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保干預醫療過程合理么?

臨床過程中,好多葯醫保不讓用,好多檢查醫保不讓開,大家覺得合理么?


作為地區內醫療服務最大的買家,醫保基金有權利要求醫療服務的提供者提供物美價廉的服務。

人人肯定希望在續命這個事情上動用儘可能多的資源,不顧對醫保體系的繳費義務,希望獲得最大範圍的報銷權利,在過度醫療這個事情上產生患方道德風險。但是,任何具有稀缺性的排他性的資源,讓使用者隨意使用顯然很快就會完蛋,詳見「公共地悲劇」。

如果不打算通過明晰產權的手段把資源「分行李回高老莊」,將現在的社保制度變成個人和家庭的強積金或年金,社保的管理者和使用者必須分離,管理者必須制約使用者,制約使用者「一張醫保卡在手,啥治療都報銷」的慾望。

「基本醫療保險」,它的重點在「基本」。醫保只能為人們提供有限的幫助,不可能無限制的為人們提供服務,不可能提供人們認知範圍內較為接近品質上限的服務。所以,醫保必須限制使用者的就診自由。想自由的追求更好的醫療條件,花自己的錢去。

然後,現在中國的醫保基金的各種限額手段很不智慧。

各地普遍採用單病種定額法或單科別定額法,治療重症、合併症,醫院會虧本,重病人吃虧。

相對醫保的一些使用者怨言「好東西不給用」,其實更突出的問題是各地政府追求醫保範圍大,什麼項目都入保,但是限額就那點,醫院輕鬆超支,然後被拒付、虧本。長此以往,醫院虧本就拒收可能造成虧本的病人……

但是比起一邊卡著治大病、治重病的,一邊管不過來拿小病騙錢的和在藥店賣兒童車、電飯鍋的……上邊這條不算事。

因為管不過來,所以制定嚴格標準。因為標準太嚴,所以執行困難。因為執行困難,所以你做得合格不合格,是要看錶現的。

北京試點DRGs,操作複雜,管理成本高,在北京都推廣不了,連北京的醫生都操作不了各種CP流程。

上海搞醫聯體,限制居民就診自由,通過基層首診和轉診管理,從就診過程的源頭控制過度醫療。整個工作推廣緩慢,且不適合一、二級醫療機構不發達的中國其他地區。

日本的點數法讓中國台灣地區學了。日本的點數根據各科別的診療難度算不同的價錢,同樣是打一針,神經科和血液科的收入不一樣。呆丸官僚懶,各科別的點數一個價,結果能者多勞、多勞不多得,醫生改行到輕鬆的專業,還是病人吃虧……呆丸官僚也是,說報銷範圍的時候充好人,什麼都能報。然後呆丸鄉親跟大陸鄉親一樣愛沾便宜,有人買單就各種過度醫療。呆丸地區人均年就診12次,世界第一,堪稱新時代東亞病夫。因為血液透析的指征放得寬,血液透析患者比例位居世界前茅(日本也是,呆丸醫保的系統性問題都照抄了日本,抄得真徹底)。呆丸的老人們(普遍現象)把看病當日常消遣,把門診侯診區當老人活動中心。呆丸年輕人(個例)有事情2小時沒去處,就跑到醫院要求住院,安排一張病床休息休息。然後,醫院去找醫保部門要求支付費用,醫保部門就各種吹毛求疵,拒付2成以上,醫院各種虧,醫護各種改行。呆丸的醫鬧比大陸少,醫保部門憑藉一己之力,就做了祖國大陸廣大醫鬧共同奮鬥出的成果。

醫療是跟生老病死的客觀規律鬥爭的,所以經常失敗。醫保是跟人怕死的本性鬥爭的,所以必須不完美。


這其實就是衛生經濟學(health economics)存在的價值。對health economies到底是做什麼的,可以參考我之前的答案

從產業和學術兩方面看,衛生經濟學 (Health Economics) 在國內發展如何? - 軒轅糖酥的回答

衛生經濟學(health economics)在國際學術界的地位如何?怎樣看待它在中國的發展? - 軒轅糖酥的回答

我目前在英國的National Clinical Guideline Centre工作,這個機構就是在NICE下面專門做臨床指南,告訴醫生和病人每種疾病應該如何應對的。而現在英國所有NICE出的guidelines都要求有health economics的研究。原因很簡單,就是醫療資源是有限的。以英國來說,NHS每年就只有那麼多錢,而且些錢最好的利用方法就是在預算的範圍內盡其所能達到整個英國所有居民的健康最大值。

