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無緣社會對於中國有什麼啟示?

日本NHK紀錄片有一集講述無緣社會,看完覺得日本社會的心理危機挺嚴重,雖然這部分人群只佔少數。這種現象與日本文化和民族性有什麼關係呢?對於今天的中國而言日本的這種情狀是否有什麼啟示呢?


轉載一個新聞報道

近年出現「無緣社會」此新名詞,形容日本老人無「社緣、血緣、地緣」這奇怪的社會病徵。

日本今天每四個人就有一個是高齡老人,人口面臨嚴重老化。人活到60載,理應滿腹知識經驗,受人尊重。但日本的老人,卻變得愈來愈奇怪──他們無理取鬧、蠻不講理、甚至突然暴走、動手打人。他們甚至甘願自投羅網,「享受」鐵窗日子。他們還請不走,出獄後又急著犯罪,再走回來。一整代老人是過去日本騰飛年代的主角,現在很多人卻淪為「老害」。究竟日本社會出了什麽毛病?

2010年,日本放送協會的一個節目,介紹日本正變成「無緣社會」:「親人離鄉別井不在身邊,終身僱佣制度被打破,導致企業社會制度崩壞,人與人間的關係正愈來愈疏遠。」「每年日本有3萬2千人孤獨死,其中1,000人更是身分不詳。」

所謂「無緣」,是指日本人正失去三大「緣分」:社緣、血緣、地緣。「社緣」是指工作與人際關係的連結(「會社」是日語「公司」的意思);「血緣」是指與親戚的關係;地緣則是指與故鄉的相聯。儘管無緣社會影響的是所有日本人,但對年老長者的而言最為嚴重。

日本在1970年代經濟起飛,企業奉行終身僱佣制度是最大功臣。在終身僱佣制度下,企業對僱員的照顧無微不至。由住宿、醫療保健、結婚、甚至生兒育女和教育、老後照顧,都由企業以「家庭式的溫情」全部包辦。

可是1990年代,日本泡沫經濟爆破,大量企業被迫轉型。企業調整或取消終身僱佣制、削減企業福利、嚴格執行退休年齡制度。過往由企業帶動的社會福利制度一下子消失,為社會埋下了隱憂。結果踏入21世紀,戰後出身的「團塊世代」(昭和20年代,即戰後1945年至1954年出身的一代)陸續退休,炸彈隨即引爆。

社福制度落後 老年生活保障不足

企業社福制消失後,政府雖然積極接手,但因人口急劇老化、經濟不景而致資源不足,加上起步緩慢,制度至今仍無法趕上老人所需。

以老人院為例,日本在2000年實行「介護保險法」(照顧保險法),允許更多民營企業經營。私營老人院每年雖以倍數增長,但截至2013年,全國合資格但仍在等待牀位的老人仍有52萬人,較2009年的調查結果增加10萬人。其中患有嚴重障礙不能自理的,亦增加近28%至8.6萬人,牀位顯然不足。

除老人院外,負責照顧的專業護理員亦嚴重短缺。截至2014年,厚生勞動省統計,全日本需至少140萬個專業護理員,但目前實際只有100萬個,尚欠40萬人。人手不足造成前線人員工作量過多,部分人員把怨氣發泄在老人身上,導致老人院出現虐老事件。2014年11至12月間,川崎老人院3名老人遭職員連環殺害,讓日本社會再次響起警鐘,突顯照顧人員不足、老人院良莠不齊的問題。

家族關係疏遠 退休老人孤獨老死

日本在經濟起飛年代為阻止城市人口過度擠迫,大力「去城市化」,建設衛星都市,促使人們搬離大城市前往近郊地區居住。但泡沬經濟爆破後,經濟不景下新一代年輕人為尋求機遇,離鄉別井,告別雙親迴流大城市中,造成世代隔絕。

因此,在人口老化過程中,非大城市的地區惡化情況最嚴重。然而老人設施不足,家人又不在身邊,部分老人只好留在家中兩老相依。一旦另一半仙逝,就會留下自己一個成為孤獨老人。

