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次中東戰爭,阿拉伯國家的兵力裝備都占絕對優勢,為什麼沒有滅掉以色列?


更新完畢。

根本原因還是戰鬥意志。

或者說白了,為什麼打仗。

以色列為什麼打仗很簡單:輸了就被趕下海,2000多年來第一個猶太國家就要滅國。

結論是,只能玩命。

現在的問題是,阿拉伯國家,為什麼要打仗?

說到底,還是私利。

我們簡單的回顧一下幾次中東戰爭的背景。

二戰之後,巴勒斯坦-以色列地區問題需要解決。1948年,聯合國出了個決議,大概意思就是阿拉伯人一半,以色列人一半。

以色列人對此表示滿意。

阿拉伯人非常不滿。

於是大家打了一仗,這就是第一次中東戰爭

其結果是,以色列打贏了,成功建國,得到了一多半的巴勒斯坦-以色列地區領土。

(比聯合國劃分的領土範圍多拿了一些)

但是,反過來說,阿拉伯國家輸了么?

並沒有啊!!

不是還有一小半領土沒有歸以色列么?

這一半領土哪裡去了?

東邊一半歸了約旦,西邊一半歸了埃及

等於說,巴勒斯坦是個精英怪,打死掉三個裝備,iphone歸了以色列,還有兩個note7,阿拉伯國家分了。

等等,阿拉伯國家和以色列都贏了,誰輸了?

巴勒斯坦人民輸了。

如果按照聯合國決議,1948年巴勒斯坦人民就可以建國。

然而直到今天,巴勒斯坦都還沒有完成建國。快70年過去了啊……

這就是中東版的「加多寶和王老吉打仗,和其正輸了」。

如果阿拉伯國家真的是為了巴勒斯坦人民的解放事業,為什麼不幫助巴勒斯坦人在那一小半領土建國呢?1948-1967年間可是有將近20年時間干這個事情。

但是,埃及和約旦就是不肯把那一小半領土給還巴勒斯坦。

巴勒斯坦人要建國?我們會幫你們把以色列那個iphone搶回來的,到時候你們拿著iphone建國就好嘛。

什麼,那兩個note7?我們出兵也是有辛苦費的啊,

大家都是阿拉伯同胞,意思一下啦,你們巴勒斯坦人還能把那點意思辦成不好意思嗎?

一邊是國家生死存亡之戰,一邊是摟草打兔子,打到了過年,打不到也過年,你說這仗阿拉伯國家打得贏?打得贏才怪了。。

(你們先點贊,我去吃個飯回頭更……)

(吃完了,繼續)

雖說撈到了實地,但是畢竟打了敗仗,打了敗仗就要反思。所以,中東各國開始鬧革命,1952年,偉大的納賽爾推翻了老國王,開始統治埃及。

必須承認,這些年輕的國家還是很有志氣,很願意積極向上的。

畢竟,在民族出現危機的時候,還是有很多人願意喊一聲苟利國家的。

納賽爾也不例外,他開始推進國家搞工業化,比如說,修阿斯旺大壩。

但是,埃及沒有錢。

但是,埃及有蘇伊士運河。

蘇伊士運河是什麼?簡單地講,就是中國移動,就是索馬利亞海盜,就是佔山為王收過路費的土匪,就是印鈔機。

但是,在萬惡的資本主義制度下,蘇伊士運河是英國和法國的財產。

但是,年輕人總是比較喜歡作死的,所以,1956年,成立短短四年的新埃及,就宣布收回蘇伊士運河。

簡單的說,埃及把貴為五常之二的英國和法國都搶了。

英國和法國非常非常非常非常不爽,決定奪回蘇伊士運河。但是不好下手,怎麼辦呢?

於是英國和法國想了個非常好的主意,就是僱傭以色列先和埃及開打,然後英法借口調停,控制運河。

奸詐狡猾的英國人果然是搞陰謀的祖宗。

於是,英國人的劇本順利上演,以色列動手,埃及迎戰,英法調停,埃及不幹。

然後英法吊打埃及,試圖武力奪回運河。

這就是第二次中東戰爭

年輕的埃及當然不是英法這兩個老牌流氓的對手,但是,並不是說沒人能收拾這兩個流氓,比如說美國和蘇聯。

五常裡面的兩個小流氓顯然鬥不過兩個大流氓。

(轉進台灣的常公凱申表示瓜很好吃,大陸這邊倒是給了埃及一筆援助,天命在誰不言自明)

然後,英法在全世界人民的譴責聲中,不光彩的撤退了。

美國和蘇聯告訴英國和法國:

世界是你們的,

也是我們的,

但歸根結底是我們的。

我們就像早上八九點鐘的太陽,

希望寄托在我們身上。

現在你們可以去死了。

現在我們來盤點一下阿拉伯國家在第二次中東戰爭中的戰果。

戰場上輸掉了,但是並不丟人,畢竟埃及根本沒可能打過英法,

但是在戰略上,埃及賺翻了!

