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功夫與步戰功夫區別很大嗎?

很多人老是說古代軍隊看重騎射,那所謂的馬上功夫是不是就是騎射為主?另外馬上功夫的用刀劍等短兵器、和用槍槊等長兵器、用錘鞭等重兵器與在步戰中區別到底在哪?


以前有人說@周琳經常在答案里扯淡,我還不相信,現在看到這個答案我終於信了。

本文僅為糾正周琳的錯誤,未指出的其文中的其它內容可能是正確的或是本文作者沒有注意到的,也可能是本文作者懶得寫。

始めるぞ?

這種尺寸的斬馬刀,步下使用就不太合適了。

那麼斬馬刀究竟是怎麼用的呢?

顏師古注曰:「斬馬利可以斬馬也。」皆為明證; 時至唐代,刀制依舊,唯長度、重量皆有增加。《唐六典》卷十六即載:「刀之制有四:一曰儀刀、二曰障刀、三曰橫刀、四曰陌刀…。陌刀,長刀也,步兵所持,蓋古之斬馬」,《新唐書》亦有「刀重十五斤」之記載。清王《兵仗記》中亦云:「斬馬刀,一名砍刀,長七尺,刃長三尺,柄長四尺,下用鐵鑽。馬步水路咸可用。

那麼為何將陌刀稱為斬馬刀:

斬馬劍,又稱斷馬劍,為漢代之兵器,由尚方令鑄造,供皇室使用,即俗稱的尚方寶劍。唐朝時,稱陌刀為斬馬劍。宋朝後改稱斬馬刀。明朝之後,稱類似於日本的大太刀與倭刀,用來掃擊敵人之腰身或馬腿的長刀為斬馬刀,又稱掃刀、砍刀。

斬馬刀,自發明以來就是為了讓步兵抗衡騎兵用的,不知道大家看過《綉春刀》沒有

對,就是這個潮男扛的,他大部分時間是在步戰中使用斬馬刀的。

那麼請問:這個尺寸的斬馬刀怎麼就不適合在馬下使用了呢?

在沒有馬鐙的時代,可以想像需要多大的力量,耐力,協調上身的動作去戰鬥,砍殺,騎射。後來發明了馬鞍,馬鐙(準確年代無從考證)能玩的花樣就更多了,能相對輕鬆一些,戰法更豐富了。

在沒有馬鞍,馬鐙的年代,騎兵只能用於在馬上射箭,或者下馬步戰,你是辦不到在馬背上砍殺的。為什麼呢?因為......

當馬飛奔或騰躍時,騎手坐在馬鞍上,兩腳懸空,只好雙腿夾緊馬身:同時用手緊緊地抓住馬鬃才能防止從馬上摔下來。

或者你用牙咬著刀或者進化出第三隻手也行。

當然,有人會說:「可以降低馬的速度,使自己平衡下來使用兵器在馬上格鬥啊?」

答:那麼騎兵的速度優勢和動能優勢就沒有了,反而會因為橫截面積增大而增加危險。

中國各個朝代的步兵裝備差距很大,就算是重裝精銳步兵,也是難也對抗騎兵的,相對於同時期騎兵裝備要差不少。只能靠陣法組合對抗,相互配合戰鬥。

從秦漢開始,中原就是靠步兵抗衡游牧民族的騎兵。100場戰中步兵打勝了99場,騎兵打勝了1場。怎麼就變成了步兵難以對抗騎兵?(這裡的100,99,1都是虛數,只是表示一種概率而已,而且這個概率也不是簡單的100%,99%,1%)

那麼步兵靠什麼抗衡騎兵呢?

