料加工出口為導向。而產品在國際上,除了價格,沒有不可替代性,稀缺性等因素,那玩笑就開大了。當主要進口國不允許隨意這類國家貶值貨幣時,意味著生產的產品沒有競爭力,國際市場的喪失速度將會與其成本上升形成正反饋。這種情況下,除了整個經濟體系崩盤。在經濟學上。基本沒有任何解決辦法。蓋因此類國家原有制度完全傾向於分配性活動而抑制生活性活動。而制度所形成路徑依賴下的報酬遞增相互不斷強化。不玩完絕對收不了手~謝邀
關於貨幣的國際間協調機制,由鬆散到緊密有「區域貨幣合作」、「區域貨幣同盟」和「通貨區」。
其中,「區域貨幣合作」的概念最為寬泛,它既可以是緊密的也可以是鬆散的,既可以是長久地也可以是暫時的。實際上就是指有關國家在貨幣問題上進行協商、討論的過程。 「區域貨幣同盟」則要求通過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使區域內某些關於貨幣金融的重大問題被確定下來。「通貨區」是區域貨幣同盟的一種高級表現形式。它具有5個基本特徵:區域成員國間的匯率相互固定;區域內有一種主導貨幣作為成員國匯率的共同基礎;主導貨幣與其他成員國貨幣實現充分地自由兌換;區域內有一個貨幣協調和管理機構;成員國貨幣政策主權受到削弱。然而,不論國際貨幣協調機制的鬆散或緊密程度如何,都要求相關各國讓渡一定的貨幣政策主權以達到區域內的經濟協調目的。關於如何認定區域貨幣合作的範圍,如何判斷是否加入區域貨幣合作,如何看待區域合作前景,歷史上形成了一整套理論,統稱為「最適度通貨區」理論,簡述如下:
1.蒙代爾的要素流動性分析:指出固定匯率下內部不均衡無法通過匯率浮動解決,故只能通過國際間的要素流動,使要素供大於求的國家流向供不應求的國家,最終達到內部均衡。因而考察區域內各國要素的流動性應成為判斷各國是否加入區域合作和區域合作前景的標準。2.麥金農的經濟開放性分析:這裡的「經濟開放性」指一國總產品中用於國際貿易部分的比重,該比重越大,則浮動匯率對該國的衝擊也就越大。因而麥金農認為為減少匯率波動衝擊,經濟高度開放的國家應和其主要貿易夥伴進行區域貨幣合作。
3.凱南的的產品多樣性程度分析:指出若一國的外貿產品結構多樣的話,則貿易夥伴對某種或某幾種產品的需求變化對該國影響不大,因而該國可以承受區域合作的固定匯率。相反,對於外貿產品結構單一的國家,貿易夥伴需求的變化將對該國的內部均衡產生重大影響,該國無法承受固定匯率下喪失內部均衡的後果。4.伊格拉姆的金融一體化程度分析:指出如果一個區域內有一個完善、統一的金融市場,那麼各國由貿易產生的收支失衡問題可以通過在該金融市場上的投/融資來彌補,從而避免影響各國內部均衡。相反,若不存在完善、統一的金融市場,外部收支失衡問題只能通過匯率波動解決以避免影響內不均衡。 5.托爾-維萊特的政策一體化程度分析:指出區域合作的各國必須對各自的通脹-失業率目標權衡有相同的看法。否則,一個治理內部通脹的國家絕對不能容忍另一個治理內部失業的國家在區域內採用擴張貨幣政策。 6.哈伯格-弗萊明的通脹率相似性分析:認為貨幣超發導致貨幣供大於求是引起國內通脹的根本原因。對於貨幣合作區域內通脹率不同的國家,貨幣會大量從高通脹國向低通脹國流動用於購買低通脹國產品,造成國際收支的不平衡。而對於通脹率相似的國家則可以在固定匯率下同時保持外不均衡。綜合來看上述6個分析觀點,雖然側重不同,但其共同的內涵都是關於一國國內經濟與其貿易夥伴的聯繫,並且這種聯繫越深就越會產生貨幣合作的需要。因而最適度通貨理論發展出「綜合分析法」從成本-收益角度考察區域貨幣合作問題。
