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建築設計行業網路 O2O 平台?

互聯網+的風潮愈演愈烈,古老的建築設計行業也終於蠢蠢欲動了~~~~~

日光之下,並無新事。好幾年前就曾出現一眾威客網站(平面設計為主)為設計師和甲方拉皮條。然而始終收效甚微,淪為雞肋。蓋因其始終無法有效解決設計中的各種修改對接和收費等等問題。這一波O2O的風潮又將網上設計平台吹了出來。

作為一名熱心的圍觀群眾,本人觀測,啊不,註冊了幾個炒得比較熱的網站。初步體驗如下-----------------------------------

設計群網:歷史悠久的前鋒。UI風格看起來比歷史還要悠久(咳咳……)付款收款有保障,但項目數量相當少,但類型還算廣泛,酬勞咳咳咳 =V=。 目測設計師會員中還有不少是強拉來的知名殭屍粉。

ikuku:資訊網站順手拉皮條。項目不多以內裝為主。

模袋MODELO:頁面清爽,側重在線三維展示。但目前來說更像三維B站 @_@

特贊Tezign:對接最優秀設計師的互聯網平台(平面設計+UX/UI設計+漫畫插畫)。號稱有牛逼的匹配演算法把高逼格的甲乙方成功配對。像小黑匣一樣,正常情況下你無法看到海量甲方發布的項目,也無法看到海量設計師的信息,唯一可能看到的是一些成功項目展示。————@_@ 仰慕地註冊了很久至今沒有看到開放哪……


先說觀點:建築設計的O2O平台,很難很難,目前還沒有成功的,短期也難有成功的。

從建築師公司轉行為建築師O2O平台,幾乎是很多建築師自然而然想到的轉型方式-----把本來就存在的炒更行為,變成網上平台的撮合交易, 好像挺順其自然的「互聯網+建築設計」。但是實際分析下建築設計行業的特殊性,這條路很難走得通。

1、建築設計是複雜服務,這種非標準產品的網上交易難以處理。電商的交易品都是標準化產品,找鋼網這種,也是標準化產品。服務類的沒法標準化,尤其是建築設計這種。其實看看威客網站曾經走過的路子,就可以知道,簡單服務做網路交易平台可以,複雜服務的交易平台從來沒解決過。建築設計有設計國家規範標準,但是沒有設計品質標準,如何保證設計高品質?就連經驗豐富的開發商也要專門的設計部對接,網路平台在這方面完全沒有辦法去定義建築設計這個服務的標準和邊界。如果是一單一單的處理,那麼網路的平台化效應就完全沒了,那還不如開個設計院呢!

2、建築設計的供求關係一邊倒,完全是買方市場,需求方說了算。需求方的主力——開發商,根本沒意願去網上找設計師或者設計單位,反倒是要想給知名開發商做設計,設計院先要進入其設計合作方目錄,也就是有進入門檻。最大的買方不在這平台,那麼這個平台就處境很尷尬。也有平台在解決這個問題,八戒工程網,利用平台資源,對接了大量政府項目放上去,按理說能吸引設計師/設計院,實際上還沒火起來,現在也只是摸索中。

能不能像國外,比如日本,有很多小業主甲方,就是一棟「住吉的長屋」什麼的這樣的項目呢? 也不成,天朝法律,土地公有,私人沒權利開發,搞房地產開發資質要求高,資金要求高,出讓地塊也得3000平米起。城裡就別想找到私人業主,或者小項目。農村建築還可以做作,量太少。

3、建築設計的資質門檻。現實中,不需要資質的設計是很少的,一旦需要資質——維持一個甲級設計院資質費,就得大幾十萬。設計院人員有限,如果平台不能提供大型項目(參見第二條),全是些小單子,那麼沒法有規模效應,設計院不願意把人力浪費在小項目上,寧可閑等著大項目來。(再小的項目,至少每個專業也得配一個人吧!),如果是自由建築師或者炒更這種,又沒有資質,只能做些不需要資質和蓋章的項目——一般都是小項目或者農村民宿這樣無需報建的。於是平台項目又會變得沒有吸引力。

4、工程風險:建築設計有工程的風險,設計不合理的工程事故風險,必須是公司主體承擔, 公司是有限責任制,大不了賠償完註冊資金。個人是沒辦法單獨承擔正規立項的建築設計的。也就是這個行業天生需要一個公司主體來承擔風險。在註冊師個人執業還沒開始,設計保險也沒普及的現在,沒法有合適互聯網平台的設計方主體來承擔風險。這個反過來也會影響甲方的意願——做設計的什麼責任都不承擔,那麼為什麼在網上找設計師,而不是找身邊熟悉可信的?

