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羅大佑的專輯《之乎者也》?
《之乎者也》(1982年),羅大佑首張創作專輯。1.鹿港小鎮2.戀曲19803.童年
4.錯誤5.搖籃曲6.之乎者也7.鄉愁四韻8.將進酒9.光陰的故事10.蒲公英這一趟音樂的路,走得好辛苦。在東方與西方、傳統與現代、嚴肅與通俗間,我幾乎是一路跌跌撞撞摸索過來的。因為前面沒有足跡可尋。而現在,我想果實已經在成長了。因此,請開啟你通 向心靈的耳朵——至少這裡沒有不痛不癢的歌。假如不喜歡的話 ,請回到他們的歌聲里,因為這中間沒有妥協。
我們的音樂成長得很慢:「歌曲審查之,通不通過乎,歌曲通過者,翻版盜印也」,是不是大家都得想一想。處處防範,胸襟狹 窄的執行者,就像坐在角落一邊摔玩具發脾氣一邊啼哭的小孩子 ,誰也無能為力。該感謝的人太多了,但我知道不用一一列出,因為他們知道我衷 心的感謝,雖然我不善於表達。但我必須談到我的父母,他們為 我的叛逆承受的太多太多了。當然,還有向我們預示「凡走過的 ,必留下足跡,凡努力過的,必將收穫」的那一位。
感謝 @范翔宇邀請
一句話總結 1982年出版的羅大佑的《之乎者也》是華語樂壇最偉大的專輯 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它的思想性和藝術性好比英語樂壇的1965年出版的Bob Dylan的《Highway 61 Revisted》在當年的政治社會環境下猶如黎明破曉前的黑暗中一道厲閃 開啟了民智 推動了社會進程曲風跨越民謠 搖滾 藍調 雷鬼 流行 幾個音樂流派 直接刺激激發了華語樂壇的無數後輩如何評價《之乎者也》? 我還沒有資格去評價
要寫介紹《之乎者也》的文章 恐怕要寫一本書這裡只能簡單地談談自己聽歌的觀感更加深入的東西要靜下心來研究才行這張專輯的時代大背景
1980年代初 世界在持續的冷戰中 正在醞釀一股巨大的力量為結束舊時代開始蓄積力量 直到1980年代末 全世界進入新的歷史時期在這一段歷史中 出現了大批改變舊世界 決定了我們的新世界的偉人1980年 韓國爆發了光州民主化運動 揭開了東亞人民要求民主的序幕這股旋風也刮到了台灣 在蔣家父子獨裁統治台灣幾十載的背景下這股思潮首先在知識分子和年輕人中擴散
在不斷的打壓和鬥爭之後 1987年7月15日 台灣解嚴過了幾年也刮到了大陸 併產生了一系列的效應影響到了東歐和蘇聯 柏林牆應聲倒下 舊世界結束新的世界誕生了 並延續到今天 鄧小平 蔣經國 盧泰愚 戈爾巴喬夫 撒切爾夫人 里根 這些名字牢牢地刻在歷史上《之乎者也》誕生在這場翻天覆地的大變化的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時代羅大佑作為當年的青年知識分子 為這場大變革的到來 起了不可磨滅的作用這張專輯的個人小背景
1974年 20歲的醫學生羅大佑嘗試創作第一首歌 為徐志摩翻譯的英國詩人Christina Rossetti的作品譜曲同年張震岳出生 在縱貫線的演唱會上 張震岳和羅大佑一同演唱了這首和他一樣年紀的作品之後羅大佑一邊學醫從醫一邊創作歌曲後來在圈內小有名氣 被邀請為當時的明星 劉文正 張艾嘉等人創作歌曲後來羅大佑決定發表自己的第一張專輯 把積累了8年的作品精中選精在各個唱片公司投稿 無奈皆被拒只有剛成立的滾石唱片 願意冒風險做一些不同的音樂 簽約了羅大佑後來滾石唱片公司一直走文藝 搖滾 革命的路線 為華語樂壇做出了最巨大的貢獻羅大佑向父親借了一筆錢 跑去日本做編曲和錄音
