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生子女怎麼養父母?

現在25歲了,工作都沒有多久,無存款,無車,無房,想給父母未來退休後良好的生活。前階段和爸爸突然提起他明年要退休,問他可否一起等他退休時一起全家旅行一次。他說沒有錢,我說我賺到錢後給大家報個團。父母60後正在奔著60歲的大關走著,等他們逐漸年紀大了,這樣那樣的問題很難照顧到。我是獨生子女,如果工作忙,沒有時間陪父母,如果一個人生病了,另一個人陪,如果兩個人生病了,到最後誰來照顧呢。雖然現在尚年輕,未來結婚成家了,我不在家怎麼照顧到父母,自己的家庭照顧的到,父母也要照顧。我想結婚後帶著父母一起過。


反對現在排名第一@oiseaux fleur的答案,他之所以覺得沒問題,一方面是因為他父母有養老保險,另一方面他看到了非獨子女們「甜蜜的煩惱」。但真實的情況並不是像他所想像的那樣。我相信他不是故意否認獨生子女養老壓力的,因為他的這兩個理由太經典了,很多人都無意識的接受了這兩個理由,下面我們就注意看下這兩個理由。

不是所有獨生子女,父母都有養老保險

我其實並不反對計劃生育,我反對的是將計劃生育強行推廣到農村,並且還明文規定歧視女性。

毛澤東時代的計劃生育是僅僅面向公務員、國企、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當時的理由之一就是,這些人有養老保險,更重要的是,國家可以作為僱主(而非公權力),在自己許可權範圍內製裁違背計劃生育的人。不管這種制裁是否符合事實正義(只從僱主角度出發是正義的,更高的角度就難說了),但至少在程序上是沒問題的,就像前一陣子,老畢罵毛澤東是老屄養的,然後他就被央視擼了,央視作為僱主,這是他的正當權利。但是換成普通老百姓,罵毛澤東老屄養的,你就無權跑過來罰我錢。我想怎麼罵就怎麼罵,這是我的言論自由,往大了說,這是一個法治的問題,一個公權力的界限問題。(注釋:這個時候,並不是公權力直接干涉公民生育,而是在勞動契約中增加了涉及生育的內容,本質上行使的依舊是僱主的經營權。但由於當時的經營權被國家擁有,這就為此增添了一份特殊性。這個時候,計劃生育可以視為進入工業文明的門檻,國家用進入工業文明的資格,「購買」了公民的生育權,這裡的隱含條件是生育權屬於公民。而且這中間並不存在物質條件,因為工業文明的資格給誰都一樣,我是說,不管給誰都不影響總量)。

但後來計劃生育被強行推廣到了農村,公權力明目張胆的侵犯公民的生育自由,不被侵犯反而成了錯誤,要被繳納罰款,就好像生育自由本來就歸公權力所以一樣。這顯然是錯誤的,是違背程序正義的。這裡不講道德,不講事實正義,因為那會成為一鍋粥(其實是複雜到超出了我的能力)。我們只講程序正義,只講法律,只講已經定好的法律。當時的法律哪條規定了公權力可以侵犯公民的生育自由呢?就算為了事實正義,現編一部法律,出讓人身自由這種事情,那也是需要人大開會通過的,但是我國的《生育保險法》是什麼時候頒布的呢?2001年,尼瑪計劃生育都實行二十年了!!

好了,艱深的理論就到這裡。我想已經很多人都不耐煩了,覺得我很傻很天真,在一個沒有法治的國家講法律。我也知道秀才遇上兵,有理說不清。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就要放棄思考。法理該講還是要講的,而現實是另外一回事,有時候為了把理論講清楚,就要暫時拋開現實條件。然後我們才能根據理論,去看待和改造現實。如果理論本來就是為了將現實合理化,那又談何改造呢?

