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是一家怎樣的公司?
我去年寫過的一篇台積電的文章,講其趣味發展史,可以參考下——
晶圓代工之王——台積電的傳奇故事
要做一個好的職業經理人,
更要做一個好的創業者;
要能開創一個行業,
更要影響一個行業;
要全球化,
更要世界級!
作為全球最大的晶圓代工企業,
說起台積電的傳奇,
不得不從張忠謀的故事說起。
超級學霸出身
1931年張忠謀生於寧波,
1949年赴美留學,
本科讀的是哈佛,
碩士讀的是麻省理工,
博士讀的是斯坦福。
一美金的抉擇
一畢業張忠謀便收到四個offer,
其中包括福特汽車和一家叫Sylva-nia的半導體公司,
原本最鐘意的福特,
待遇卻比Sylva-nia少一美金,
張忠謀找福特hr理論一番但無濟於事,
1955年,張忠謀一氣之下去了Sylva-nia,
選擇了自己不熟悉的半導體行業。
勤學苦練
為了在這個陌生的半導體行業立足,
張忠謀像永動機一樣不停的學習,
不到一年就從門外漢成長為專家。
但公司的連連虧損和上司的無理裁員,
迫使他不得不拂袖而去。
躊躇滿志
1958年張忠謀來到了TI,
成為TI的第一個中國員工。
此時的TI雖小,
但是通過硅晶體管的發明,
正在逐步改寫半導體的版圖。
加上TI濃厚的加班氛圍,
讓張忠謀也迅速成為一個工作狂。
張忠謀一進去就挑重擔,
帶領幾個工程師,
帶頭攻克IBM的項目。
不到一年便取得成功,
設計水準和良品率均超過了IBM本身。
這一壯舉贏得了TI總裁的器重。
後來張忠謀又被提拔為TI副總裁,
統領著TI一半的員工,
業務覆蓋全世界50%的市場,
創造的營業額佔據TI的半壁江山。
改寫遊戲規則
為了甩開競爭對手,
張忠謀拋出定期降價策略——
每季降價10%。
這一招果然見效,
對手紛紛敗下陣來,
此舉振動了業界,
改寫了遊戲規則。
就連一向堅持不降價的老對手英特爾,
也不得不奉為競爭的法寶。
高瞻遠矚
在當時英特爾、三星等巨頭都是自主設計晶元,
在自家的晶圓廠生產,
並獨立完成測試封裝。
由於晶圓廠的投資是筆大數目,
對晶元新進者來說這幾乎是個不可跨越的門檻。
當時的業界基本沒人講代工,
但張忠謀預計未來IC設計和製造將會分開,
這將是一個巨大的商機。
醞釀顛覆
在TI任職21年,經濟已經獨立,
張忠謀希望迎接新的挑戰。
1982年旅美學者潘文淵告訴張忠謀:
你去台灣一趟,經濟部長孫運璇要給你提供一份工作。
到底台灣要給他什麼工作?
張忠謀很好奇,
特地利用假期返台。
孫運璇提供了三個選擇,
張最感興趣的是工研院院長一職。
但是待遇這塊雙方一直沒談好,
後來張忠謀選擇去了GM。
直到1985年,錯失的機緣再次出現,
孫運璇的誠意最終打動了張忠謀。
之前股票選擇權的問題得到解決,
張認為時機成熟,
應邀出任台灣工業技術研究院院長。
開創先河
此時的台灣凸顯出日益進步的製造優勢,
政府也在大力發展扶持半導體行業。
張忠謀決定找准機會,
創立一家世界級的半導體企業。
1986年在政府的策動下,
台灣「國科會」出資1億美元,
與飛利浦及一些民間資本共同創建了台灣積體電路製造公司(簡稱台積電),
張忠謀出任董事長,
並將業務模式聚焦到准晶圓代工(foundry),
專門為半導體設計公司製造產品。
萬事開頭難!