收回了蘇伊士運河,

趕走了長期統治中東的兩個老牌帝國主義國家,

交到了蘇聯這樣的好朋友,

贏得了阿拉伯世界的領導地位。

也就是說,和第一次中東戰爭一樣,第二次中東戰爭,埃及在戰略上仍然是獲勝者。

對英法鬥爭的勝利、蘇聯的援助和長期的自我奮鬥,給了阿拉伯國家信心,讓他們有一種這波優勢很大,可以推平以色列的錯覺。

再說了,畢竟向小兄弟承諾幫人家搶iphone對不對?當大哥的說話要算數嘛,不然小兄弟們一哭一鬧就不好了。

1967年,這些國家開始蠢蠢欲動,準備對以色列動手。

按照當時分析家的分析,確實阿拉伯國家略佔優勢,以色列得到了美國的一定支持,但是阿拉伯國家也得到了蘇聯的支持。更何況埃及在西、敘利亞在北、約旦在東,從三個方向包圍以色列,以色列這種只有兩個北京大的小國,仗打得好,兩天就能推平。

在埃及宣戰性的封鎖了蒂朗海峽之後,1967年6月5日,以色列率先動手,史稱第三次中東戰爭,也叫六日戰爭。

戰爭結果令全世界目瞪口呆。

戰鬥的第一天,以色列用一波流的空襲,帶走了埃及、敘利亞、約旦的空軍。

六天之內,以色列佔領了相當於自身領土3.5倍的領土。

巴勒斯坦全境被占,也就是說,埃及和約旦把兩個吞下去的note7又吐了出來。

在北線,敘利亞丟失了戰略要地戈蘭高地。戈蘭高地距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只有60公里。

在西線,埃及丟失了整個西奈半島,現在,好容易搶回來的蘇伊士運河成了埃及和以色列對抗的前線,收過路費的生意做不成了。

在東線,以色列從約旦手上搶回了耶路撒冷,收回了猶太教最重要的聖地哭牆。

堪稱20世紀下半葉最大的單方面吊打。

而策劃這場戰爭的以色列總參謀長是拉賓,對,就是後來拿了諾貝爾和平獎的拉賓。

第三次中東戰爭之後,阿拉伯國家進入了長期的卧薪嘗膽。

巴勒斯坦那兩個note7丟了就丟了,但是西奈和戈蘭高地可是要命的東西。

要反擊。

於是,1973年,在以色列最神聖的贖罪日,阿拉伯國家同樣組織了一場對以色列的襲擊,史稱第四次中東戰爭

阿拉伯國家一度把以色列推到了絕境,據說一度逼得以色列考慮動用核武器。

當然,以色列還是很能打的,所以,在頂住第一波之後,在美國的幫助下,以色列開始反推。

美國人告訴以色列,埃及在西奈的兩個集團軍之間有一個縫隙,於是,沙龍帶著他的坦克師殺過了運河,抄了埃及人的後路,一舉扭轉了敗局。

然後,雙方停戰。

順便說一句,沙龍後來做到了以色列總理。

檢視第四次中東戰爭,會發現內容非常有趣。

總的來講,這一場戰爭是和局,阿拉伯國家開始打得不錯,以色列後續的反擊也很漂亮。

以色列最後翻盤翻得非常驚險,很大程度上是依靠美國的支持。戰爭打到一半的時候,以色列已經沒有足夠的武器彈藥繼續打下去了,尼克松總統下了一道著名的命令:把所有能飛的東西飛到以色列去。

當然,阿拉伯國家武器彈藥也不夠了,但是蘇聯給的支持力度明顯不如美國。

如果沒有美國強大的支持,以色列很可能就要動核武器了。

但是,沒有美國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以色列能做核武器么?

所以最後還是美國在支持以色列。

以色列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呢?

從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奧斯曼土耳其解體,英國託管巴勒斯坦開始,英國人一直都在緩慢的推動將猶太人送回巴勒斯坦,以控制肢解中東,這是英國人的老把戲。

二戰之後,美國人接過了英國的擔子。

本質上說,以色列是美國的在中東的一個派出機構,美國人出錢,以色列拚命。

所以,只要大局不動,美國人不會看著以色列掛掉。

那麼,第四次中東戰爭,阿拉伯國家究竟所得如何呢?

