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文互聯網上的爭論或者辯論經常會變成人身攻擊?
原標題:為什麼在中國辯論總會變成人身攻擊?
簡單來說,誓死捍衛自己的說辭不僅僅只是對一個觀點的捍衛,更是對自己三觀的捍衛。正是由於自己的三觀導致了自己對待事情的看法。而一旦在事件上承認自己錯了,很有可能是承認了自己秉性多年的生活方式或者價值觀是錯誤的。而攻擊對方,也不僅僅是攻擊觀點這麼簡單,攻擊的更多的是自己不可理喻的價值體系和世界觀。
但這是一個表象而已,背後的影響是多方面的。
首先,我們國家的教育並不注重孩子辯證思維的培養。不信你去想一想,在你九年義務教育裡面,有哪門課時教你如何辯證的看待問題的?而沒有辯證的思維,人就容易對一個事情產生非黑即白的看法,並對於看法背後的邏輯的思考很少。所以面對與自己觀點相反的人的時候,由於沒有夯實的理論支撐自己的觀點,就只能不理性的攻擊。
這點從知乎就可以看得出來。為什麼三觀題答主吸贊和吸粉是最快的? 因為三觀問題中高贊答主的辯證和邏輯的思維是很多人並不具備的。人們有時候知道自己該怎麼做,但是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這麼做,而有時候根本不知道自己該怎麼做。
我們從小到大的教育裡面,不僅從來沒有過教人如何正確的看待問題,而且也沒有教育過人如何正確的與人討論。很多人在日常中的辯論還停留在小孩子吵架的級別。我想這一部分就是中國人骨子裡面的父權和君權思維下產生的結果。
對於權威的崇拜,缺乏辯證思維的訓練,導致了中國人對於很多問題都沒有自己的觀點。經常是在家聽父母,出門聽領導。誰官大聽誰的,誰經驗足聽誰的,誰賺錢多聽誰的。而由於從小不會被父母或者師長良好的尊重,無法完整的表達自己的觀點,所以很多人並不知道一個合理的討論,或者辯論的規則是什麼樣的。比如辯論要求的是對方地位上的平等,具體體現在雙方的發言時間應該是相同的,而且在對方發言的過程中是不應該打斷對方的。但是我們看到的經常是要麼一個人喋喋不休,要麼是一個人從中打斷對方說話並對問題進行不必要的拆分。兩個人越辯越遠,辯論到最後都不知道最開始討論的是什麼問題了。
中國人對於一個觀點的接受很多時候是不講道理的。你和你爹討論問題的時候你爹很有可能會拿出:你是個小屁孩,你懂什麼?
這種觀點來讓你閉嘴。或者會拿出:我是你爹,我說啥你就聽啥;老祖宗說的肯定沒錯,既然都傳播了幾千年,那一定是有道理的;老話兒說…… 等等等等。這種蠻不講理的辯論方式就在中國人的腦子裡面生根發芽。
所以我們平時的辯論不從邏輯上出發,而是從誰的聲音大,誰的氣勢足,誰的資歷老來出發。重經歷而不重邏輯,重即成事實而不重發展規律。
比如對某個知名知乎用戶寫出了很多人不贊成的觀點的時候,很多人在回復裡面直接評論對方是傻逼,或者讓對方好好看看書,更有甚至讓對方滾出知乎。很顯然,他們並不知道「我不贊同你的觀點,但是我誓死捍衛你說話權利」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而且也不知道背後到底體現了什麼樣的民主精神。
當然,問題的產生是多方面的,教育,文化,環境等等。幾千年的積澱是很難一朝一夕的改變的。但是如果各位居高位,處強勢,面對與自己觀點的時候,對觀點不對人,不盛氣凌人,不趾高氣昂。那麼我想各位對中國的民主和理性是做了一點點貢獻的。
因為人總會將捍衛自己的觀點的過程變為捍衛自己的尊嚴。
忘記出處了XY,在外國也一樣,看過選戰廣告嗎?
謝要怎麼又是中國,沒見過老外么?文明程度與民族地域無關
因為人總會將捍衛自己的觀點的過程變為捍衛自己的面子的過程。
辯論不是說服,說服需要考慮對方的情緒活動,需要考慮對方的接受程度,需要考慮對方的面子,而辯論則完全不需要。
辯論與說服最大的區別之一就是,辯論的輸贏是掌握在評委手中,是掌握在觀眾的喝彩中。而說服則是要對方全身心的認可、認同。
在真正的辯論賽裡面,不管是贏家的落井下石,還是輸家的奮起反擊,都不可能太越過界限,要保持基本的風度,當然最最重要的還是有可能因為人身攻擊反到輸了比賽。
而網上的我不知道能不能叫做辯論,總之是夾雜了辯論還有說服,在這兩者之間吧。
題主要問的是 為什麼辯論總會發生人生攻擊?