首先是人才難覓,
在台灣很難找到世界級的經理人,
張忠謀將目光轉向國際,
最終說動了GM半導體部門總裁戴克的加盟。
其次台灣當時的半導體行業還是荒原一片,
縱使初生牛犢的台積電擁有殺手鐧,
但依舊很難敲不開市場大門。
開始一兩年台積電只能靠少量訂單艱難維持,
吃飽了上頓,
不知道下頓在哪裡。
書寫傳奇
張忠謀和剛剛上任的總經理戴克一起,
通過交情將老朋友格魯夫請到台灣對台積電開展認證,
並爭取到為英特爾代工的機會。
當時還沒有ISO9000,
拿到巨頭英特爾的認證,
就等於拿到世界的認證。
最初的格魯夫考察台積電時,
發現了台積電的產品有多達200個缺陷。
但是張忠謀和團隊幹勁沖天,
幾周後缺陷減少到20個,
再過幾周,減少到4個。
台積電的員工一開始都很難理解張忠謀堅持的高標準、嚴格要求和絕對世界觀,
很明顯,刁鑽的英特爾幫了大忙。
一年多的認證下來,
公司上下真正感受到了什麼是世界標準。
也體會到了張忠謀的世界級苦心。
開疆闢土
逐漸地,晶元設計廠商們發現,
將晶元交給日本公司生產至少需要12周,
交給新加坡的公司需要6周,
交給台積電生產只需要4周。
矽谷的晶元設計公司逐漸把高層次的晶元交給台積電生產,
低層次的留在美國生產。
至此台積電把晶圓代工做成了一個行業。
再續傳奇
1997年張忠謀親任總經理,
將台積電在美國紐交所上市,
並於當年實現13億美元營收,
5.35億美元盈利。
2000年台積電併購了世大積體電路,
導致不少世大主管及工程師出走上海,
包括中芯半導體創始人、前CEO張汝京,
意外地奠下了大陸半導體工業基礎。
2001年國際互聯網路泡沫破裂,
全球半導體產業發展再度遭遇惡運,
台積電的發展受到影響,
但依然是當年全世界最賺錢的半導體代工公司。
臨危出馬
張忠謀2005年卸任CEO,
但是2008年金融海嘯使台積電公司瀕臨虧損。
於是2009年,
78歲的張忠謀重返半導體業,
此舉當時震驚了全球半導體行業。
台積電從「保守」轉為「進攻」。
張忠謀比競爭對手更早預計到手機等移動終端市場即將興起,
於是連續3年大力度投入,
在40納米、28納米工藝製程上賺取了令對手艷羨的利潤。
現在的台積電又恢復了戰鬥力,
已成為與英特爾、三星電子相抗衡的巨頭。
2013年營收19.85億美元,晶圓代工市佔率46%,為全球第一。
現在台積電的傳奇還在繼續,
而大陸的半導體企業能否重演「台積電story」,
也許現在還要打個問號,
但是我們還是拭目以待吧!
台灣最後的榮耀,傳說中「全世界的高科技,沒有台灣他做不出來」,指的就是台積電。灣灣跟陸陸撕逼的精神支柱,真·台灣之光。創始人張忠謀憑一己之力,把台灣半導體業拉到世界頂尖水平,可惜是個美籍浙江人。不幸,已經被紫光盯上了。。。
台積電生意好到什麼程度呢,我給你們舉個例子:台積電的10nm工藝大概2017投產,現在已經提供了PDK,開始提供testchip試產了。我們本來約好了明年1月的檔期做一次testchip,結果因為有個模塊進度落後不得不推遲。台積電錶示要推遲只能推遲到7月了,之前已經全滿了,而且必須立刻決定,7月也馬上就滿了……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得先給大家介紹一下半導體整個生態鏈,主要分為前端設計(design),後端製造(mfg)、封裝測試(package),最後投向消費市場。不同的廠商負責不同的階段,環環相扣,最終將晶元集成到產品里,銷售到用戶手中。半導體廠商也分為2大類,一類是IDM (Integrated Design and
Manufacture),包含設計、製造、封測全流程,如Intel、TI、Samsung這類公司;另外一類是Fabless,只負責設計,晶元加工製造、封測委託給專業的Foundry,如華為海思、展訊、高通、MTK等。