我覺得,阿拉伯國家獲得了戰略勝利

最關鍵的是,阿拉伯國家證明了自己是能打仗的,是在不斷進步的。

阿拉伯國家的人口是以色列的幾十倍,可以不停的和以色列打,這場輸了還可以打下一場,每一場漲一點經驗,總有一天能把以色列打崩潰。

這就逼著以色列不得不用談判解決問題。

在中國人民的老朋友基辛格的穿梭外交下,埃及的薩達特最後和以色列的貝京達成了協議,以色列交還西奈半島,而埃及和以色列建交,雙方不再打仗。這就是著名的《戴維營協議》。1978年,薩達特和貝京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三年後,埃及總統薩達特遇刺身亡。

現在,埃及和以色列是如假包換的友好鄰邦,最近幾年雙方偶爾還合作坑一下哈馬斯。

埃及宣布不打之後,弱小的約旦顯然也沒有再和以色列打下去的理由,雙方甚至連領土爭議都沒有,於是現在約旦和以色列也是友好鄰邦。

以色列表示願意把戈蘭高地還給敘利亞,敘利亞倒是死活不願意和以色列和談,其支持的真主黨和以色列小打小鬧不斷,但是個人感覺這和阿拉維派軍政府維持自身統治需要有關,至少敘利亞戰爭期間,以色列沒怎麼落井下石。

那麼,倒霉的巴勒斯坦人呢?他們在幹什麼?

他們在著名的恐怖分子阿拉法特的領導下,開始各處搞恐怖襲擊,比如說,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襲擊以色列運動員,比如,不停的劫機製造國際影響,甚至也不放過自家的阿拉伯兄弟,因為他們不支持巴勒斯坦人。

大概是壞事幹得太多,連約旦人都受不了了,於是把巴解組織趕到了黎巴嫩。

巴勒斯坦人在黎巴嫩繼續作死,然後以色列把巴解總部大樓包圍了,國際斡旋之後,巴解把總部錢到了突尼西亞,一個不挨著以色列的地方。有人稱之為第五次中東戰爭

但是,我覺得這個還算不上戰爭。

當然,牽連得黎巴嫩被徹底打爛,不過這就是另一個故事了。

之後,巴勒斯坦人繼續堅持不懈的鬥爭。

在加沙和西岸的聚居區,巴勒斯坦人一次又一次的起義,要求自治,要求獨立,要求建國。

在內外壓力下,以色列不堪其擾,終於同意推動巴勒斯坦人自治。

1993年,著名的資深恐怖分子阿拉法特和1967年戰爭英雄、阿拉伯人的敵人拉賓達在華盛頓達成和平協議。參加會談的還有上個月逝世的佩雷斯,以及現在的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主席阿巴斯。

1994年,拉賓、阿拉法特和佩雷斯共同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1995年,拉賓遇刺身亡。

2005年,現代以色列歷史上最偉大的將軍,在五次中東戰爭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沙龍,宣布以色列單方面撤出絕大部分1948年戰爭之後巴勒斯坦領土(除了耶路撒冷),也就是說,最終是由以色列自己,而不是埃及和約旦,把兩個note7還給了巴勒斯坦人。

歷史開了一個絕妙的玩笑。

如今,西岸在法塔赫手裡,日子過得還算安寧,西岸和以色列之間基本已經沒了衝突,不怎麼死人。

加沙在哈馬斯手裡,之前還在和以色列撕,不過這兩三年也不怎麼打了。哈馬斯還需要一點時間學習放下武器。

在現在中東打成一鍋粥的情況下,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局勢居然異常平靜,堪稱這個黑暗世界中的一股清流。

回顧過去70年的歷史,我反正是覺得,巴以和平,走了70%的路程。

啰啰嗦嗦講了這麼多,我到底想說什麼?

戰爭的結果,決定於戰爭的目標,和獲得目標的決心

以色列只有一個目標,就是活下去,為了這個目標,以色列人下了最大的決心,以色列人可以賣身給美國,可以一家生三個孩子準備死一個在戰場上,可以隨時轉換身份,由將軍變成和平使者,隨時和自己的敵人媾和。

阿拉伯國家有兩個目標,第一個目標,是把以色列推到海里去,這個目標的設定並不合理,實際上不符合埃及、敘利亞、約旦的根本利益,各方並沒有足夠的決心執行這個計劃,因此,吃癟是很正常的。

第二個目標,是在不利情況下打一場漂亮的局部戰爭,以證明自己的實力,從而獲得與以色列和談的機會。對阿拉伯國家來說,這是一個非常現實也非常合理的目標,他們有非常大的決心去實現這個目標,所以,最後他們成功了。

對巴勒斯坦人而言,他們的目標就是獨立建國,他們開始寄希望於阿拉伯兄弟,但是兄弟們極度不可靠,於是,他們下定決心靠自己。他們無所不用其極,搞恐怖,搞暗殺,終於逼迫以色列歸還了大部分備戰領土,獲得了自身的生存空間。