為了不被他平時醫院裡的患者認出來 他燙了爆炸頭 帶上大墨鏡 一襲黑衣 出現在唱片封面很多人認為他在向他的偶像Bob Dylan致敬 因為迪倫當年也是這一形象相隔20年 這兩位墨鏡爆炸頭都開啟了他們所在樂壇的新篇章1982年4月21日 這張歷經曲折的專輯終於發表在台灣社會掛起一陣黑色旋風 當年狂賣15萬張後來評選的台灣唱片200強居第一位也是我心中最偉大的華語唱片1. 鹿港小鎮
作詞 羅大佑 作曲 羅大佑 編曲 山崎稔
一曲激蕩人心的搖滾 開啟了這張專輯
據蔡康永回憶 在2009年 縱貫線出發演唱會上羅大佑的第一首歌曲 鹿港小鎮響起的時候 他們一排的人都開始飆眼淚在第一輪歌曲串燒的時候 張震岳唱了 分手吧李宗盛唱了 我終於失去了你 周華健唱了 愛相隨 都是情歌
只有羅大佑執拗地用這樣得一首歌開唱後來在歸來演唱會得串燒里張震岳唱了 思念是一種病 李宗盛唱了 愛如潮水 周華健唱了 你現在還好嗎只有羅大佑唱的還是 愛人同志 他總是這樣由一些日本樂手演奏了這首歌曲的伴奏 是一首標準的搖滾
其中的吉他riff 也是標誌性的旋律他用蒼涼的吟唱和憤怒的嘶吼 完成了人聲部分是這首歌成為了華語樂壇最偉大的單曲之一和汪峰的《北京北京》一樣
在這裡 我們可以把台北和鹿港換成我們最熟悉的地名
會發現80年代的台灣社會和我們當今的社會如此的相似多少人離開家鄉 向著被人們傳說成天堂的地方奔去包括那些國內的一線大城市 也包括那些西方國家北京是黃金天堂嗎 美國是黃金天堂嗎只有闖過哭過的人們 在夜晚的天橋上 俯身看著模糊的車燈閃爍 才能明白離家之前覺得外邊的世界好 到了外邊花花綠綠的世界有覺得家鄉好這首歌也表現了城市化速度過快 使人們迷失
祖宗的傳統消失殆盡 大規模的拆遷改建清除了老屋當然由於這首歌 羅大佑被印上了保守派 反城市化的標籤但是 哪些是需要保留的 哪些是需要引進的是要高速公路 還是留衚衕 建哪些高樓大廈 留哪些四合院才是我們應該問的問題 而不是一概接收或是否定2. 戀曲1980
作詞 羅大佑 作曲 羅大佑 編曲 山崎稔
2008年 第19屆金曲獎 在周華健 李宗盛 表演後
兩位「小弟」為「大大哥」羅大佑擦拭鋼琴 老大獻唱一首戀曲1980這首歌在當年是反社會價值觀的一首情歌因為 他沒有歌頌愛情天長地久 還說男人沒有擁有女人的權利「今天的歡樂將是明天創痛的回憶 」「姑娘世上沒有人有佔有的權利」在這裡 羅大佑又變成了自由派愛情是你情我願 最後愛恨扯平兩不相欠 沒有什麼永遠不永遠女人不是男人的物件 男人也不是女人的 誰也沒有擁有誰的權利後來1988年 羅大佑創作了 戀曲1990
1994年 又有了 戀曲2000過了2000年 大家都在盼戀曲2010可是 羅大佑2012年成了父親之後 為女兒寫了一首戀曲2100 直接到了22世紀以後有機會可以寫一寫羅大佑的戀曲系列1980-1990-2000-21003. 童年作詞 羅大佑 作曲 羅大佑 編曲 山崎稔
這首是羅大佑作品裡歌詞最多的一首歌
有無數的歌詞修訂版誰也想不到 黑色的羅大佑在批判了社會 推翻了傳統戀愛觀後演唱了童真的一首歌 雖然這首歌的原唱是張艾嘉據羅大佑後來說 這首歌是被張艾嘉搶走先演唱的後來自己才錄了這個版本當年是天天盼望長大的童年
現在不時想回到童年的成年《諸葛四郎和魔鬼黨》是當年風靡台灣的漫畫書
到底是誰搶到那寶劍 應該是好人最好獲勝吧4. 錯誤作詞 鄭愁予 羅大佑 作曲 羅大佑 編曲 山崎稔
羅大佑在鄭愁予的原詞後 又加了自己寫的一段
卻毫無違和感 看出了羅大佑的文字功底這首歌的編曲和他下一張專輯裡 稻草人的編曲在當年的華語樂壇簡直是神作 像是西方的藝術搖滾中國風化的產物關於羅大佑的開創性和先鋒性 請看這裡