前端設計是整個晶元流程的「魂」,從承接客戶需求開始,到規格、系統架構設計、方案設計,再到Coding、UT/IT/ST,提交網表做Floorplan,最終輸出GDS(Graphics
Dispaly System)交給Foundry做加工。由於不同的工藝Foundry提供的工藝lib庫不同,負責前端設計的工程師要提前差不多半年,開始熟悉工藝庫,嘗試不同的Floorplan設計,才能輸出Foundry想要的GDS。
封裝測試是整個晶元流程的「尾」,台積電加工好的晶元是一顆顆裸Die,外面沒有任何包裝。大家度娘一下晶圓圖片,就可以看到一個圓圓的金光閃閃的東西,上面橫七豎八的划了很多線,切出了很多小方塊,那個就是裸Die。裸Die是不能集成到手機里的,需要外面加封裝,用金線把晶元和PCB板連接起來,這樣晶元才能真正的工作。
台積電是目前Foundry中的老大,華為麒麟系列晶元一直與台積電合作,如麒麟950就是16nm FF+工藝第一波量產的SoC晶元。一家偉大的公司。
前段時間剛戰勝了三星,目前看來5年內可能戰勝Intel。
補充論據:
16/14nm 節點是關鍵點,目前看來是TSMC取得勝利。這個可以從apple 新機看出來。
三星的14nm 目前看來在功耗確實存在劣勢。蘋果稱整機差3%,這至少是晶元級差20%左右了。14nm 的結果是三星先出來,但是TSMC 的品質更好。(這個可以看新聞,2014年底的都是三星戰勝台積電,2015年底的都是台積電戰勝三星。)一般認為20/10是半節點。
7nm 上面,我個人認為三星可能比TSMC晚了,TSMC會和intel 競爭。intel 因為不幫人代工,
這個競爭意義弱一點。intel 最大的問題是再沒有類似PC CPU這樣的超大市場,它的技術優勢成本劣勢會影響其成長。另外,一個簡單的側面可以看其股市的價值。分享個內容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NjIzMDkwMQ==mid=400961620idx=1sn=88d744b3e047d6a67743faf6efe921afscene=0#wechat_redirect
曾經有人說,真男人一定要擁護工廠。如果這話是真的話,Intel CEO和台積電的CEO是我們這行的兩個真男人。三星,GF也是。厚積薄發,多年累積,終於在半導體行業長成參天大樹。真正世界前列。
從客戶的角度來說,台積電的客戶體驗一直不太好。就算是高通這樣的大客戶,台積電的support一直都不夠,而且態度不積極,打過交道的都知道更不說小公司了,提到台積電都是搖頭,experience都不好,但又不得不用
幾十年前,晶元設計和製造是合成一體的,這種情況叫做IDM(集成器件工廠),張忠謀就在著名的TI做副總,後來他看到了半導體設計公司和製造廠代工的分離趨勢,就回台灣建立了這個台積電,當然台灣政府的大力支持也分不開的,簡稱TSMC。TSMC的客戶就是所謂的Fabless design house,就是不用花大價錢去蓋工廠的輕資產設計公司,幾台電腦就可以開工啦。他自己叫Foudry,就是代工廠的意思,不過這個代工是不造鐮刀鋤頭,是高精密的晶圓刻蝕,生長。不過呢,現在世界上還是IDM模式和Fabless模式共存的,還有互相的糾纏,全球最大的IDM是Intel,他的工藝據說還是要甩出T很長距離的,10nm的走在最前面,最大的Fabless是高通,據說裡面做多的員工是工程師和律師,是一家靠知識產權掙錢的公司,工廠嘛,靠T了。三星既是IDM也是Foundry,比如蘋果的A系列晶元,大部分是三星代工的。因為加工線條越來越細,現在一個代工廠的建設成本是100億人民幣起步,高端的65nm的技術估計還要乘以10,20nm多少?我也不知道?所以很多老牌大廠也玩不起代工行業了,著名的IBM就把自己的技術分享給別人,自己不做這方面的投資了。這個行業的設備製造商更是牛氣,幾個大廠要分別出資給他們研發設備,就像眾籌模式一樣。中國最大的代工廠是SMIC,政府大力支持,剛發布28nm的技術,還是有很大的距離,不過一直都在進步,還好了。