不要隨意用靠譜與不靠譜來形容一個國家,靠譜與不靠譜都是動態的,而歷史一再證明,不斷的戰爭是最快的讓一個國家靠譜起來的辦法。迄今為止,埃及軍方都是這個國家最靠譜的政治力量。

而通過戰爭打出來的和平,逼出了雙方的真實實力對比,才是真正穩定的和平。

止戈為武。

敢戰方能言和。


以下內容不代表任何政治傾向性觀點,只是就問題論問題回答一下,主要幾個大的原因

  • 以色列團結,阿拉伯國家一盤散沙

以色列早就亡國,在二戰幾乎被滅種,猶太人以流民的形式生活在全球各國,對於以色列來說復國之後,沒有戰敗,只有滅亡,可以說以色列每天都是背水一戰,每天都是破釜沉舟,這種生存壓力下,危機感使以色列人爆發的戰鬥意志和戰鬥力是不可想像的,阿拉伯國家各個心懷鬼胎,從宗教上來說一個伊斯蘭教就分為遜尼派,什葉派,哈瓦利吉派,穆爾吉埃派,都恨不得至對方於死地,其相互間的仇恨和矛盾甚至不亞於對以色列的仇恨,伊拉克和伊朗戰爭,伊拉克和科威特戰爭,沙特等國支持科威特又幫著美國打伊拉克,敘利亞自己又內戰,埃及自己本國都不穩,恰恰是埃及能夠起到帶頭大哥作用的時候,第四次中東戰爭,阿拉伯聯軍差點滅了以色列,後來幾個國家都想爭奪領導權,宗教,權利,資源,自己先打成一鍋粥,現在根本對以色列構不成威脅了。

  • 以色列有美國做為後盾

以色列是美國在中東的最親密盟國,代表著美國的利益,美國每年給予以色列大量的經濟和軍事援助,即使在最危險的時候也全力以赴支持以色列,反觀阿拉伯國家,首先分裂成親美和親蘇的陣營,冷戰時期,大多數阿拉伯國家還能得到蘇聯的軍事經濟援助,才有可能有一定經濟軍事實力發動戰爭,蘇聯解體,俄國國力衰亡,軍事經濟上不在可能給予任何支援,一方的後台倒了,自然更沒有爭雄的可能,所以說只要有美國這個大靠山在,不會讓以色列面臨亡國的危險

被傳為中國殲10技術源頭的以色列獅式戰鬥機

  • 以色列國力強大,經濟水平高,科技發達,被稱為袖珍超級大國

袖珍超級大國可不是吹的,彈丸之地沒有資源的以色列卻是農業大國,其種植的鮮花等農作物遠銷歐洲,以色列的滴灌技術省水高效,農作物高產,全球聞名,科技上很多領域以色列都是世界頂尖水平,比如銀行金庫的高科技鎖具,還有軍事領域方面,中國殲10和預警機,格鬥彈等等,中國都從以色列得到了不少技術上的支持,小小的以色列佔據了很多領域的國際尖端水平,另外說一句,說國力強大還要說道猶太人的很多場外隊員,不是以色列國籍的很多猶太人在西方各國都是精英階層,把持所在國經濟和政治領域,甚至有人說世界經濟命脈其實是在猶太人的掌控之下。有哪些名人是猶太人大家自己搜一下吧,校長就不搬磚了,再有以色列的國民教育水平和國民素質遠遠高於阿拉伯國家,人員的素質也是實力的重要一環

  • 以色列軍事實力強大

阿拉伯國家不具備事實上軍事消滅以色列的軍事實力,以色列只有在第一次中東戰爭時武器裝備低於阿拉伯國家,之後歷次戰爭,陸海空三軍對阿拉伯國家基本都有代差,以色列軍隊裝備幾乎都要壓阿拉伯國家一代,特別是空軍,當以色列空軍三代戰機f15和f16服役時,阿拉伯國家基本還是2代機為主,而以色列軍隊的訓練水平之高,堪稱世界第一也不為過,空軍再次起飛作戰的速度,單位時間的出動率甚至高於美國空軍,再有就是以色列的軍隊動員體質,以色列堪稱全民皆兵,不分男女老幼,特別是所有女人都是主要的戰鬥兵源,反觀阿拉伯國家,受教育程度本身就低,文盲比率很高,婦女受宗教影響,地位極低,很多阿拉伯國家婦女都不能工作,甚至連臉都不能露出來,可見一斑。最後還要著重說明的是以色列已經是一個有核國家,這是國際社會公認的事實,第四次中東戰爭,當時的梅厄夫人差一點就要動用核武器,在以色列掌握常規和核武器優勢之後,從軍事上來說,阿拉伯國家想以軍事手段消滅以色列是幾乎不可能的。

夾帶私貨,以色列女兵,嘎嘎O(∩_∩)O哈哈~

以色列不僅全民皆兵,大量女兵,戰備極為嚴格,女兵就連去海邊游泳,出去逛街都槍不離身

(以色列帶槍逛街的女兵)

(以色列帶槍度假的女兵)

私貨發完,歡迎探討。。。。。。。

-------------------------------------------------------------

喜歡就點贊,討厭就吐槽。

關注蔣校長,乾貨不斷!