有哪些音樂中的創意讓你感到「音樂還可以是這樣」? - Zhu Johnny 的回答歌詞里的」哎呀妹子「 這樣讀出來一股東北味的詞
在羅先生的歌聲里無比優美詩意 這就是大師吧5. 搖籃曲作詞 羅大佑 作曲 羅大佑 編曲 羅大佑
羅大佑鋼琴自彈自唱
和他的很多作品一樣 這樣一首應該甜甜的搖籃曲變得如此深沉是告訴孩子母親的辛酸的一首詩「讓孩子們留下一些塵封的記憶讓他們將來懂得去辛酸地回憶」他在另一首作品《母親》里寫道
「無言的牽掛中想你在世間流浪 孤單的思念中盼你往歸途遙望」「母親的懷中有個藍藍的海洋 曾經你也有一個青春的臉龐 你如此端詳的這張迷惑的臉 和那歷經風雨和冰霜寂寞的眼 」這種深沉的感情 只有歷經生活艱辛後的子女
回頭想起父母的養育才感悟的出來6.之乎者也
作詞 羅大佑 作曲 羅大佑 編曲 羅大佑
專輯同名曲 黑膠唱片為B面第一首
這首歌是一首雷鬼風格的歌曲 也可能是華語樂壇的第一首Reggae這首歌一上來 利用「之乎者也」給出了中國古人的三種的觀點第一個是孔子 知之為知之 不知為不知 是知也 是儒家思想的入世 第二個是唐朝隱士 姑蘇城外的寒山子 受佛家和道家混合影響寒山子留下的詩和哲學 被後世很多人推崇包括美國50年代的垮掉的一代把寒山子視為鼻祖知之為不知 是道家和佛家禪宗的出世 隱匿鋒芒第三個應該是孟子筆下的齊人有一妻一妾的齊人不知為知之 不在乎在乎 是本末倒置 不分黑白 的市井凡人的哲學然後羅大佑讓我們聽聽現在的年輕人在說些什麼 背景音出現了一聲慵懶的「哇塞」當時西方的物品和思想進入社會 讓年輕人沒有了頭腦 盲目去追求新潮把一些摩登的詞語掛在嘴邊 這樣顯然不好 但是他繼續問 那應該讓年輕人怎樣呢古代的思想落滿灰塵在那裡 我們今天的呢今天的教育總有一把剪刀在等著剪掉不同的觀點 清湯掛麵一般照本宣科
這就是古代所講的要尊師重道的教育嗎 羅大佑在這裡抨擊教育制度接下來 隨便唱一些風花雪月 隨便啦啦啦唱過去 就是我們所謂的民歌嗎
七十年代初 台灣開始了唱自己的歌 用中文國語唱歌的民歌運動本來的運動卻被歌曲審查制度 搞得七零八落本來要唱的思想 被閹割 只有沒有內容的愛來愛去才能發表羅大佑的這首歌和專輯裡的別的歌曲 也遭遇了同樣的命運關於《之乎者也》曾經被和諧的具體 請看這裡汪峰花火專輯大陸版跟台灣版有何不同? - Zhu Johnny 的回答最後他把之乎者也做了諧音的變換 寫出了這首歌我最欣賞的一句
「眼睛睜一隻 嘴巴呼一呼耳朵遮一遮 皆大歡喜也大家都知之 大家都在乎袖手旁觀者 你我是也」John Lennon也寫過「 Living is easy with eyes closed」遇到社會的不公? 黑暗?把眼睛閉上 耳朵遮上 嘴上還要三呼萬歲 盛世就皆大歡喜了嘛 為什麼要亂說實話呢所有人都懂得事情應該的真相 所有人都在乎這些 因為早晚會關係到自己但是袖手旁觀 點蠟燭祈福 轉發然後感動得一塌糊塗 不去追問責任 過幾天把什麼都忘了的 不也是我們所有人嗎可是你讓現在的人們怎麼做呢
羅大佑所批判的台灣80年代初的社會讓我們覺得好熟悉呀7. 鄉愁四韻
作詞 余光中 作曲 羅大佑 編曲 山崎稔
關於這首歌的中國風格請看
如果只讓你推薦一首中國音樂,你會推薦哪一首? - Zhu Johnny 的回答羅大佑把余光中的詩歌譜上曲子 親自彈奏木吉他伴奏讓我們感受到了他精湛的指彈技巧 把吉他彈出了古琴的韻味再配上他的吟唱 6分鐘的一首歌會讓你默默留下淚水長江在一片熟悉的土地上奔騰 雪花在一片的的天空里飛舞