我也就不繼續跑題了。。
1.網上的辯論不像現實一樣,對於個人的約束力大大降低了,且雙方都不認識,給什麼面子?
2.在網上辯論只要題目熱火一點,肯定會有觀眾,有觀眾人的表演慾望肯定會增強,這點可能就是引起火藥味的引子了。3.當你在辯論的時候,總會有觀眾圍觀打鬧,使你情緒化的,這個時候即使你不甘願被人圍觀,如耍猴一樣,對方也可能以為你怕了,趁機而上,那麼你心中的最後一點猶豫估計也沒了。而且你不知道對方會不會就此罷休,同樣的對方也不知道,與其這樣不如先下手為強,繼續戰鬥。
4.你不是一個人在戰鬥,當你在辯論的時候,假設的你知識覆蓋量比較大,很多支持你的人,沒法親自上場,那麼這個時候的你,已經不是你在辯論了,你的身後承載了無數的人,只能贏,不能輸,也更不能逃避,總不能到最後來一句,切,我不跟小孩子辯論。等等.......這種話要是兩個人也就罷了,那麼多圍觀你的人,你怎麼對他們交代?
5.在網上辯論,如果你不是一個名人的話,也沒有很多觀眾圍觀的話,與一個人費了半天口舌,卻還是沒什麼太大的見效,這個時候你多半要來一句,你還是多看看XX書吧?你多大了?........你這樣的回答,對方又能怎麼回答呢?而在現實,你可以有耐心、有修養、可以語辭激烈一點,但不會人身攻擊,那是因為這樣能獲得的利益最大。而在網路上,有著現實一樣的榮譽獎項嗎?什麼好處都沒有,莫名其妙的過來我這說我XX觀點不對,這個不對,等等的。人是喜歡聽好話,還是喜歡聽壞話呢?
6.百度知道的問題為什麼沒有知乎這麼高質量呢?其答案的正確與否取決於提問者,觀眾對你的認可很難表現出來,對你的利益也不是很大,獎懲制度明顯沒有知乎的看起來爽、有誘惑力,所以知乎上的回答能長篇大論,能耐心解釋。而且說句比較難聽點的話,你是喜歡被成功人士認可,還是喜歡被落魄人士認可,喜歡被高學歷人士認可,還是喜歡被低學歷人士認可?
7.如果有較好的獎賞制度,那麼當一個輸家已經知道自己輸了的時候,要做的就是要不那麼難看,要一個台階下,而贏家通常干勝追擊,那麼輸家肯定狗急跳牆,人身攻擊了,噁心也要噁心你一臉,而你也跟他一樣,那麼你在另外一方面上來說,其實也輸了。
8.還有打臉我不知道是不是人的本性,但無非這一點很爽,在辯論的時候如果能打臉往往會收到觀眾的喝彩,打了臉,還想別人不無理取鬧,太難了。
9.不甘心,絕p的不甘心,因為沒有能力攻擊對方觀點,只好攻擊對方人身。
不總是
至少辯論賽很多並不如此
網上很多常見的人身攻擊能算辯論么?問題不清,目的不明,方式不通。。。。
知道什麼叫troll嗎,或者去4chan甚至YouTube有關「國家」(不一定有關政治)的視頻評論區看看
請題主原諒我的不請自來……
這是當我困擾於社科類微信討論群里,總有人因意見不合,撕破臉皮,惡語相向,而發布的一篇群內公告,謝絕轉載!謝絕轉載!謝絕轉載!======================================================================群主心情不好,昨晚又是兩點才睡,給大家講個故事吧。
當群主還是一團雨潤冷鮮肉的時候,有幸遇到過一位哲學教授,做過人家幾個月的學生,得老爺子偏愛,習得一些皮毛。(說好了是皮毛啊,群主又不是文科生,是個學工的糙人,你們要是揪住漏洞不放,群主就呵呵了)
哲學上講「對立統一」,可對立統一的概念要建立在一個清醒的認知之上,什麼清醒認知?——老爺子曾經跟我說,這個東西叫「聯繫」,不是平時說話講的那個「聯繫」,而是哲學上定義的「聯繫」,我當時就傻了,我說,老師你能不能講點人話?(這不是原話……)