在世界上開創了一個大規模細分行業的炎黃子孫,就我所知只有五位。一位是功能飲料業開創人泰國的許書標(紅牛,和一位奧地利商人聯合)。一位是發明了速食麵的安藤百福(吳百福,日據時期台灣人。日清食品),一位就是台積電的張忠謀(專業晶元代工),還有陳士駿(互聯網視頻,Youtube)、楊致遠(互聯網門戶Yahoo!)。有四位都和台灣有關係。
(更新:我不是台灣人,這裡再捧一下台灣IT人。圖形顯示行業的兩大巨頭ATI(被AMD收購)和nVIDIA都是由台灣人創立的。ATI(Array Technology Industry),由台灣人侯柯元(Kwok Yuen Ho)於1985 年與兩位香港移民創辦;nVIDIA(NVIDIA Corporation),由黃仁勛(Jen-Hsun Huang)於1993年與合伙人Priem等人創辦。ATI現已成為AMD旗下的子公司,而nVIDIA則是 GPU(圖形處理器)的發明者,至今仍是全球圖形晶元行業的領導者。雖然說由這兩位台灣人創立顯卡行業,有點牽強,但毫無疑問是領袖角色。視頻行業的領袖Youtube也是由台灣出生的陳士駿(Steve Chen,1978年-)聯合夥伴創立的,說陳士駿開創了互聯網的細分行業視頻業,應該不過分,時間上幾乎和土豆網王微並列第一,但被收購或上市最快。當然還有Yahoo!的楊致遠,台灣人,開創了互聯網門戶這一細分行業。另外,在半導體科技界,台灣人也有胡正明、施敏這樣的泰斗。)
晶圓代工這項業務在1987年台積電成立之前也有,主要是日本廠商,但張忠謀的確是開創了專業晶圓代工業(pure-play),將日本廠商逼上絕路。最近的消息是東芝會出售其內存晶元業務。台積電歷練30年後終成行業霸主。有了張忠謀,晶元業的進入門檻大大降低。就像流行音樂界,如果像intel那樣從作詞、作曲、編曲、演唱,到錄音、縮混、母帶、壓片,整個流程一人包辦,那難如登天,門檻太高,這個行業也不可能蓬勃發展。晶圓代工投資大,利潤薄,需要做到相當大規模才能賺錢,是難啃的肉骨頭。張忠謀的眼光和氣魄非同一般。「政府」也很有膽,將錢投入到這一新興行業。「政府」完全是因為張有二十多年資深行業經驗,才敢放心把錢交給他。有了這個行業,大家劃分專業,分工合作,在各自領域越做越精,這個協作模式已經被證明能基業長青,intel那樣的獨佔模式已經不適應21世紀。
IEEE將榮譽獎章授予他,並不是因為他是斯坦福的博士,也不是因為他賺到了大筆的美金,也不是因為台積電是行業老大,而是因為他一個人改變了整個微電子業的landscape(比喻)。這樣的人,世界上恐怕也不多吧。
參考:IEEE的報道: Morris Chang: Foundry Father
簡稱TSMC。造晶元的。屬於那種名字聽起來巨土,實際上巨牛逼的廠子。類似於三里屯的優衣庫。。。
台灣最後的榮耀,傳說中「全世界的高科技,沒有台灣他做不出來」,指的就是台積電。灣灣跟陸陸撕逼的精神支柱,真·台灣之光。
美國國際產業分工和國際霸權對中國壓迫的最佳代表
所以的IC代工,其實就是工藝,而工藝跟基礎工業尤其是尖端工業息息相關。這是西方几百年工業革命的成果,中國那麼容易趕上么?所以西方只會把先進的設備賣給聽話的狗,比如台灣韓國,讓他們做低級代工,當然比中國農民工好一點。中國買不到先進的設備,無論如何都做不出來。
而IC的生產直接涉及IC設計,IC設計又設計PC操作系統,操作系統又涉及軟體開發,整個一個西方霸權體系。
