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村上春樹應該注意什麼?


最應該注意的是千萬不要預設立場。

村上春樹在我國一開始被大多數人提及的時候就被冠上了小資二字,於是許許多多人讀村上或者不讀村上的想當然就開口說村上如何如何追求生活,如何如何享受生活,如何如何精緻。這是最容易犯的誤區。

但是你認真看了書,再結合村上春樹的背景一想就知道根本不是這麼一回事。

舉幾個例子,還記挪威的森林裡,村上經常干那些事?

打工,對吧?

偶爾在官二代好友永澤帶領下逛夜店,對吧?

當背包客,對吧?

讀大學,給喜歡的女孩買蛋糕過生日,拜訪偶然認識的可愛女孩子家並品嘗她親手做的大阪風味的家常菜,在陽台上一邊看著火一邊喝酒,最後還接吻了,對吧?

還有看色情電影,聽音樂,彈吉他。。。

村上春樹在廣大中國青年中流行起來大概是90年代末吧,那時候中國哪裡有多少夜店,哪裡有什麼威士忌酒吧背包客,喝咖啡也好去吃義大利大餐也好都是新奇事物,於是一躍成為小資的象徵了,然而你今天在想想。。。

這些只幾乎是大城市最普通大學生的生活。或者說,是城市知識青年的生活,普普通通,就這醬油吃黃瓜也好,逛夜店也好,看電影也好,點生日蛋糕也好,背包客也好,去探望遙遠的療養院里的女友也好,都是你我可能經歷的。

正如村上春樹自己在書中說的,他始終只是一個住公共學生宿舍,吃廉價學生套餐,一邊打工賺取生活費的普通大學生。


的確,「讀就是了。」

寓意什麼的也不要刻意去猜測,因為數不勝數,而且過度分析會降低故事的情節性。

感受小說中的荒謬就好了。其中的不合理,反常甚至反胃,去感受就好了。

村上春樹是個太過流行的作家,大概是因為其中流露的荒誕與孤獨剛好在如今人類的那種無法排解的情緒中引起了共鳴。那種若即若離的代入感。

只是,不要把村上書中的情緒當做生命的全部,日本有許多優秀的戰後作家在闡述更現實的社會命題。(ps.村上也有此類作品,《地下》)

一個提醒而已,並不想把這樣的觀念強加給他的讀者。

畢竟,我也曾深陷其中。


1.不要被林少華漂亮的文字迷惑。村上春樹更多的是一種樸素乾淨的感覺,甚至應該說他並不小資,也談不上多文藝。

2.想了解他就讀他的雜文,只是想看著消遣的看幾本名聲在外的就行了。

3.勿隨他人說長短,自己的見解是最重要的。


《挪威的森林》跟伍佰沒關係。


剛剛在讀雷蒙德·錢德勒《漫長的告別》,據說也是村上非常喜歡的一本書。
看到開頭有個細節:(附書頁照片)

主角馬洛的朋友有一天喝的酩酊大醉,帶著一把槍急匆匆的來到馬洛家,讓馬洛把他帶他去機場。馬洛明知事情有蹊蹺便慢條斯理的煮起咖啡,去洗刷間洗漱,細節描寫的非常仔細。

描寫這些婆婆媽媽的細節,是因為此刻的氣氛非常緊張,以至於哪怕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也像是放大了的一場表演,顯得格外重要。那樣的一刻,感知力會變得非常敏銳,哪怕不起眼的痼癖或者習慣性的動作,都會在這種意志下被肢解成一個個分解動作。

讀到這裡我忽然想起《挪威的森林》里大段大段的細節描寫,它們往往出現在渡邊徹和直子與綠子二人世界裡。《挪》就是一本回憶性質的書,整個故事都建立在渡邊徹已經知曉直子去世結局的背景上「為直子寫點什麼,卻一直不知道如何下筆」,這些細節回想起就顯得不勝悲哀。

舉幾個例子

木月在世時,渡邊,木月,直子三人往往結伴出遊,這時渡邊對於直子的描寫還不算是多詳細,只是寫寫三人出行的活動項目吧。木月死後,渡邊和直子相遇,開始是漫無目的在街頭充滿「儀式感」地行走追趕,這時書中出現了許多對於直子的細節描寫:頭髮,耳朵,毛衣,圍巾,發卡。。。