假如說有治療方法A和治療方法B,B的療效只比A好10%,但是價錢卻是A的十倍,這樣的情況下,NICE會建議醫生使用A而不是B,因為B會佔用其他病人需要的資源,而B的療效效果卻不值多出來的那個錢。在經濟學的概念上有一個叫做opportunity cost,就是說如果把錢花在某一件事情上就不能花在另一件事情上,用生活上的比例就是如果你買了名牌包也許接下來的一整年就只能吃泡麵了。所以如果在某一個病人身上花費了過多的資源,那麼接下來的幾十甚至上百個病人的治療都有可能受到影響。因此如何使用醫療資源是一個非常嚴肅的問題。

回到題主的問題,醫療保險如果是政府保險的話,那麼這個系統並不只保證一個人的健康問題,而是要保證所有使用同一個系統的所有人都得到盡量好的治療,因此醫療系統對治療方式進行合理干預是很正常的。當然這樣的干預必須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上,也就是所謂的evidence based decisions,並且要結合醫療系統中包括科學研究者,醫生,病人和普通社會人士的意見,而不是決策者(decision maker)隨隨便便的決定。如果是私人醫療保險的話,就是投保人和保險公司雙方的契約問題,並不在這個問題的討論範圍內。

另外在 @benz 的回答中提到了市場經濟,但很不幸的這在醫療系統中是無法運作的。因為醫療市場是imperfect market,服務的使用者(病人)和服務的提供者(醫院,保險公司等)對於醫療的知識是不對等的,因此無法期待病人作出最合理的判斷,所以政府部門和第三方機構的干預是非常必要的。

和 @benz討論了一下如果醫療市場化會怎麼樣的問題。我用美國社會舉了一個例子。歡迎討論:)

下面是我對於他提出市場化能造成社會最大利益的回應。

所以你認為最好的解決方案就是「讓社會中的所有人選擇自己能夠負擔的醫療,有錢有權的人就去選擇最好的醫院,如果你掙不到錢就怪你自己吧,這也是自然選擇的一部分」嗎?

美國其實就選擇了這樣的方案。但是現在造成了很大的問題。

1)我們沒有辦法選擇自己得什麼病,這樣的選擇方案就等於說,如果你得了你無法負擔的疾病,那麼就去死好了。如果你只是得流感還好,如果你得了要幾萬幾十萬才能治好的病呢?你是要傾家蕩產?求助捐款?我有的時候看到網上有些人為了自己的父母生病的無助,常常想如果有medicare,他們不至於會這樣的。

2)這樣的情況下,很多人在有小問題的時候會拒絕去看病或者做體檢,很不可思議吧。因為萬一發現自己得了病,就必須要治療。可是我治不起,那還不如不知道的好(人類皆有的鴕鳥心態)。結果到最後已經無法挽救了——儘管如果三年前發現還是可以救回來的。

3)醫生說,你如果不吃這個葯就要死啦,這個葯兩萬一天,你吃不吃?吃完了好了,你覺得這個醫生救了你。可是……其實兩百一天的葯就能治病,你覺得有多少人會知道這件事呢?甚至廠家不會去生產兩百一天的葯了,因為兩萬一天的葯利潤要高多了。

相反的例子,你聽說某種葯兩百塊錢就能治你的病,但是醫生給你開了兩萬的。你覺得這個醫生就是為了賺錢。殊不知你的體質本身還有其它問題(比如高血壓),不能使用兩百的葯。三天後,因為併發症,你不得不進ICU。

但如果是政府醫療保險,政府可以去和藥廠談價格,談判能力要高多了,也會制衡藥廠。如果可以就用比較便宜的藥物,太貴的葯我可以只在最需要的人身上用。這樣保證每個人都能得到需要的治療。