收益:避免貿易中的匯率波動風險,有利於多邊貿易與多邊支付制度的建立。 通貨區內的協調機構有助於減少貿易摩擦 成本:各國一定程度上放棄運作匯率工具和貨幣政策以實現國內均衡的自主權,從而遭受一定的經濟穩定性損失。 一般而言,一國與通貨區內其他國家的經濟一體化程度越高,收益越大,成本越小。理論說了這麼多。再來看看題主所引用
「領導人們表示,他們將抵制貿易保護主義策略,避免貨幣的競爭性貶值」不知道這能不能也算是「區域貨幣合作」。但不管如何,如果真的要達成這樣的目的,那後面必然是得有實實在在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投融資、貿易項目作支持。 貶值可以促進出口,增加經常項下的收入和國內就業;但貶值也會增加國內企業的外債負擔,增加資本與金融項下的支出並使相關企業裁員節支。所以必當殺敵不足一千而自傷九百時才不會有競爭性貶值。另外,這種區域貨幣協調機制只可在各國自身條件成熟時順勢建立,不可強求。這方面希臘債務危機就是一個反面例子。綜合知乎上關於歐洲主權債務問題的答案我總結以下4點:1.歐元區由德國主導,但與作為先進工業品出口國的德國不同,希臘仍是一個農業國,其對外貿易只靠一點點旅遊收入。按照凱南的產品多樣性分析和麥金農的經濟開放性分析,希臘無法承受固定匯率下喪失內部失衡的後果。2.歐元區內主要國家轉移出來的製造業代工機會並沒有轉移到希臘,而是勞動力更廉價的東歐。這使得歐元區內主要國家與希臘間的生產要素流動機會被競爭掉,按照蒙代爾的要素流動性分析,希臘加入歐元區也並不是一個有前景的選擇。3.希臘國內的銀行家在希臘加入歐元區後長期進行信用套利。即用歐元區整體信用條件作為擔保向國際借貸人低利率融資然後再高利率貸給希臘政府。按照伊格拉姆的金融一體化程度分析,希臘政府以此通過歐元區金融市場融資來彌補自己的貿易逆差並確實維持了一段時間。然而事實證明,出來混,總是要還的。4.希臘政府的腐敗。主要是全國性偷稅漏稅,同時政府支出主要用於龐大公務員群體的「超國民」福利待遇。這致使希臘針對全體國民的緊縮財政改革面臨失業率上升進而引發revolution的危險。然而,作為債權人的歐洲主要國家絕對不能容忍因一個國家治理內部失業而在區域內採用更擴張的貨幣政策(至少要表現出這種態度),因為此例一開,其他有債務問題的成員國就會跟著踐踏財政紀律,那時歐元區就該面對惡性通貨膨脹了。這正是托爾-維萊特的政策一體化程度分析所關注的角度。國家不是已經力推SDR債券了么
沒有任何機制,任何國家都是為本民族利益服務
世界貨幣與人民幣匯率掛鉤,人民幣與廣州房價掛鉤。
瀉藥。我跟你縮,有個經典的故事,二十個小朋友分一塊蛋糕
紙幣就是為了貶值來的。
沒事兒,大家印唄。又不是沒印過,辛巴威都玩兒過好幾輪了,沒事兒,本幣用不了用美元,用人民幣,用南非蘭特唄。
推薦閱讀:
※每個人都在賺錢,每個項目都在盈利,每個公司都在賺錢,每個國家都在賺錢。那麼賺誰的錢?誰虧錢?
※為什麼說房價上漲是在創造貨幣?
※為什麼日本執行負利率後 世界資本反而流向日本 造成日元升值?
※黑龍江綏芬河成為外幣特區試點,使用盧布直接結算,這會對當地經濟帶來哪些影響?
※貨幣增發引起通脹的詳細過程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