5、交易風險:設計平台類似威客網站的模式,是低價投標,參加投標可能一毛錢沒有。萬科3P平台,與上面不同,有開發商項目,價格也合理,但是這種是開放式投標,這讓很多小公司沒法承擔,每一次都是成本打水漂,投幾次不中,就會垮掉了。平台本身也沒有制約甲方的手段,萬一甲方拿了設計方案,毀約,不認賬,把設計思路給自己的常用設計院去做,平台可不像淘寶可以中間仲裁。交易風險很大,願意冒險嘗試的設計院就少了。

另一種交易風險是平台的,即使真撮合交易了,那麼下一次設計,甲方和設計院,就直接繞過平台交易了,平台變成一次性平台。平台的風險變得巨大。

6、建築師尊嚴:淘寶初期,就是讓那些買賣偽劣貨品的街邊小攤販把店開到網上,慢慢洗白升級到現在的天貓。建築師從來都是以社會的精英階層自居,雖然現在是服務業,但是都想著站著把錢賺了。現在去交易平台,待價而沽,斯文掃地。大凡有些建築夢想的建築師,有能力的建築師,可不像淘寶初期的小販,不願意去交易平台自降身價。設計類行業大都如此,講究出身師承,圈子人脈。所以設計平台只能吸引些學生或者普通設計師,就更難在建築圈有影響力,反過來又限制了發展。

說了這麼多,都是針對現在當下的情況。未來,建築O2O有沒有可能呢? 對於這點我是樂觀的。其一是,註冊建築師執業制度,弱化設計院資質,允許建築師自己開業(遼寧試點,一注一人加3個助手即可有相當於甲級的方案設計資質)。其二是,未來集體土地流轉,可能產生小型業主。只要這兩個供需方出現,必然會有網路服務於他們。 只是這一天還有大量需要改變的基礎條件。


抱有烈士之心的ikuku來了 :) 剛剛完成的一個公共裝修項目。

極客咖啡—在線播放

視頻封面極客咖啡—在線播放—優酷網,視頻高清在線觀看視頻


o2o設計平台的致命問題是,缺乏追責體系。你做個宣傳畫,出點問題沒啥。問題你設計建築,一個不仔細,會出問題,會死人,會虧錢的環節實在是太多太多。你幾千萬投資,敢不敢隔著網路,找一個一無所知的人去做嘛。o2o平台,那什麼約束設計人員負責?出了事情誰來承擔損失?


設計類的O2O平台最缺乏的就是所屬權認證系統和知識保護 不能說明你上傳的設計作品是獨創的 是上傳者專屬的個人創意


這是我公司設計的一款app :http://www.recoin.cn


試試看 全新理念的建築設計O2O平台滴滴設計:http://www.jdddesign.cn


正在嘗試新模式的建築設計O2O平台,從傳統到創新需要一個接受的過程吧


謝謝邀請

這種平台我還算看到比較多。一句話可以總結

網站起來千千萬萬,倒下只在一瞬間。

這種網站有一個通病,感覺剛剛做起來的時候蠻牛B的。

但是隨著資金的流失,無法產生固定的盈利,最後就丟翻了。

成功的也有,但是都是有人在背後投錢的。而且我看來也就是一個偽成功,這條道路還需要探索吧。

以上都是個人意見。。


推薦閱讀:

建築類型學簡單來說是什麼?
大家對2015年eVolo摩天大樓競賽第一名的這棟建築有什麼評價?
做建築設計的過程中,建築師一般都是如何有效地掌握項目的進展?
大神指導一下建築專業設計的渲染3D效果圖的台式機完整配置清單(預算不設限)?
VR+BIM技術兩者如何高效的結合應用?

TAG:互聯網 | 設計 | 設計行業 | 建築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