好了,無論如何,該發生的還是發生了。計劃生育被推廣到了農村,而且規定第一胎是女孩的,可以生育第二胎。這其實是從法律上否認了女性作為勞動力的價值,甚至作為人的價值。由於農業都是體力活,而且農村的宗族秩序下,沒男孩會受欺負,所以普遍重男輕女。女性並不被作為未來可以為自己養老的勞動力來培養,而是作為未來可供換區彩禮的商品來培養。我只能說,這些都是現實,是實然的東西。但是農業社會的老封建們這麼想也就罷了,法律怎麼能也這麼規定呢?法律應該是面相未來工業社會的,規定的是「應該怎麼樣」,而不是為現有封建秩序背書。

就這樣,在強行推廣到農村和歧視女性這兩點的共同作用下,我國出現了嚴重的男女比例失調問題,以及巨大的養老壓力。大家意識裡面的「計劃生育利大於弊」指的是城市的計劃生育,「養老沒壓力」指的是那些父母有養老保險的獨生子女。但是,獨生子女不只包括城市獨生子女,還有一個龐大的群體被大家忽視了,那就是農村的,父母沒有保險的,獨生子女(主要是獨生子,因為女孩可以生二胎)。

由於巨大的養老負擔和性別比例失調,這一群體很難找到對象,保守估計,中國未來註定單身一輩子的男性會有三千萬,這又反過來加劇了養老壓力。本來應該與他們共同承擔贍養義務的妹妹和妻子,早已經在二十年前的一次計劃生育手術中,化作了一灘血水(當然,化作血水的人比他們更加不幸,他們至少活了下來,這話說起來多麼心酸)。

關於計劃生育中的性別歧視是如何導致性別比例失調的,這需要複雜的實證分析

我寫上面這行字的意思是,不想像開頭那樣受虐的讀者可以跳過這段,去下一段黑體字標題

我這裡只是試著分析一下,這件事比我們想像的要複雜。如果你將它簡單的理解為,生女孩的可以在生男孩,而生男孩的下一胎生女孩的幾率大,但是沒讓生出來,所以比例失調了。那麼就錯了!因為生育是獨立事件,前一胎是男是女,並不影響後一胎的性別。所以懷孕的時候,男孩女孩比例應該是接近50%的,真正失調是在出生的時候,也就是性別選擇性墮胎手術。

支持歧視女性政策的人認為,如果只准生一胎,會增大第一胎性別選擇的壓力,這樣出生的女嬰會更少,為了讓第一個女嬰生下來,所以就允許第一胎是女性的家庭再生二胎。

他們這話有一部分是對了,那就是允許生二胎可以緩解第一胎性別選擇的壓力。但是請注意,允許生二胎緩解的壓力而不是第一胎是女嬰的家庭允許生二胎緩解了壓力一定要注意控制變數,避免得出偽相關性的結論。而且他們忽視了一個問題,那就是第一胎是女孩的家庭,選擇再次生育的時候,性別選擇壓力會比第一胎更加強烈。性別選擇手術是有風險的,第一胎的壓力未必會讓他們去冒這個風險,但是第二胎的壓力指數,可能就要高過閾值了。

所以我覺得,就算要把計劃生育推廣到農村,也應該變成二胎化,而不是一胎化。一方面是由於農民沒有養老保險,面對更大的養老壓力;另一方面,也是由於農村的封建思想更加嚴重,性別選擇壓力更大。要想緩解農村第一胎的性別選擇,就要允許生育二胎。而且不應該搞性別歧視,第一胎是男是女都應該允許。可歷史上真實的政策卻是,讓那些第一胎是女孩的人,也就是第二胎有生男孩壓力的人,允許生了二胎;而那些第二胎沒壓力的人,反而不讓生了。這就導致了第二胎性別選擇手術泛濫,進而造成了性別比例失調。

當然,有人會感到不解,我一開始也沒想明白。那就是,即使讓第一胎是男孩的人去生二胎,他們沒有生男孩的壓力,所以生出來的,比例應該是平衡的。但是這並不會妨礙,那些第一胎是女孩的,繼續去做性別選擇啊?到頭來還是有三千萬人打光棍。

沒錯,即使允許第一胎是男孩的生二胎,也無法改變男女差距的絕對數量,但是可以改變相對數量。我們現在關注的恰恰是人口比例的問題。打個比方。現在有70個男孩,30個女孩,然後又來了50個男孩和50個女孩。之前的性別比例是7:3,而之後的比例變成了6:4。比例的緩解,有什麼實質作用嗎?我相信是有的,具體是什麼?就留給讀者思考了……喂喂,不要那個表情好嗎?這是顯然且易證的好伐:)

