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祚庥到底有什麼專才,會被評為院士?
老何歪打正著,不小心捅了輪子功的馬蜂窩,奇功一件,不過他學物理出身,去物理所搞思想政治工作,怎麼被評為院士?
他到底有做物理研究嗎?有沒有了解物理所或了解老何本人或家人的同志講一講?--------------------------------------------------
我強調的重點是「被評為院士」這件事,他在物理所工作我沒有什麼看法。
2007-11-13 《物理》雜誌編者按:何祚庥先生是《物理》雜誌第一任主編。今年適逢何先生80華誕,本刊特邀約中科院理論物理研究所學術委員會主任歐陽鍾燦和本刊副主編劉寄星撰文祝賀。感謝何先生為《物理》所做的貢獻,祝何先生健康長壽。
歐陽鍾燦
(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 北京 100080)
今年是八十高齡的何祚庥院士從事理論物理工作五十周年,也是理論物理研究所即將成立三十周年。在這兩個有紀念意義的歷史節點,本文介紹何祚庥院士做出的重要貢獻。
1) 何祚庥院士在理論物理研究上的貢獻
何祚庥院士是理論物理學家、哲學家,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第八、九屆全國政協委員。原籍安徽望江,祖籍江蘇揚州,1927年生於上海,1947年參加中國共產黨,1951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物理系。現任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理論物理學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哲學系兼職教授,科學技術哲學博士生導師。
何祚庥院士長期從事科學研究工作。先後從事過核理論、粒子理論、原子彈理論、氫彈理論的研究;近年來又致力於粒子和宇宙相關問題的研究。
何祚庥早年較重要的科學工作有:和鄧稼先合作的β衰變的n次禁戒躍遷的理論;和朱洪元、冼鼎昌、陳中謨等人合作進行的有關V-A弱相互作用理論的物理效應的研究;和朱洪元等人合作進行的關於μ-輕子的輻射俘獲、μ-粒子在極化核中俘獲選擇法則的研究;和朱洪元、冼鼎昌等人合作進行的由雙重色散關係推導低能π-π散射振幅的積分方程的研究等。後者指出Chew和Mandelstam推導的相應方程有嚴重的發散困難,在1960年的國際高能會議上受到重視。
1961—1965年期間何祚庥院士參加國防任務方面的研究。在原子彈理論方面,研究過原子彈的「點火」問題,高溫、高壓、高密度下的狀態方程問題,高溫、高密度下輻射平均自由程問題;在氫彈理論方面,研究過氫彈的材料以及相應的爆炸機理、平衡和不平衡狀態下氫彈所應滿足的流體力學方程等重要問題。何祚庥院士是我國氫彈理論研究的早期開拓者之一。
何祚庥院士從1965年到1966年間參加了層子模型的工作。層子模型的工作是國際上從強子由更深一層次的粒子所組成的觀點出發進行的最早的系統研究之一,1966年在北京科學討論會上報告時得到與會各國物理學家的好評。何祚庥在層子模型的物理圖象和物理效應方面提出了很多想法,在這項工作中起了重要作用。
1974年至1979年間,何祚庥和黃濤、張肇西等人共同在束縛態場論方面進行了系統的研究,較嚴密地建立了一種能包含或僅包含複合粒子在內的量子場論的新體系,並著重研究了這個理論與粒子理論中已有成功的理論的相容性問題。利用這一理論導出了單重色散關係,PCAC,VMD 等輕子和重子的場流關係等。特別是建立了複合場論的微擾論並且討論了與此有關的重整化、紅外發散和規範不變性等理論問題,並把它用於奇異原子、原子核、複合粒子等問題上。由於這一系列研究是從束縛態場論的理論基礎、計算方法和具體應用三方面進行的比較全面的討論,因而對強子結構和物理理論中其他束縛態問題的研究有較重要意義。
1980年以來,何祚庥院士又和慶承瑞教授合作從事粒子和宇宙相關問題的研究。較重要的工作有:提出一種雙電荷交換反應的新的機制,並指出它和雙β-衰變的關係;指出在通過測量氚的β-譜來確定中微子質量時,分子原子效應不可忽略,不能用來獲得可靠的電中微子質量,因此,為了測量中微子質量,必須採用氚原子束作為放射源。何祚庥和慶承瑞還較早關注了有質量的中微子在宇宙論中的作用,指出一個平坦的宇宙所能容納的全部中微子質量的總和不超過34eV的結論,從而從宇宙學的觀點,對當時「 測到」的電中微子質量約為34eV的實驗,也提出質疑。這在當時曾受到廣泛重視。