對 @蔣校長 的一些觀點表示異議。

以色列空軍的裝備直到第五次中東戰爭才對阿拉伯方面有代差

第二次中東戰爭時期,以軍主力是法國製造的神秘IVA和暴風雨,阿拉伯方面有米格15Bis和米格17,相對起以軍空戰主力神秘IVA,米格15Bis和米格17除了盤旋以外全面優於神秘IVA;

第三次中東戰爭時期以軍空戰主力為天火(幻影IIICJ),阿拉伯方面為米格21系列,兩者性能基本相當,當然個人認為天火的航炮和瞄具更好一些,但總體來說性能基本相當,沒有明顯優勢;

第四次中東戰爭時期,以軍空戰主力依然是天火,引進的重鎚(F-4E)主要用於縱深攻擊,空戰只是副業,阿拉伯方面主力依然為米格21系列。正如上面所述,天火對米格21在性能上只是略佔優勢,重鎚在空戰和綜合性能上對米格21系列倒是優勢很大,但鑒於大航程和大載彈量,以色列方面主要將其用於縱深攻擊,並不是空戰主力;

第五次中東戰爭,以軍方才擁有絕對優勢,以軍空戰主力為F-15A Baz,參與空戰的包括F-16A,F-4E,幼獅C2,鷲(幻影5)。敘利亞方面空戰主力包括米格23MF,米格23MS,米格21MF,米格21FL。總體而言以色列方面對敘利亞形成了代差,而且還有E-2預警機的優勢。敘利亞方面除了米格23MF對F-16A有中距彈的一點優勢外全面處於極大劣勢。

順便介紹一位敘利亞飛行員:巴薩姆·哈姆舒,此人於1970年駕駛米格21擊落以色列空軍69中隊的一架重鎚,首開戰績,後在贖罪日戰爭中擊落六架以軍飛機,總戰績7架,敘利亞空軍頭號王牌,後於1982年6月8日被以色列空軍133中隊F-15D 957號機使用AIM-7F擊落身亡。

(2016.10.20補充:擊落巴薩姆·哈姆舒的F-15D 957號機是一架很出名的飛機,但並不是因為擊落敘利亞空軍頭號王牌,而是因為被廣大軍迷津津樂道的斷翼迫降事件,當時隼957正在和A-4進行空戰訓練,兩架飛機相撞,A-4墜毀,隼957一側主翼完全被毀,飛行員成功將隼957降落在拉蒙機場)

下圖為迫降情況:

下圖為迫降的飛行員與隼957的合影:

兩個月後隼957修復,現在仍在以色列空軍服役,代號「天空閃光」,4.5個戰果:

————————————————————————————————————————-—

回到題主的問題,從空軍的角度闡述一下,以色列空軍深受美軍影響,同時在戰火中歷練,形成靈活的作風,頑強的戰鬥意志,高效的組織架構,將手中裝備的效能發揮到了最大化,在贖罪日戰爭中,面對阿拉伯方面的突然襲擊,戰爭開始26分鐘後以色列空軍即起飛迎戰,縱使由於阿拉伯方面完善的防空系統而遭受巨大損失,依舊拚死為以軍地面部隊提供近距空中支援。同時以軍相對尊重飛行員個人的戰鬥習慣和創造力,使得以軍作戰風格靈活,一個例子是著名的「巴氏暴擊」,巴拉哈夫創造的航炮射擊方法催生了熱線瞄準具,成為現代戰機航炮的基本瞄準方式。

而阿拉伯方面承襲蘇軍,戰術呆板,訓練素質不高,蘇制裝備在人機工效方面也不出色。以色列方面對阿拉伯軍隊的蘇制裝備評價還是可以的,認為主要還是人的問題。

此外,順便提及一下,消耗戰爭時期,以軍曾經遇到過蘇軍飛行員駕駛的米格21,認為蘇軍飛行員素質較阿拉伯飛行員高一點,但依舊比較差勁;以軍也曾遭遇過朝鮮空軍飛行員駕駛的米格21,認為朝鮮飛行員單機格鬥和機動技術水平較好,但配合不行。


曾經去過以色列觀察他們的軍事演習。歷次中東戰爭勝負中,空軍差距是最重要的,在歷次中東戰爭中,取得了制空權的一方都獲得了最後的勝利。而其中,以軍上下的戰術素養和後勤的能力碾壓阿拉伯國家。