而更重要的是,一代人的總人口因此增加了,整體的養老壓力下降了。

通俗地講,找不到對象,至少還有弟弟妹妹啊(咦,這話聽起來好像哪裡不對勁)。

非獨子女「甜蜜的煩惱」,以及缺乏控制變數導致的偏差

否認獨生子女養老壓力大的另一個經典的理由是——非獨生子女也很煩惱。對此我要說的是,這就像「富人的煩惱」一樣,是一種「甜蜜的煩惱」。非獨子女劃分養老壓力,那是他們有養老能力的天氣下,分擔壓力的問題;是有物質,而如何分的問題,有錢如何花的問題。而獨生子女所面臨的問題,是「有沒有」的問題。非獨子女關於如何承擔贍養義務的協商,早晚有商量好的一天,而與此同時,用於贍養老人的物質一直在那裡存在著,什麼時候用什麼時候現成。而獨生子女面臨的是,有沒有物質的問題,他即使非常想贍養老人,但是也不可能瞬間憑空變出養老金來。

這就是一個有贍養能力,而沒有贍養動機的人VS一個又動機沒能力的人。兩個人都很煩惱,但是誰的煩惱更重一些呢?那個有贍養能力的人,隨時改變主意都可以;但只有贍養動機的人,卻不能憑空變出贍養能力

另一方面,這還涉及一個控制變數的問題。獨生子的樣本用的是城市80、90後,非獨生子的樣本卻是上一代人。後者之所以各種鬧矛盾,並不是因為他們是非獨生子女,而是因為他們的物質條件更差、封建思想更加嚴重矛盾出在這裡,而不是出在是不是獨生子女。這就是缺乏控制變數所導致的偽相關性和偽因果性。

綜上,用「非獨子女矛盾多」來安慰承受巨大養老壓力的獨生子女,不過是一種心靈雞湯罷了心靈雞湯或者說詭辯術,就是這樣通過製造偽相關性和偽因果性,來起到安慰人的作用的。比如讀書無用論,比如輟學的比爾蓋子和喬布斯。但是這隻能用來安慰人,在分析事實的就沒用了。退一萬步講,即使是安慰人,也頂多去安慰那些三、四十歲基本沒什麼翻身希望的人(嚴格的來說並不是沒希望)。

你如果拿著阿Q的精神勝利法去安慰十幾歲的孩子,去給他強行灌雞湯,那可是會喝死人的!!

精神勝利法或者說心靈雞湯,是一種事後的安慰,如果事前就放棄希望,那叫習得性無助感!!

說道控制變數,我又想起一件事。很多人說計劃生育客觀上促進了女性權益。我不否認這話一部分是正確的,但是還有一部分,則是由於缺乏控制變數而造成的誤會。很多人覺得一胎化讓很多女孩子成為了家庭的唯一繼承人,有主意女性權益的提高。當然,這樣的結果,一部分原因確實是由於計劃生育;而還有一部分原因,則是由於養老保險和工業文明思想的存在,促使了那些懷了孩子的城市工業人口沒有去選擇墮胎手術。說句不好聽的,如果沒有工業文明和社保制度,而只有計劃生育,很多女孩子並不會像現在這樣,被生下來然後「當男孩養」,而是直接在出生之前就死了。

說到底,當我們抨擊計劃生育的時候,說的往往是那個全民計劃生育;而為計劃生育辯護的人,腦子裡想到的是城市計劃生育和自己身邊的城市獨生子女。說了半天,其實並沒有說到一塊去。所以我一直呼籲,在探討計劃生育的問題時,要將六七十年代所實行的,只面向城市戶口的,符合當時法律框架下計劃生育政策;和80年代以後,突破當時的法律框架,針對全民的計劃生育區別開來,分開討論。