然而這些 羅大佑他們已不再能看到那些在典籍課本里關於祖國的描述 也能出現在想像之中了那海棠葉的版圖 臘梅花的國花 誰能還給他們呢現在的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這鄉愁 四溢8. 將進酒作詞 羅大佑 作曲 羅大佑 編曲 羅大佑
這首借用典故的歌詞 很可能是羅大佑在一次暢飲醉酒後的洋洋洒洒
從國到家 到自己的愛情 人生 揮灑地如此瀟洒 不遜於李白的將敬酒少年的他曾經迷惑 為什麼祖國碩大的版圖 確是一個遙遠陌生的傳說黃河 只聽說沒見過 這個名字居然如此熟悉又陌生侯德健也寫過「雖不曾聽見黃河壯 澎湃洶湧在夢裡」然而這些變成了守望的沉默 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轉身想到自己的愛情 也變成了不堪回首的過去
古來聖賢皆如此 唯有繼續進酒才能解憂可是酒入愁腸成相思淚 一次次的戀愛的風花雪月過後是無限的哀愁和默然轉眼間 青春年少已一去不復返 青春的小鳥不再回來
當年矯情的酸文詩歌 已再沒有情調去寫那無憂無慮盡情作 總想搞得轟轟烈烈的校園愛情 已經沒有機會再重來我們沒有珍惜的 現在不再擁有 包括我們同學少年 喝酒吹牛逼的談笑風生家國 愛情 青春 都是如此之難啊喝吧 今宵有酒今宵醉 莫再提起那人世間的是非9. 光陰的故事
作詞 羅大佑 作曲 羅大佑 編曲 羅大佑
光陰的故事是羅大佑寫給張艾嘉演唱的歌曲
不否認張艾嘉是一個才女 特別在導演 演員方面但是她的歌聲真的是不敢恭維然而 她卻讓當年的大師們 爭相把最好的作品送給她唱羅大佑和她有一段轟轟烈烈的愛情 並情切地稱她為小妹 給她寫了 光陰的故事 童年 春望 歌 等等在他們的愛情在風口浪尖的時候 他寫了一首歌叫小妹然而後來他們還是分手了 從此羅大佑再也沒有唱過這首感人至深的作品李宗盛情切地稱她為張姐 並給她寫了愛的代價 忙與盲 等等「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首李宗盛」這句話 就是張艾嘉為李宗盛錄製的介紹詞下圖是張艾嘉在錄製光陰的故事 左邊是年輕氣盛的羅大佑 右邊是意氣風發的侯德健2000年 中國大陸終於對羅大佑解禁 准許他來開演唱會
據當年的人們回憶 大家坐著火車從北京趕到上海通宵全火車都在唱著羅大佑的歌所有的人都由他的歌聲承載著自己的記憶那一個人初次等待的青春 兩個人初次流淚的青春 我們所有人初次回憶的青春在經歷了這麼多之後 這首歌是最適合同學聚會 一起懷念青春的歌那些情詩 書信 簡訊 郵件 紀念品 小東西 你還保存著嗎
高曉松寫道「歲月不留痕,忘了相親相愛的人 你我也會蒼老連相片也看不清 只有你的小東西還藏在我的日記本里 紅的像火一片楓葉上面刻著你和我的心」歷經了如此的路程 時過境遷 希望你還有依舊的笑容推薦一部電視劇 2008年由王偉忠製作的《光陰的故事》
在羅大佑和其他70 80年代老歌的穿插 和 標誌性的歷史事件中這部劇講述了當年撤退台灣後 大陸來的外省人和當地的本省人互相了解融合的眷村故事是一部大時代下芸芸眾生的悲歡離合 有笑有淚 那些出身於眷村的名人們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9C%B7%E6%9D%91#.E7.9C.B7.E6.9D.91.E5.87.BA.E8.BA.AB.E7.9A.84.E5.90.8D.E4.BA.BA10. 蒲公英
作詞 羅大佑 作曲 羅大佑 編曲 山崎稔
專輯最後一首歌 是一首格調略輕鬆溫暖的民謠
在70年代 美國與台灣斷交 島內又發生了許多事件後羅大佑說:「歌曲好像是安慰自己,讓自己有個路可走。」 在思考 憤怒 追憶 流淚後 為這張專輯畫上一個陽光的句號朝陽升起 新的一天開始了 我們一起憧憬美好的未來這首歌的蒲公英 讓我想起2010年10月9日的Google doodle
