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常見的思考盲點或思維漏洞有那些?
「生活中除了雞湯和抖機靈就沒有其他東西了嗎?我真搞不懂!」一個朋友看了我的文章後,頻頻搖頭,覺得不可理解。他對我的無聊感到無奈和憤怒。
「我倒是要問你,你怎麼從我的文章中只看到雞湯和抖機靈呢?」
「一篇好的文章應該給人帶來一些積極向上的東西,愛情、浪漫、快樂、同情心、理想、事業、追求、民主、自由,等等。」
「我說朋友,你說的這些玩藝兒,我的雞湯和抖機靈里都有。」突破這個思維定式,讓思維越來越理性
福爾摩斯和華生去露營,他們在森林的一塊空地上紮營過夜。午夜時分,華生被福爾摩斯叫醒。
「華生,你向上看,然後告訴我你看到了什麼?」
華生回到說:「我看到數百萬顆星星在閃爍。」
福爾摩斯又問道:「你從中得出什麼結論?」
華生考慮了一會兒,說:「按照天文學,說明那可能有數百萬的星系和幾十億顆隱藏的行星。從占星學的角度來看,我看到土星正處於獅子座。從時間上來看,我推測現在的時間大約是三點一刻。就氣象學而言,我想明天可能晴空萬里。從神學角度上說,我能深深的感受到上帝的強大和人類的渺小,有如蜉蝣於天地,滄海之一粟。那你又得出什麼結論呢?」
福爾摩斯沉默了片刻,然後說:「華生,你真夠笨的!這意味著,有人把我們的帳篷偷走了。」
你看,華生的回答顯示了他知識淵博,文采斐然一面。但是,他卻沒答在點子上。因為他犯了一個邏輯錯誤:認為沒有人會偷他和福爾摩斯的帳篷。在華生醫生的概念里,這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華生醫生認為「沒有人敢偷我們的帳篷」是常識問題,在腦海里建立了一個錯誤模型,用常識來代替邏輯。所以福爾摩斯問他得出什麼結論,他把帳篷就略過去了。
其實我們經常犯思維錯誤,掉入思維陷阱。比如「如果下雨,街道就會濕」,「如果街道濕了呢?」我們第一反應可能就是「下雨了」。但有可能是洒水車弄濕的。這裡我們也犯了一個常識性問題,用錯誤的「常識性」模型代替了邏輯,但顯然這是不對的。
從本質上來講,我們人類天生具有邏輯思考的能力,但是這個能力受到很多邊緣條件的制約,那麼,我們怎樣避免日常式思維的陷阱呢?《隱性邏輯》這本書給出了答案。這本書的副標題是叫你快速切換思考方式。從這裡可以看出,這本書里會給出避免掉入思維陷阱的答案。
解決的辦法是不要過快的下結論。
1、考慮所有的初始因素。
我們傾向於接受那些符合自己觀點的闡述。因此在推理的開始階段,考慮好所有的初始因素。只有所有前提是正確的,推理才是正確的。
比如當地面濕了,有可能是下雨導致的,也有可能是洒水車弄濕的。
2、不要盲從成功經驗。
在面對權威的觀點時這個傾向尤為明顯。如果馬雲、馬化騰對你講了一個商業案例、一個值得投資的新技術,你會先懷疑他的話么?
我們都傾向於用自己或者別人成功的經驗來驗證當下推理的正確性。但要注意,只有調查研究才是硬道理。寶貴經驗有必要限制地使用,千萬不要被經驗所束縛。
3、注意自己的情緒。
我們都知道人在發怒或者生氣的時候,做的決定會很倉促或者武斷。情緒會給大腦發出提出,告訴大腦這個信息是不是重要的。情緒如果過於興奮,就會發出錯誤的指令。所以,做決定前一定要心平氣和。
4、訓練工作記憶。
研究發現,工作記憶的容量越大,流體智力就越強,流體智力也被視為推理力。而工作記憶是可以後天訓練的。通過做大量的練習,可以加強我們的推理能力,然後做出判斷。
除了常識性的邏輯陷阱,我們陷入各種思維陷阱:
為什麼薪水長了,依然要跳槽?
為什麼對象劈腿,卻不選擇分手?
