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賽o獎到底有多厲害?
一直不知道是厲害到什麼程度,只知道是很厲害的樣子
說句老實話,拿美賽O/F獎和拿美賽SP獎(由於國內認為是三等獎,所以我也認為SP獎是獎)的難度應該來說是一樣的,不信?你看看2016年美賽的O獎論文,和你身邊一些M獎,H獎甚至是SP獎的論文進行對比一下,會發現很多的M獎論文,其實不亞於O/F獎的,而很多H獎以及SP獎也有可圈可點的地方。所以,由於數學建模評價的主觀性, 獲得O獎的選手的論文,一定有出眾的地方,但是並不一定真的代表美賽的最高水平,但是對於O獎的獲得者還是應該給予他們獲得榮譽相當的尊重。
叼到沒朋友(⊙o⊙)。。。
謝邀。可以參見我的另一個回答http://www.zhihu.com/question/26859677/answer/34320692
雖然感覺這個問題的意義不是太大,但作為過來人,還是為獵奇的小夥伴們科普一下。1. 在數學建模競賽這個圈子內,O獎非常厲害,可以說是每個數模參賽者都想獲得的榮譽。
O獎全稱Outstanding winners,中文翻譯為特等獎,是美賽里的最高獎項了。首先,O獎的比例非常低。以2014年美賽為例:A,B題一共6755支隊伍,共有13個O獎;C題一共1028個隊伍,共6個O獎。也就是說每個題都有上千甚至幾千支隊伍,但該題獲得O獎的隊伍是個位數(一般是六七個)。這個比例還是非常低的,2014年MCM獲O獎比例大概是1/500, ICM獲O獎比例大概是1/200因為這麼低的比例,所以這個獎在國內的數模圈子裡有種傳說的色彩。國內很多實力不錯的學校歷史上都沒拿過O獎,比如在湖北就只有我們學校拿過,像武大這樣數模實力出色(國賽拿過高教杯)的學校在美賽也只拿過F,離O還差一點點。在我們學校,哪一屆有人獲得了O獎,也會是數模基地的一件大新聞,論文會被當做範文流傳,基地的老師也會反覆在學弟學妹面前講解分析O獎論文;因為每年都有不少國賽一等獎與美賽一等獎,而O獎在我們學校也是幾年出一次。
2. 在圈子外,數模美賽O獎也只是一個頭銜,並沒有特別大的意義。
很多同學會有一個誤解:既然數模美賽O獎這麼難得,那拿了這個獎應該工作啊出國留學啊都不用愁吧? 對於這種情況,我只能說---- 你們想多了-_-# 雖然從統計意義上來講,獲得O獎的同學出路都不錯,但並不代表有了這個獎就可以在找工作、出國申請上無往而不利。從我的經驗來看,其實大部分公司、大部分教授都沒聽說過數學建模這個比賽;即使聽說過,也只是聽過這個名字,並不知道O獎在這個比賽中的分量。以我自身為例,面試阿里的實習生的時候,每輪面試的面試官都不知道這個比賽;面試香港科技大學MPhil的時候,導師也僅僅只是聽過這個比賽。雖然這些面試我都涉險過關,但我覺得美賽的作用不是那麼大。我的另外兩個隊友也是差不多的情況,他們也拿到了不錯的offer;但這更多是因為他們GPA上的優勢,況且他們課外除了數學建模比賽之外還有很多別的積累。 從我自己所經歷的以及所見所聞的事情中總結出的兩條結論:(1)美賽O獎在大部分情況下對找工作、出國申請的幫助並不大。統計意義上O獎獲得者的畢業去向也往往不錯,因為這部分人的綜合素質比較高,往往GPA也處於專業前列,課外也做了很多別的事情。
(2)對找工作(IT類)最有幫助的是相關方向的高質量項目;對出國申請最有幫助的是相關方向的高質量論文。競賽獲獎即使有幫助,也往往是間接的,不如上面的兩條直接。原因也很簡單,行業內的人士有他們自己認可的東西。所有搞科研的人都認高質量論文,所有寫代碼的人都認高質量項目,但競賽並不是他們的普適標準。所以不光是數模,其他競賽也一樣;如果面試官當年也做過這個,可能認可度就非常高,否則的話就不好說了。比如ACM競賽,找工作的時候有很多人非常認這個競賽,但是有更大比例的人沒做過這個競賽,並不會被你的得獎給震住,你想通過面試就要現場拿出點本事;對於搞科研的人,你跟他們說ACM,他們的第一反應都是ACM這個會議、ACM fellow之類的,不會想到ACM/ICPC這個競賽。3. 拿O獎的難度
首先肯定很難,因為比例很低。但是大家應該明白,數模並不是一個純粹拼實力的比賽,結果受運氣影響還是很大的。
還是拿ACM對比,你讓ACM頂級選手組隊參加比賽(例如tourist + petr + ACRush),只要他們不是集體特別失常,那麼不管他們參加什麼等級的比賽,肯定能拿到冠軍;但數模就不一樣,即使數模頂級選手抱團,我想也很難確保拿到O獎。相反,在ACM中非頂級選手再怎麼爆冷也不可能在final中拿到大獎,這中間是不可褻瀆的實力天塹;在數模中,M水平的參賽者人品爆發一下是可能拿到O獎的(我們隊就是)。這是為什麼呢?因為相對於其他的競賽來說,數學建模競賽的作品是一篇論文,主觀性很大。其他很多比賽的作品要麼是一段程序,要麼是一個產品,各種性能的評比都有明確的客觀標準。所以當數模論文沒有明顯硬傷,優秀到一定程度之後,更多的是主觀的「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如果你們的某個亮點很招評委喜歡,可能最後的獲獎就會有一個檔次上的提升。長篇大論了很久,希望大家對美賽O獎有更清楚的了解。個人對數學建模美賽是有很深的感情的,但某種程度上來講,這個比賽在我國做得太功利了。很多學校對於美賽的支持力度其實是不合理的,譬如美賽二等獎就能加很多分(實際上美賽只要參加就有三等獎,只要摘要和排版不差就有二等獎,獲獎顯得太容易了),使得很多學校的學生蜂擁而至,有的學校甚至參賽隊高達好幾百支。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因為別人隨便參加下就能拿個二等獎保研加上好幾分,你不參加的話在競爭上就處於了劣勢。
所以對於國內學校對美賽的熱情,我的態度更多是冷眼旁觀。但我真心希望,大家在被我潑了一盆冷水之後,依舊保有對這個競賽的熱情;我希望即使你們知道了美賽O獎沒什麼用,也能一如既往地去努力衝擊這個最高獎項。這並不需要什麼理由,僅僅是出於對這個比賽本身的熱愛。美賽熬夜真好玩~好玩到參加過一次就再也不會參加了。
推薦閱讀:
※數學建模隊伍如何組建?
※到底有沒有必要參加數學建模比賽?
※數學建模競賽中適合使用機器學習嗎?
※LASSO(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 回歸中 如何用梯度下降法求解?
※數學成績一般,智商普通人,偏偏喜歡上了數學建模,靠譜嗎?
TAG:數學建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