紀念約翰列儂誕辰70周年伴著Imagine的鋼琴聲 一顆蒲公英放飛了幾顆飛翔的種子後來它們落地生根結出滿地鮮花枝蔓然後列儂的臉出現在其中「You may say that I"m a dreamer But I"m not the only one I hope someday you"ll join us And the world will live as one 」羅大佑的《之乎者也》也像一顆蒲公英的種子種入我們的心中 希望這顆種子會在我們身上生根發芽只講我聽過的,按順序來
1.《童年》引用別處的一段回答為什麼說羅大佑在華語音樂創造的高度,從內容到形式都是無與倫比的? - 野趣軒人的回答這樣的主題因為是有感而發,所以讓人能產生強烈的共鳴,這是很多無病呻吟的歌曲所無法比擬的。
如《童年》:隔壁班的那個男孩怎麼還沒經過我的窗前
嘴裡的零食手裡的漫畫心裡初戀的童年總是要等到睡覺前,才知道功課只做了一點點總是要等到考試以後,才知道該念的書都沒有念一寸光陰一寸金,老師說過寸金難買寸光陰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迷迷糊糊的童年陽光下蜻蜓飛過來,一片片綠油油的稻田水彩蠟筆和萬花筒畫不出天邊那一條彩虹什麼時候才能像高年級的同學有張成熟與長大的臉盼望著假期盼望著明天,盼望長大的童年嘿,哪個調皮孩子小時候沒有因為貪玩而忘記做作業的情景呢?哪個少女沒有情竇初開懷春等待的境遇呢?又有誰在童年時沒有期望快快長大以便可以如何如何呢?所寫的都是大家好似曾經發生的故事,所以一聽就好像回到了童年,三十年後再聽,想到的已不是童年,而是初聽的回憶,情感的積澱則愈發濃厚。
初聽此曲是小學,當時只當做校園歌曲來聽,不知道寫下這首歌的人竟是華語流行音樂教父。少不更事的時候只覺得好聽,過十年再聽已經陷入回憶,又過數年聽到此歌,眼前浮現的已是初春下午趴在課桌上被陽光溫暖照射的情景,那些夏日夜晚乘坐麻木穿過田野去遠處學習游泳的日子。小學畢業多年,同學們再次相聚,曾經鬧過的矛盾打過的架一笑泯之。
2.《光陰的故事》
這首歌是非常典型的羅大佑式意象鋪排形成長句的歌曲。與《童年》一句話描述一個情景不同,《光陰的故事》對意象的描述已經有了蒙太奇的感覺,一個又一個短語構成跳躍的剪影,「春天的花開」、「秋天的風」、「冬天的落陽」,「發黃的相片」、「古老的信」、「褪色的聖誕卡」。這樣的鋪陳簡直就是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的遙遠傳承,周德清贊《天》為「秋思之祖」,王國維評其「寥寥數語,深得唐人絕句妙境」。《光陰的故事》或許達不到這樣的水準,但如果單把歌詞拿出來作為詩歌品鑒,依然是現代詩中的精品。第一次聽《光》是在高中,連第一段歌詞都沒有經歷完整。過了幾年《中國合伙人》上映,片尾三人合唱的《光》與他們奮鬥、爭執、牽絆的歲月交相輝映,讓人心酸。大學畢業時整理物品,從抽屜里翻出ex寫給我的賀卡與信,才明白什麼叫「過去的誓言就像那課本里繽紛的書籤,刻畫著多少美麗的詩可是終究是一陣煙」。當你熱戀的時候,說出的誓言自然是真心實意的,但現實的蹉跎與糾葛也是真實萬分的,曾經無限期許的未來就在反反覆復地爭吵與矛盾中不經意的遠去,曾經以為都是別人的錯回看時才知道自己的幼稚年少。