既失去了企業的「社緣」,又失去了家族的「血緣」,若然自己同樣離鄉別井生活,更進一步失去「地緣」。部分老人為不想「無緣終老」,忍受不了因孤獨變得怪僻起來,有人直接在車站放火泄憤,大部分人居然當上小偷,到處偷竊。失敗被抓沒關係,連續犯桉更可以被關進有如老人院的監獄。

日本的老人甘願走進監獄,是因為患上「孤獨」的疾病。

日本不少長者獨自死於家中無人知曉,有工作人員帶同特別用品到死者的寓所清潔。(路透社) 日本不少長者獨自死於家中無人知曉,有工作人員帶同特別用品到死者的寓所清潔。(路透社)

位於日本中南部地區、兵庫縣明石市的神戶刑務所(監獄)內,有一位70歲的佐藤先生(假名),因潛入民居爆竊被抓,判囚3年6個月。屈指一算,他已是第六次進來。「今次出獄,一定要好好重新出發。」每次出獄時,他都會這樣向自己發誓:「出獄後一定要找份好工作,好好生活。」

出獄後,政府為他安排了一間住所,連同生活保障金讓他過活。可是,他最後還是去了犯事,再一次被關回來。就這樣來來回回,過了20年。

「哈哈,我又回來了。」他苦笑自嘲著:「再出去恐怕已沒法生活了。這裡雖然沒有自由,但最少有一分安心感。」

監獄成護老院 近四成重複犯罪 

據統計,截至2014年末全日本刑務所在囚人士為60,486人,60歲或以上長者為9,736人。而2014年全年判囚入獄的長者有2,283人,當中近四成最少已被判6次以上。他們為何要不停重複犯罪?監獄的生活,真的要比外面好嗎?

犯罪學專家,龍谷大學法務研究科教授,濱井浩一說道:「日本刑務所雖然環境不怎麽好,大部分倉房不設冷暖機,但是,總算是一個有屋簷的地方。」「在刑務所里可以交朋友、有監護員保護、有人照顧健康、食物還會有專人親自送到。」「就算死了,都會有人為你厚葬拜祭。」

根據國際刑法研究(Institute for Criminal Policy Research/ICPR)最新研究顯示,在日本每10萬人,僅有47人在囚,遠低於美國的693人和香港的115人。但在囚者中,一成以上是年逾65歲的長者。在個別刑務所,更有高達三成是長者,全所平均年齡超過50歲。

為應付囚犯老化問題,日本刑務所專為高齡囚犯特設了「養護工場」,讓他們在囚時能做更簡易的工作。懲教職員亦有照顧行動不便,或患有認知障礙囚犯的責任。神戶刑務所中的職員前田敏宏說道:「你要經常留意他們的身體狀況。看他們臉色好不好,有沒有吃完飯。」數年前,刑務所更設置了運動設施,供高齡囚犯做柔軟體操,「說實話,這裡和護老院沒有分別。」

在日本,刑務所即是監獄,但與大家認識的監獄不同。刑務所在囚人士大部分需要強制勞動,作類似勞改的工作。日本法律中判監分「懲役」和「禁錮」兩種,只有犯上嚴重罪行才會被判「禁錮刑」,即真正意義的「坐監」。其他大部分罪行只會判「懲役」,進入刑務所判囚和工作。工作內容包括洗衣、木工、縫製等生產作業,相對上較自由。

貧窮並非主因 而是找不到生存意義

日本老人寧願犯罪坐牢,貧窮固然是原因之一。據統計,老人犯罪以偷竊最多。不少釋囚重犯,是因為生活窮困、吃不飽而再次偷竊。不過,貧窮並不是老人犯罪的唯一原因,甚至可能根本無關。

日本中北部地區,新瀉縣近日的最新報告,2015年度全縣盜竊犯罪桉為2,238宗,當中65歲或以上的年齡組別佔了36.1%,創歷來新高。犯罪理由中有更多是令人費解的:「我有錢但不想付。」

每當談到老人犯罪和老人問題時,日本傳媒都會把問題聚焦在社福制度,或老人的「孤獨」情緒上。據統計,重犯偷竊入獄的老人中,有三分之二是因為「找不到生存意義」、「沒有人可傾訴」、「社福措施不足」、「放監後一個人生活孤苦伶仃」,因而再次犯罪。神戶刑務所中的佐藤先生以自由換取容身之所的心態,正好反映出了大部分積犯的心聲。

-------------------------

中國會不會走向這一步?