一就是咱們開始說的斬馬刀,第二就是弩。威震邊疆的蒙恬,李陵所帶領的部隊就是憑藉步兵弩這項大殺器狂揍匈奴的,隋唐時期因為發展了重裝騎兵有過暫時性的沒落,而到宋朝因為養馬地的喪失而重新出現了神臂弩。第三就是火器時代來臨後的火炮和火槍,當然除了明軍這隻奇葩,大部分裝備火器的步兵已經可以輕鬆的對中世紀的騎兵進行屠殺了,一直到近代騎兵的出現才重新打平手(這個話題一展開都可以寫一本論著了,還是就此打住吧)

羅馬時期最常見的步兵陣法,盾牆,矛劍盾在前,緊密排列,弓箭,拋矛在後,當時步戰為主,騎兵不多,其實一隊騎兵就可以輕鬆衝刺突破,人力如何對抗馬力哪?

實際上羅馬人面對的哥特人或是波斯人都是以騎兵為主力的部隊,甚至在帝國疆域內平叛時面對的叛軍或是土匪也多有騎馬的,這步戰,大概說得是共和國時代對陣馬其頓吧。(再寫下去就要寫成步兵騎兵誰更優了......雖然羅馬人是靠公民步兵方陣狂揍周邊的......但是本著非歧視性原則我覺得最好不要說了.....)

大規模訓練步兵,就是用最簡單的方式殺人就行,如:長矛兵,就學刺擊,撥檔。劍盾兵,就學盾擋,反擊砍刺。想一想一個教官訓練幾千人,怎麼教複雜的套路,在戰場上有用嗎?

說得好!這才是步兵的精髓啊!問題是:你覺得這麼簡單的方式一直到准近代化軍隊出現後大家才想明白該這麼做。在那之前將士們一直以自己會多門武藝而自豪,古代的士兵就是偏要既學長矛,又學盾劍,甚至射箭,因為你要是不會就不能在古代戰場生存下去,也不可能受到提拔。而在近代軍隊出現之前一個教官訓練幾百人都是無法想像的,你倒好,一口氣來了幾千人,真以為是在做廣播體操啊?記住,在近代軍隊出現之前,為什麼有時候人少的反而能按著人多的打?因為你拉著十萬農民上戰場是打不過一萬精兵的,二十萬也沒用,農民兵是會炸營,會崩潰,會造反的。松山之戰十萬明軍炸營不是鬧著玩的。

說個題外話,我覺得明朝之所以崩潰是因為明朝養得起百萬大軍,而後金披甲卻只能有幾萬人,結果百萬缺乏訓練缺乏實戰的明軍被幾萬身經百戰的後金軍個個擊破。就像薩爾滸幾千浙兵,川兵打得後金聞風喪膽,而其它十幾萬明軍卻被老奴個個擊破一樣,為什麼?因為戚家軍,白桿兵是職業士兵,其它的明軍是以軍戶組成的。

下面這個引用是對歷史的吐槽,不是對本文吐槽對象的。

題主所指的騎射是胡人,匈奴,蒙古人,等傳進來的,漢人不善馬戰。

(雖然隋唐是以騎兵聞名的)但是:漢人騎兵的巔峰在明朝有木有啊!威震四方關寧軍啊!飛天將軍祖大壽啊!守城名將趙率教啊!千里馳援吳襄啊!用兵華麗吳三桂啊!大明長城袁崇煥啊!

關寧鐵騎:我們撤退時從不落下一個騎兵。

祖大壽:不吃完飯絕不投降!

吳三桂:戰略轉移時請注意軍容。

這期的Eytan來吐槽就到這裡了,希望大家下次能再見!