為什麼經驗越多,選擇越困難?
為什麼聰明的大腦更容易被套路?
為什麼我們總認為自己是對的?.......
我們的大腦很容易偷懶,對於熟悉的事物就會留存在大腦,等用的時候就拿出來。通常,我們的大腦做出判斷的依據多半是建立在現有可用的信息基礎上,大腦常常利用已知信息,卻忽略未知信息可能也很重要。我們很容易被套路。一個人解決問題的能力,很大程度取決於他思考的方式。面對同樣的一件事,每個人做出的決定不同。一個個決定積累起來,造就了多年後不同的生活。可見,思維方式對我們的生活影響多麼大。要想突破這個思維定式,就得多看書,多歷事,多總結,鍛煉我們的思維,讓它越來越理性。
很多時候不是思維盲點,而是沒有思維。
之前見識過大V的影響力,在一個問題下帶節奏,幾千人浩浩蕩蕩群起激憤……
單獨談理智時,每個人都以為自己很理性的。但我毫不懷疑,被帶節奏的吃瓜群眾,分分鐘變成微博下邊討伐的群眾。我村裡曾經有個人在北海傳銷,過年回來說在那開車運海鮮,一年20萬,那可是07年,20萬還是很值錢。
結果很多人,包括我幾個親戚,差點買票跟著走了。我當時在上學,說除了運黃金,想不起有什麼海鮮,單靠運輸一年能賺20萬,開車又沒什麼技術含量。兩年後果然事情暴露。日本地震那年,我們縣裡也流行搶鹽……
在某個震驚體標題下,某媒體寫一篇帶節奏明顯,扭曲事實的文章,底下幾千人浩浩蕩蕩,戾氣橫飛。
很多人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更缺乏探究真相的能力……細節,,,,舉個例子——別人的動機。我們思維方式的局限性決定我們在平常生活中,忽略很多細節,但是往往是這些不被注意的細節在推動事物的發展(動機也是細節的一小部分)。動機是一個人最初的目的,但是由於事物總是處在變化中,目的(也就是人最初的動機)也就隨著事物的變化而變化,到最後,往往是最終的目的和最初的目的截然相反。。。。。
我覺得……所有的思維……都是……
絕大多數人的一生中最大思維漏洞
對於:複利規律
缺乏深刻的理解與實行
複利規律看起來很簡單
但背後隱藏的力量是世間最強大的力量
時間的力量
時間的力量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不以人的能力為轉移
不以人的環境為轉移
所以在思考的時候
第一準則必須以終點為開始
而人一生有多少時間呢 有限的
雖然有限 但人極容易忽視時間的流逝
忽視的產生就在於極其細小而不宜察覺
複利就產生在極其細小中
這就是時間
當過5年10年20年30年50年80年後
產生顛覆性的結果 每一個人都是顛覆性的結果
因為在一生的角度
你的人生不以一時的漂亮/聰明/能力/背景/環境來衡量
而以整體的綜合的結果來考量
所以做決定 思考的時候
必須以複利的角度
以最終的角度
來進行
而不以一時的得失來思考
因為你負責的是你自己整個人生
而不是一段人生
不是一時人生
不是一刻人生
從財富的角度
也是如此
人生只要富一次就足夠一般人一輩子的花銷了
為什麼富一次就足夠了?
因為錢自身就會生錢
複利的觀念與實行
需要一定的閱歷與智慧
看的足夠遠
做的足夠深
其實很簡單:專做一件事情,做50年,絕對是這個行業的祖宗輩領導人了
任何行業都適合
因為:全世界這樣的人萬分之一都沒有
但全世界絕大部分人都要活70年以上
關鍵在於信與做
惟精惟一
《資本論》不就是這樣來的嗎
巴菲特不就是這樣成的嗎
原子彈不就是這樣造的嗎
電不就是這樣發明的嗎
中國不就是這樣發展的嗎
個人觀點
忽略人性和看不清本質
推薦閱讀:
※喬布斯的思考方法是怎樣的?
※讀完一本書之後一定要思考出一些很深刻的東西,才算是真正讀了書嗎?
※怎麼提高學習效率,如何才能集中注意力?
※你是如何在書本上做筆記的?有什麼技巧方法令筆記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