一個健康的社會應該是多元化的,有外向的人,有內向的人,有假小子,有娘娘腔,但是看日本NHK紀錄片,感覺日本這個國家性格高度同一化,全部以內向、拘謹、自閉為主,多樣性不足。這一點中國好一些,一樣米養百樣人,有斯文的,有粗魯的,有內向拘謹的,有大大咧咧的,有淑女,有假小子,有型男、有書生。還是多樣化比較好一些,不容易走極端。


中國在發展,日本所經歷的人口老齡化勞動力短缺以及無緣社會無緣死正是中國所正在步入的未來,不得不承認中國人和日本人都有著內向而保守的性格,這種民族特性使得無緣社會發生在了東方而非西方,但是中國的情況比日本更加複雜,中國人更加註重親緣也就是血緣關係,在日本親緣關係比中國要薄弱的多,從成年在外上學開始就代表著要脫離父母獨立生活,子女和父母的關係也更加的獨立,很少有子女成家後還和父母居住在一起甚至三代同堂的現象。但在中國卻比比皆是,中國的親緣關係比日本要密切的多,這就避免了許多無緣死的出現。但是,當今的中國親緣關係正在變味,它正漸漸變成一種道德的綁架,變成一種非自願責任和義務,並非指贍養父母,而是說和親戚的交往,當今人們在履行這種責任和義務是往往並非出於自願而更像是一種社會壓力。在中國緊密的親緣關係減慢了無緣社會的進程,但這種親緣關係也成為了新的枷鎖套在人們頭上,是好是壞還要看時間來評說。


在看這個訪談節目的書。讀到一半。沒有把"無緣死"當成日本特有的一個現象看,更多的是想到了自己(一看書就容易感性思考)。20幾歲血緣還很濃,但也有隻在結婚或葬禮上見過面的近親。搬過一次家,又常年在外,鄰居一個不認識。職業緣就不想多說。

真的是有一種痛苦叫做無關,有一種死亡叫做孤獨。

ps沒有消極避世的意思。還是要好好生活。


獨往人間竟獨還。

日本民族有著強烈的憂患意識,缺乏安全感。但願中國的關係少一些類似於枷鎖的所謂親緣關係。


中國正在走向這個方向。部分現象已經出現。並不是警惕的問題。而是必然走向同樣的結果。都是錢惹的禍!


大和民族以注意禮節聞名,人與人之間畢恭畢敬,對於別人的恩惠牢記於心,能自己解決的事情絕對不會麻煩他人。一些面對無緣死的日本人總會說不願意麻煩別人,因為得了病離婚,失業而選擇不婚,多年獨居聯繫特殊清掃行業(直接火葬)的大有人在。

然而孤獨死畢竟是令人痛心的,算是對中國當代人的一種警戒吧。


對於中國來說,我很想說。去去拜金主義把,讓GDP增速降降,讓人心靜靜。讓人能有更多時間來戰勝貧困與疾病。而不是像現在一樣逃荒之後問題沒有根本性解決的絕望感。(覺得中國不好去外國,覺得小城市不好去大城市,沒有脊樑碰到麻煩就躲。)


推薦閱讀:

日本在日俄戰爭中擊潰沙俄,為何後來就完全不是蘇聯的對手了?
日本人為何熱衷於創造新名詞?
在日本買衣服和吃飯是不是很貴?
比較時尚類的韓系服裝與日系服裝,其特點與區別有哪些?
擁有一輛GT-R BNR34或BNR32是一種什麼體驗?

TAG:日本 | NHK日本放送協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