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遇到過哪些理工科的實驗高手,他們有哪些優秀的思維習慣?


嚴格的時間控制。保護自己的時間不被無聊的一切事情煩擾,最大程度分解任務,節約自己的時間,用別人的時間完成子任務。

這世界上人和人生來不同,資質、背景、智力、受教育的機會。 但唯一相同的是,所有人的1天都只有24小時,不論任何人都不可能比你多一秒。如果想要更卓越,保護你的時間使用效率。

這是做好世界上一切事業最基本的素質。


老闆。

整個實驗檯子最核心的部分八台激光加兩個腔lock在一起,老闆親自搭的。所有用到的控制電路如果出問題,他了解問題三分鐘之內就可以給出三條以上可能的錯誤原因,正常情況下正解就在裡面。

他的思維方式屬於非常典型的實驗物理學家的思維方式,喜歡小量展開找直覺,無論是物理問題或是技術性問題(電路等);喜歡用基礎物理的視角理解複雜模型,實驗中遇到的問題喜歡靠猜搞定。再一個就是喜歡編程計算模擬。


有同學想看相關筆記,得允許後拍了上傳——

實驗室大師姐,早上規定八點半到,她都會六七點就來。中午不休息,晚上吃晚飯就走。晚上也不來。可是實驗進度一直很好,這對於分子方向的學生來說是很難得的。

她的記錄本自帶目錄啊!!每個字認認真真,自己記得做過啥記在哪。

可以同時開展多個實驗,每兩周的彙報向來東西很充分。

很會自我調節。研究生讀完她想出去玩一年再來讀博,也是這樣做到的。現在博士階段,已婚,沒小孩。對人謙虛實驗認真。


帶我做畢設的師兄,

博士研究生。

做畢設試驗時,我在實驗室連續呆了差不多有兩個星期,每天早上9點到下午6點,累得爆炸。

師兄做課題在實驗室隨便一呆就是一個月,直接在實驗準備室沙發上鋪了個床。

做真空電弧實驗,一組數據,一次放電幾十毫秒,但電容充放電和其他準備工作就需要十分鐘;觸頭燒蝕稍微嚴重就要更換,特別是20kA以上大電流,基本上燃弧兩三次就廢了;一更換觸頭就又得重新抽真空,那就又得費上兩三個小時。

我用了180組數據得出了本科畢設級別的粗略結論,而師兄曾經一篇IEEE文章則做了上千組……

印象比較深的是師兄曾經說過一句話,大意是:試驗過程很辛苦也很枯燥,但是每當一組數據出來時,那感覺比撿到了錢還高興,而當這些數據堆砌,漸漸應證或者顯示出了某些原理或規律時,那種接近真理的成就感才更是無可比擬的。


認識一個老大姐,中專畢業,從事了一輩子小鼠腦腔注射。雖然理論她不太懂,但我最佩服的是多麼複雜的實驗分組,她都能氣定神閑的和你侃的唾沫橫飛,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大到十七大精神小到實驗室對門飯店哪道菜好吃,但從來不會出現任何操作偏差,哪怕是有500隻小鼠的腦腔注射


這兩個月從南中國跑到北做實驗,作為一名小碩說說自己學到的做實驗應該有的思路吧。

0. 實驗原理要清楚了解,不然還是別做了,看書看文獻比做實驗瞎搞來的快。例外 :尚無 (完整) 理論框架的領域。

1. 除了要知道自己的實驗內容、實驗方案、預想的實驗結果(理論計算結果),還要清楚知道對實驗儀器、實驗條件的要求。所以實驗器件的原理好好學一下,再好也對比下市面上各廠商產品的差異。

2. 第一點也沒啥可能100%掌握了才開始實驗。做實驗很多時候就是碰到問題再來學習和總結。就像高大上的儀器來來去去總是只用了那麼一點功能一樣,突然有一天想干別的事再查說明書。所以做實驗,就是干!實踐出真知!但是提醒下,不能完全掌握不代表不了解,基本得知道大概啊,得知道有那麼回事。

————————————————————

3. 新到大儀器肯定有人來培訓,新到的器件也乖乖測好了才入庫;換了實驗室就老老實實測試各個儀器吧,別人行不代表行,說明書說行不代表行,以前行不代表現在行,實驗要的就是現在的狀態啊。試想像調了兩三天光信號才發現原來微波放大器萎了的心情?