《光》的旋律也柔和中帶著滄桑,每一段的旋律都是一樣的,在《之乎者也》專輯中,《鄉愁四韻》和《戀曲1980》也是同樣的模式,在反覆的旋律中人們不斷前行,又好像在重複做過的事。《光》的三段副歌都大體一致,只是光陰改變的人從一個人到兩個人再到一群人,留下的青春也從等待期許到傷感流淚再到回憶往昔。此時的心情如陳升《20歲的眼淚》相似:是20歲的男人就不再哭泣
讓我們彼此就這樣約定到40歲的時候我們再相逢笑說風花雪月算什麼沒有哭只有笑笑你當年的荒謬只有笑沒有哭笑你一個人走出風中沒有哭只有笑笑你當年留不住留不住就罷了男人的心其實也會痛
3.《鹿港小鎮》
能夠接觸到這首歌是因為2010年10月縱貫線來武漢開演唱會,當時我上高三被禁止娛樂活動,所以後來去音像店買了一張縱貫線台北「出發」演唱會的DVD,開場結束以後就是一段四人經典的串燒,《鹿》作為羅大佑的代表作成為其中一首。羅大佑自己描述歌曲靈感來源於和一個洗車年輕人的交談,當時的台灣經濟正在復甦,城市化的推進導致城鄉發展失衡,大量農村勞動力來到城市,而農村也在進行現代化的發展。這樣造成的後果在近十幾年來的大陸已經清晰可見,城市內的廉價勞動力越來越多,競爭增大,污染嚴重;農村裡的生態失衡,文明破壞,留守兒童成為一大難題。正如歌中所唱:假如你先生回到鹿港小鎮
請問你是否告訴我的爹娘台北不是我想像的黃金天堂都市裡沒有當初我的夢想在夢裡我再度回到鹿港小鎮廟裡膜拜的人們依然虔誠歲月掩不住爹娘純樸的笑容夢中的姑娘依然長發盈空再度我唱起這首歌我的歌中和有風雨聲歸不到的家園鹿港的小鎮當年離家的年輕人聽說他們挖走了家鄉的紅磚砌上了水泥牆家鄉的人們得到他們想要的卻又失去他們擁有的門上的一塊斑駁的木板刻著這麼幾句話子子孫孫永保用世世代代傳香火
對於最後一段的理解最近幾年愈發深刻,在城市現代化的進程中,就有的文明古迹到底應該怎麼處理?新中國成立以後各地掀起拆城牆的狂潮,曾經恢弘的古城旦夕破滅。為什麼西方國家可以與古舊的房子並存共處,我們就一定要破而後立?這難道就是土地國有化帶來的弊病?上次從江漢路沿勝利街步行,沿途很多磚瓦結構的房子都拆除了,武漢市得到了一批寸土寸金的土地,但是武漢的歷史也驟然砍了不少。中國的歷史不應該只存在於遺址廢墟中,但是在城市現代化的進程中,能夠代表城市歷史的建築被一一拆除後,城市的歷史就成為了空中樓閣,無怪外國人質疑我們所謂的古城。
先寫三首,慢慢填坑。一言概之:這是華語專輯歷史上最偉大的作品。
羅大佑之後專輯的作品的精神,在這張專輯裡都有根源。對現代文明的反思如《現象》、《未來的主人翁》根在《鹿港小鎮》與《之乎者也》。對「家」的反思如《亞細亞的孤兒》、《吾鄉印象》、《皇后大道東》都出在《鄉愁四韻》和《錯誤》,對政治的揶揄如《愛人同志》、《侏儒之歌》則是家和現代文明反思的延伸。對愛情的悲觀,如之後的《戀曲1990》、《是否》、《似是故人來》都能在《戀曲1980》與《光陰的故事》里窺見一斑。要評價這樣一張專輯,以個人的能力來說,筆力實在不足,只能儘力一試。
在這張專輯之前,台灣的歌壇由於國民黨的審查運動,都是些「不痛不癢」的歌如《橄欖樹》,或者是符合當時意識形態的歌如《龍的傳人》,當時的「民歌運動」,雖然風風火火,但大都是粉飾太平之作,真正能觸及到社會變遷的歌曲寥寥無幾。就在寶島唱著「他們都是龍的傳人」做埋沙鴕鳥的時候,羅大佑在《亞細亞的孤兒》里唱著「亞細亞的孤兒在風中哭泣,沒有人要你和玩平等的遊戲」,這些一脈相承的東西,早在《鄉愁四韻》與《錯誤》里埋下了,這兩首歌的作詞分別是台灣著名詩人余光中與鄭愁予,但這兩首歌里還只是「鄉愁的燒痛」。上世紀70-80年代當台灣在經濟的極速發展中,現代文明與傳統文化的衝突,不可避免,審視現如今的中國也是如此,童年時候的雜貨店被摩天大樓所取代,走街串巷的賣貨郎變成連鎖超市,在北京、上海打拚的我們只能在「夢裡回到鹿港小鎮」,內心在徘徊,否定「台北不是我的家,我的家鄉沒有霓虹燈」的同時,家鄉也在飛速變化,紅瓦變作水泥,我們都回不到過去的家園,我們都或多或少得到我們想要的,卻又失去我們擁有的。
