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IM的應用想像空間有多大?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MTA2MTQwMQ==mid=208716527idx=2sn=41c944205bacca59083a4a05de80364ascene=2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rd

蘋果三星考慮推出的eSIM計劃,終端設備上不再設計sim卡槽,用戶可自主選擇運營商服務。這種終端設備廠商和運營商博弈的最終結果會是怎樣?這種設計方案如果推廣普及,對整個移動通信產業鏈有多少影響?包含終端設備商,運營商,設備商,終端用戶,以及可能的拓展業務空間等等。


解決三農問題的辦法是消滅農民(進城),解決號碼攜帶問題的手段是消滅號碼(微信),eSIM可以帶來運營商切換成本的降低(但解決不了號碼攜帶),如果能夠催生更多靈活的套餐,對消費者而言是件好事,否則對於普通消費者而言最大的作用大概是手機能夠節省一個卡槽的空間。

國內大運營商背景下,M2M應用對於頻繁切換運營商估計動力不足,eSIM有點雞肋。消費領域價格敏感議價能力差倒是值得期盼。


如果是對中國,影響應該不是很大。主要原因就是三個運營商在3G網路採用的是不同的技術;EVDO, TD-SCDMA, WCDMA;

在4G的標準上也是兩個:TDD-LTE和FDD-LTE。

所以ESIM上的自由選擇在中國也可能是一個空話。


如果接觸手機比較早的用戶可能知道,早期的CDMA手機是沒有SIM卡,於是便有了「燒號」這麼一個說法,其通過軟體將數據輸入到手機內,而無需外置SIM卡。

這種早期的「燒號」有點接近於現在的 eSIM的概念,eSIM卡允許用戶不用購買實體SIM卡插入設備,而是直接通過軟體註冊或者直接購買運營服務的方式就可以使用通信網路

而在此之前,用戶受到SIM卡和手機的綁定限制,用戶只能使用一家運營商的通信服務,即便是在現在全網通的大趨勢下,用戶更換網路也不得不去註銷現有的SIM卡,然後再去註冊新的SIM卡,這一過程仍然非常複雜和繁瑣。

eSIM帶來的好處是多方面的,從硬體上來看,手機等便攜設備再無需為SIM卡預留卡槽了,這將進一步節省手機的內部空間,而且不用擔心經常換卡插拔會損壞SIM卡及卡槽。從用戶使用上來說,用戶可以自由的切換運營商切換,無需進行複雜的銷號再入網就可以進行運營商網路的更換。自由切換帶來的另一個好處是,用戶不再受到某一家高額的消費套餐所限制。

當然,它的應用前景也是非常廣泛的,未來所有的需要網路傳輸的設備都可以通過eSIM來實現。想像一下,智能汽車、智能手錶、智能家電等等設備,如果每一個需要像現在這樣插入SIM卡接入網路,這顯然是不可行的。

雖然eSIM看起來好處多多,也得到蘋果、三星等企業的大力推進,不過在這一環中處於重要位置的運營商卻並不樂意看到它,就如上面提到的eSIM卡的好處一樣,對電信運營商來說,它恰恰卻是斷了他們的「財路」。

在過去這麼多年的運營中,運營商已經牢牢把握了行業的主導地位,如果eSIM取代了現在的SIM卡,毫無疑問的是,運營商原來基於SIM的增值業務、收費模式將全部被顛覆,而用戶的自由選擇將引起運營商之間進行激烈的價格競爭,否則運營商很容易被用戶拋棄。

然而技術總是向前發展的,更先進的事物替代替代的舊有的事物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當eSIM普及時,我們可以看到的是,我們身邊所有的設備都可以成為互聯網的一部分,我們「上網」也不僅僅是局限在PC、筆記本、手機上,任何搭載eSIM的設備,我們都可以進行互動通訊。相信eSIM卡技術也將成為包括手機、智能穿戴、物聯網、車聯網等行業的一個共同發展趨勢。


知乎的處女帖獻給了題主和eSIM。

最早在2010年部分物聯網設備商因環境(如汽車)、尺寸(如手錶、手機)等方面的原因提出需要使用 eSIM(嵌入式卡)以及碼號遠程管理(因為卡片固定之後不能插拔替換,需要遠程管理碼號)。 而是否能或者需要切換運營商不是eSIM發展趨勢的決定因素。前面幾個回答關於「國內IoT場景不需要切換運營商,所以eSIM在IoT發展受限」的觀點是片面的。IoT是運營商的增量市場,是否支持eSIM對國內運營商非常重要。過去幾年eSIM在IoT的應用已經很成熟,未來將會持續增長。

附:麥肯錫_全球M2M eSIM收入增長預測

運營商對eSIM在公眾市場的態度相對保守。運營商的公眾市場是趨於飽和的,一家運營商的用戶增長可能是來自於另一家運營商的用戶流失,競爭非常激烈,所以eSIM切換網路的能力讓運營商對推eSIM非常謹慎。但運營商之間的競爭不會因為阻止了某項技術或政策停止。就如雖然三大運營商抵制了攜號轉網,但低價流量卡的出現帶來了「搶佔第二卡槽」的競爭。

