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藝術對當代社會的意義?

藝術與當代社會的聯繫?意義與價值?


當代藝術是「自我」對抗「大他者」的武器,聯接每一個「自我」的橋樑,「景觀(政治)」的對立面,反「娛樂」的「巫術」,捍衛「話語」的平等的與這個現實社會格格不入的怪胎。藝術對社會的意義在於阻撓社會露出原貌,儘力避免「地獄」的降臨。

注:

1.在今天當我們說藝術的時候指的就是當代藝術。

2.「大他者」是「自我」以外的「一切」的總合。

3.個體通過對「文本」進行解讀來實現「自我」的聯接。

4.通過展示「景觀」來阻撓「景觀化」。

5.「巫術」與「娛樂」都是「儀式」,但兩者的力量相反。

6.平等是當代藝術的核心價值觀。

7.薩特的「他人就是地獄」。

8.從這個角度來說,當代藝術是失敗了的。

PS:推薦閱讀

阿蘭巴丟《當代藝術的十五個論題》


龍應台在與她兒子的合著書(親愛的安德烈)中提到過這樣的一個例子,以下是原文:安德烈,你知道莫斯塔( Mostar)這個城嗎?可能不知道,因為波斯尼亞戰爭爆發,這個波斯尼亞城市的名字每天上國際媒體時,你才七歲。戰爭打了三年,死了十萬人;戰事結束了,可是心靈的傷口撕開,最難縫合。雞犬相聞的平日鄰居突然變成燒殺擄掠強姦者,荒煙蔓草中挖出萬人冢,萬人冢中發現自已親人的屍骨,都是太恐怖的經驗,何以忘懷。我記得,當時人們最驚異的是,這種因族群而相互殘殺的屬於原始部落的仇恨,怎麼會發生在快要進入二十一世紀的當下,怎麼會發生在最以文明和文化自豪的歐洲?

我的感覺是,二十世紀發生過十二年納粹和十年「文革」這兩個文明大倒退之後,波斯尼亞的族群相迫害,已經不能讓我驚奇了。我只是在想,當戰爭過去之後,普普通通的太陽堂堂升起的時候,同樣的人還得生活在同樣塊土地上—他們的成人怎麼再抬起眼睛注視對方,他們的孩子又怎麼再在一個學校里上課、唱歌、遊戲?

我的疑問,後來就「揭曉」了。九五年,你十歲那一年,和平協議簽下了,可是莫斯塔這個城,裂為兩半。原來的少數塞爾維亞族被趕跑了,信天主教的克羅埃西亞族住在城西,信伊斯蘭教的波斯尼亞族住在城東,中間隔著個廣場。不同族群的人早上分別到不同的市場買菜,把孩子送到族群隔離的學校去上學,彼此避開路途相遇,晚上坐在家裡看各自的電視頻道。一個廣場隔開兩個世界,準備老死不相聞問。

所以,我看到下面這條新聞的時候,確實很驚奇:莫斯塔心廣場上為李小龍的雕像揭幕。波斯尼亞跟李小龍怎麼會有關係?

他們的中原來,當地有個作家,苦苦思索要怎麼才能打破僵局,讓廣場東西的人們重新開始對話,讓這個城市重新得回它正常的生活。他的主意是這樣的找一個人物,這個人物是天主教徒和伊斯蘭教徒同樣熱愛又尊敬的,然後讓莫斯塔的藝術家為他塑一個銅像,放在廣場的中心。這個人物所喚起的集體記憶和情感,可以使城東和城西的人心為之軟,情為之動,逐漸願意握手這個人物,就是李小龍。原來,在一兩代波斯尼亞人的成長過程里,不管是天主教還是伊斯蘭教徒,李小龍都是童年記憶所系,在波斯尼亞人的心目中代表了「忠誠、友愛、正義」等等美好的價值。藝術家們在揭幕時說,他們盼望波斯尼亞人會因為對李小龍的共同的熱愛而言和,也希望此後別人一提到莫斯塔這個城市的名字,不會馬上聯想到可怕的屠殺和萬人冢,而會想到:他們的廣場上站著世界上第一個李小龍的塑像。

這是一個公共藝術了,一個鍍了金色的李小龍雕像,在城市的核心。安德烈,你曾經質疑過,牆上掛著木雕天使是藝術還是 Kitsch?那麼我問你這個莫斯塔的雕像,是藝術還是 Kitsch?