4. 除非熟悉的不得了,最快捷的搭實驗方法還是分而治之的選擇吧。把實驗分塊,從最簡單開始,逐漸搭起來。假如是後面實驗出錯了,先根據現象推斷下出錯的可能,如果不知道,就用二分法檢查各節點的問題吧。

5. 重視每一次的實驗錯誤、非預期現象。能夠解釋清楚的話一定會對原來的實驗原理更加理解。說不定paper就來了…(我發現的奇怪問題都有人發論文解決了…)

6. 小實驗就算了,大實驗做之前,除了基本框架,好好預想各種可能遇到實際的問題,先最好各種代替方案。例如我,做的實驗少積累的經驗少,總是欠考慮好多問題,弄的心力交瘁,實驗推進很慢。如果是自己實驗室還有時間給你耗,有時候儀器共享,或者是聯合實驗,問題出現你不能及時解決就很尷尬了。

—————————————————

7. 解決不了的問題?問師兄姐問導師抱大腿查書查文獻上google上researchgate…

實驗新手總結點經驗和其他新手共勉,各位大牛見笑啦。

哦還有一點很重要,男女搭配幹活不累,有個很細心有耐心的師姐是可以大大的有的。

++++++++++++

再想到的:

- 儘可能詳細地做好實驗記錄。時不時遇到想要知道之前做的實驗中以為不重要的數據。

- 階段性總結實驗。實驗和調研交替進行會有額外的收穫。


優秀的思維習慣這個我不知道怎麼說

我只能說說我這幾年遇到的幾個奇葩吧

有機合成領域的

第一個是浙江師範大學的三本生

他說不可行的方案,我那時候的老闆一個博導就會直接把想法PASS,你問任何一個機理方面的問題,只要是上課聽到過的大眾化的教材上有的 百分之八十他能告訴你哪一頁。他就在於海量的理論知識儲備,可以少走彎路。

第二個是上海交大的博士生

他是認認真真的從不偷奸耍滑,扎紮實實的做好每一步,然後實驗有問題就是不斷重複,觀察,思考,人家就這樣出國留學,現在算是多國遊歷了。他就在於扎紮實實,一絲不苟。

第三個我算半個吧

我只能說我是奇葩,我的奇葩是懶,懶到能用儀器的東西我從不用手去控制,懶到從不去想攻克什麼大難題,有問題我繞條路。所以我做的東西穩定,而且很穩定,最成功的是一個在零下100度的反應,零下105度 反應液會凍住,零下95度產物純度就達不到要求,然後在老闆都覺得不能呢放大到500mL的情況下我在延長了一倍時間的情況下放大到了兩升。然後就是我有時候稀奇古怪的想法特多,而且有用。不過我是失敗的,不能算是高手。


我的老師。

1.每一個實驗步驟都嚴格要求,仔細認真,不會有任何馬虎一點也沒關係的僥倖心理

2.寧可做的慢一點也不要做的很粗糙

3.每一天都有詳細的實驗記錄。這對後期的參照或者差錯都十分有意義

4.最大化利用零散時間,比如做western blot時,中間等待的間隙會看論文

5.在實驗之外保持熱愛生活,這樣才會有好的心態去做實驗。老師不做實驗的時候陪伴孩子,做手工,非常靈巧。

在老師身邊的每一天都受益匪淺。受老師的影響,不做實驗的時候我也會培養一些興趣愛好比如畫畫,雖然從零起步,但是帶著熱情和堅持也把性子磨得更為平和。


講一個以前在環科所實習時的一個師兄吧

那時候我們做鉬酸銨測水體內含磷的濃度,用分光光度法,做對照實驗。分光光度儀是很敏感的,調零的時候,發現裝樣品的玻璃器皿的光度無論如何都無法到0,我們判斷的原因肯定是該器皿沒有洗乾淨。我拿到水池邊用去離子水洗了兩次,依然不行,所以我想去找找有沒有有機溶劑。

但師兄一把拿過器皿,用去離子水水洗,擦乾,就這樣的動作重複了八遍,終於,調零成功。我非常驚訝,也非常佩服師兄的耐心

然後心想,如果這個學科的發展就是取決於有沒有耐心做這些無腦的重複工作的話,那我寧可放棄它,去做一些可能同樣意義不大,但需要帶點腦子的更有趣的工作。

這就是促成我從環境轉化工,並且將來找機會重新革新環保領域的決心的一大原因。


想起個事。二本物理專業,很水很水。。做專業實驗,和我一個組的男生,什麼實驗我忘了,總之我們數據很顯然有大問題。他直接按照理論數據倒推回去,把實驗數據全部改了。我整個人是懵的,結果他說,你是覺得不改數據的60分的實驗分好呢,還是改了之後90的好?我。。。。。反正這麼多年他一直這麼過來的,只有我知道他擅長的是改數據而不是做實驗


題主問的是思維習慣,你們大部分答案都在回答些什麼啊orz....


曾經在一個granular physics的實驗組裡我對一個學長的印象很深刻。他是一個聽的進別人的話的人,即使這個人只是像我這樣一個比他小不少級的學弟。另外還有一件事情讓我印象很深刻,當時我做出來一張圖像,我覺得圖像首先很美其次有很強的物理味道,當然這是我的直覺,我給他看了圖像然後談了一下我的想法,他卻花了很長的時間跟我講了一些在科研中怎麼對待自己的直覺這樣的經驗之談,我相信這是任何人都不會和別人輕易說的。

講的這兩個方面看起來沒有什麼,但是卻反映了很多作為一個優秀實驗工作者所擁有的良好習慣。要善於觀察,善於接納,善於同別人良好的合作。


謝邀

沒有見過

如果一個實驗需要特別特別的實驗技巧支撐,說明實驗結果很難重複,對於發表的工作而言,這並不是一件好事。

這不是韓春雨教授遇到的難題嗎?

