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馮小剛猛批綜藝電影"畸形" 的言論?

馮小剛再批綜藝電影:很畸形,這是電影的自殺


明明就是個電視節目被冠以綜藝電影強行圈錢,這還不畸形?以後豈不是看個新聞聯播都要去電影院一起看,新聞聯播賀歲版之大大去哪兒


很美好很藝術的東西本來就不會是主流。否則流行的歌就不是口水歌而是古典音樂,日本動漫流行的就不是萌肉腐而是藝術動畫。手塚治虫的例子知乎上常常能看到。所以如果綜藝電影更適合商業它就會大行其道,人們厭倦了它就會退場。


如何看待這個問題呢?我覺得馮小剛的話有些酸。

去年《爸爸去哪兒》在春節檔攬下七億票房,如今《跑男》的成績也十分不俗。顯然這兩部電影並不是常規的電影類型,無非是把該出現在電視里的搬到了電影院罷了。那究竟這樣的存在對或是錯。我覺得並沒有什麼好批判的,這些電影收穫這些票房的同時意味著對這電影喜愛的人的存在,供求也就形成了,你非要扛著一面大旗,宣稱這事不對,並且扣上一些無端的帽子和頭銜,反倒讓那些看過這些電影的人覺得自己成了異端。綜藝弄成電影並不一定好賣,每年這麼多個綜藝節目,憑什麼就跑男和爸爸去哪兒有這樣的表現,觀眾不是傻子,他們也會選擇的,人家有著需要,這樣的電影因此得到發行。沒有所謂對錯,只有可行或不可行。

這樣一個無需太大的精力,僅需幾天就能夠搬上檯面的作品,在市場中的表現遠超其他花費大量人力財力物力的作品。有些人顯然接受不了,而這些人同樣也包括馮小剛。如果今天跑男票房只有寥寥百千萬,馮導自然不會去計較這樣的事。作為國內一線的導演,他的話自然而然成了一個導向,輿論的焦點。可這真的有必要嗎?


馮導雖然拍過很多通俗作品,但他本質上是喜歡高大上的,看他前幾年用功的方向就知道了。

馮導說話直,態度硬朗,這很好。


作為一名觀眾,我們很在意什麼是電影嗎?

別人我不知道,反正我不在意,我只在意我能不能看到好看的、我喜歡的東西。

拿我的工作來說,知乎上有人問過「電台為什麼沒有消亡」,看到這種問題真是吐槽的力氣都沒有,一方面電台的收聽群體相對於別的媒體來說確實比較小眾;另一方面,對於已經產生了偏見的人去解釋,只是徒勞無功。但作為一個電台從業者,我既看到這個行業新的發展,同時也深刻的意識到,只有你做出來的東西好,別人才會買你賬!不然,靠著「理所當然」是活不下來的。

說回電影。馮導這次炮轟綜藝電影我一直有在關注。馮導的很多電影我很喜歡,由綜藝節目為基礎拍攝出來的綜藝電影我不喜歡,可在「炮轟」這件事情上,我不認同馮導的意見。

綜藝電影就是用來圈錢的,沒有太長的創作周期、沒有什麼藝術價值,就是為了給觀眾看個樂!但一年能有多少部?又有多少部可以賣錢的?很少很少,這樣就能把電影毀了,貴圈真脆弱。

現在的電影市場很火,但如果說中國電影最後不行了,一定是「電影」本身的錯!是你們把觀眾當傻叉,覺得請幾個大明星,用些服裝、用些特效就可以把一狗屁不通的劇本包裝成藝術嗎?是你們在覺得不管拍出什麼東西來觀眾都會掏錢,正是你們這些所謂的「大導演」,霸佔著資源、人脈和院線,擠佔中小導演的生存空間,卻沒有拍出什麼東西來。然後,來了個「綜藝電影」,敢在爺的地盤搶飯吃?立馬化身成中國電影的保護神,「痛心疾首」地呼籲保護電影啊!