4)澳洲政府非常在意國民的健康問題,所以在預防上面非常重視。比如會強制連鎖餐廳標明食物的營養成分和energy,推廣運動比如騎車走路代替開車,強制煙草公司註明煙草的危害並且在電視上播放禁煙廣告,提供疫苗等等,因為這樣是最好的效果。但相對來說,美國政府受制於自由經濟,不會去限制fast food,放任國民自由發展。然後肥胖症,心血管病和肺癌都來啦。

5)最後,我不認為每個人都逐利會造成社會的最大福利,不然美國就是現在世界上最幸福的國家了,也不需要有人去做慈善了。福利社會的分配方案就是保證公民的基本需求,當然有錢有power的人會得到更好的資源。比較一下丹麥或挪威的社會狀況,還有美國的社會狀況就可以知道。之前知乎上有一個回答提到了「公平」和「自由」的相對性,其實就談到了這個問題。政府逐利當然是更加危險的,所以如果政府無法為大多數民眾提供最基本的需求,那……下一任他們就去在野好了。


醫保為什麼管?因為醫保資金不夠。

醫保資金為什麼不夠?三大原因,第一,政府投入,也就是大家投入得不夠;第二,群眾的醫療保健需求越來越高,醫療保健的總花費也越來越高;第三,存在不合理診療行為,尤其是故意套取醫保資金的行為;比如我周圍隨處可見藥店寫著配眼鏡刷醫保卡,還有到處張貼的「收葯」小廣告,還有據說有的療養院專門收某一類醫保的病人,住上十天半月,每天吃吃飯散散步,檢查一下身體,完了還能再發個大幾百小一千帶走。

管理上,比較粗放,採用的是類似「一刀切」的做法,具體上還是存在很多問題的。比如以前一位醫生給某乙肝患者用復方甘草酸苷注射液,被醫保約談,醫保問「你為什麼要用這個葯?」醫生答「這個患者肝功能比較差,有急性肝衰的趨勢。」醫保:「這個病人不許用。」醫生:「那什麼病人可以用?"醫保:」什麼病人都不可以用!「其他還有一些就不說了。一句話總結就是醫保的管理造成目前醫院願意收輕病人,不願意收重病人。

國外的一些管理模式上,美國大致採取的是商業保險形式,這樣醫療的」商業性「被放大,商業醫保公司也會對醫生的診療進行審核,不符合診療規範的診療行為可能將不被報銷。而」診療規範「很多是由美國醫師協會等類似學會發布的,而我國目前學會的地位還僅限於學術界,發布的診療規範法律意義不足,還需要長期的發展過程。而醫保由政府管理就涉及到執政理念等問題了。

其他一些發達國家貌似也有公立機構醫保覆蓋+私立機構自費的情況,總體而言對於中國醫保來說不管肯定是不行的,也是不現實的,但怎麼管,應該還能再改進改進。


我就說說我見過的例子。

我所在的省份,男性省醫保患者在藥店不能購買加味逍遙丸/逍遙丸。

中醫臨床的童鞋們有沒有想(╯‵□′)╯︵┻━┻的想法?嗯,我跟你們一樣。

誰去告訴定這個政策的傻逼,逍遙丸不是單純的婦科藥品!啊!

當我知道這個龜腚之後心裡只有仨大字跳出來:「草泥馬」

抱歉又爆了粗口。

真心特么被不懂醫瞎幾把拍腦袋的傻逼氣死了……


醫保的初衷應該是為了限制不合理的,或者誘導性的醫療費用。

它給出了非常多的限制。

比如嚴格限制適應症,限制療程,限制超說明書用藥,對於比較貴的檢查,考核陽性率。

最影響日常診療的是限制葯佔比,限制自費項目比例,限制抗生素使用,限制中藥使用,限制理療項目。

現在推行了一段時間,對診療影響較大的,比如限制基本藥物佔比。

還有各種不報銷項目,比如需求很多的康復治療。

這是普通醫保,工傷醫保和離休幹部醫保全額報銷,但是監管很弱,於是……

新農合對醫療的干預更多,更加奇葩。

比如所有自費項目必須簽字。然後,一個普通的退燒藥,復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就是安痛定注射液,價值不足0.5元,屬於國家基本藥物,但是居然自費。也就是說,只要病人住院期間發燒用了這個葯,就得簽字。被農合辦查到病歷里沒有患者簽字的話,罰款沒商量。