------------------------------------------------------------------------------------------------------------

下圖是Osprey出版公司的中國古代歷史圖冊,其實圖中有個瑕疵,不知道大家看不看得出來,評論區自由回答。但是特別推薦其出版的近代和現代軍隊的圖冊,是值得收藏的精品。


絕對是騎射第一位,軍旅武術的基礎就是騎射。

馬上武器和步下武器的區別主要在分量。像傳說中的八十二斤偃月刀,那隻能在馬上才能用的起來。


謝邀

馬上戰鬥和步下戰鬥差別真的很大。

題主所指的騎射是胡人,匈奴,蒙古人,等傳進來的,漢人不善馬戰。漢武帝大戰匈奴時,大力開展畜牧業,養馬訓練騎兵。

這種尺寸的斬馬刀,步下使用就不太合適了。

馬戰對騎手身體素質的要求更高,騎在馬背上,雙手持兵器,全靠雙腿控制馬匹運動,做到人馬合一,馬就是武將的雙腿。

最早扎馬,就是為了騎兵鍛煉雙腿力量,穩定性的訓練,雙腿夾的力量來控制馬匹,在沒有馬鐙的時代,可以想像需要多大的力量,耐力,協調上身的動作去戰鬥,砍殺,騎射。後來發明了馬鞍,馬鐙(準確年代無從考證)能玩的花樣就更多了,能相對輕鬆一些,戰法更豐富了。

一旦開始戰鬥,騎手是不能坐在馬背上的,需要起身砍殺,中國和國外的騎兵戰法,戰術,兵器,裝備會略有不同。

在不同的時代,國家,冶金鑄造,兵器製造,盔甲裝備,都決定了戰法的變化,同時決定騎兵的身體素質。

這幾張圖片可以看出,中西方騎兵都喜歡使用長矛,不同的是中國人喜歡把長矛,大刀,當作主戰武器,而西方騎士,只在衝刺時使用長矛,喜歡佩盾牌,衝刺後會捨棄長矛,使用長劍,斧頭,戰錘,盾牌組合,為主戰武器。短矛一般當作標槍使用,不會當作主戰武器。

在對抗厚重鎧甲時,鈍器興起,對騎手傷害更大。

北京有收藏家展示過一隻6米長的馬槍,就是明清時期騎兵衝刺時使用的,應該是一次性的,在巨大的衝擊力下木矛會折斷,但做為騎兵集體破陣衝刺使用,意義重大。

這應該是唐宋時期的騎兵,雙手大刀,配弓箭,佩劍,對抗戰鬥中,遠近可戰。注意不要砍掉自己的馬頭啊!

蒙古人多用大彎刀,小盾牌,弓箭,蒙古馬矮小,耐力好,速度快,使用彎刀,不需要什麼技術,馬一過,頭就下來了,結合戰術使用,輕鬆的戰勝了波蘭大公的精銳聯軍。

騎兵在對抗步兵時,因為西方步兵的裝備很不錯,所以騎兵的長矛想要衝刺破陣,就要更長才行,用劍還沒接近就被刺死了。

騎兵有馬的速度,和承重,盔甲武器厚重,人借馬力,兵器不動,靠馬的速度一樣可以把步兵撕成兩半,長矛衝刺的力量就更大了。

其實騎兵對馬術,力量,騎射,的要求更高,大規模戰爭中,不論步兵還是騎兵,個人的技巧能力意義不大,更多還是團隊配合。

在武器使用上技巧並不多,不要被評書,電影誤導,拿來那麼多的武將單挑啊?

會有比武,考試,一對一戰鬥的機會沒那麼多,在馬戰中的決鬥單挑,和西方類似,雙方一個面對衝刺,為一個回合,除馬術外,對速度,反應的要求,在最後一瞬間的調整,刺穿或砍殺對手。

中式馬戰會有糾纏,也是相對簡單的砍刺,距離的控制對兵器的發揮很關鍵,長矛,長刀,近戰很難發揮,就會找機會使用鋼鞭,鐧,錘,等短兵器殺傷對手。

名震一時的馬其頓方陣,步兵陣法的經典,長矛重盾,就像刺蝟一樣在戰場上整齊戰鬥,對步兵的體力,耐力,配合,都要嚴格要求,想一想光是手持5,6米的長矛,幾個小時就夠受的,還要戰鬥.........。

中國各個朝代的步兵裝備差距很大,就算是重裝精銳步兵,也是難也對抗騎兵的,相對於同時期騎兵裝備要差不少。只能靠陣法組合對抗,相互配合戰鬥。

羅馬時期最常見的步兵陣法,盾牆,矛劍盾在前,緊密排列,弓箭,拋矛在後,當時步戰為主,騎兵不多,其實一隊騎兵就可以輕鬆衝刺突破,人力如何對抗馬力哪?