也許,「你們」才是中國電影畸形的罪魁禍首。


我對電影行業不了解:

以一個外行的角度說說我的看法

有一句話叫做存在即合理,綜藝電影對電影行業有衝擊那是肯定的。

我認為綜藝電影的出現跟當初微電影微短片是有類似之處的,那我就粗暴的一起類比了:

1.觀眾喜好:從萬萬,十萬個冷笑話的成功來看,觀眾逐漸是傾向於快餐式審美的。舉個栗子,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留意最近上映的電影,其題材多是以喜劇為主(國外引進的影片不包含),數據我就懶得搜集了,大家有興趣的自個動下手(我上班呢)。觀眾習慣了笑過就忘了,這生活節奏很少有人會去深思你電影要表達的或者內在的東西。觀眾都是懶得,綜藝電影是「膚淺」也直接,把笑點都擺明面上的且不刻意,不像多數電影笑點老套就不說了,還非要整的隱晦些,生怕太露骨了顯得沒品位。

2.投資收益比:從成本上看,綜藝電影更像是一部高成本(全是明星大腕兒)的微電影搬上了大熒幕。其投入是微電影的投入(場景,道具,技術,演員演技,情節設計),但是其產出是電影的產出。(對比爹地去哪兒2014跟同檔期喜劇),再不濟人家還能學一下十萬個冷笑來個眾籌。這就是低成本的優勢。

3.本質不同:是,你要從藝術的角度講,綜藝電影屁都不是。能跟馮大導的《1942》這種比么?能跟《南京南京》比么?那妥妥兒的綜藝電影就是狗屎。但是我們想一下哈,想遠點兒,延伸一下。為什麼綜藝電影會驟然爆發?NONO,不是驟然,出現新生事物總是必然的,對,圖個新鮮。按照中國電影,哦不對,中國人的尿性加天賦,最擅長的是跟風跟山寨。不久後綜藝電影就會漫天飛了,一個檔期佔得比重過多了,正常的文藝大片就受歡迎了,搶回了頭條(汪汪躺槍)。一個走心一個走腎。綜藝電影可以小擼怡情,大擼就傷身了,強擼灰飛煙滅。

ps:馮導好歹還是算一號人物,一些小角色來搶你一口肉吃就沉不住氣了,急眼了。就好比一個人偶爾笑笑會覺得是一個很美好的事情,但是如果一個人整天都在笑,不是啥比就是弱智。萬萬沒想到跟十萬個冷笑話,跑男,爹地去哪兒就算再成功能搶你多少份額,是吧!而且綜藝的是有鋪墊跟預熱才會有這個效果的,失效也太短,笑過誰還記得。(你看星爺的電影多久了,我就不是笑過就忘,至今還記憶猶新)

總結:不是孰好孰壞,電影是以什麼為主?觀眾!對吧,迎合觀眾的口味罷了,商業電影不也這樣嗎?至少綜藝電影比某些所謂的喜劇片來說讓人覺得有趣多了。馮導不是你要拍什麼我就要看什麼的!你這麼說,可就是打了所有觀眾的臉,畢竟還是有我這種有好看的就看,沒好看的我寧願壓馬路。因為真心被所謂的國產大片坑過不至一會。寫的亂,在上班哈……諒解

以上僅代表外行人的淺談。勿噴……怕引戰,匿了。


作家納博科夫曾說,一流的讀者不是天生的,他是培養出來的。可以改改納博科夫的話:三流的電視觀眾不是天生的。他也是培養出來的,作為欣賞者,我們開頭都是二流水平,只有經過了培養,才會特別好或是特別壞。然後劣幣驅逐良幣,為了迎合三流的電視觀眾,編導也全都是些不入流的了。


反正我不看


就是畸形。那倆節目在綜藝里還能看兩眼,改成電影版那真是爛透了。


很多正兒八經拍的國產電影的可觀賞性還真不一定比的上。現在中國一年才出幾部好的國產片?

引用@文浩 :只有你做出來的東西好,別人才會買你賬!


18世紀,英國工業革命,織布機剛出來時,一群工人圍攻打砸發明家;

19世紀,馬克思說,必須用革命的暴力推翻資產階級的統治,現在巴菲特、李嘉誠、馬雲還沒有被推翻;

20世紀,愛迪生封殺交流電,說交流電危險呀要電死人,現在的世界交流電才是主流;

21世紀,馮小剛說,綜藝電影畸形呀看的人都腦殘……

世界大勢,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五年,只需五年,你將看清,誰是逆時代潮流,誰才是未來主流。


推薦閱讀:

讀者,意林,格言;看天下,三聯,環球。請問那一類雜誌更適合文化產業的發展?
如何評價哈爾濱的計程車行業?
怎麼評價「 三年苦尋無果 馬航MH370搜索工作將停止 」?
如何評價已從蘋果日報離職的黎智英在港台新聞界的地位?與蔡衍明、劉長樂相比如何?
如何能提高今日頭條的頭條號申請成功的概率?

TAG:電影 | 新聞 | 娛樂 | 影視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