何祚庥還和慶承瑞、高崇壽教授合作,提出雲南站事例只能用一個新的重粒子來解釋,這一重粒子可能是暗物質的候選者。為了找尋這個暗物質的候選者,他們和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三室合作積極倡導和推動了L3+C實驗組的工作,成為利用大探測器並同時從事宇宙線研究的第一個以我國為主的國際合作實驗項目。
在1968—1970年間,何祚庥院士和方守賢、陳森玉等人積極倡導高能、強流質子加速器生產核燃料的研究,因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強力干擾而終止。但何祚庥等人在三十多年前的有意義的探索,仍一直影響到近來又受到重視的用強流加速器對核廢料嬗變所做的研究,對鈈鈾循環、釷鈾循環等次臨界體系產生核燃料、產生電能、熱能的探索。
何祚庥院士曾多次介入我國高能物理、宇宙線物理如高能加速器研製、相應探測器研製、宇宙線探測器,包括如何用在日內瓦的L3型粒子探測器於宇宙線的探測等方案的討論和研究,對我國如何發展高能物理起了十分積極的作用。何祚庥院士從事物理工作的特點是:除在理論物理學的一些領域有較高的造詣外,他思想活躍,工作領域寬,善於組織討論,善於推動不同領域的工作者進行合作研究。他尤其善於從國家建設和當代科學的發展與需要,提出並推動一些重大科學問題的研究,是我國理論物理學方面一位有重要貢獻的學術帶頭人。他還撰寫了一系列和理論物理研究相結合的自然辯證法、科學方法論的文章,以及《量子複合場論的哲學思考》,《三大論戰———近代物理學研究中的哲學問題》, 《從元氣學說到粒子物理》 ,《元氣、場及治學之道》等專著。
近十餘年來,何祚庥院士致力於將理論物理研究中常用的定性、定量相結合的研究方法,移置到當代科學技術問題和各種社會現實問題的研究中去。早在1956年,何祚庥院士曾和著名學者羅勁柏教授合作撰寫了《馬克思主義擴大再生產理論的數學分析(Ⅰ)(Ⅱ)(Ⅲ)》三篇長文,在1957—1958年間,發表在《力學學報》上。這三篇論文對馬克思&< 列寧提出的擴大再生產的數學模型進行了深入的分析,探討了擴大再生產以及高速增長的經濟條件;論證了社會主義的生產將比資本主義的生產有更快的速度,指出軍國主義政策將有利於調節資本主義國家中的擴大再生產,指出在實現高速增長時要注意第一部類和第二部類生產的有機結合,還指出在能實現對外貿易時,不一定要優先發展第一部類的生產。這是國內運用數學方法於經濟學研究的較早的一項工作,至今仍有實際意義。
1981—1982年間,羅勁柏再度與何祚庥合作撰寫了有關「第三次產業」的一系列文章,指出產業沿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產業順序的發展,是產業發展的客觀規律。發達國家發展到一定階段,其第三次產業比第一次產業,第二次產業有更高的增加速度,其中第三次產業中教育和科學部門的增長尤為迅速,因而建議將科學和教育從第三次產業中劃分出來成為第四次產業。這一組文章還注意到隨著第三次產業的增長,工人階級的組成也發生了新的變化,即所謂「白領」工人在數量上超出了「藍領」工人。國際工人運動不能不考慮到所出現的這一新情況,它也將逐漸地影響於我國的經濟生活。
近15年來,何院士研究科技創新問題,提出發展高清晰度電視、城市新型有軌電車、快速磁浮列車、乾淨的熱核發電技術,開發西南地區水電、調雅魯藏布江水於大西北、和平利用核爆炸技術,以促進我國的經濟建設的主張。近來又關注中國的能源短缺,石油安全等重大經濟技術問題,呼籲大力發展太陽能發電、風力發電,呼籲科學地推進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大力推進電動自行車、電動小轎車的研究等問題。何祚庥院士還積极參加「支援其他學科領域完成重大任務」的活動。除仍然參與有關理論物理、高能物理的活動外,他「 破門而出」旁及天體物理、核物理、核能、國防科學等重大科研項目決策的研討。他善於把理論研究成果推廣應用到各有關領域,不斷地在各種學術研討會上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主張。近年來他更關注開拓新的研究方向。他所涉及的研究領域遍及哲學和社會科學,並不斷就科技政策、教育政策、經濟政策、文藝理論、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若干理論問題,當代社會、政治、經濟、文化領域各熱點問題,提出有價值的見解,寫出了許多切中時弊的文章。