中國市場的手機大部分都具備全網通及雙卡槽,隨著流量費用的降低,使得流量成為獨立於碼號的一款產品。越來越多用戶的主卡槽放著主號綁定了聯繫人、銀行卡、賬戶等,另外一張副卡槽使用了三大運營商中的低價流量卡,並且可以隨時更換。運營商自身的市場競爭在推動用戶切換網路的行為。這種情況在eSIM時代不會有太大差別,每個用戶都會長期維護著一個主號不會切換,另一個卡號用來選擇最優惠的流量套餐,只是省去了用戶買卡、插卡的步驟,改善了用戶體驗。既然有沒有eSIM情況都一樣,不如主動掌握eSIM控制權, 一定會有運營商做「第一個吃螃蟹」的支持eSIM,與終端廠家合作搶佔先機,而且在中國會很快發生,具體是聯通還是電信拭目以待。只要有一家支持eSIM,另外兩家也會被動反應。

目前GSMA 面向公眾eSIM標準(RSP, Remote SIM Provision)正在制定中,不同廠家提出了兩種不同的技術路線進行利益博弈,核心分歧在於對卡的控制權終端是否參與,在GSMA標準制定和標準在中國本地化之前,eSIM對產業鏈的影響還不明確。但我不認同「eSIM時代終端廠家會剝奪運營商的碼號及用戶控制力」。首先,流量會獨立於碼號,用戶與運營商的碼號關係將一直存在;其次,技術可行不代表政策可行,當GSMA標準在中國落地時,三大運營商和工信部的關係會讓運營商在eSIM時代的利益得到保證。

eSIM的想像空間不僅僅是@即可流量所列舉的,OVUM對 eSIM時代可能出現的情況作出了三種預測。

第一種情況,零售脫媒(retail disintermediation)。eSIM在SIM卡管理、物流、零售和分銷等方面的成本節約是可預見的,同時eSIM 也將改變移動設備和連接服務的零售和分銷力度,並有可能削弱移動運營商自有品牌的零售實力。

第二種情況,服務脫媒(service disintermediation)。一家終端廠商作為虛擬運營商向終端用戶出售其自有品牌的網路連接服務,並從移動運營商那裡批發採購流量。(這種情況國內米SIM已有實踐,但隨著運營商流量價格的逐步降低,這種虛商性質業務的前景並不明朗。)

第三種情況,終端廠商在他們的應用商店以app的形式出售網路連接服務,並通過運營商直接計費或是通過類似Google Play和蘋果App Store這些賬戶對終端用戶進行計費。 (這是非常耳目一新的一種場景,原文說運營商會非常懼怕這種情況發生,但事實上國內運營商是歡迎基於APP的後向流量模式,例如最近聯通與BAT、京東、微博都推出了基於各自服務的SIM卡)。

另外,麥肯錫從技術角度對eSIM時代產業鏈各方的角色給出了建議,現有的角色都可以在eSIM領域佔據一席之地。

請大家關注紅茶移動,歡迎交流eSIM與合作,多謝!

參考資料:

1. https://www.ovum.com/esim-sets-gadgets-free-and-will-introduce-long-term-disruption/

2. http://www.mckinsey.com/industries/telecommunications/our-insights/e-sim-for-consumers-a-game-changer-in-mobile-telecommunication


中國信通院泰爾終端實驗室周代衛工程師稱eSIM卡的出現講給用戶帶來無盡的好處可以歸結成個方面:

第一,便利性。嵌入式SIM卡,本身的體積各方面都比較小,所以可以使得終端更為輕便、靈活,而且不需要用戶手動去安裝SIM卡。

第二,用戶可以靈活的進行運營商的切換包括選擇,可以靈活的組建跨運營商的物聯網的網路。

第三,不受環境和電機特性和溫度的影響。

如果從成本的角度考慮:

第一,節省一些設備的空間和製造的成本,不需要SIM卡的卡槽和卡託附件。

第二,運營商可以靈活切換,有降低資費、成本的好處。

第三,安全,嵌入式SIM卡它的架構引入了SD包括CI機制,更安全的保證了用戶數據的安全。

每一個新事物的出現必將帶來很多挑戰,eSIM同樣給運營商也帶來了很多的挑戰,這個也可以歸結成四個方面:

第一,運營商原來SIM卡的採購體系、供應模式將會轉變。

第二,SIM卡滿號資源管理也將有一些相應的轉變。

第三,eSIM卡所依附的基礎增值業務就會失去。

第四,運營商之間的競爭更為激烈,它可能要部署很多的遠程配置管理的系統,導致它的運維服務的成本也是有一定程度的提升。

本問題來自原「即刻流量」微信公眾號的回答


多年做SIM卡,之前純從技術角度看感覺是個用戶帶來了變革性的便利和體驗。但現在從另一個角度看最終驅動eSIM能否獲得成功的還是用戶的認可,我覺得在純國內的環境下切換沒任何意義,這三家運營商誰比誰好點或差點都不足以驅動用戶去變換,唯一重要的是漫遊環境,這個是絕對剛需。如果這個能做好也許會給用戶帶來完全不同的體驗,但是,這個業務佔比會對運營商的收益有多大支撐不好說。


推薦閱讀:

Galaxy S7和HTC 10選哪一個?
如何客觀評價三星手機的質量?
如何看待三星可能重新售賣翻新版 Note 7?
三星Note5和S6 Edge+哪個好?

TAG:物聯網 | 蘋果公司AppleInc | 電信運營商 | 三星手機 | eSI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