中國搞不出台積電,就是因為不是台灣那樣的美國狗,而有設備不一定搞得出來,沒有設備肯定出不來
與其是說什麼台積電,不如反思國際的不公平的政治經濟秩序。西方對發展中國家的技術,市場,金融的壓迫絞殺。台積電是一家非常不錯的公司,作為中國企業(台灣省),能敢與三星半導體(韓國)抗衡還是很有底氣的說。
但是台積電還是稍落後三星半導體,在12寸晶圓上,三星是非常引以為傲的,而且技術也比較熟練,但是台積電在12寸晶圓上起步不到半年。在14nm FinFET技術上比台積電也領先了半年,但是從以往到14nm上看,台積電和三星差距也在逐漸縮小。
我覺得台積電是中國廠,更有中國製造的DNA,給人一種價格親民、普遍技術先進的廠。對tsmc企業本身並不了解,但是一直用它家的工藝,相比於umc、smic它的工藝穩定性相對較好,更是甩csmc幾條大街,PDK、DRC/LVS等驗證文件也相對較完善。一般,如果一家design huose能堅持用tsmc的工藝,基本研發水平和產品銷售也相當可以,因為tsmc真心比較貴哈哈哈,木有經濟實力支撐以及對研發的精益求精,早就投奔csmc的懷抱了。然後說說他家的support,真心很可以,對客戶的態度很好(從來不會像csmc家的CE那麼拽),雖然一口軟軟台灣腔,但是思維嚴謹細緻周到不厭其煩,贊!
台積電是台灣最偉大的公司之一
它開創了全新的商業模式,半導體代工模式。打破了原來半導體產業中幾家IDM(整合元件製造商,即設計生產銷售一條龍式)大廠的模式,改變了半導體產業的遊戲規則,促進IC設計產業的快速發展,降低電子產品的價格,從而帶動科技的進步。
它雖然是做代工,但對整個半導體產業的創新做出巨大貢獻。除了不斷進步的工藝水平之外,它建立標準化流程、多樣化平台,予以許多IC設計廠商幫助,間接扶持出台灣近6000億新台幣的IC設計產業產值。它是全球第一家,同時也是全球最大的晶圓代工廠商。2015年晶圓代工市佔率為54.8%,遠超第二名格羅方德的9.6%和第三名聯電的9.3%它的市值4.79兆新台幣,佔台股比重為17.35%,市值逼近Intel。2015年用電量佔全台灣總發電量的3%,貢獻了3.8%的GDP、6.8%的總出口產值以及近9%的全台總營業稅額。2016年全年營收9479.38億新台幣,近五年加權平均毛利率為48.6%。2016年凈利潤3343.38億新台幣(來源:2016年第四季財務結算報告),而台灣全體39家銀行利潤總和勉強超過3000億新台幣。它的晶圓代工技術全球領先,並且它現在慢慢開始進軍封裝測試環節。總之,沒有台積電這樣的企業,我們現在的科技水平可能還會更加落後一些。暫時寫這麼多,如果有人看我就繼續寫,謝謝支持~2017/10/3市值已經超越豐田,可口可樂跟迪士尼
可以參考為張三丰時期的武當~
台灣經濟最後也是唯一的堡壘,台積電垮了,台灣就垮了。
說一千道一萬,台積電就是一個代工廠,代工廠再高端、再有優勢,也不是不可替代的,所以我很理解灣灣親美,因為老美不同意,台積電就沒有光刻機。
不負責任地腹黑一下,哪天台灣再敢搞兩國論,演習的時候誤射新竹台積電……
剛剛在「經濟全球化與反全球化」課上,老師說了一句盛行在台灣「沒有太多理想」的年輕人中的話:「讀建國高中,上台灣大學,進台積電工作,人生就圓滿了。」
一家能吸引到胡正明這樣的行業權威的企業
推薦閱讀:
※集成電路工程與微電子學,怎麼選?發展前途各怎麼樣?
※3D XPoint 相比 3D NAND Flash 有什麼不同?
※數字IC設計領域有哪些聖經?成為一名數字IC設計專家需要怎樣的知識結構和技能?
※數字IC dft engineer 需要什麼知識以及發展前景怎麼樣?
※華為的海思能不能替代龍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