長期以來,何祚庥院士熱心科學普及工作,在許多報刊上,我們常常能看到他所撰寫的弘揚科學精神的科普文章。1994年12月5日,報上刊登了《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加強科學普及工作的幾點意見》,提出揭露偽科學和反科學。何祚庥積極響應號召,於1999年4月,在天津《青少年科技博覽》上發表了《我不贊成青少年練氣功》的文章,公開批評法*功。這成為中國政府決策打擊法*功,打擊各種形式的邪教組織的序幕。
由於何院士所撰寫的這一系列文章,是從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相結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結合的角度,討論當代社會、政治、經濟問題的學術著作,有材料、有數據、有觀點、有證明,因而激起了強烈的反響,被稱為「兩棲學者」。彭桓武院士曾稱讚這一系列工作是當代理論物理研究的新發展,是理論物理研究向新領域進軍的有意義的探索。彭桓武先生在92歲高齡之際曾主持過一個為推動理論物理研究、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特別資助的第二屆「彭桓武理論物理論壇」。首次講座邀請了何祚庥做「理論物理和能源政策研究」的報告,當場發表了如上的評述。
2) 何祚庥院士和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
明年將是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正式成立三十周年。何祚庥院士在理論物理學方面的重要業績之一,是他協同彭桓武院士一同籌建了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有關理論物理研究所的發展方針和各項政策措施,都是彭桓武院士和何祚庥院士共同制定,並一直堅持到現在的。為總結前輩們經驗,繼往開來,下面也將彭桓武院士、何祚庥院士在理論物理研究所早期建設中的各項業績作一介紹。
1978年4月29日,中國科學院正式向國務院提出「 關於建立理論物理研究所的請示報告」,《請示報告》說:「物理學是當代科學技術發展的前沿之一,論物理是物理學各個分支的共同理論基礎。理論物理研究的重大突破,影響著許多理論科學和工程技術的發展。加強理論物理研究是實現科學技術現代化,趕超世界先進水平的戰備性的措施。」
「過去,我國在理論物理的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方面做出了一些重要成績,如層子模型理論和原子彈、氫彈的理論,培養了一批有才能的年輕理論物理工作者。」
「在我院物理研究所十三室,目前已組成了一個十餘人的理論組,是一個有不同專業人員參加的富有生氣的研究集體。為了大力發展和推動我國理論物理研究,我們建議在原物理研究所十三室理論組的基礎上,適當集中力量,在北京建立一個新型的理論物理研究所。」
「這個研究所的任務是:(1)發展理論物理研究;(2)把理論研究成果推廣應用到各有關領域;(3)大力培養青年研究人員,開拓新的研究方向,支援其他學科領域完成重大任務。」
「研究所所長擬調高能物理研究所付所長彭桓武同志擔任(仍兼高能所研究員);業務付所長由高能所研究員何祚庥同志擔任( 仍兼高能所研究員)。其他幹部和工作人員由科學院調配。」
同年5月,當時在國務院工作的國務院副總理鄧小平同志,余秋里、王震、萬里、方毅等人曾批示「同意」。在1978年6月2日,中國科學院下發《關於成立理論物理研究所籌備小組的通知》;6月9日,又發了一個《關於建立理論物理研究所的通知》;於是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就正式宣告成立。
為什麼理論物理研究所的建立,要由當時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兼國務院副總理的鄧小平同志圈閱「同意」?