年少時的愛情,我們幻想的是白首偕老,永不相離。羅大佑則給出了近乎殘酷的現實:不再是舊日熟悉的我,有著舊日狂熱的夢。在《戀曲1980》里的姑娘,「你曾經對我說,你永遠愛著我」。在《光陰的故事》中,羅大佑給出了答案「年輕時為你寫的歌,恐怕你都已忘了吧」。初聽這首歌時,正值剛入大學,只聽得進旋律,如今年近而立,再聽這首歌,旋律常常在回憶里被剝離,隨著「刻劃著多少美麗的詩,可是終究是一陣煙。」化作會心一笑。
《童年》這首歌,大概是這張專輯裡最為大眾熟知的一首歌了,最早是羅大佑為張艾嘉創作,這首歌翻唱者眾多,歷經三十餘年旋律依舊朗朗上口,輕快活潑。歌詞以孩子視角寫來,童趣與雋永俱有。不經意處顯露羅大佑作詞的深厚功力。
國情、愛情、友情大概是少年人最重要的情感。羅大佑在《將進酒》給了我們一個深情但並不溫暖的擁抱。從「故園回首明月中」,到「一個斷了翅的諾言」,最終到「我曾珍惜的我不再擁有」,國成故園,誓言斷了翅,老友不再擁有,「變」與「孤獨」一直是羅大佑整個音樂生涯的表達的精神之一。一如之後在《是否》這首歌里羅大佑所寫所唱:「情到深處人孤獨」。
最後的最後《之乎者也》,我個人揣測是對當時台灣教育與社會文化的反思,從孔子,到寒山子,最終到一般的老百姓。從知之為知之的實事求是,到知之為不知的對現實的戲謔,最終老百姓的不知為知之的弄虛作假。羅大佑對教育者的表裡不一,民眾的麻木的嘲弄,呼之而出。對當時歌壇的「民歌運動」也表達了懷疑,「所為民歌者,是否如此也?」,在歌曲的結尾,羅大佑對自己也發出拷問:」袖手旁觀者,你我是也「。
但最終羅大佑並沒有袖手旁觀,於是我們可以聽到這樣一張偉大、振聾發聵的專輯,這些就是這張專輯的偉大之處。
最後「這裡沒有不痛不癢的歌,假如不喜歡的話,請回到他們的歌聲里,因為這中間沒有妥協。」出自《之乎者也》專輯文案。這一趟音樂的路,走得好辛苦。在東方與西方、傳統與現代、嚴肅與通俗間,我幾乎是一路跌跌撞撞摸索過來的。因為前面沒有蹤跡可尋。而現在,我
想果實已經在 成長了。因此,請開啟你通向心靈的耳朵——至少這裡沒有不疼不癢的歌。假如不喜歡的話,請回到他們的歌聲里,因為這中間沒有妥協。
我們的音樂成長得很慢:「歌曲審查之,通不通過乎,歌曲通過者,翻版盜印也」,是不是大家都得想一想。處處防範,胸襟狹窄的執行者,就像坐在角落一邊摔玩具發脾氣一邊啼哭的小孩子,誰也無能為力。
該感謝的人太多了,但我知道不用一一列出,因為他們知道我衷心的感謝,雖然不善於表達。但我必須談到我的父母,他們為我的叛逆承受的太多太多了。當然,還有向我們預示「凡走過的,必留下足跡,凡努力過的,必將收穫」的那一位。羅大佑——1982年4月《之乎者也》文案
1982年,華語流行音樂史上最偉大的一張專輯——《之乎者也》
的橫空出世,轟動整個台灣樂壇。這裡必須要首先提出來的一點是,羅大佑之所以在華語樂壇有如此重要的地位,關鍵因素是在於,他可以說是第一位創作只屬於華
語樂壇的純正的流行音樂的人。正如他自己所言:這裡沒有不痛不癢的歌。所以有必要簡單科普一下當時台灣樂壇的現狀。(順便提一下,台灣樂壇一直以來就是華
語音樂的代表,在七八十年代,崔健出來之前,大陸尚未有自己的音樂,而在香港,儘管有很多非常非常優秀的歌手,但是缺乏屬於自己的音樂,網上有一個說法,
就是那時候,中島美雪一個人養活了半個華語樂壇,不熟悉的同學,可以自行搜索下此人。)