在去直子家的時候,對直子家的細節描寫也是相當細緻。在和直子面對面聊天的時候,看見直子不自覺把袖子挽上來,又放下去。在療養院附近的草原上對身邊的景色難以忘懷等等。我這才強烈的感受到為什麼會出現這麼細緻的描寫,原來是因為當時的氣氛是那麼緊張,兩個人其實都有說不完的話,但面對面卻一句話都說不出來。取而代之的是兩人無言的注視,是渡邊默默跟在直子後面走完無數條街,思緒萬千只能靠寫信來宣洩一些微不足道的感情,兩人走在荒無人煙的草地樹林里聽見風聲遠處的犬吠聲小鳥飛起的聲音卻唯獨沒有對方講話的聲音,快走到盡頭的時候直子才說道「這附近有井,掉進去就會墜入黑暗不會被人發現而死去」。其實那個時候他們就已經墜入「井」底了不是么。

所以在書里細節描寫的越是詳細,不正代表兩人的處境越是安靜,兩人的心境越是悲哀。

和綠子的相處過程中大概也是如此,每次和綠子出行觀察到綠子的短裙,臉頰,銀手鐲等等細節時,大概渡邊徹也是面對一個活生生「春天裡的小動物」一樣的女孩滿心歡喜,心裡卻還是念念不忘那個憂鬱的直子時矛盾心理,所以也是無話可說只能默默的注視著綠子。

以前一直沒把村上書里大段大段對於衣服,飾品,音樂,風景的描寫當回事。今天好像幡然感受到這些細節反映出主人公所處的境遇和心境的美妙之處。這大概是可以當做我對於閱讀村上春樹應該注意什麼地方的一點小小見解。小小見解。


深入閱讀,我的建議是:先讀兩三本村上的雜文。你會發現村上春樹其人,和小說里陰鬱的男主不同,是個很會享受生活的大叔。喜歡貓,聽爵士樂,馬拉松達人,時不時遊玩世界各地,有時賣賣萌發發牢騷,有時變身吃貨,有時面對嚴肅的社會問題,他也會探討得極其深入。

總之,先了解「村上到底是個怎樣的人」,再大量讀他的小說。這個時候,多半你會喜歡上他的。

先讀雜文還有一個好處是:你讀小說的時候會理解得更深更透徹,村上在雜文里的很多思想在小說(特別是中期和後期作品)里都有映照。

這裡我尤其推薦《無比蕪雜的心緒》。

讀了雜文後,開始一部一部讀小說。這個說法很籠統,你會發現你面對的是好幾十本標題千奇百怪的小說,該如何選擇?

首先,村上是一個十分高產的作家。他從29歲開始寫作,今年67歲,僅翻譯來中國的作品就有50多種。平均下來一年寫作一點幾本,這還不算未被引進的書。但你不能把他和唐家三少比,在文學界,這樣的寫作量已經很驚人了。

這50多本包括小說、雜文、遊記、隨筆、紀實文學,而小說里他的短篇、中篇、長篇風格又各不統一。

我的建議是:不要一上來就拿起《奇鳥形狀錄》、《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這樣的大部頭,從短中篇開始看,過程中交叉著讀一讀其他的雜文、遊記、隨筆。等到接觸他行文荒誕、想像力天馬行空的作品時,理解起來就會順暢許多。

最後說下翻譯問題。現在有一些人根本沒看過原著,自己讀的不順,覺得難看,但又看村上評價這麼高,所以只能把矛頭指向譯者,跟風指摘林少華,這純粹是耍流氓。翻譯難免失真,至少林譯給大多數人的感受是好的,對我來說,這已經足夠了。

如果實在喜歡村上,糾結於翻譯問題。除了學日語,一個解決辦法就是多看幾個譯本,比如台灣賴明珠的版本。英文譯本也是個不錯的選擇,村上的行文風格本身就受英文小說的影響,我最近就在看《挪威的森林》的英文,撇去單詞問題(電子辭典可解決),傑·魯賓譯本的行文難度其實不大。


一開始沒打算答題 畢竟知乎大神太多,不想班門弄斧,直到我看到了這個答案

首先聲明!我不想引戰!!沒有對這位答主有意見!!!沒有要賣弄自己!我寫這個答案只是意識到,有很多人是在以奇怪的角度來理解村上。我想提供我自己的角度以供參考。

答題之前歪下樓,我覺得看一本書應該更多的去看優點而不是缺點!!