一個重要原因是時值文化大革命結束不久,百廢待興。但為什麼這一待興的「百廢」之中,首先「興」的是理論物理研究?在1978年討論中國科學院是否要建立理論物理研究所的院務會議上,曾在50年代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時任中國科學院顧問的張稼夫同志,一聽到本次院務會議要討論是否建立理論物理研究所,專程趕來參加會議,表示支持這一撥亂反正的重要措施。當然,將這一報告「 請鄧小平副主 批示」的另一重要原因是:正是鄧副主席在1978年3月18日的《在全國科學大會開幕式上的講話》中,鮮明地提出:「 現代科學技術不只是在個別的科學理論上、個別的生產技術上獲得了發展,也不只是有了一般意義上的進步和改革,而是幾乎各門科學技術領域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出現了新的飛躍,產生了並且正在繼續產生一系列新興科學技術。現代科學為生產技術的進步開闢道路,決定它的發展方向。當然,不論是現在或者今後,還會有許多理論研究,暫時人們還看不到它的應用前景。但是,大量的歷史事實已經說明:理論研究一旦獲得重大突破,遲早會給生產和技術帶來極其巨大的進步。」
可以說,理論物理研究的建立,就是為了適應「現代科學技術正在經歷著一場偉大的革命」。所以,在《建立理論物理研究所的通知》中,對理論物理研究所的主要任務就不僅規定為「 發展理論物理研究」,而且還要「 大力培養青年研究人員,把理論研究成果推廣應用到各有關領域」,要「 開拓新的研究方向」, 給以支援「 對其他學科領域的重大任務,和配合。」
在理論物理研究所的早期建設中,彭桓武院士、何祚庥院士等人曾集中精力辦了以下四件大事:
(1)在物理學界的廣泛支持下,本著「 少而精」的原則,邀集了理論物理界的各路精英彙集在理論物理研究所。
為此,彭桓武院士和何祚庥院士做了大量細緻的組織工作。理論物理研究所在建立的初期,人員並不多,只有研究人員27人。到了2004年,也僅有36位研究人員,研究工作卻廣泛涉及到理論物理研究所的各個領域:物質微觀結構理論研究;場論與宇觀結構理論研究;凝聚態理論研究;非線性科學與理論生物物理、生物信息學研究;量子物理、量子信息和光與物質的相互作用理論研究。理論物理研究所里聚集的這些科研人員,大都是這些領域中的優秀人員。
這樣作的結果是,理論物理所在國際重要刊物上人均發表論文數位居全國前列,人均發表SCI論文數及高影響因子刊物上的論文數達到較高水平。
從1980年到1999年,一個科研人員約為30多人的理論物理研究所先後共有7位研究員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連同1955年即被聘為學部委員的彭桓武所長,一共是8位院士。在此期間,理論物理研究所先後獲得多項國家自然科學獎,其中有5項二等獎:
(ⅰ)量子場論大範圍性質的研究;
(ⅱ)實用符號動力學及其在耗散系統混沌研究中的應用;
(ⅲ)生物膜液晶模型研究;
(ⅳ)關於非平衡量子統計的閉路格林函數研究;電荷; 宇稱對稱性破壞和夸克
(ⅴ)輕子味物理理論研究。
(2)大量招收研究生。
從1978—1983年,先後共招收了50位碩士生和3位博士生,其中僅1978年即招收了22位碩士生。需要說明的是:直至1978年12月18日,我國才正式啟動改革開放的步伐。而在此以前,在1977—1978年間,在國家的正式教育體制中,只是在1977年11月底才恢復高等學校的高考,當然談不上建立正規的碩士生、博士生的培育制度,更沒有應屆畢業生可以應試。但是,理論物理所當時的領導卻注意到社會上尚有大量自學成才的青年以及「文化大革命」中未完成學業的大學「 畢業生」,在從事生產勞動的同時,刻苦鑽研現代科學文化知識,因而向中國科學院寫報告,並先後在報刊雜誌上建議以同等學力的資格在社會上廣泛招收研究生。這一建議得到中國科學院黨組書記方毅副院長的鼎力支持,於是在1978年先後在高能物理所、理論物理研究所招收了大批碩士生入學,為理論物理學培養了後備人才。
(3)組織理論物理研究人員出國進行學術訪問,大量派遣研究人員出國學習。
理論物理研究所正式成立的時間是在1978年6月9日。但是,早在1978年3月,黨中央和國務院召開全國科學大會期間,就由前輩學者周培源院士、錢三強院士出面召集了一個中國如何發展理論物理工作的座談會,正式醞釀中國科學院是否要建立理論物理研究所。其實,早在1977 年,在物理學會召開的廬山會議上,就醞釀過類似的意見。更早的倡議甚而要追溯到1962年制定的「1963—1972年全國科學技術發展規劃」。當時,主持理論物理規劃的前輩物理學家王竹溪就已寫下:「...1967年之後,考慮在北京建立一個理論物理研究所,以集中人力發展理論物理研究工作」、「 這個所的任務,除了負責執行理論物理的研究計劃之外,還作為全國各地理論物理工作者來講學,進行聚會和學術交流的中心」。