我不認為獨生子女政策從長遠看來弊大於利。

我奶奶8個小孩,最後只有我家老頭一人奉養(其實是我媽侍奉,他屁都不管)。死後分遺產倒是都來了。

我外婆7個子女,有人發財,有人平庸,平庸的老盯著有錢的,而父母養老,都是自己的棺材本……

我父母早就退休了,都有自己的退休工資,兩人加一塊,退休工資也有7k多……要是他們一起過,這日子,可以說好的很……

可惜他們分而不離幾十年……結果老頭在家混吃賴喝我的,自己的退休金藏來繼續外面搞小三。

我每月給錢我媽和她自己的退休金在一塊,過日子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也算還可以,我也就不計較老頭卡油了……

我的計劃是老頭不能自理的時候就送養老院,他自己的退休金差不多夠了,不夠我再貼點……也算仁至義盡。

老媽繼續跟我過……等我自己也老了,也去養老院……

無論任何時候,任何地方,完全靠別人都是行不通的,除了養老保險,國家退休金,自己也得存點。小孩子孝順也好說,要不孝順,生再多也等於沒有……就算好的,出意外呢?

說到陪的問題……到如今我媽一次摔跤,一次開刀……都是我親自照顧的,一起過日子,我不知道題主這個陪是什麼意思,難道盯著天天看,守著?我也不過是端茶遞水,端屎端尿而已,時間也不長久……醫院也有護工。

老人如果沒有大問題,七八十歲自己還是能夠穿衣吃飯的。兒女在生活上衣服一起洗,飯菜一起做也就夠了,真的不行,找個阿姨就是了……

而老人從60到七八十的那十幾年裡,就是子女努力奮鬥的時候……不要想著老人馬上就老成啥樣不能自理了,你要那麼想你父母還要氣的恨不得劈死你呢。

我媽就人老心不老,還老覺得我不會理財……我也樂得讓她自己找點成就感。要說過的有生活質量,我是經常鼓勵她參加各種活動多出去走走的,可惜她性子也是不樂意人多的。所以這還是得看父母自己的意願。

我盡我可能支持就好了……

總的來說,在一起過日子的話,沒有題主你想像的那麼可怕,好像人一老,就成了石頭包袱似的都賴著你來照顧。怎麼都是過,跟小時候也沒啥大區別,不過是小孩承擔的義務更多點。

有時候我還覺得獨生子女才好呢……不像我外婆,請個保姆還要開會,有的子女同意有的子女不同意,子女之間還為我做多了你做少了,互相吵架別苗頭……誰都不肯吃虧,真TNND的不但累人還累心!


我也不認為獨生子女照顧老人有什麼問題。

我奶奶八子女,只有最小的小姨照顧她,我爸非親生。那是房子、錢、最好的資源,都給了她。她也算嫁的很好,最後為房子的繼承,好幾家也吵得不可開交。

我外公外婆四子女,也只有最小的舅舅照顧,那是房子早就寫了他的名字。我媽還好,其他兩個舅舅是過年兩百塊都捨不得給親娘的。

我父母也退休了,退休金加起來生活很寬裕,現在他們有錢、有時間、有精力,正是夕陽無限好的時候。我能做的就是好好工作,好好賺錢,買房、買車不用他們操心。就這樣他們都特別節儉,存了一大筆錢,以後不管生病還是想搬到我附近,都可以不用操心。反觀我閨蜜,也是自給自足,但是有個哥哥,什麼房、車、孩子都要父母幫襯。父母把棺材本都墊了,生個病,嫂子一句房子太小,完全推給她,有苦說不出。

所以獨生子女贍養父母完全是優勢。子女多的,在醫院讓攤點醫藥費都可以當著老人的面吵到六親不認,甚至過年給丈母娘送年貨,自己的媽只能看著,各種奇葩事件層出不窮。

生二胎也不靠譜,你怎麼能確定,另一個孩子和你一樣孝順,一樣努力賺錢不讓父母各種操心支持。單說多養一個孩子,父母多花費的各種資源,如果都用於養老,你能少操多少心。說到失獨的概率和二胎孩子有可能先天殘疾的概念,沒多大區別。如果你們貧富不均,另一個完全不管,你是否還會心甘情願的負擔所有,你的另一半會不會介意。如果都按低標準來大家負擔,最後付出所有卻還要吃苦的,還不是你父母。


都讓開!雙獨夫婦來答!