不會打分界線的答主

先說村上的整體印象吧,和前面的答案不一樣,我不是先看的雜文,我是從小說開始的,第一本就是號稱小黃文的挪威的森林。我記得不知道哪裡有看到村上有親自回答這個問題,他說把性描寫的越直接越乾淨。(大概是這個意思原話記不得了對不住)從一開始就沒有把重點放在性上,因為確實很乾凈。是村上的書裡面極其罕見的現實主義,後面就慢慢看了很多,雜文也在看。總體來說他是一個很好玩的人,有恰到好處的幽默感,也有實實在在的才華。

且聽風吟確實不是一本很有閱讀性的小說,這個必須承認,但是看這本書的時候我驚嘆於字裡行間的才氣按耐不住噴薄而出的感覺,他後來的作品越來越成熟和易於理解,但是都再也沒有這種特別驚人的才華橫溢感了。

先佔個坑,明天慢慢答。如果沒人理我答主說不定要爛尾哈哈哈


不是每個人都適合讀他的作品。

如果入門一部後依然沒有共鳴。那麼再讀他的其他作品也依舊不會有共鳴。


不要帶入感情

不要深陷其中

不要以為孤獨

不要無故悲傷


有錢。

真的,不抖機靈。。。

村上是個好作家,早期作品充滿了中產階級的審美趣味,後期作品則不斷地將對人性的深刻挖掘和外部世界的反映與批判結合在一起。但也正因如此(非常個人化的精英意識),他的思想始終無法融入民間,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脫離群眾」。

所以就這個層面而言,如果想要和村上形成精神上的共鳴,有個高知背景的中產出身(無貶義)會容易得多。

當然了,並不是說小資、精神中產階級和精神小資產階級就不能閱讀村上、喜歡村上了。關鍵在於,當他們被這個殘酷的社會和世界艹了以後,恐怕就不會再愛村上春樹和他的作品了。


他文章中的感情多數建立在物質基礎上再超脫於其上 非黑但是如果處於溫飽線的人也許就不會有那種閑心逸致去考慮這些感情 而且他的主角很多都是三十四十五十歲衣食無憂的成年男性 在經歷過這些那些之後才有了思考 不得不說要有閱歷與一定的物質基礎才能很好的代入其中 當然這不妨礙我們窮人去理解他 但是文中的一些做法與生活中的我們是天差地遠的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 暖飽思淫慾吧 用錯勿怪

第二 他所表達的東西與我們社會的現狀是有一定偏差的 比如他諷刺高度發展的資本主義社會吃人與商品化強的現象……不一一舉例 比較建議讀他的作品前去粗略了解一下日本的社會與日本人的心理狀態 可以有益於閱讀過程中的理解

就是這樣 謝謝看到這裡的人


我以為啊,是千萬不要以為村上寫的故事就是這樣了。

村上的每一句話,往往有寓意,不只是看起來那麼簡單。


他已經六十幾歲,但是創作的主人公還是像十幾二十幾那般的有青春感


1.既然是在知乎用中文提問那麼大概可以假設題主是閱讀中文簡體字翻譯版。簡體字翻譯版本好壞風格都暫且不提,這種情況下建議不要先讀序。也不要過分認同和依賴序。

2.村上可以說是一個多產的作家,在研究他作品的學者中已經給他分了早起中期(如果沒記錯是以九十年代為劃分?)。可以說他不同階段風格和主題都有所變化,所以讀一部作品顯而易見不能對他進行判斷。既然題主問有關村上春樹的作品,那麼不要用一部作品對他的作品進行判斷,而且和他的小說相比隨筆的可讀性一點兒都不弱。選擇代表作實在很困難,所以建議就是多讀幾本。

