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用通俗的例子說明,如何區分「收入效應」和「替代效應」?


@Arlen 說的也對也不對,主要是由於他用的都是「絕對價格」,而實際上收入效應和替代效應只需要「相對價格」發生改變就會出現。

首先需要理解「真實變數」和「名義變數」的區別,所謂名義變數,是以貨幣衡量的變數,相應的真實變數就是以實物衡量的變數。

也用蘋果和梨的例子,假定蘋果的名義價格是10元,梨子的名義價格是5元,蘋果的真實價格(以梨子計)是2梨,梨的真實價格(以蘋果計)是1/2蘋果(這個說法有點怪,一般我們不說「真實價格」,就說相對價格,但是注意這是一個真實變數)

假定你的名義工資是100元,你的真實工資就是10蘋果(以蘋果計)或20梨(以梨計)(真實工資這個說法是存在的,從方便理解的角度來說,理解為相對工資就可以了)

好了,現在我們發現蘋果價格上漲到了12.5元:

收入效應:蘋果的名義價格上漲之後,你的真實工資(以蘋果計)降低到了8蘋果,由於收入減少,你會減少對蘋果的消費,這就是收入效應——由於真實工資的改變而帶來的消費變動。

替代效應:蘋果的名義價格上漲之後,梨的真實價格(相對價格)降低到了0.4蘋果,由於相對價格降低,你會少買蘋果多買梨,這就是替代效應——由於相對價格的改變而帶來的消費變動。

必須指出,上述這段話隱含了兩個假定:

1. 我們假定了蘋果是正常商品,而不是低檔品。正常商品即收入效應為正的商品,收入增加則消費增加,收入減少則消費減少;低檔品反之。

2. 我們假定了蘋果和梨之間的替代效應為正,我們對梨的消費產生的效用可以替代對蘋果的消費產生的效用。有些商品之間就不存在替代效應,比如左腳的鞋和右腳的鞋。


我認為收入效應和替代效應可以看做是微觀經濟學中對偶性(duality)的應用,即一個硬幣的兩個面。

以兩種商品——青菜和蘿蔔——為例,我們一般會給定價格與收入,然後讓消費者的效用最大:

max_{x_{1},x_{2}}left{ Uleft(x_{1},x_{2}
ight),igvert,p_{1}x_{1}+p_{2}x_{2}=M
ight}

得到需求函數:

x_{1}=x_{1}^{M}left(M,p_{1},p_{2}
ight)x_{2}=x_{2}^{M}left(M,p_{1},p_{2}
ight)

這種做法的好處是我們可以讓一個人的行為(需求)取決於可以觀測並測量的數據(收入M,青菜價格p_1,蘿蔔價格p_2)。但是我們也可以有另一種做法,即給定價格與效用水平,然後讓消費者的支出最小:

min_{x_{1},x_{2}}left{ p_{1}x_{1}+p_{2}x_{2},igvert,Uleft(x_{1},x_{2}
ight)=U^{0}
ight}

得到 Hicksian 需求函數:

x_{1}=x_{1}^{U}left(U^{0},p_{1},p_{2}
ight)x_{2}=x_{2}^{U}left(U^{0},p_{1},p_{2}
ight)

假如我們把 Hicksian 需求代回目標函數,那麼:

Mleft(U,p_{1},p_{2}
ight)=p_{1}x_{1}^{U}left(U,p_{1},p_{2}
ight)+p_{2}x_{2}^{U}left(U,p_{1},p_{2}
ight)

被稱為消費者的支出函數。

現在根據對偶性:

x_{1}^{U}left(U,p_{1},p_{2}
ight)=x_{1}^{M}left(p_{1},p_{2},Mleft(U,p_{1},p_{2}
ight)
ight)

我們想要知道青菜價格上升一元會導致青菜需求變動多少,運用鏈式法則:

frac{partial x_{1}^{U}}{partial p_{1}}=frac{partial x_{1}^{M}}{partial p_{1}}+frac{partial x_{1}^{M}}{partial M}frac{partial M}{partial p_{1}}

即:

frac{partial x_{1}^{M}}{partial p_{1}}=overbrace{frac{partial x_{1}^{U}}{partial p_{1}}}^{	ext{substitution effect}} overbrace{-frac{partial M}{partial p_{1}}frac{partial x_{1}^{M}}{partial M}}^{	ext{income effect}}