由於理論物理研究所的成立是「 順乎民意、深得民心」的重要舉措;在成立之初,立即得到海內外學者的大力支持。1980年3月10日,在著名理論物理學家李政道教授的精心安排之下,中國科學院派遣了何祚庥、戴元本、郝柏林等五位科研人員赴美國各高等學校和研究所學習、考察美國如何推動、組織理論物理研究工作,又順道訪問了法國巴黎、德國波恩、漢堡等地的研究單位,並和美、法、德等國學者進行學術交流,長達兩個半月。小組成員有時集中,有時分散,積极參与各種學術活動。先後共訪問了25個大學和研究所,做了50次學術報告,約和200餘位具有不同學術地位的美國和歐洲同行們,進行了較深入地交流,會見了一些物理系和研究所的負責人,就今後在理論物理方面的交流與合作交換了意見。由於這是改革開放後,中國理論物理學界第一次有組織的出國訪問,因而受到國外同行們的熱烈歡迎,美國和歐洲的朋友們紛紛反映這是一次比較成功的「民間」學術訪問。
何祚庥院士等人在出國訪問期間,還做了一件極為重要而有深遠意義的事情,倡議並決策大量派遣理論物理研究所里正在學習的研究生出國學習,大量派遣理論物理所里各研究人員出國任訪問學者並由接受方付予相應的路費和生活費用。這是這一訪問活動的一項重要成果。這一倡議和決策也影響到中國科學院所屬其他各科學部門、各科學領域。
1980年的中國沒有可能拿出大量外匯支付出國留學費用。何祚庥等人經過調查研究,了解到發達國家各種研究機構、各高等學校有支付留學生和訪問學者生活費用的傳統後,當即做出上述決策,條件是必須寫好推薦信,負責任地介紹被推薦人的學術水準以及其他相關情況。
(7)創辦專門學術刊物英文版《理論物理通訊》。發展科學的重要方法之一,是推動學術交流。進行學術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出版有能和國際學術界進行交流的學術刊物。早在1981年,在彭桓武院士和何祚庥院士的倡議下,理論物理研究所即籌組出版英文版《理論物理通訊》。從1981年到1987年,由彭桓武院士任主編,何祚庥院士任副主編;1988年1月改由何祚庥院士任主編,並一直延續到現在。
早期出版的《理論物理通訊》,其印刷質量和英文水準都差強人意。《理論物理通訊》里的公式、符號都是由相關研究人員用「手」填寫,再複製成印刷本。但是,這一因陋就簡的英文版的《理論物理通訊》很快為國際學術界所接受。早在1984年,《理論物理通訊》連同其他5 種學術刊物,就成為SCI所最早收錄的6份由中國出版的國際學術刊物。現在《理論物理通訊》已發展為年出版12期,頁碼達192頁之多,在理論物理學界有一定國際影響的學術刊物。
何祚庥院士任《理論物理通訊》副主編和主編的重要業績之一,是堅決主張《理論物理通訊》所接受的任何稿件一律不收版面費,而且還付予微薄的稿費;堅持認為這是創辦一個有高學術水準的國際學術性刊物的必要條件。其理由是:既然國家給予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一筆研究經費,那麼這一經費的使用,就不僅僅用來支持理論物理研究所內有關人員,而且應該適當回報到理論物理學界,其相關費用也理應由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給予支持。何院士這一有關學術刊物的原則性主張得到理論物理研究所歷屆所長和副所長的完全支持。
還需要提到的是:理論物理研究所建所初期條件十分簡陋,當時的辦公地點是今天的中關村一小對面的一幢二層簡易小樓,其前身則是小松林里的幾棟木板房。夏天因為樓板薄,太陽一曬,室內溫度比室外還高。冬天沒有暖氣,靠生蜂窩煤取暖。這個時候副所長何祚庥總要反覆叮囑同志們注意安全,防止火災,防止煤氣中毒。研究所的工作條件雖然十分簡陋,國際上許多知名學者卻並不在意,紛紛到所訪問和交流,稱讚這是一個有發展前景的重要研究機構。
何祚庥院士今年已是八十歲高齡。多年來,他一直堅持到研究所工作。他每天上、下午騎著一輛電動自行車,往返於黃庄小區與科學院基礎園區之間。研究所的有關領導先後提出要專門派小轎車接送他上下班,均被拒絕。理由是:中關村地區是最適合使用電動自行車上下班的地區,而且也能藉此適當鍛煉體力,鍛煉大腦反應能力。
時光如梭!今年是何祚庥院士從事理論物理工作五十周年,也是何祚庥院士的八十歲壽辰,我們祝願他健康長壽,繼續為我國的理論物理學的發展再工作20年!