老爺子說那好,我告訴你4句人話,你自己下去琢磨兩天:1.聯繫是事物內部各要素之間 或不同事物之間 相互 影響、制約、作用 的關係,我們成之為事物之間的普遍聯繫2.我跟你講普遍聯繫,正是以承認事物之間的區別為前提的,誰要是否認了事物之間的區別,整個世界就會回歸到一團混沌的原始狀態,一團漿糊了,還有甚聯繫可談——哲學的要求實在區別中看到聯繫,在聯繫中看到區別3.以上兩點你看懂了,你就應該明白「聯繫」是客觀存在的,是事物存在的本性,事物一旦產生就會與周圍的事物發生聯繫,這種屬性是 不以任何人的意志 為轉移的4.本來還有第4句話,但為師怕你吃多了噎著,上面消化完了我再告訴你然後回到我要跟大家說的,我要跟大家說什麼,「對立統一」么也是,其實我真正要說的是「矛盾」
何謂「矛盾」?如果我簡單粗暴一點的說,「矛盾」==「聯繫」(嚴謹一點的話,矛盾是聯繫中的一種)和聯繫類似,矛盾也有自己的基本範疇,我再簡單粗暴一點(群里有哲學系的別打我啊……),矛盾實質上是指統一體內部對立因素之間的「聯繫」(我之前說什麼來著,它是不是聯繫),舉個例子:同一件事情對不同雙方的不同感受好,現在矛盾就是聯繫了,那咱們來談談老爺子後來告訴我的第四句話——聯繫的普遍性:
任何事物內部的不同部分,是相互聯繫的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處於一定的相互聯繫之中整個世界是相互聯繫的統一整體世界的普遍聯繫時通過「中介」來實現的——那現在我問問大家,何謂「中介」?好,一定有人跟上了思路——就是咱們的「群」下面咱們來談談「群」和「矛盾」
先談「矛盾」,矛盾有兩性:同一性是指矛盾雙方相互依存,鬥爭性是指對立面之間相互排斥。為啥叫兩性(不要污 不過你按污來理解也能想通),兩性就說明:丟了哪一個,都不行!!!同一性受鬥爭性的制約,鬥爭性也受同一性的制約
然後咱們再來談談群里的「矛盾」
1.矛盾雙方的共存要靠「鬥爭」來維持——群里允許不同意見相互碰撞,不打相識嘛…… 你去市場買菜就充滿了鬥爭性,只有你想買,才會去跟店家討價還價,討價還價滿滿的鬥爭性,來買都不想買,鬥爭性倒是沒了,矛盾消失了,聯繫也就不存在了,那你還逛市場干球……2.事物的同一性規定和制約著「鬥爭的形式、規模和範圍」
——你去市場買東西,10塊錢的東西你問我1毛錢賣不賣,信不信我拿秤砣砸死你,這情況也就算了;你去豆腐西施家買豆腐,砍價不成功,又去問候西施今天穿沒穿內褲、來沒來大姨媽、晚上滾床單約不約,我要是西施他爸,信不信我把你做成豆腐賣了……說到這裡你們覺不覺得人身攻擊很惡劣??——鬥爭可以,但要有一定的限度,大家都是文明人,公社裡開口閉口都是人文歷史、政治軍事、世界局勢,這種底蘊的人不能太過分——限度是什麼,就是我前兩天回答的適度原則——我還是那句話,人蔘公雞罰人蔘,不交人蔘,踢!哪怕群里只剩下兩個人,這個規矩不會變!樓主去喝口水,回來接著八
======================================================================玻璃心之歌 —— 矛盾的作用:
上文書說了,萬物之間有矛盾,矛盾雙方性質相反不假,在群里意見不一致正常,可同時矛盾雙方既對立又統一,兩者來源於同一根基(聯繫),固執己見是片面的,是單打一,只知道噴死別人也是片面的,還tm不如單打一,然後重點來了一—矛盾是可以轉化的,在爭吵中相互認識、相互促進對方的發展,才是矛盾的意義所在,這叫互利共贏,也叫求同存異——對於一個限定的話題,大家在群里吵得越多,證明我們的量變越多,就快要質變了那麼矛盾的作用擺出來了,拿它幹什麼呢?——幹革命!我問問大家進群幹啥來了,低一點說漲點知識、開開眼界,高一點說讓旁人罵著地命海心之餘,給自己的觀點找個依靠——文字也好,語音也罷,目的是啥——是交流 是溝通 是討論——討論來討論去,打起來了,有的時候還不是因為正事結果還打起來了
於是群主就日了——天南地北,在虛擬空間照面,現實生活中,他不會砍你身上一塊肉,你不能搶他包里的一打錢,你勾不來人家男票/女票,他找不著你家內人的撐窗戶的杆子,打什麼?鹹的?——滾回家喝豆腐腦去!