然後我想到另一個跟藝術碰撞的經驗。你記得去年我們一起去看 Sound f music音樂劇?它在香港被翻譯做《仙樂飄飄處處聞》,在台灣是《真善美》,風靡了全世界之後又迷住了整個亞洲。Do-ReM的曲子人人上口,《小白花》( Edelweiss)的歌人人能哼。在英國,它流行到什麼程度你知道嗎?據說在冷戰期間,英國政府的緊急戰時措施手冊里甚至說,如果發生核戰,BBC就廣播 Sound of music的音樂來「安定人心」。

我想這就是藝術的意義吧,藝術沉澱了人們的情感,在情感深處藝術把我們聯繫在了一起


飯飽思淫慾時還有其他事做。


其實沒什麼意義,唯娛樂至死。


是大家買了房買了車有了閑錢後泡完了小三後空虛時的僅有的精神追求,


我以前不懂得欣賞表演,一直以為看一群人在台上,穿得花花綠綠,蹦來跳去,真是閑得慌。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能體會藝術所能帶給人們的,遠遠高於它本身實體的價值。藝術最大的魅力,就是它賦予生活中的被忽視的小事兒價值,帶你品味生活之美。同時,它讓你短暫地忘記現實中的一切。思緒隨著悠揚地馬頭琴遊盪在廣袤無垠的草原上,我看得見流動的白雲,潔白的蒙古包和揚鞭的少年。京族的獨弦琴娓娓動聽,一敲擊一彈撥之間,琴聲隨著節奏,迂迴婉轉。當你真正用心地觀看藝術家的表演時,你才能察覺到,他們的一瞥一笑,每一個動作,都是精心編排過的,具有意義的。這些動作,流水般地展現在我們眼前,共同組成了一個別緻的舞蹈。細細觀察後,恍然大悟,故才覺得回味無窮。


藝術不能孤立地看待,而要跟傳播聯繫在一起。一些看似無用的藝術會有層次地影響著社會。

現代藝術固然不能影響到坐在路邊的殺馬特,但理髮店可以,理髮店會被潮流影響,潮流會被現代藝術影響。

最上層的人釋放了一顆潛力未知的種子,有欣賞力的欣賞,並輸出,最終層層影響到整個世界。

有個問題很好玩:憑什麼有名氣的作家畫的畫就要貴,哪怕沒我畫得好?但疑惑的人從沒注意到,藝術的價值從來不是孤立的,而是跟傳播有關的。

你的畫作再好,也不會讓線條出現在下一季的CHANNEL包裹上,而畢加索的可以。他的喜怒哀樂,會變成線條,會變成文字,會變成審美的導向,讓無數人有了自己的存在感。這就是藝術。

實際上我覺得當代藝術始終跟不上趟,信息爆炸讓人們面臨的事情多了起來,生活的急迫改變等不及藝術的調和,藝術家卻在老的時間流速下迷迷茫茫。最終的結果正如你所見,科技迅速發展,但身邊遇到的事情卻越來越LOW,淘寶買的東西越來越同質化,文章越來越雞湯,故事越來越段子,人們越來越隨大流。

為啥,跟不上趟呀,缺少藝術從上而下的滋潤,我們容易變得LOW而不自知。

但好在,原本對藝術一無所知的人被爆炸性的需要被迫著去思考去創造時,會自然而然地去參考接受藝術的啟發和指導,最終整個群體都會接受藝術的滋潤,受體會像河水蒸發成雨雲一樣反哺高層的藝術。


娛樂。

當今社會,尤其是當代藝術已成為被大眾消費的娛樂文化。而傳統書畫藝術也鮮有不被消費的。


一下回答只是我個人及其片面的看法,僅給答主看看林子里的鳥。接受不同看法但是不接受批評。

首先,藝術現在在社會中最流行接地氣的作用是「洗錢」工具。市場上流通的很多天價作品都是贗品,但是並不妨礙交易,為什麼?目的是為了洗白黑金,同時也造成了被拍藝術家作品的升值,好處多多。當然還是有很多藝術愛好者願意一擲千金買心頭愛,造假這麼厲害的市場只能祝他們好運。

其次,所謂陶冶情操也好,培養情趣也罷,真正在這麼做的人也不會成天跟人嚷嚷,畢竟藝術是非常私人的東西。更多的是作為談資,為了體現自己審美情趣,展示自己高逼格。

最後,我不把當代藝術作為藝術,而是一種現象。


存在即是價值,何必想的那麼多


Beauty is virtue.


推薦閱讀:

美術工作者從事純藝術類工作更賺錢還是設計類?
有哪些顏色搭配、色彩基本知識方面的書籍?
有哪些生活和人格都很正常的傑出藝術家?
為什麼中國人看不起藝人?

TAG: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