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民國時期屬於「鍵盤俠」的人都有誰?

問題大家可以改進。


晚清的「清流」派,都是鍵盤俠,包括張佩倫(張愛玲的爺爺)、張之洞等人。早年這些人一度得勢,深受慈禧信任。

這些人喜歡自命正人君子,看誰做事情有漏洞,或者手段不清真就參上一本,發一些改革弊端,不顧現實的痛議。(和今天知乎噴子風格是不是很像)

老佛爺一度覺得這些人深具才識,又正派,打算大用這些人。結果中法戰爭,將這些人開到前線,導致戰爭一開始大敗。後來還是一些實幹派來擦屁股,才挽回局面。

張愛玲的爺爺作為戰爭前線統帥,戰爭一開始打,就嚇得逃出官府,跑到幾十里外的寺廟避難。有這樣的統帥,又如何不敗。

好吧,好歹你是清流,平時以正派人士自居,指揮失敗你不殉國也就算了(其實除了戰前決策,戰爭中也沒指揮,開打他就跑了),但總得在摺子上痛陳自己的錯誤吧。結果在他筆下,變成法軍元氣大傷,自己忍辱負重,高風亮節的形象。

小資教主張愛玲,其實個性和他爺爺還是頗有幾分相似的,都透著一股清高脫俗,「何不食肉糜」的氣息。


晚清最著名的鍵盤俠莫過於張佩綸了。張佩綸是李鴻章的女婿,張愛玲的祖父,擔任過李鴻章的首席幕僚。但張佩綸在最初的時候卻是李鴻章最大的敵人李鴻藻的頭馬,他和李鴻章關係的變遷,也與中國歷史的轉折緊密的結合在一起。

張佩綸是少年天才,同治十年,年僅23歲的張佩綸高中進士,還成為庶吉士,編入翰林院。光緒元年,升為翰林院侍講,成為皇帝近侍,並擁有了單獨奏事的權力。當時朝中大佬李鴻藻非常注意拉攏這些新進翰林,而這些翰林也樂得被李鴻藻這種朝中大員拉攏,以方便自己的升遷。於是,以張之洞張佩綸為代表的翰林新貴們結成政治小團體,瘋狂的攻擊李鴻藻的敵人,尤其是洋務派領袖李鴻章。因為這些翰林都是些皇帝近侍這種清貴的官職,又沒有實際執政經驗,因此被成為「清流」;而整天被清流們批判的那些實權官員,大多貪污腐敗蠅營狗苟,因此被稱為「濁流」。

當時,人們把清流比為青牛,稱李鴻藻為牛頭,兩員大將張之洞、張佩綸為牛角,陳寶琛為牛尾,寶廷為牛鞭,王懿榮為牛肚。這些人便是當時清流的領袖,因為這些人大都是北方人,因此被稱為北清流,與後期的南清流區分。慈禧太后樂得用這些沒有地方根基的傢伙對付權臣,因此非常支持清流派的發展。

1883年12月,中法戰爭爆發。以奕?和李鴻章為首的洋務派認為,法國實力強大,中國無法相抗,最好以和平談判為主。以李鴻藻為首的清流派認為,法國不堪一擊,普法戰爭就是明證。慈禧太后認為,除掉奕?的時機終於到了,老娘忍你好久了,絕對不能像上次那樣功敗垂成。奕?集團戰和不定,不久就出局了,但李鴻章的主和意見最終還是佔了上風。不滿的清流派開始大鬧,慈禧太后決定「你行你上啊」,李鴻章也想讓這些沒有經驗的清流們吃個大虧。於是,張之洞任兩廣總督,組織越南戰役; 而時任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的張佩綸外放為三品卿銜會辦福建海疆事宜,兼署船政大臣,組織對法海戰。善於談論軍事的張佩綸從來沒幹過軍事,完全手足無措,不理會詹天佑等人的正確建議,最終決定根據朝廷的「彼若不動,我亦不發」精神,下令「無旨不得先行開炮,必待敵船開火,始准還擊,違者雖勝尤斬」。沒想到法軍將領不講道理,來個霸王硬上弓,趁著上潮時突然攻擊,而張佩綸聽到炮響,拔腿就跑,最後戰戰兢兢躲在一個破廟裡不敢出來。水師將領看到上司跑了,也紛紛棄船逃跑,最終福建水師全軍覆沒。好在陸軍拚命抵抗,沒有使法軍成功登陸。聽到消息匆忙趕來的閩浙總督,左右找不到張佩綸,只好貼出尋人啟示,有線索賞銀1000兩。最終,在幾位老農的幫助下,總算找到了瑟瑟發抖的張佩綸。顯然,張佩綸這次攤上事了。