樓主要注意,何不但被評上了院士,而且是1980年的學部委員,那批學部委員地位是非常高的,水平也相當了得。仔細看一下名單,其中也就老何學術成果比較奇葩,應該是在兩彈研究中做過較大貢獻又不能公開,但他又不是兩彈元勛之一,很奇怪。至於八十年代他研究方向轉型之後的路子,確實比較奇怪,而且飄忽不定,但是在自然辯證法和科學哲學屆是很有地位的。也可以理解嘛,理論物理學家過了五十之後很多也就做不了什麼了,隨便搞搞哲學之類的很多。他和夫人的文章,基本都是用科學方法研究政治、經濟、哲學之類的。比如搞政治經濟學的人,一般論文都是滿篇馬恩語錄,自娛自樂循環論證,唯獨老何經常滿篇數學公式嚴謹推導來佐證經典作家和黨的政策,搞不好還揭露一下某個西方計量經濟學方法隱藏著反馬克思主義的本質,結果就是搞文科的看不懂,搞理科的不屑於看,於是就尷尬了。
我記著他老人家是搞物理界政委工作的,這個工作總有人要去做,於是就是他了。
因為卑劣無恥,趨炎附勢,毫無道德
建議看看《丁肇中的「無知」與何祚庥的「無所不知」》這篇文章
拍馬屁,當政治打手這樣的角色。
人如其名 zuoxiu
他和羅干是連襟,當個院士小意思。在配合羅打擊邪教方面做出過積極貢獻。
確定是外打正著嗎?
物理工作方面參與過新中國氫彈的研究,在原子能研究所和蘇聯核子研究所進行過學習和相關工作。在研究所應該確實做過物理學方面的研究,但對於氫彈的研製工作有多少貢獻就不好說了。扯淡的地方一是主張拆掉北京城牆,並因此批判梁思成;二是以馬克思主義物理學驗證江~澤~民~同志所提出的三個代表理論的正確性~好牛逼~
其他很多觀點很犀利,爭議很大,但有些觀點也是正確的。
三個代表符合量子力學原理 ..........
一般認為,是他的成果處於不能公開的狀態。他是80年的學部委員,可不是上面幾個人說的什麼僅僅政治打手可以評選的。他晉陞學部委員的時候,思想全面大解放,純粹的政治是無法推動晉陞的。而對他的成果的迴避,應該就是領域比較機密。至於後來政治方面,理論數學,物理學家邏輯性確實比較強,人家干點副業也不是不可以。
我就不說他是中國搞 蛋之後為了看著某些人的。可恥的匿了,抱歉。
在科學史、自然辯證法、哲學、政治經濟學等方面,著重探討了粒子物理研究中有關馬列主義哲學問題。近年來,轉向宇宙論、暗物質問題的研究,探討了中微子質量問題、粒子的可分性、場的可分性、真空的物質性、宇宙有無開端、宇宙大爆炸從何而來、量子力學的測量過程是否必須有主觀介入等問題,澄清了對這些問題認識上的一些模糊觀念。 ——————————來自中科院官網
物理學界最會搞政工的?共產主義政治工作界最會扯物理大旗的?
推薦閱讀:
※現在還是否有可能存在一些民間科研人員,比世界頂級科學家水平更高並且能夠做出顛覆性的科研成果?
※酸奶真的是一個騙局嗎?發明他的諾獎科學家梅契尼科夫是一個騙子?
※如何看待鄭曉廷作為「民科」的學術成就?
※如何看待日本科學家渡邊嘉典學術造假事件?
※物理科學家或科研從業人員如何評價《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