我和老公都是獨生子女,當初見面相親,確定關係之後就有很多親戚朋友質疑:哎呀又找了一個獨生子,你都不怕將來負擔太重?!

如今結婚三年,我們和公公婆婆住在一起,因為房子比較大,獨棟而且不在同一個樓層,所以也基本沒有什麼摩擦影響。幸運的是公公婆婆和爸爸媽媽他們關係還挺不錯,婚後婆婆和媽媽又在同一個小區買了兩套房,挨邊樓棟,一個一樓一個二樓,他們也是覺得,老了如果需要和我們分開住,離得近了也可以互相照顧。

公公婆婆比較年輕,我媽媽糖尿病,但是血糖控制還算理想,爸爸身體很好,婆婆身體也還算不錯,公公關節有點不太好,但是他們存在年齡差,公公婆婆43歲,媽媽爸爸53歲,所以他們應該不會忽然一起都需要去醫院,況且開始時候,媽媽和婆婆就討論過這個問題,結論是,你倆沒有兄弟姐妹,我們之中,一旦有人生病,其他三個人一定全力照顧,盡量給你們減輕負擔……

他們四人都有退休金,我媽醫院退休後被返聘,爸爸也還有幾年才要退休,婆婆現在不在工作,公公的工資負責平日里的開銷,我們倆基本不用操什麼心.

所以說,個人覺得~所謂的,兩個獨生子女負擔重,也是有點過慮了,老人們也會有自己的打算,也會有一手準備,而且我很同意樓上答主關於 兒女少容易做決定 的話,看多了兄弟姐們因為贍養老人和遺產分割打破頭,我們是絕對不會煩惱這個問題的!所以我也覺得很慶幸~

最後說點題外話,其實父母要的並不多,大富大貴也許並不是他們的希望,兒女可以生活平凡幸福,他們就會覺得幸福,從小媽媽就告訴我,你是我的命,所以不管將來你遇到什麼事情,你都要記得,你活著,媽媽才能活著。也就是這句話讓我越來越堅強。人的能力有高低,貧富有差距,但是我們愛父母的心,就算我們沒有用無數金錢滿足他們,只是一個問候,一個電話,一件不是名牌的衣服,一次就近的旅行,甚至僅僅只是,自己好好活著,就是對他們最好的孝順。

最後祝天下所有父母安好~


攢錢。砸錢。省錢。

兩套房 一個小區


就目前的答案來說,除了 @Reek Zhang 的回答比較客觀理性,前幾位贊同較高的答案讓我很心塞,說的蝦米玩意兒?說好的知乎探討呢,怎麼變成拉家常式的誤導了呢。

關於養老問題,不僅題主頭疼,目前習李政府也很頭疼,所以經濟學出身的克強總理上來便是大刀闊斧的落實了搖擺幾十年之久的養老金並軌改革,開始了養老破冰之旅。題主描述不夠詳細,所以不知道你的父母從事是什麼行業,是行政編製性質的、公務員、企業職工還是個體經營者,不過從題主的惆悵可以判斷出應該不是前兩者,那麼無論新舊的養老制度確實都不利於你父母。

在這裡我就不探討獨生子女的利弊問題了,但是我很好奇前幾位答主是從什麼數據事實推斷出獨生子女政策的優勢呢???望不吝賜教,該給予我研究新路徑。

對於為人子女的我們來說,養老壓力是巨大的,不僅要對父母負責盡孝,也要早早的把自己的養老規劃提上人生日程。介於目前養老金空帳問題實在是嚴重,財政還難以快速釐清之中的問題,依靠國家看來是不成的了,所以我個人建議是商業養老是必要的,儘管你工資不高,現在開始為父母準備一份合適的商業養老保險也是非常必要和緊急的,倘若單純的把贍養老人納入自己未來支出計劃中,我擔心會影響題主自己家庭的和諧,所以雙重保險總是好一些。除此之外,比較務實的便是和你目前或者未來的配偶約定一下,在每月家庭支出中留出多少的部分為雙方老人所用,請一個家政阿姨也比較有幫助,至少能確定某個時間內老人安全問題,這對於有特殊疾病的老人更為重要。