以色列空軍飛行員戰術素養有多高可以從奔襲伊拉克核反應堆看出。 全程超低空突防,在茫茫沙漠居然還沒有迷航和被發現。

以色列空軍重視新技術,同時還很有謀略,在貝卡谷地空戰,先放誘餌機。阿拉伯軍隊耿直的開機就打。結果被以軍用反輻射導彈打掉了阿軍sa6雷達,開始屠殺。薩姆6可是當時極為先進的防空系統了,手下有著以軍的累累血債啊。

以色列空軍最變態的是他的地勤。我曾經親眼目睹以軍展示它戰時補給能力的強悍!那是一條公路跑道,邊上停著油罐車和補給車。遠遠的,以色列的f16降了下來,然後地勤人員像f1賽車進站了一樣,一擁而上,開始各種檢測,加油掛彈換飛行員。到再次起飛只花了6分鐘。而美國海軍航空兵最精銳的地勤,要花二十分鐘。

所以,飛行員出身的老阿薩德總統有句話:「以色列空軍的實力是他編製表的三倍!」

阿拉伯地勤半個小時都整備不完一架飛機,準確地說一架飛機一個飛行員一天出擊一次,就是阿拉伯的平均水平。


阿拉伯人的心路歷程與清朝時期的中國也有相似。

第一次鴉片戰爭,中國人是不相信也不願意接受現實。第一次中東戰爭,阿拉伯人也不願意相信,我們還沒有準備好呢?

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國開始學習西方的"奇技淫巧"了。第二次中東戰爭,阿拉伯人也開始了武器崇拜。

第三次中東戰爭,阿拉伯人認為以色列先動手,我還沒準備好呢。

第四次中東戰爭,阿拉伯人認為大哥支持不給力。於是轉投美國。

阿拉伯人失敗真正的原因是什麼?思想落後,文化落後,制度落後。

其實阿拉伯人從一開始把以色列當成對手就錯了,以色列才多大一點,人不過百萬,地不過過萬,就算你打敗了以色列,又能代表什麼?又有什麼意義?

阿拉伯人應該做的是將目光投向遠方,重新認識眼前的這個世界,然後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阿拉伯人對高科技的恐懼已經深入骨髓,而又不肯審視自我,不相信自己的力量,把一切都寄托在虛無縹緲的真主身上。

一個活在七世紀的民族,一個自以為是的民族,一個對世界滿懷怨恨的民族,一個對現代化滿懷仇視的民族。

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將失敗的恐懼注入心靈,從此一蹶不振。


我來說一點無聊的內容吧

五次中東戰爭,除了第一次和第二次絕對力量差距極大以外,其餘的話以色列並非那麼的劣勢。

首先以色列地勢狹小,所以要削弱對方唯一的方法就是殲滅以色列的主力部隊。

但問題在於,能殲滅以色列主力部隊,也就是進行會戰的地方並不是很多,不是說隨便找個空地就能打的。

第一次中東戰爭是實力差距最大的。

1948年是什麼年代?

二次大戰才結束三年。

中東國家看似有武器裝備和彈藥,但大多都是庫存貨。

其性能啊,保養狀態都很成問題,指揮人員也多為旱地拔蔥,實際上很爛。

以色列那邊看上去都是垃圾,但實際上兵源素質不見得很低,很多猶太人參加了二次大戰,而且不乏中基層軍官,他們很多都為以色列戰鬥。

不僅僅是第一次中東戰爭,歷次中東戰爭綠綠方的中基層,特別是中層軍官都十分稀缺,大多數軍官用別的不算特別差的國家的相比,也是相當差的。

沒有什麼指揮戰役的經驗,而回國參戰的猶太人有。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綠綠的進攻武器缺編嚴重,火力配屬極不科學,新舊武器(主要是保養程度)混雜而並非將較好狀態的武器組成拳頭部隊。

簡而言之,綠綠方看似有武器,看似有軍人,問題在於缺乏不說優秀的,連及格的軍官都沒幾個。

不是人家很不團結,實際上作為多國聯合進攻,綠綠的進攻還算團結了。

真正的問題是亂糟糟。

歷次中東戰爭除了綠綠準備的很好的,開頭計劃完美實現的第四次中東戰爭以外,無論綠綠的攻擊還是防禦,都是亂七八糟的。

太缺軍官了

這些軍官甚至連什麼時候應該進入戰鬥狀態都不知道,更何況他們很多軍官也僅僅是武器用的熟練(僅僅是熟練,有很多連字都不認識,就是靠熟),這種軍官根本做不到什麼分析態勢啊,甚至很多連讀圖能力都基本沒有……

你讓這樣的軍隊和一個排長全都不是文盲,都能讀圖的軍隊打??