據聽報告的人說,韓春雨在北大和遺傳所的報告上都強調,他目前的NgAgo是初級版、需要高超的實驗技巧、等他推出2.0版和Smart版。這些說法跟他在論文里的描述是矛盾的。因為他描述的只是個並不複雜的轉染實驗,T7E1和測序也都是現成的技術,並不需要高超的實驗技巧,按照其提供的步驟應該是不難被重複出來的。

作者:匿名用戶

鏈接:韓春雨的實驗被其他實驗室重複出來了嗎? - 匿名用戶的回答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開會寫記錄(自己的筆記本,不用給別人看的),時間地點,與會人員,會議主題以及內容大綱都寫得很規整詳盡。

寫實驗報告的時候年月日,時間精確到幾點幾分,溫濕度和天氣也寫上。

印象最深的就是某人說實驗本上即使做同一個實驗,重複無限次,也要把實驗步驟提前寫好,做實驗不能是查字典那樣。


我只記得測熱交換係數時,同學抓破了一個膠袋,他說抓起來的感覺太像乳房了


我來講講我身邊的一個大神吧,本人本科在讀,大三,環境系,身邊大神,大二時發表一篇影響因子5.9的SCI論文,這在我們專業是非常高的了,現在大三已發表3篇SCI,講講這個人做實驗的兩個特點吧,當然是針對我們專業的性質。

~~~~~~~~~~~~~~~~~~~~~~~~~~~

第一,最重要的一點,這個人非常的刻苦,周末節假日寒暑假從來沒有好好休息出去玩過,每天早起晚睡不睡午覺,科研做得好同時成績也沒落下,每天都跟實驗室的研究生博士師兄師姐們待在一起。甚至上課一些用處不大的課的時候也在看英文文獻。

第二,不拘小節,做事麻利。換句話說,比如比色管玻璃儀器等根據實驗性質洗滌,比如說試管之前使用後不存在會影響後面試驗的物質,就隨便洗洗,不潤洗。比如說配原水溶液,不一定非得精確到容量瓶刻度線一點也不差,因為對實驗結果不影響同時後面也需要重新測定濃度,諸如此類。當然他的這種速度都是基於不影響實驗結果趨勢的前提下,這有效的節約了時間。

~~~~~~

最後說一句,第二點個人覺得不適用於精細實驗方面,本專業試驗結果工程化的時候條件是很粗糙的。

所以來說,不論做什麼,沒有捷徑,你以為人家只是比你聰明,然而人家比你還努力。


根本就不需要舉例說明。

「有機械者必有機事,有機事者必有機心。」《莊子?天下》告訴我們,對所有理工科出身的人,都應該時刻保持警惕。


老闆和師兄們

1. 實驗結果重複出來後,不要急於分析結果,而是再去重複一遍,然後再分析結果。

2. 氣溶膠實驗比較難做,密封性、流量控制、壓力控制、損失等都非常重要,需要非常精細地去控制,否則一不小心就會影響結果,難以解釋。

3. 用所有儀器甚至是限流孔、閥門這些小零件之前,都應該仔細去閱讀它們的說明書,分析他們的原理、構造、使用方法、注意事項,分析對實驗可能存在的影響,並去避免它。

4. 遇到問題時,回歸到基本的物理、化學原理,去分析可能的原因,然後一個個去排除。


碩導,嚴謹的讓我受不了,不要說做實驗,我發表的第一篇文章,從我初稿到投稿,改了9遍,我瘋了,不過對我影響很深遠


優秀的沒見過,坑爹的也沒遇上過,作為一個試驗很花錢的專業的學生,我基本沒怎麼見過我的方向的試驗。但是,在動力樓那兩年,尼瑪我的椅子桌子從早顫抖到晚啊。當然,這不重要,重要的是,每天中午,航天學院無任何徵兆的一聲巨響。然後,有一天他們把樓頂給掀了。還好人沒事。坑爹的我真沒見過,我聽到過。牛逼的我真沒見過,但我在他們試驗時顫抖過。好吧,我想說的是航發的哥們加油,雖然當年你們試驗一層樓煤油味我不得不去樓下抽煙。最後,懷念航空靠譜的哥們,懷念航天不靠譜的姐們,真不靠譜,雞蛋炒番茄都不會。


推薦閱讀:

為什麼水在鍋里還沒沸騰的時候關火會有大量的水蒸氣頓時升起? 不是還沒到沸點么?
如何成為一名理論物理學家?
汽車行駛的噪音主要來源是什麼?
BCS-BEC crossover是相變么?

TAG:物理學 | 化學 | 實驗 | 材料科學 | 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