類似的還有氯唑沙宗片。

比如對於腦梗塞的治療,奧扎格雷都不是基葯,但是,醫保規定基本藥物比例必須達到40%以上,而治療腦梗塞的,勇於靜脈輸注的基本藥物,赫然只有血塞通、血栓通兩種。

我總是惡意地揣測這個廠家是不是公關做的好,所以稱為了基本藥物,每個住院病人,即使是心臟病,也得用這個葯。否則的話,患者治好回家,醫生被罰到白忙一場還倒貼。

鹽酸納洛酮,0.4mg的是基葯,0.8mg的不是基葯,醫生沒有資格抱怨這些規定奇葩,你必須多用基葯。(0.4mg的相對更貴)

還有150ml的生理鹽水不是基葯,開醫囑的時候務必要看仔細,為了基葯達標,你可以把250ml的生理鹽水排空2/5之後再用嘛。

基本藥物在所有藥物中必須佔40%以上,同時,內科所有藥物費用,不得超過總費用的40%。

否則,當然還是罰錢。

於是,你不開檢查,你不做治療,治好了病人也是虧本加挨批評。

檢查還必須有陽性率,開了檢查卻沒查出問題,繼續罰錢。

只有治療項目是安全的了吧?

並不是,治療項目都有限制的次數,1次住院期間理療項目不得超過2種,每種不得超過20次。

到頭來,幾乎只有心電監護和氧氣是暫時還能用的項目了。

很多病人抱怨說自己沒什麼事,為什麼醫生要給帶著心電監護儀這麼個勞什子,醫生只能牽強地做出各種檢測血壓、怕病情波動之類的解釋。

符合醫保規定的做法,其實也還是有的。那就是按照治療指南,只用一些基本的藥物。

然後就是,病人住院總費用偏低,醫生自己收入也偏低。

我個人會這麼做,但是,要求廣大同行都這麼多,是非常不公平的,畢竟我是一個願意為了這點堅持放棄很多自己生活內容的人,而廣大的同事們,個個都還有家庭,有必要的責任。

對患者更多地負責,就等同於對自己生活的責任減少,在這個矛盾中,我過去一味指責同行,其實是很不應該的。

我是一個對自己的親人不負責任的人,這一點必須先講清楚,對於自己這樣的選擇,我有權衡,我可以承受這樣的損失,但是,要求別人也承受同樣的損失,要求別人和我一樣放棄基本的生活質量,是非常非常過分的,並且對於已經給很多同事同行帶來的危害和困擾,我感到十分慚愧:是我自我感動,我虛榮心作祟,我聖母病了,我拿聖人的標準去要求普通人了。

這和我一直希望的,「給普通人一個出路」的理念也不符。

這個真的是我走錯了方向,由於自我的無謂膨脹,走到了理想的反面。

我一直不太喜歡醫院的工作,因為我覺得自己最在乎的價值並不在此,所以看到知乎上贊同數飛漲(其實也才一千多),居然就迷失了。

捫心自問,我前幾天的所謂揭露,對於真正改善醫患關係,並沒有多少益處。

總得來說,醫保這樣多方干預,各種規定實行了之後,患者還是可以有切實的好處的,但代價就是基層醫生更難養家糊口了。

最終的效果,還是讓醫生和患者爭利益,並且可爭的利益居然更少了,加劇醫患衝突。

所以我的答案是:不合理。

順便吐槽一下,農合還有個奇葩的規定,就是外傷不直補,需要回當地報銷。但是當地農合辦會直接給你報銷嗎?

我覺得很多人應該都不至於這麼天真。

今天看到一個十幾年前腳踝骨折的農合病人出院,由於住院期間踝關節疼痛,請骨科會診,診斷為創傷性關節炎(陳舊性骨折畸形癒合),用了點扶他林(自費)和氨基葡萄糖膠囊,然後被細心的農合辦公室發現,要全部不予直補,打回參合所在地去。

外傷在當地的報銷,一般是需要出具外傷證明的。

也就是說,你必須證明,十幾年前你的腳踝受傷,沒有第三方,是你自己摔的,沒有可以賠錢給你的人。這個證明必須蓋章。

試問這個怎麼證明呢?