當然,如果我們以現代的觀點來看,當時福建水師的裝備和訓練遠不如法軍,而且還有中央掣肘,即使是張佩綸是納爾遜再世,也很難不全軍覆沒。但戰前逃跑畢竟太丟人了,這是無法洗白的,否則還可以學學張之洞,把失敗歸為別人,把勝利歸於自己,反而升官發財。我們知道,受傷的蟑螂從不會活過一個晚上,因為它會馬上變為其他蟑螂的食物; 同樣規矩適用於中國官場,犯了嚴重錯誤的老翰林馬上會成為新進翰林進身之資。本來,慈禧太后不願懲罰張佩綸,但翰林院躁動不已,最終只好將張佩綸充軍以平息眾怒。經過中法戰爭,北清流損失慘重,而以翁同龢為首的南清流趁勢崛起,他們將在甲午戰爭中表演另一場更加荒唐的鬧劇,當然,這是另一個故事了。

四年之後,張佩綸充軍回來,妻子早亡,張佩綸孤獨一人,凄涼寂寞。這時,老政敵李鴻章佩服張佩綸的才華,將其著入幕府,並將年僅22歲的女兒李菊藕嫁給年過四旬的張佩綸做填房。從此之後,張佩綸竭力為老政敵李鴻章效力。甲午戰爭時,李鴻章長子李經方試圖出任前線最高指揮官,張佩綸不願這個二世祖重蹈自己覆轍,於是阻止了這個計劃,反而惹得李經方大怒,最終買通幾個翰林將張佩綸趕回原籍。

甲午戰爭後期,朝廷想重新啟用張佩綸,但張佩綸不願再看到他大舅子的嘴臉,因此拒絕了。庚子年間朝廷重新啟用張佩綸,但張佩綸看到當年自己看不起的清流小弟們現在各個是朝廷重臣,因此拒絕了所有官職,僅僅以李鴻章幕僚的身份幫辦事務。李鴻章去世後,張佩綸不久也跟著去世了。


1912年袁世凱善後大借款之事曝光,時任《民權報》主筆的戴季陶發表了著名的文章《殺》:「熊希齡賣國,殺!唐紹儀愚民,殺!袁世凱專橫,殺!章炳麟阿權,殺!」臨時政府遂以毀謗罪名拘捕了戴季陶。

而被戴揚言要「殺」的唐紹儀(最後真被戴雨農的Assassin用斧子劈死了),以國務總理名義致電,公開為戴季陶說情:「言論自由,為《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所保障。」僅一天,戴季陶便以罰30枚鷹洋結案釋放。

不知道是否為段子,大家笑笑就好。


鍵盤俠的特點

1:只會找錯,不會想解決方法,更沒有實際行動。

2:即使找解決方法,也是自私加離譜。

3:嚴以律人,寬以律己。

4:為自己爽是第一目的。

通常政治家裡是沒鍵盤俠的,好心救國無力回天或辦錯事的顯然不是鍵盤俠。

所以從文人里去找吧,沒節操,只會罵,自私自利的……

周作人?不太像……


廣大看砍頭的人民群眾,鍵盤俠們是不會在歷史上留下什麼名字的。


印象中康有為應該算一個吧……


胡適是中國公知的祖師爺,在知乎說不得。

凱申先生對「我的朋友」可是不僅腹誹而且寫進了日記,是恨不能食肉寢皮的。

說胡適是鍵盤俠,居然被摺疊,公知自由派說好的言論自由呢?

