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教科書上牛逼的科學家大多都是物理學家?
在教科書(不包括大學,改一下蛤。)上看到的都是牛頓,愛因斯坦,之類的物理學家,所以比較好奇。
因為數理化是首先成為科學的學科,所以牛逼的科學家自然只能從這些地方來
撇開客觀上物理學在自然科學中的重要地位不講,歷史進程是最主要的原因(excited)。
1700年以前最著名的科學家主要來自數學和天文學,因為這兩個學科對社會和生產力的推動作用巨大(主要用於指導農業,另外如貿易、航海、戰爭等都離不開數學和天文學)。這可以稱為數學與天文學的時代。
1700到1900年之間,最著名的科學家來自物理學,化學和數學。物理學上自牛頓、瓦特、法拉第發展出的現代力學、熱力學和電磁學使得人類的生產力突飛猛進;化學同樣開啟了人類對各種物質的掌握和運用,拉瓦錫解釋了燃燒的本質,諾貝爾發明了安全炸藥,門捷列夫發現元素周期,這些同樣對社會有巨大推動作用。數學的大發展一部分是由於物理學的需要,主要自牛頓-萊布尼茨微積分起,代表人物拉格朗日、拉普拉斯、哈密頓、高斯;另一部分是古代數學問題的延續,即代數分支,代表人物笛卡爾(幾何的代數化)、歐拉、費馬(數論)、伽羅瓦、阿貝爾(由五次方程問題到群論)、高斯,而古代數學在微積分開端的現代數學思想下也走向了頂峰。
20世紀則完全是物理學的重大時代,物理學對人類社會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相比之下其他學科都要遜色不少。從原子彈到核電站,從衛星到激光到原子鐘,從半導體到超導體,從夸克到宇宙大爆炸,無一不令人心潮澎湃。20世紀的物理學發展使得我們幾乎再接觸不到20世紀之前的科技,因此在今天人類的眼裡,物理學毫無疑問是科學的中心,因此最負盛名的科學家也都來自於20世紀物理學。我們只能說,人們對於科學家的評價取決於他(她)的工作對人類社會的影響力,因此在某個學科的時代里,最一流的科學家一定來自於這個學科。
而從20世紀末起,物理學的光輝已經逐漸黯淡,而生物學、計算機科學則開始崛起。下一個時代後再問這個問題,答案可能又會很不一樣。因為你看的 是物理課本
畢達哥拉斯,高斯,笛卡爾,拉瓦錫,卡文迪許,門捷列夫,達爾文,孟德爾,列文胡克,巴甫洛夫,哥白尼,布魯諾都是物理學家?
物理是燈,照亮化學的路。化學是路,通向生物的坑。生物是坑,埋葬了理科生。
在我還沒出生的時候,就有一句廣為流傳的諺語: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既朗朗上口,又霸氣十足。作為基礎性學科,生活之中可以說時時刻刻離不開他們。舉例說明夏天,一個多姿多彩的季節,MM們也都穿起了漂亮的裙子,某男突然發現對面坐著一個超甜美的MM,迷你裙下修長勻稱的雙腿,要是能偷瞄到一點點……不知道該有多好?這樣的情況應該是屢見不鮮了,且讓我們假設女孩雙膝並隆的點和裙子上緣距離4公分,而裙擺到小褲褲之間的距離是12公分,那麼從側面看來,目標區域和裙子就會形成一個直角三角形ABC。
注意:愛迪生並不是物理學家。在中國似乎很多人分不清科學和技術的區別?
@王凱越的答案
大一的時候力學向爺爺說2000年的時候,各大院系主樓門口都掛著橫幅:化學材料樓門口「二十一世紀是化學的世紀」,生物樓上「二十一世紀是生命科學的世紀」,信院上「二十一世紀是信息科學的世紀」等等等等,然後就物理和數學沒貼,為什麼呢?他翻到PPT上幾個大字原答案傳送門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9109319/answer/80533186因為他們做出來的東西是大眾可以想像著去理解的。。。
首先,你看的是物理書
即使是在綜合性理科普及書籍或者語文書的人物傳記中,物理占的比重也是非常大的。近代物理學開端較早,發展迅速而且成果輝煌。以教科書上常見的人物串一下就是,伽利略和牛頓聯手憑空創造了經典物理學,普朗克和愛因斯坦憑空造就了量子力學和相對論。這種理解雖然不全面,但是能給人一種仰之彌高的衝擊力。當然學生可能感受不到,只要編書的老師這麼想就可以了。
相比之下的其他學科
數學不好懂,不提;天文學雖然很重要,但早期物理學天文不分家,後期又明顯干不過物理,提一下伽利略時代的天文學家就好;化學開端比較晚,成果雖然也很顯著但是從來沒有哪個化學家可以和伽利略牛頓愛因斯坦比肩,近代化學之父死於革命群眾的斷頭台這事兒怎麼能多說,還是少提;發明家除了愛迪生和特斯拉還有嗎?其實這都不是事。你看看那些什麼搞物理搞生物的,還不都是眼巴巴的等著化學家發的獎。
蟹妖再細緻了解一下你還會發現他們都是數學家,或者數學都非常好。手動滑稽。
韋達,柯西,泰勒,高斯,阿基米德,托勒密,牛頓,萊布尼茨,歐幾里得……
牛頓晚年不是鍊金術士嗎?
物理科學家首先是數學好的不得了才能作為科學家
時代的原因嘍,當年那個年代物理化學等等的發展對社會的推動比較大,所以這方面的人曝光率就高,就好像我們這個年代曝光率高的大多是網路和金融方面的人
-_-||同學你被高數上過嘛?
這個,要不你翻翻數學課本?
如果數學不算科學的話(至少在我的認知體系內不是,學數學的同學們不要噴),科學主要是物理、化學、生物和地理科學。在中學的體系內,至少是高中,地理被分到了文科,不太受理科的重視,所以看到的地理學家少是正常的。生命科學起步和發展相對晚,學習的內容相對較少,相應的科學家也較少。化學雖然起步不晚,但是教材上確實涉及到的化學家不是很多。至於物理,由於物理起步早,所以體系較為完整。經典物理部分簡化過後理解起來相對容易,而且重要的是很多物理量的單位都是用物理學家的名字命名,使得學生即使不太了解這個物理學家做了什麼,也能記住名字。至於量子物理部分,由於內容不容易理解,計算也被簡化,所以那一部分基本是由物理學史串成的,自然會涉及到很多的物理學家的名字。另外,愛迪生是發明家,並不是科學家。科學家的工作是發現,是觀察自然界的種種現象從而做出假設理論,然後再驗證理論是否能夠在大部分的情況下適用。發明家或者工程師的工作是應用科學家得到的一些結論,來做出相應的設計,解決生活中的具體問題。
推薦閱讀:
※南京作為六朝古都,為何宋齊梁陳的皇陵都沒有?
※歷史上有沒有什麼人或事讓人感到不可或缺,真正影響了歷史?
※有哪些觀念是大眾認為正確或習以為常,但其實錯誤的?
※漢唐明你更喜歡哪一個?為什麼?
※韓國政府的合法性體現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