證明不了?那你這次住院的全部費用,你就自費吧。

於是面對這種狀況,只能是暫時不出院,把住院用的這些與十幾年前的外傷有關的葯(總共也就幾十塊錢)退掉,從門診交費,不取葯。因為葯已經用在病人身上了。

對於農合病人,在住院之後如果有摔傷,病歷上不能寫,醫囑上不能有相關藥物,否則就是置病人於麻煩之中。於是這種病歷造假是常事,外傷檢查門診做,治療也要做,只是都不寫。這種風險,自然是醫生自己承擔。


沒人嫌自己命長

所以很難看見有人跟醫生說揀不好的葯給我上~

可是沒錢哪個藥廠吃擰了給你開發新葯去~

這事目前看合理,但是要是能讓患者可以堅持做某項檢查,自費也做就好了.....


完全偷換概念! 醫保並沒有干預診療。

醫生說「醫保不讓開」是口頭語,實際意思是「這個葯得自費」 。

醫生患者都願意的話,還是可以用的,只不過全自費。


媽的最恨醫保和各種考核指標,我一可以靠技術吃飯的職業活生生被逼成會計。

1.病人們並不知道醫保局對醫院每年有醫保總費用要求,超過了就直接扣醫院錢,每年醫院被醫保局扣上千萬罰款,醫保病人多的科室白忙,獎金幾百塊,少的可憐。

2.到了下半年醫保額度就不夠了,各種葯被停,開不出來,病人就有意見,覺的醫生怕不賺錢不開醫保用藥,尼瑪政府沒給這麼多錢,我開不出來我能怎麼辦?

3.考核葯佔比,就是病人看病過程中藥物所佔總費用比例,不能超過百分之多少,本意是讓醫生少開藥。葯必須得用,病不能不治吧,這就逼著醫生多做檢查,尼瑪沒這個指標我肯定要減少檢查。制定這個指標的豬腦子們到底是不是減少病人負擔呢?除此還有各種令人無語的考核指標。

4.然並卵,做為不是會計出身的醫生每月都被扣錢…

感覺醫保就是當婊子還要立牌坊!不願花錢還要把矛盾轉嫁給醫患之間!


醫保是現代社會中的一個奇葩:強迫消費者購買醫療服務,並拖慢醫療行業技術進步。

經濟學上已經嚴密推導出:市場是最高效的資源配置手段。醫療行業和保險行業都不例外。

所有強制(行政干預是影響最大的一種強制)都會降低效率。醫保【強迫】每個人拿出一部分收入去購買醫療服務,無疑也會降低效率:短期,從消費者的角度看,被迫捨棄可能比醫療服務更重要的產品,轉而購買一個自己並不那麼需要的產品;從醫療行業看,加劇供不應求(因為有保險,花錢就大方),病人看不上病;

長期的表現是醫療行業進步緩慢(反正供不應求,利潤有保障,當然還要配合其他一些限制性政策),很多藥物的研發、很多醫療技術的進步都會推遲很多年,大量原本可以治好的病人就在這短期和長期的低效中死去。

如果說醫療重要,所以要特殊對待。那「飯保」呢?中國幾千年來沒醫療也生出幾億人,但沒吃的幾天都活不下去。吃飯難道不比醫療重要? 類似是否還該有「衣保」「水保」「奶粉保」…

不過我們確實還有個同樣奇葩的「房保」:住房公積金。房價高,公積金功不可沒,國家規定每個人都要拿出一部分收入買房,房價不漲都沒道理。哪天國家再發個規定,每個人必須拿10%工資買股票,股市萬點不是夢。

吃飯穿衣這麼重要的問題,都可以交給市場解決而且解決得很好,醫療為什麼就一定要行政干預才能好呢?

是覺得廣大消費者都不知道珍惜生命?如果沒有政府佈道,他們就只知道拿錢花天酒地然後病魔纏身悲慘死去嗎?

保險行業也是一樣的道理,也只有在市場競爭中才能物美價廉。那些強迫購買的保險(醫保就是強迫購買),不用想都知道肯定又貴又不好。

—————————

更新:

如果說醫療專業知識多,病人沒有這些知識,所以必須要行政干預。那麼,哪個行業的消費者知識能和從業者相比?消費者知道多少關於CPU和操作系統的知識?知道多少建築學的專業知識?知道多少發動機和安全帶的專業知識?知道多少現代種植養殖的專業知識?