看看胡適的抗戰言論吧。

瞧瞧胡適的吞金行為吧。

數數胡適的博士頭銜吧。

不是說胡一無是處,而是說他是鍵盤俠是挾洋自重是鄉愿是香蕉人而不是中國人。


國父中山先生

我就不明白了

那個什麼軍政 憲政什麼的是孫中山提出來的

憑什麼他是民主的先鋒

蔣介石是按照他說的做的卻被說成是獨裁?

也就是說民主的都是沒能力的嗎


說胡適那位,你匿名幹什麼,你這才是鍵盤俠,什麼根據都沒有,這才是鍵盤俠。

這問題我還是被邀請的,故意噁心我嗎。


我看各位答主說了一大堆,唯獨忘了梁啟超,他才是正兒八經的公知祖師爺,從晚清到民國,一直都是意見領袖。


說魯迅是鍵盤俠的那幾個,看過魯迅先生幾本書?


老康。。。不能算吧。。。他雖然敗類禽獸畜牲傻叉二百五,但是張勳復辟是不是跟老康有關。

我倒是覺得最像的是陳李之流。


閏土他的好基友-迅哥,躲在安全的租界裡面當噴子


這是一個陣容問題,不能以輸出去判定一個人,各司其職而已。


妥妥的孫大炮…說真的,下一個朝代要是寫當代的歷史,應該很有意思吧


覺得李鴻章是賣國賊的那堆大臣都是…………如果沒有李鴻章和洋人溝通那麼中國四分五裂能不能有現在這個公雞那是兩說的事情…………


翁同龢 康梁 哈哈哈原來鍵盤俠自古以來都有的


林紆。


光緒帝

算得上宅男鍵盤俠吧

就是體質弱,經不得了大折騰,關鍵時刻來幾下,也易如反掌啊,畢竟,你是皇帝嘛。什麼被前任的人馬架空了,什麼前任跋扈,都是瞎扯。一把手想殺誰就殺誰,關鍵看你敢不敢。


自古清流多誤國


文廷式其實也是,黑中堂有一手。


陳獨秀 郭沫若 魯迅????

聞一多算嗎。。不敢肯定

慈禧老太后!!!不得不說!!!她可是向八國聯軍宣戰了呢!!!!

才疏學漏 望指點糾錯


根據沒雞百科:

鍵盤鬥士/鍵盤俠:源自人民網一篇《激勵見義勇為不能靠「鍵盤俠」》[18],諷刺只會在網上放空話、說教、叫囂、煽動他人,而不敢付諸實際行動的人。

根據百毒百科:

鍵盤俠(keyboard man)是流行於網上的術語。是指部分在現實生活中膽小怕事,而在網上發表」個人正義感「的人群。亦可衍生為平時人面場上極其冷場,不愛說話,一旦脫離人群獨自面對電腦敲鍵盤或用手機進行網路評論及聊天的時候,可以毫無顧忌談笑風生,對社會各個方面評頭論足。易盲目跟風,成為他人利用的對象。

在雜誌上發文章說教,煽動他人,對社會各方面評頭論足,盲目(為了維護自己的小情人和自身所屬的知識分子階層)跟風黑,生活中冷場,不愛跟(小情人以外的)人來往,從不付諸實際行動……

周樹人先生句句中槍啊……

你聽,鍵盤俠又在咬瓜了,你便捏了胡叉,輕輕地走去……


推薦閱讀:

對於思想家哲學家來說,最痛苦的是什麼?
中國思想文化的關鍵詞?
中國現階段在學術翻譯上是否與日本存在較大差距?將來情況是否會改善很多?
孔子一生有志未酬,但為什麼仍堅持說「大德者必受命"?他的內在動力究竟是什麼?
南北戰爭以前美國南方在思想上是如何支持黑人奴隸制的?

TAG:歷史 | 社會 | 中國近代史 | 思想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