翻譯成中文就是:

青菜價格上升一元(保持收入和蘿蔔價格不變)所導致的青菜需求變動 = 青菜價格上升一元(保持效用水平和蘿蔔價格不變)所導致的青菜需求變動 + 青菜價格上升一元(保持效用水平和蘿蔔價格不變)所導致的支出變動 × 收入減少一元(保持青菜和蘿蔔價格不變)所導致的青菜需求變動。

上述問題的具體描述以及更多有關對偶性的介紹,可參考:

  • Nicholson, Walter, and Christopher Snyder. Microeconomic Theory: Basic Principles and Extensions. Belmont, CA: Thomson Business and Economics, 2008.


@Richard Xu的答案更準確~

---

謝邀。

假設你只消費蘋果和梨子。

假設你的工資漲了一倍,你消費的蘋果和梨子都跟著漲一倍,這就是收入效應。

假設蘋果漲價,你的工資也增加了一個特定數量,使得你通過改變你消費的籃子使你的效用不變,這就是替代效應。

如果有解釋不清或者錯誤的地方歡迎指正。


替代效應是保持"收入不變",收入分兩種,一種是「名義收入」不變,一種是"真實收入"不變。所以有希克斯替代和斯拉茨基替代之分。理解了替代效應,收入效應就非常好理解了。


假設商品A和商品B是互為替代品且不是例如糧油等生活必需品。

就比如百事可樂或可口可樂。

我以前一個月賺1000塊錢,每個月只能喝得起10瓶可樂,5百事5可口。

後來哥們升職了,一個月10000塊,可樂可勁造,喝一瓶倒一瓶,每個月消費100瓶,50百事50可口。這就是收入效應。直接因為收入提高而導致的消費增加。同理,收入變100導致我每個月一瓶都捨不得喝,也是收入效應。

隨著人工成本不斷提高或是原材料價格上漲,可口可樂綳不住了宣布漲價到10塊錢一瓶。百事可樂表示我仍能一戰。

都是可樂味道差不多,我開始加大了購買百事可樂多比例,這就是替代效應。


假如你吃兩種食物,麵條和米飯,有一天麵條大吼一聲我降價了!那麼你以前100塊可以買20斤米10斤麵條,現在可以買20斤米和15斤麵條了!由於你買的東西多了,你就可以多吃一段時間,這一部分就是收入效應。

假如麵條和米飯作為主食對你來說沒什麼區別,但是米貴面便宜啊,然後你就少買米多買麵條,用麵條替代米飯,這就是替代效應。


看了前排的幾個答案,感覺還是有些偏理論性質,讓我這個考研熊來用通俗點的說法試著表達一下吧。

首先,假設一個人的食物只有白菜和牛肉兩種,他的收入固定。倘若此時白菜的價格下降,牛肉的價格不變。

1.由於白菜價格的下降,而你的收入沒變,變相等於你的收入相對白菜是上升的,此時由於你收入的(相對白菜價格)增加,從而增加對白菜的購買(也可能是減少,取決於白菜對你而言是否是低檔品),這種效應就是收入效應。

2.由於白菜和牛肉是對你而言是可以相互替代的(都是為了充饑,假設不考慮營養問題),白菜價格的下降,就相當於牛肉價格的上升,此時由於白菜價格的下降,你用一定量的白菜去替代牛肉,使得白菜購買量增加,牛肉的購買量減少。這種效應就稱之為替代效應。


如圖,a到b是替代效應,b到c是收入效應。

兩張圖前一個是Hicks後一個是Slustsky,區別是衡量收入是用商品組合還是效用。


@Arlen@Richard Xu 繼續通俗之路……綜合下兩位的優點,我們來舉幾個比較詳細的例子

你現在需要決定買多少玫瑰花和多少巧克力,送給女朋友。你有100塊錢,本來準備買5束玫瑰,10塊巧克力

1、收入效應:

玫瑰花和巧克力都降了一半的價格,你考慮你女票的喜好後(最優化)高高興興地買了10束玫瑰和20塊巧克力。

這些多的(變化)完全是收入效應。

2、希克斯替代效應:

巧克力降價,玫瑰沒變化。由於你最近缺錢,所以把100塊花光不是你的目的。反之,你只要確保買的禮物讓女票高興(保持效用不變)就好。考慮到女票是個吃貨,所以你決定買3束玫瑰,15塊巧克力。

這全部是希克斯替代效應

3、斯拉斯基替代效應

巧克力降價,玫瑰沒變化。今天的你並不缺錢,但坑爹的是,在降價之前,你已經買了5束玫瑰,10塊巧克力(原購買力)。幸好你有很多基友也需要買禮物,他們很耿直地願意和你按市場價進行交換。同情況一考慮了你女票的喜好後(最優化),你用1束玫瑰換得了3個巧克力。

這全部是死啦司機替代效應

(字打錯了不過好萌,不改了)


假設你同時和兩個女生相親,a女要求你買車,b女要求你買房。

突然b女告訴你不買房也行,把標準降低到了你出首付的錢。

對於你來說,雖然你工資沒漲,存款沒增,但是你在相親市場上的競爭力變強了,選擇範圍擴大了,你會因此而調整對兩位女生的投入(時間或金錢)。這是收入效應。

同時,因為b女主動降低了門檻,這意味著a女相對b女來說追求成本變高了,所以你會相應減少在a女身上的投入(時間或金錢),而相應增加在b女身上的投入(時間或金錢)。這是替代效應。

只是舉個栗子,不是物化女性。



區分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

假設小明在現有工資水平下只買兩種產品,饅頭和榨菜。

假設饅頭價格上漲,榨菜價格不變,由饅頭價格變化所引起需求量的變化成為總效應,總效應=收入效應+替代效應

收入效應:饅頭價格上漲後用原有工資買到的饅頭數量下降(原先買30個,現在只能買20個),相當於饅頭和榨菜價格保持不變,而工資(收入)減少(能購買的饅頭數量下降到20個),即收入效應。

替代效應:饅頭價格上漲,小明就多買點榨菜,少買點饅頭(雖然這樣可能會咸,哈哈哈),即替代效應。


打一隻怪只能拿100塊的時候,你只會買2支50塊的小血瓶,200塊的時候會買4支,300塊的時候會買一支300塊的大血瓶。100到200是收入效應,200到300是替代效應。


舉例來說,一個人月收入為800元,市場上有2種食品:速食麵和餅乾,速食麵一袋10元,餅乾一包20元。這個人每個月分別用400元買40袋速食麵和20包餅乾。後來,餅乾降價,每包也是10元。則這個人因為餅乾降價,原來用於餅乾的400元可以買40包餅乾,多買了20包,這個就是收入效應。同時,因為餅乾降價,他覺得原來和速食麵相比昂貴的餅乾變得便宜了,所以他會把一部分買速食麵的錢比如說50元用來購買餅乾,就又多買了5包餅乾。這就是替代效應。


你朋友喜歡吃火鍋,今天他請你吃飯,如果還是吃火鍋,就是收入效應;如果他火鍋吃膩了,改吃燒烤,就是替代效應。


替代效應:

對於正常商品,就是你認為越多越好的東西,你可以想像為C家口紅跟D家口紅,

當C家口紅價格上漲時,而你手上得起那時一定時,你就會說,唉,C家裡的口紅憑什麼漲價啊,然後就傲嬌的不買C家,轉戰D家口紅。

即:C家口紅價格上漲時,作為替代的D家口紅銷量上升。

收入效應:

當C家口紅價格下降時,你就會想:啊,終於降價了啊,那我現在手上的錢可以買兩支啦,買買買。

即:C家口紅價格變化,引起購買力的增加(就是說一樣的錢,你可以買到更多東西了),出現了你有錢了的感覺,然後就回去買C家口紅,剁手剁手。C家口紅需求上升。

以上。


推薦閱讀:

為何美國、加拿大許多州(省)的州府(省會)並不是經濟中心城市?
有哪些文章或者書把中國的貨幣政策說得比較明白?
無差異曲線是如何加總的?
中國的能否完全學習歐美的城市化道路?為什麼?
商業銀行「創造貨幣」的過程是怎樣的?

TAG:經濟學 | 微觀經濟學 | 大學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