實際上消費者購買商品,從來都不需通過專業知識,用市場競爭形成的信譽代替專業知識,結合自身狀況進行判斷,效果比根據政府指導進行判斷要好得多。

———————

更新:

關於美國的醫療:

干預市場並非只是限制價格,同樣包括設置行業壁壘等多種手段,美國政府就是通過設置行業壁壘干預醫療市場,美國醫療供不應求(看病貴,排隊長),主要是政府設置行業壁壘的結果。

關於保險:

我並不反對關於醫療服務的保險,而是反對政府【強制】醫保,強制醫保同時降低了醫療和保險兩個行業的效率。

關於醫療行業信息不透明:

為什麼今天醫療行業的信息如此不透明?競爭不足。一個手機汽車都有大量數據和評測視頻的年代,藥品和醫療技術的數據卻對公眾遮遮掩掩,恰好是政府干預的結果而非原因。

關於政府干預:

政府總覺得自己能為民做主,但政府又能掌握多少信息和專業知識呢?政府所有的計劃都得交由專家來完成,各懷目的的專家在給政府提出建議的時候就比給病人提出建議時更客觀?恐怕不見得,畢竟給政府提建議可能獲得遠比個單個病人建議時大得多的利益。

另外,政府在處理專業建議時能比病人好多少?至少病人的根本利益在把自己治好,而政府的根本利益卻不是把病人治好。

————————

更新:

關於藥物審批制度:

審批機構(政府的代表)審批藥物的時候並不會也沒有能力平衡風險和有效性,事實上它只能優先考慮安全性。

這就導致藥物研發成本高漲,葯價翻了又翻,而且藥物的可選空間大大減小,原本已經研發出來的藥物無法上市,病人用不上藥。

何況,政府憑什麼代替病人做選擇呢?醫生或者病人傾向高效高風險的葯,但政府說不行,必須選擇安全但也沒什麼用的葯,道理何在呢?

沒有政府干預,病人就要傾家蕩產?

諷刺的是,現在大家聞之落淚的傾家蕩產就是在有嚴重政府干預下發生的事。

其實兩萬一天的葯可以治病,兩百一天的葯也能治病。在目前嚴格審批制度下,藥品研發成本高漲,而且造成行政壟斷。在行政壟斷下,葯企可以只生產兩萬一天的葯以獲取壟斷利潤利。

如果開放醫療行業市場競爭,藥品的高利潤,必然會吸引藥廠加大投入,促使葯價降低,也有葯企會直接生產兩百一天的便宜葯佔領低端市場。

開放醫療市場,才不會像今天這樣供不應求看病貴看病難。

應該更加嚴格監管農業?

政府監管醫療行業的一大理由是要保證安全性。其實農民做的事比醫生重要得多,政府是不是應該強制購買「飯保」啊?是不是應該規定必須取得行農許可證才能種地啊?你沒個農學博士,搞得清楚農作物有沒有慢性毒性?知道農藥殘留多少是安全的?你知道什麼是轉基因嗎?無照種地,不亂套了?還不僅要有農學博士和行農許可證,沒有政府出台指導意見,農民逐利,糧食吃死人怎麼辦?安全性無法保證啊!還有更重要的是,沒有政府強制,農民不種地了怎麼辦?我們豈不是都要餓死?應該把農民全部納入公務員系統,政府統一安排勞作才能保證安全性!


不合理

醫生付出的代價還好說,就是用藥選擇困難綜合症和患者恢復不理想帶來的多餘工作

患者需要付出時間和健康的代價,有時候甚至是生命

別老問國內一些合不合理的事了,沒幾件合理的


「干預」一詞不準確,而是告訴你哪些治療手段和藥物可以報銷,哪些得自費。只是一個選擇題罷了,何須長篇大論。


不是合不合理的問題,是大勢所趨

醫保基金已成為醫療機構最大的支付方,醫保醫療機構醫療收入中約百分之七十來源於醫保。因此醫保就有很大的權利來決定是否支付 如何支付費用。假如醫療機構服務 收費行為不規範,運轉效率低,那麼醫保是否可以對他打個折呢,反之,做得好是否可以獎勵呢?有獎有罰才能促使最好嘛。從這個角度看,醫保行使了監督醫療機構的角色,替參保者監管。這是有必要的,因分散的參保者力量弱,缺乏專業知識。