這顯然是不可能的。

綠綠軍隊,命令要靠口頭傳達,無線電基本只會開機然後叫,編隊內能保持通訊不要太爛已經很不容易了,遑論整體的通訊了……

因此綠綠只能打比較簡單的,按照劇本打,而且範圍相對不大的低技術戰爭。

光說一個問題就足夠致命了,綠綠文盲率太高,結果後勤人員根本是極不專業。

在有武器優勢的情況下,由於後勤的問題,河岸炮兵的攻擊斷斷續續效率極低,炮兵觀察哨算是高文化的了,還是能很好的校射,但無奈後方的炮老斷炊。

實際上看他們的後勤情況,炮彈有了藥包沒配套,藥包很多炮彈沒了,這就是後勤的文化水平太低容易犯錯,錯誤從小累積起來數量多了,就是極大的錯誤。

我們可以看到綠綠髮起的進攻,基本上都是幾個波次,完全依賴於車上已有的彈藥(即便是作戰區域小這也是不正常的)。

反觀以色列,打打補補,打打修修。

綠綠這邊坦克輕傷都很難修好,不是因為維修車太少或者老棄車,很多車被打中之後還是回去的,無奈的是有搶修車有何用,只能是拖回來,有點文化的都到一線幹事兒了,維修的搞技術的沒幾個。

換句話說,換個履帶還行,一旦要看圖了修發動機了就抓瞎。

不是綠綠不想修,也不是說不想開回來。綠綠也不止一次在被擊毀但是還有活人的坦克里繼續反擊(偷襲)。

實在是開回來也沒用,根本來不及修,總不可能在這個節骨眼上後送吧?別的東西都來不及送,哪來得及搞這個。

所以你看中東戰爭的照片,很多綠綠坦克擠在一塊兒,而且那兒不是前線,那些很多就是被拖回來集中待修的坦克,後來被一起拋棄了,這些坦克要是放在蘇軍手裡分分鐘就修好了。

這樣情況多了,自然是愛棄車。而在節奏比較慢的兩伊戰爭的時候,相對來說輕傷棄車的情況就少多了。

如果一個作戰單位效率太低,那麼他們成堆之後戰鬥力不是他們的加起來的和,而是大大降低。

在一個作戰寬度下能投入的兵力不是無限的,這就讓以色列在哪怕不利的情況下也能算是」各個擊破「。

所以添油戰術是綠綠的被動技能,DBUFF,去不掉的。

而且綠綠真的打的動么?看看當時的國際局勢,看看那時候綠綠內部問題+經濟問題,他們也打不起,不然綠綠為什麼總是對調停那麼有期待?為什麼不一鼓作氣?

不是人家不想,而是人家不能。對於複雜的作戰,大家都擬定好了,按照劇本走個兩三天是可以的,時間一長變數多了,就連命令傳達都很難做到了。這個時候即便下達了繼續乾的命令,大傢伙兒也不一定聽得到了,這個時候綠綠每每就想調停,畢竟如果對方還有一手打回來,他們的部隊是沒有還手之力的。

防禦的時候也是一樣,擬定好的,頭一兩天打得還可以,以色列人損失也不小,等過了第二天,大家不知道幹嘛了,無頭蒼蠅。

雖然上頭命令還在下達,也沒什麼大問題,純屬是被前方逼的,這時候就是能撤回來多少算多少了。

我們看到很多綠綠部隊被包餃子,紛紛舉槍,而以色列軍隊有時候甚至都懶的俘虜他們……他們可能才剛剛收到是前一天甚至兩天前發出的撤退命令……還是中層指揮官太少,信息傳達的非常不通暢——按照劇本的時候還行,其實就是大家各幹個的,揚長避短……而如果臨時發生變化,綠綠軍隊連「喂,我們F2A」都不一定做的到。


有個詞叫烏合之眾

有個詞叫外強中乾

有個詞叫色厲內荏

有句話叫「集中優勢兵力」


一大錯覺之一:這波優勢很大。


五次中東戰爭,阿拉伯國家的兵力裝備都占絕對優勢,為什麼沒有滅掉以色列

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

第一次中東戰爭(1948.5.15-1949.3)

第二次中東戰爭(1956.10.29-11.7)

第三次中東戰爭(1967.6.5-6.10)

第四次中東戰爭(1973.10.6-10.26)

第五次中東戰爭(1982.6.4-9.29)

由以上可以看到,「五次中東戰爭,阿拉伯國家的兵力裝備都占絕對優勢」這個說法根本不成立。那麼失敗原因呢?