1975年,中國大陸尚在文革的陰影之下,音樂無從談起。而在當時的台灣,楊弦和胡德夫在台北中山堂演唱余光中作詞的歌曲,是為台灣民歌運動的開始。而此次的民歌潮,也終結了此前台灣樂壇沒有自己的音樂作品,隨意翻唱日本,歐美樂壇的黑暗時期。(60年代初,台灣當局全面禁止並管制台語歌謠,使得本土音樂發展歸於停滯的邊緣)這之間湧現兩大批優秀的創作人和歌手,比如劉文正,比如李壽全,比如蘇芮等等等等。
但儘管,那時候台灣樂壇開始有了自己創作的音樂,可是曲風單一,格局不大成了限制音樂發展最大的絆腳石(究其原因,政府管制仍然要記頭一等功)。在
音樂上,不止是曲風單一的問題,很多歌詞,也一脈相承,以短句為主,或者是借用現有的歌詞,比如《橄欖樹》等等。在思想深度上,尤其
到民歌運動發展到後期,也變得越來越蒼白虛弱無病呻吟。民歌運動起始於知識分子的自我覺
悟,一開始深受知識分子族群喜歡,但當他普遍化,不再是小眾而是大家都在唱,拿一把吉他都能自稱民歌手後,自視甚高的知識分子又將他拋棄,又轉回去聽曲高
和寡的歐美搖滾樂及古典音樂了。台灣在政治、社會、文化,方方面面都蠢蠢欲動,都在尋找一個可突破的缺口,這蠢蠢欲動的心之下,受困於政府,卻極少有人敢
當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參見新民周刊)
這時候,出現了敢為天下先的羅大佑。
《之乎者也》這張唱片是華語流行音樂教父羅大佑的第一張專輯,是他將自己從學生時代開始創作的歌曲經精心打磨之後提煉出來的心血之作。當年這張專輯
做
完之後,羅大佑捧著母帶四處尋找願意出版的唱片公司,卻屢遭碰壁;後來剛成立不久的滾石唱片終於接納了羅大佑,在1982年4月21日出版了這張專輯,他
們並未對它抱有多高的期望值,只是想讓這樣的作品也有面世的機會。然而沒想到這個名叫羅大佑的黑衣墨鏡青年一夜之間竟成了年輕人心目中的叛逆偶像,不僅唱
片銷量極佳,而且在當時的台灣社會掀起了一場「羅大佑是洪水猛獸還是社會良心」的大論戰,毫無心理準備的羅大佑被戴上了「青年世代的先知兼代言人」這頂大
帽子。這張專輯在日後的「台灣歌壇百張最佳專輯」評選中名列榜首,被評價為「在台灣國語流行樂壇投下的一顆改變流行樂史的原子彈」,被普遍認為是華語流行
樂壇真正的開山之作——以致人們只要提及華語流行音樂,就絕不能不提羅大佑和這張《之乎者也》。(參見國際在線)
對這張專輯的影響和地位,用一個最簡單的評價和最直接的事實可以說明—–不論你怎麼排華語流行音樂的專輯排名,《之乎者也》永遠在第一位。
必須要說的是,《之乎者也》這張專輯裡的歌,至少一半,可以拿來單獨開一篇文章分析,限於能力不足以及篇幅所限,這裡只列出曲目,感興趣的同學可以自行了解下。
1. 鹿港小鎮2. 戀曲1980
3. 童年
4. 錯誤
5. 搖籃曲
6. 之乎者也
7. 鄉愁四韻
8. 將進酒
9. 光陰的故事
10. 蒲公英下一個篇章,我們繼續回味羅大佑的黑色外衣——談談在離開台灣之前,羅大佑接下來的音樂作品。
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 轉載自花花世界
本文鏈接地址:羅大佑的黑色外衣時代—–《之乎者也》
我不會唱不痛不癢的歌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五月天的《孫悟空》?
※崔健為什麼翻唱南泥灣這首歌?
※如何評價萬曉利的專輯《太陽看起來圓圓的》?
※怎麼看待這次樂堡音樂節上夜叉樂隊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