我認為,這就像現在很多沒必要的檢查是為那些醫鬧還債一樣,現在醫保干預醫療是為以前醫生過分開輔助用藥還債


合理!強烈建議醫保干預醫療過程,這會增強醫生操作的規範性,提高患者就診體驗,保護患者權益。

比如在美國,由於很大比例醫療費都是由商業醫保支付,考慮到保險公司的盈利為目的,他們會監督診療過程中各個環節,如果醫生有失誤的地方,保險公司完全有理由拒賠(拒賠部分也無需患者承擔)。這樣的結果就是美國的醫生在診療過程中非常規範,且服務態度很好,因為稍有紕漏就可能拿不到自己該拿的錢。


總額限制,人均每次就診消費限制。

醫院內部明確傳達,醫保患者平均單次就診費用不得超過xxx元,否則就扣發獎金。

能一次看完的病,為了拉低單次消費額,折騰患者跑兩次三次。

一人次,一次一百元;變成了三人次,每次四十元。

然後醫保老爺和衛計委都很高興:小大夫不錯嘛,本來只能看一個患者,現在能看三個了,每次也不貴。

這就是xx解決看病難和看病貴的思路。


歸根結底,錢不夠用。政府投入少,公立醫院裡,醫保葯,限制這限制那。私營醫院,就我所在的城市,前幾年,醫保病人去住院,醫院管吃管住,最後還能不花錢甚至拿錢出院。為什麼?因為某些原因可以套用醫保的錢,然後公立醫院受罪了,醫保每個月都來查這查那,這也不能用那也不能用。


其實是大家心態出了問題。

我國政府現行的醫保是什麼?搞清楚,不是全民免費醫療,而是基本醫療保險!

基本,基本,基本(劃重點啊!同學們!)

基本醫保不是替你個人醫療行為全盤買單,而是保障全體參保人基本醫療支出的。

就簡單的居民基本醫保來說,一年交一、兩百的保費,而後,希望產生了藥費、治療費用統統報銷,可能嘛?

所以,並不是醫保規定說這個葯不能開,那個治療不許做,而是你該檢查的檢查、該治療的治療、該吃的葯吃!反正只保證你基本的醫療保障水平。高額的?全部的?請出門右轉商業保險。


這個不叫干預醫療過程,醫保只是規定哪些藥品或診療項目屬於醫保報銷範圍,完全不干涉醫生如何用藥,醫生根據病人的治療需要制定治療方案即可。


好像跑題了。。。


合理也不合理吧,其實可以更合理,利用第三方的保險公司,來調控,就像汽車保險,有了保險就敢上路,享受什麼樣的服務,就看你花多少錢,買什麼樣的保險了,選擇什麼樣的保險公司了。


醫院見習中,剛結束CT的見習,轉到了超聲,還沒來得及了解超聲有沒有醫保,但是好像沒有,因為超聲沒人冒名頂替,CT見習每天工作的一部分就是和病人鬥智斗勇,有的是人用有的是的理由冒名頂替,真的好累。。。我都想像不到要是所有檢查都能醫保醫院的負擔得多重,你能想像的到我剛見習的時候沒有對性別導致主任親自教導我時候的感覺不,自己粗心沒意識是一方面,但是人和人之間最基本的信任都沒了啊親

好像跑題了。。。


事實上,都是可以用,只是醫保不報銷這部分費用病人自費而已;醫保的首要目標還是保障最基本的醫療,在基本診療藥物目錄里的可以報銷,而你的治療費用要從醫保基金支出的話就要照目錄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南京 2017 年出台的房產新政:碩士生可直接購買、新用戶 3 年不得賣房?對房市有何影響?
怎樣看待衛計委的2020年家庭醫生簽約擴大到全人群?
南京有什麼優點或特點成為直轄市?
有沒有理論可以(或看起來可以)解釋政府政策只會損害而不是促進文化的傳承和發展?
中國現在哪個省份建築市場前景相對而言不錯?

TAG:醫療 | 政策 | 醫療改革 | 臨床醫學 | 醫療保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