步兵也分,刀盾,長矛,大刀,弓弩手,等分類,對於戰鬥上的區別在於,更重視陣法組合,一個步兵武藝再高,對於數十萬人的戰爭沒有意義,甚至可以忽略。

大規模訓練步兵,就是用最簡單的方式殺人就行,如:長矛兵,就學刺擊,撥檔。劍盾兵,就學盾擋,反擊砍刺。想一想一個教官訓練幾千人,怎麼教複雜的套路,在戰場上有用嗎?

體能訓練是必須,負重長跑不可少,在最早的希臘奧林匹克運動會上,就有全裝備步兵長跑項目。

在步兵對步兵的時期,短劍,斧頭,短矛,可以發揮作用,但步兵對抗騎兵,短兵器就是胡鬧,開玩笑,你會被馬撞倒踩死的。

步下功夫也是公平對抗步兵時,才有意義。


去玩玩騎砍你就懂。。。


馬上 騎射,槍矛(含馬槊),揮砍武器(含鈍擊武器) 三類,跟步戰完全不同,攻擊和閃避的機會都很少。


區別很大,就像 @呆呆獸193 說的,玩玩《騎馬與砍殺》你就可以有所了解。首先在馬上會有很大的起伏(騎過馬就明白了~),所以操控和瞄準都非常困難,你不但要駕馭馬匹,還要使用武器,還要讓自己保持平衡不至於摔下來,轉身和姿勢還受到限制,因此馬戰要比步戰難得多。另外馬戰的時候敵我交合只有一瞬,時機也比步戰難掌握的多。


謝邀.

就是S1和Tokyo Hot的區別.


一說騎馬與砍殺我就想起了風箏流。。。但是實戰對沖是一波過,生還者就是拔劍對砍了。


以我玩騎砍的經歷來看馬戰時對方馬的速度比你快,可以一直對你放風箏,有一手好的騎射技術,一名弓騎可以殺三名槍騎,面對比較密集的隊伍時用刀劍比較好,局勢混亂了可以用槍這些長兵器,衝鋒也是用槍,等速度慢下來還是用刀劍比較好。(這裡說的是騎兵對步兵,騎兵對騎兵也是用槍好,總的來說一把中等偏長的槍最好用)

至於步戰真正跟玩家打短兵器加盾牌什麼事標配吧,步兵對騎兵要用長兵器。步兵對步兵一般就是揮劍速度,格擋什麼的,所以兵器長度重量適中很重要,太短不利於格擋,太長揮起來慢。

馬上還有一種用標槍的也很歷害,不過貌似步兵用標槍更厲害。

弓騎雖然比槍騎厲害,但由於是遊戲,我個人還是喜歡槍騎,槍騎殺起小兵快,弓騎射個半天才死一個,把戰鬥脫的太久。而且有些重甲重盾的兵種還是得靠槍騎來衝散光靠弓騎的話,箭射光也就讓對方死十分之一罷了。


看了以上的發言我想起了一句網上的名言,遊戲出真知。這就是現代人喜歡用古代戰爭來裝逼的原因。


馬上著力點不如地上


建議樓主參考的電影《蒙古王》,《火與劍》(騎馬與砍殺的原型),都有精彩的騎射戰爭場面。


推薦閱讀:

從技術層面來說,螳螂拳是最陰狠的傳統武術嗎?
日本刀與中世紀雙手劍一對一比拼,誰的贏面比較大?
如果沒有老師教,怎麼才能學好太極拳?
多頭鏈枷作為實戰兵器效果如何?

TAG:功夫 | 武術 | 中國武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