======================================================================
然後我說說為什麼,人身攻擊 和 在當前討論中拿不出有力論據就滿世界轉移話題用反問句的,為什麼這兩種行為很low??
之前我說了,矛盾是客觀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可我忘了一件事,矛盾不是直觀的、矛盾不是直觀可見的、矛盾從來都不是一種直接可見的事實——大家打架,多半原因在此!——你不信?看下面我的解釋:
1.矛盾雙方不是實體,但往往以實體為載體(實體==人)2.不能對矛盾雙方做簡單的實體化理解(他有一個錯誤的觀點,他是壞人?)3.所謂矛盾雙方或矛盾對立面,並不是兩個實體,而是兩個相反的傾向或因素(他和你觀念不同,他和你到處作對?)4.矛盾雙方常常要以實體為載體,但矛盾雙方 絕 不 是 實體——自然界中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社科領域裡的公有制和私有制,進步思想和保守思想——你們各自不同的觀點(而不是你們這個人本身)才是矛盾關係的所在5.對矛盾雙方作實體化的理解會導致把矛盾關係粗暴的簡單化、符號化(你收容右派,tm的你也是右派,給我往死里打!)——從而演變成人身攻擊舉個栗子,
就好比說,你是極左,突然發現群里有個極右,你就呵呵噠你就退群——其實你們正是因為相愛才想殺,有同一性鬥爭性、相互依存,才掐架……又好比說,大群里的負責人發現我在小群里收容了一個不同政見者,然後給我也扣上一頂反革命的帽子,認定我是給打入公社內部的反動分子,那我鄭重的告訴你——我是你大爺
政治避難這幾個字你們都是怎麼理解的,難道就只有西方世界收留東方意見者才叫政治避難,社會主義收容斯諾登叫不?我收留意見者,那麼我就是一定跟一群人唱對台戲?!——我是你二大爺
如果我的群里能包容左派右派進步黨反動派,我會很自豪,我們容留各種意見,誓死保留每個人的講話權利!
======================================================================
無節操的群主來更新了,啦啦啦…… ……======================================================================什麼,你問群主是哪一派——對不起,群主不站隊——你們聽清楚了,我不站隊!
樓主不是黨員,連預備黨員都不是,也不是知識分子,只是一個三線城市搬磚的,吃了上頓沒下頓那種,歡迎各位給介紹工作撒~
左派來了歡迎,右派來了歡迎,不管紅的藍的,請大家不要玻璃心
搞人身攻擊的,有一個踢一個!
人身攻擊派在本群得不到政治庇護,全體成員對他們集體專政!
======================================================================
以更好的在日常生活中工作和生活為中心,以求同存異 相互學習為基本點!
就是 咱們群里的 一個中心 兩個基本點群主一宿沒睡好,以上都是從腦袋裡刨出來的,希望大家理解我的一片心意——永遠愛大家的群主,T-T因為有能力打到不需要人身攻擊的人,太少。而兩方同時達到這水平,更少。
其實上面丁特式的答案已經給的很詳細了,就不做太多的補充。
「辯論」的重點在「辯」而非「論」,言之成理而非言之成真理。辯論的很多問題本身就沒有合理之處,比如我的論題是「人不讀書不一樣活的很好嗎」,讓你從反方辯論,你會不會因為覺得不讀書不對而不辯論呢?
承如題主所說,「為什麼在中國辯論總會成為人身攻擊」,提出這個問題的時候,你論證過嗎,如果別人對你提出疑問,你是會辯>論,還是論>辯呢?如果是前者,我是不是可以理解成你也是所謂的「中國人」之流。
辯論只是限定時間內的一場勝負,影響勝負的原因太多了,你的考官,你的氣勢等等,包括對你台上的對手進行合理的人身攻擊(注意我說的人身攻擊是合理的,而非罵街)。
不要把台上對勝負言辭的論述帶到現實生活中去因為要逼迫一個人就範,在姿勢水平不匹配的情況下,講道理是講不通的
沒有人會認為 這個問題和集體主義有關嗎? 我的觀點是: 我們是集體主義文化,因而我們會屈從集體的觀點。相應的我們也就更加無法容忍別人提出相反的意見。 潛台詞就是:你不這麼想,你有問題。 這似乎是集體的一種幻覺,因為人對集體的依賴讓他們產生了一種集體永遠正確的幻覺。
推薦閱讀:
※當年互聯網泡沫以後程序員就業怎麼樣?
※為什麼目前還沒有興起高端旅遊的網站?
※如何做好數據分析師的職業規劃?
※為什麼 Google Play 上面那麼多優秀的免費軟體,而且還能一直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