第一次以色列草創,雙方打的都比較原始,傷亡人數接近。

第二次是倆流氓帶著以色列一頓胖揍埃及。

第三次以色列兵力略少於聯軍,但是以色列先發制人,低空突防炸了埃及的機場,掌握了制空權,這是戰術上的勝利。

第四次埃及敘利亞先發制人,一開始取得了優勢,後來被以色列逆轉,逆轉關鍵時間點在埃及為支援敘利亞方向,冒險進攻,損失150-200輛坦克,緊接著被以色列反打埃及第二軍團及第三軍團結合部,從而全線動搖。

第五次是以色列胖揍敘利亞和巴解游擊隊,至於前幾次的常客埃及,他躺在《戴維營協議》上睡大覺呢。

就是這麼簡單。


我綠一團沙,中東亂如麻。

一戰建國初,人少士氣足。

二戰在西奈,英法把我害。

三戰被偷襲,以軍佔先機。

四戰二面打,先勝後又垮。

五戰黎敘巴,又敗在貝卡。

寶寶心裡苦,五戰都打輸。

不是不經打,是他開外掛。


我覺得最主要的是這一大波伊斯蘭教派還不夠清真。要是足夠清真。真主早就帶著72處女從地下冒出來跟他們並肩戰鬥了。


五次中東戰爭,似乎只有齋月戰爭的前幾天阿拉伯聯軍佔上風吧,剩下的幾乎就是被以色列人吊打。

其實阿拉伯人選錯了戰爭方式,搞恐怖襲擊子宮傳教才是他們的特長,打現代化戰爭對他們那滿是古蘭經的大腦來說太難理解,五次戰爭五次戰敗也就是應該的咯。

另外,不止中東,全世界的穆斯林貌似只有TG支持的巴基斯坦軍還算有戰鬥力,剩下的幾乎跟滿清的雙槍兵沒什麼區別,只不過八旗子弟拿的是煙槍,穆斯林拿的是聖訓。


買不到清真武器


因為在中東問題上美帝比蘇修給力。

當然還有一些原因

阿拉伯人的戰術一直停留在騎駱駝拿彎刀那個時代

聯合國(其實就是美帝)很不光彩的拉了偏架

以色列人背水一戰,阿拉伯人勾心鬥角

以色列體制更適宜戰爭,阿拉伯人打個仗還看清真不清真

……

當然這都是次要原因,如果蘇修拿出美帝支持以色列的勁頭來支持阿拉伯人,猶太人估計剛建國一個月就又得流亡海外去了。


五根指頭和一個拳頭誰厲害


因為有了以色列,才有中東的貌合神離。沒有以色列,中東人自己就達成狗咬狗了


有個段子是這麼說的,日本的乾爹是美國,美國的親爹是猶太人


講個段子:

阿拉伯軍:你們給的坦克太垃圾了,根本打不過猶太佬,我們要你給我們提供最新的裝備!

蘇聯顧問:你們哪怕開上一炮也好啊。。。。。

講道理,阿拉伯軍最重要的問題是基幹軍官水平太廢物,沒文化沒經驗,那就完了。。。

舉個例子吧,第聶伯河進攻戰役在戰役層面沒啥說的,但損失那麼慘重,很重要的問題就是師以下軍官素質低下,戰鬥組織水平不足,無法貫徹上級意圖,付出慘重損失依然無法達成目的。

阿拉伯軍比蘇軍不知道慘到哪兒去了。。。戰役保障直接就呵呵了,就像拉電鋸那哥們兒提到的,通信保障,彈藥保障就是一團亂麻,受損單位的後撤、技術裝備的前運後送也是一團糟;戰鬥組織水平上戰鬥意志不足,戰鬥組織呆板無靈活性,三次中東戰爭棄戈蘭高地而逃、四次中東戰爭戈蘭高地進攻打成一團糟,很生動說明了這一點。

以色列人起碼組織戰鬥不含糊,作戰保障也是有體系的,不說井井有條起碼不是一團亂麻。

不說什麼戰略上的大態勢,僅就戰鬥層面,有組織有靈活性打無組織死板,零敲碎打都把你幹掉了。


不同意上面關於以色列在武器方面壓制阿拉伯國家說法,無論哪個時代,主宰戰爭走向的都是人的意志,參考沙特打胡賽武裝就知道了,給一群戰五渣配什麼武器都沒用,在某經的思想指導下,某教分子也就在背後搞搞恐怖襲擊還行,組織或打贏一場戰略戰爭?還是算了吧,躲在婦女背後扔扔石塊可不算打仗。


題主這個問題透露出唯裝備論的思想!

還是too young 啊!

凱申物流給你的啟發還不夠深刻?!


推薦閱讀:

美國的亞裔如果去參軍,會不會在部隊受到很嚴重的抵觸?
徐蚌會戰國軍是否有翻盤的機會,如果有該怎麼打?
49年後,台灣軍事實力最強的時候有多強?
我國海軍在國際上現在是何種實力?
假設在類似9·11事件中,軍方獲悉一架載滿乘客被劫持的飛機正在撞向一座城市,會如何處理?

TAG:軍事 | 國際 | 以色列 | 軍事裝備 | 狙擊步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