當然,這些其實並不是能夠解決問題的根本措施,說到底還是錢越多越好,這樣你可以選擇專業高檔的養老機構或者購買家居養老服務,但是我個人不怎麼建議婚後與老人同住,會引起諸多矛盾和麻煩,具體情況題主得自己權衡了。


不管是不是獨生子女,

中國未來的養老發展趨勢,就是將父母送進養老院,這是最好的選擇。

中國地區經濟發展不均衡,絕大部分人都必須外出打工或做生意,不可能有時間照顧到留守家鄉的父母,而讓父母隨子女到新城市生活也不現實,會嚴重降低子女及其配偶的生活質量,老人家也未必能適應城市生活,再者,當老人家行動不便時,怎麼過日子?

至於那些不是獨生子女的,最大的問題是由哪個子女來負責父母的生活,畢竟誰都不願意跟父母一起生活(極端孝子例外)。

所以,參照西方養老模式,老人家進養老院,對子女,對父母,對社會,都是最佳選擇。


婚後帶著父母一起過挺好,不過,請努力賺錢買大別墅,帶著老婆父母一起過。有大房子就能分得開也聚得來,能照顧得到,又可以減少矛盾。不然,就算了吧。

我和先生都是獨生子女,我們自己過,平時電話、看望、送東西。努力工作學習。為有能力更好的照顧父母,並減少矛盾,努力!


從個體來看,部分人還有可能養,整體來看想要讓老人保持現有老人的生活質量幾乎不可能,如果不出現技術上的大變化,可以肯定的是未來老年人的生活質量要遠低於現有的老年人


很累 雙親有一個病了 如果是單身 真是應接不暇 負擔了這個又怕那個出問題 還要搞定工作

真是很累 疲於奔波


你啊,好好工作吧,努力賺到錢,把自己過好再說吧!孝心是好事,但是自己都光屁股,孝心不能當飯吃的。現在的父母,安安穩穩過過日子,是沒什麼大問題的,我31,爸媽在我高中就說:我們不需要你養,你自己過好別來煩我就ok。

上月,我給了10W父母。5個人,七座車,廣西 雲南 貴州 重慶 成都 今天剛到四川樂山,準備九寨溝,西安走一遭。

我在08年畢業,到現在,才真正算有點閑錢,老婆有了,孩子兩歲,房子有了。你別後面拖累你父母啊!先把自己搞定吧,孝子的心都不壞!你要加油


在好好生活的前提下,努力學習,努力工作,努力賺錢。父母失去自理能力後,將父母送去較好的養老院,雙休日多陪伴他們。我也是獨生子女,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以後的社會,由於老齡化,需求不足,除了少部分出生就含著黃金的人不說,大多數人是有錢沒時間,有時間沒錢的。一個家庭要照顧4個老人2個孩子,幾乎不可能。因此,在父母失去自理能力後,送質量好的養老院恐怕是最合理的做法。最後,我認為婚姻是不能讓上一輩介入的,因此不接受婚後與父母長期同住的做法,也不接受另一半要與父母同住的要求。這是我對婚姻的底線。

同時,雖然我不接受另一半要求與父母同住,但是我對於婚後要與父母同住的人並沒有什麼意見。只是我要提一句,你問問你自己,如果你的另一半也要求與父母同住,你是什麼態度?與並不很熟悉的長輩住在同一個屋檐下,他們會不會對你的生活習慣有意見?你們的性生活會和諧嗎?並非不孝順,但我認為,小家都管不好的話,大家還輪不到你來考慮。

好好思考這個問題吧,希望對你有幫助。


回答了一大段,發現跑題了。

我看到了最後一句,感覺單方面決定婚後要和父母過不是特別妥當,畢竟是協商的結果,最後不要用「愛我就要和接受和我父母一起住否則就是不愛我不孝順不理解我」等等說辭要挾道德綁架伴侶就好。

真心的祝你找到願意和你以及父母一同生活的伴侶,另,如果對方也要求和自己父母同住你會答應嗎?