3.注意村上是一個相對獨特的獨立個體。寫作風格,內容,為人處事都有自己的風格。最好不要帶有任何標籤和潛意識。


1 相互關聯

有些文字出現在文字一開始,但需要讀完全文才會有深刻理解。有些作品之間有相通性,需要都閱讀了才會有不同的理解。

2 多讀幾遍

每一次閱讀都會有深刻的理解。當我把《挪威的森林》讀到第五遍的時候,有些問題才想清楚。

3 書中提到的一些真實的人(音樂者、作家)要了解一下,提到的一些歌要聽聽。比如讀《挪威的森林》,一定要聽披頭士的同名歌曲。

4 很多話都有深意,需要細細品味

5 讀書的過程中,記下每一章的大致內容以及人名,不然會覺得亂

6 貌似不會有作者會故意傳遞悲傷。初讀的時候,會覺得悲傷,但再讀能感受到文章蘊涵的微小的積極一面。

7 文字的震撼。第五遍讀到了直子的死,我依舊充滿了憂傷和惋惜,可以影響我的心情半個小時左右。但我也逐漸明白了,她或許是必須要死的吧!


什麼都不要想,持續看完他所有的書,然後你就會忘記,再回想你就會發現他寫作的套路。散文式的愛情故事再加點美好的小黃文他算是很厲害的了……


村上春樹的書得益於典雅的裝幀、不讓人望而生畏的薄厚程度和作者清新的姓名和國籍,長期充當中國小資產階級用於界定自我的文化符號,黏合了小清新、小資和文青三大體系,至於他是什麼樣的作家,文風是否如你所願,其精粹和移情是否美味,who cares?反正每年在諾獎開鼓前跟跟風,念叨這個長長表格上唯一認識的名字,也算是重要的社交活動。

村上的文字是排外的,有門檻的,不踩著他的步調,很難在共鳴中得到歆享的樂趣。有些小清新、小資和文青跟風買了書後,怎麼也讀不下去,幸好書不厚,草草翻過一遍後就擺到書架顯眼的地方去了,哈,又收集了一個理直氣壯的裝飾品。但是呢,尤其那些對自己地位從未感到安全感的小資和文青來說,承認看不下村上春樹,不啻於是噩夢,彷彿下一秒就要被剝奪了優雅的權利,在眾人的鄙夷下扔回下層的垃圾堆。何苦呢。讀書最重要的就是,讀不下去或實在是不喜歡的話,不要自責,不要硬吞,不要裝模作樣,勇敢承認,發表自己看法,然後去尋覓更適合你的文學作品。

-


看過村上春樹的《且聽風吟》,翻譯者的語法怪異,怎麼都讀不順,還有小說寫得非常少兒不宜。


讀的時候記得雙手拿書以證清白


林少華的譯序不要先讀。我有兩版挪森,後一版是送人的。譯序中我擁有的前一版還算好,雖有部分劇透單總體是評價村上整體的文風等,而後一版。。。連綠子和渡邊的結局(我不說免得說我劇透)都給點出來了,我當時注意到以後直接就和我朋友說別先看譯序了。

為什麼說到挪森呢?因為問這種問題的基本都是最先知道挪森的,當然我也是。但是就我看來,最喜愛的還是村上的早期作品,這也是見仁見智。還有就是一點,看到某些描寫不要太過於在意,也別在意別人的眼光(我當年一直被揶揄,人很鬱悶)。

恩。。。最重要的就是,不要抱著「我要從這位作家這學到什麼」的心態,因為這樣真的很累,而且似乎與他寫作目的背道而馳(至於真相我也不太清楚)

你看小說看到生活的沒被注意一部分,可以感到幸運,但不要太入戲了,我也逛過貼吧,看到很多人談論自己的孤獨,甚至有小學生。。。所以前面一位同仁說的很好,不要以為孤獨,不要無故悲傷。

就這樣吧。想到再補充


推薦閱讀:

為什麼喜歡村上春樹?
如何理解《雪國》的結尾?
為什麼《源氏物語》中賞賜官員經常用女子衣裝?
如何評價《我想吃了你的胰臟》這部輕小說?

TAG:閱讀 | 文學 | 村上春樹 | 外國文學 | 日本文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