題主挺孝順的,但是提得是個廣譜的社會問題。


獨生子女政策從長遠看來,弊是大於利的。首當其衝的不利因素,就是養老問題和失獨問題,這也業已成為當前社會不可忽視的社會問題。

倘若,您再找個獨生女結婚,這個家庭的風險自然就升高了。

中國的養老,絕大部分還是靠子女進行維持。

原因如下:

1、中國這三十年社會變革是不可想像的,以前沒有,未來有的可能性也不會太高。這極大的、高速的加大了兩極分化。富人很顯然對於養老問題擔心的是環境、財產分割、社會治安等因素。而窮人的選擇就是能不能活下去。

2、醫療技術發展和人均壽命的延長加速了老齡化社會到來。

3、獨生子女政策和社會生育慾望的迅速降低,導致年輕人增長乏力,社會財富增長趨緩。

4、人力成本的持續上升,未來服務業的工資將會嚇人呢。

5、年輕人個性、獨立生活的要求、自理能力也是不可忽視的因素了。

綜上所述,獨生子女壓力會很大,而且會越來越大。


和獨生子女沒有關係,不用等到賺到大錢怎麼樣,只要有心就該孝敬父母。我畢業兩個月,目前老爸幫我付的房租,只要有空就和她們聊天,偶爾蹭個飯,看到合適的東西買給父母。


我也來蹭個熱度,拜託過來人根據我的情況幫幫我多出下主意了

我有個姐姐,我是女孩。姐36,我26父母分別66,62歲,城市人

情況來了,,姐雖35,但是個性不思進取,不願上班掙錢,嫁到農村後,並且近十年來幾乎都在產子,姐那邊一直在到處啃老,啃婆家,娘家,父母根本指望不住她一分錢還得到貼。

我在一線城市工作,余錢都貼給父母生活費了。後來父親病了花了幾十萬,父母沒養老金,也沒存款,於是父母房子抵押了。

問題來了,我養活父母生活費已經壓力很大了,什麼都做不起,過不了同齡人的生活,而現在姐那邊又千方百計的想讓我還房子抵押巨額貸款,然後等房子拆遷了她能落下點錢,我該怎麼辦,希望大家能給我出些主意, 很真誠的在問的

,,,補充一些人物屬性吧,姐是那種事業什麼的都不懂也不求上進的人,並且做事也不計後果的人,明知道自己撫養不起那麼多孩子,還要很多,孩子也很無辜!好幾個孩子都沒戶口,姐的脾氣也很差,但是唯獨他對一點很懂,東家長西家短,怎樣啃老,結婚要如何坑對方彩禮等這些方面的事情很是在行,所以她本來就不理我的時候,為了讓我還房貸最近開始來催我了。

母親的屬性,每天不跟人吵架過不了一天,溝通力極差。所以把房子賣了還抵押,跟我來一線城市租房是跟她溝通不了的,就算是賣了,來了,她的脾氣也會鬧,哀嘆,抱怨,不是普通的抱怨,他能句句話抱怨,正常人是無法跟他一起生活的,能氣出病。我爸當時的大病,就跟媽有一定關係

現在生活自己很艱難,雖然我的收入不算太差,但是面對我姐來逼我還房貸的能力是不夠的,希望大家給我一些建議


反倒覺得多子女家庭養老壓力更大一些呢。

雙獨家庭的父母大多是行政或企事業單位,家境普遍處於中上,都有退休金房產積蓄,大多想方設法貼補子女。而且都有醫療保險,因為沒有兄弟姐妹,贍養責任沒得攀比,父母和子女間更不計較錢財,大小家庭的財產可以更好的互補共享抵禦風險。


壓力肯定會大,特別將來有了孩子。我覺得首先還是要有經濟儲備,這樣選擇肯定會多些;再就多關心父母的健康,無病一身輕;說到底何為好?盡心儘力就好


推薦閱讀:

剛搜海南養老房 出來個旅居網 有人了解么?
新型養老行業,如何營銷?
如果不結婚,我們老了可以怎樣優雅快樂的安度餘生?不是裝出來了哦,是驀然歡喜地?
為什麼養老產業那麼大的市場還沒有人來做?

TAG:獨生子女 | 養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