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當年日本佔領了朝鮮半島、東北與台灣後就停止侵略,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情?

同樣想到的 日軍不南下而自保 東南亞還是歐洲的 中國繼續內戰沒有統一戰線.....


^_^第一次得到超過100贊,實在沒有想到,尤其是能得到一直敬仰的冷哲大大的贊,非常榮幸~ 自己答的並不專業,甚至還挺隨意的,挺心虛惶恐的(^O^)------------------------------------------------

正文

倘若真如此,實乃中華民族之大劫數,日本之大幸運。

首先,說句題外話,日本不可能止步於東北、台灣,這是由當時日本的國內政治局面和國民素質決定的,當時日本除了少數文官清醒外,軍部和廣大國民多是些思想很不成熟的憤青,從而導致日本軍部的軍事行動完全是脫離政府控制的魯莽行為,而對於軍部的行為,日本國民多是支持態度。在這種大環境下,部分頭腦清醒、目光長遠的文官被軍人和大眾視為日奸,頻繁遭受抨擊與排擠,甚至被暗殺,朝野瀰漫著浮躁與恐怖的氣氛。因此,日本在當時的國際社會眼裡就是一流氓國家。(想當年日本因侵略受到國際譴責,日本竟然退出國聯,令世界輿論大跌眼鏡,日本國民還拍手叫好,認為外交官是民族英雄,當年的日本是一個多麼未開化的低素質國家,簡直如同幾年前的中國憤青暴民一般)

戰爭本是政治的延續,要理性地統一於國家總體戰略,然而當時的日本卻是四肢脫離了大腦的支配在肆意活動、鋌而走險、四處惹事。只能說初期運氣太好,撞了大運,但長久下去,瘋子玩脫惹出事來是必然的,偷襲珍珠港就是最極端例子,最後終於葬送了自己。已經如沒頭蒼蠅般亂撞的日本,再加上之前日俄戰爭、甲午戰爭兩次險勝積累的膨脹心理,可能會在東北、台灣止步,就此安穩下來嗎?絕無可能。事實上,他們已經進一步瘋狂到自以為能夠像之前一樣憑運氣和熱血險勝美國了。

回歸題目,

倘若日本真止步於東北、台灣,則說明日本有了較強力的文官政府,軍事上與政治配合,軍部中的憤青思想和「下克上」荒謬行為得到肅清,也說明國民素質得到了提升。

日本仍然利用東北進行工業建設。

由於戰事停止,政府政令暢通,國家有序搞建設,很快就能在東北發現大慶油田,日本作為極度貧油國的狀況得以緩解,可以說如魚得水。

倘若日本政府的文官再稍微聰明點、稍微有點政治頭腦的話,中國永久失去東北已成必然。

之後的情況,我已經不忍心再想下去了....

補充:

日本假如有政治頭腦,二戰不但不會被打殘,甚至可以與英美聯合獲得戰勝國標籤。假如日本在東北、台灣就此止步,這一切都在美英可以接受的範圍內。即使日本繼續作死,直到二戰期間,日本其實都一直有機會全身而退的。因為對於美國而言,歐洲戰場的壓力太大了。日本進軍東南亞時,美國甚至主動提出以維持東北現狀不變的條件換取日本罷兵停戰。這些想想都令人感到後怕。幸虧當時的日本已完全喪失理性,始終做著錯誤的抉擇。

由此觀之,真得多謝日本軍部當年太年輕!!


正如 @藝曨 所言,這是中國的一大劫數。

不過這還要考慮國際局勢。

當年日本勢力滲透北洋時,蘇聯出資支持了國民政府,打垮了北洋。然後日本親自操刀上陣。蘇聯打完二戰以後,回過身來,絕不會覺得東北的情況讓人安心。在當時來看,由貧弱的中國來佔據東北,顯然比日本要好。因此,蘇聯打完德國、回過頭來,即便不自己出兵,也會出資支持國民政府出兵東北。蘇聯甚至可能用出兵來換取外蒙獨立和旅順、中長鐵路等權益。

再看美國。美國在1930年代初感受到日本的威脅,在其「彩虹作戰方案」之中專門有一份是對付日本的。美國不希望在遠東有一個能夠抵禦自己影響力的強國出現。因此,美國即便不從海上擠壓日本,一旦國府要出兵東北,美國援助國府也是非常有可能的。

再者,中共早在918後就已對日宣戰。國府也只敢宣稱暫時尚不具備條件,而不敢宣稱放棄東北。西安事變前,東北軍「剿匪」剿得幾乎嘩變。因此中國當時國內局面也非常不穩定。壓倒性的輿論仍然希望能夠收回東北。如果蘇聯和/或美國能夠提供一定的援助,那麼國府也許能夠利用這些軍費完全打垮、收編其他所有武裝,然後和日本人死磕。

當然,在這種條件下國府能不能戰勝日本,美蘇會不會直接介入,這都很不好說。但是起碼,日本對東北的控制力,並不是那麼穩固的。中國也未必會失去東北。但是除非美國直接參与,否則台灣是拿不回來的。中國沒有足夠強大的海軍,而蘇聯大概不會在意台灣究竟在誰手裡。


在約翰.托蘭的著作《日本帝國的衰亡》一書中,在「挺進盧溝橋」一節裡面,有這樣的描述:

石原首先提出一個問題:歷來最危險的敵人是俄國,為什麼要冒同中國打仗的風險?接著又說,對重工業薄弱的日本來說,同時打兩場戰爭等於是自殺。應該集中全國力量,發展生產力,直到能與蘇聯的國力並駕齊驅。為了能使日本在重工業方面能自己自足,日本應避免同俄國與中國發生任何衝突,同時實施一些列五年計劃,開發滿洲資源,直到1952年日本工業發展達到最高峰時,才能發動全面的對俄戰爭並且打勝。只有這樣才能拯救日本,而不能實行統制拍所主張的向中國也許還要向東南亞擴張的政策。那樣就必然會與英美開戰。如果發生這樣的情況,那麼唯一能得到好處的將是日本真正的敵人俄國。

……

石原指責這次調兵是大規模進攻中國的開端,土肥原的所謂緩衝地帶是一隻「毒花」,應在導致與蔣介石的國民黨軍隊開戰前把它剷除。

石原最後說,阻止土肥原的最好辦法就是……建議他們的上司,把日軍調離華北的糾紛地點。這種糾紛地點之一就是北京西南約十五英里的盧溝橋。

需要說明的是文中的「石原」指的是石原莞爾,也就是九一八事變策劃者之一。到1937年的時候,石原莞爾已經調到參謀本部任職,上述談話時石原與陸軍省和參謀本部一些官員會面時所說的。

石原的言論基本上講出了日本不擴大對華戰爭的情況下可能的發展方向,即鞏固既得利益,開發東北地區資源,在東北地區發展重工業,擴充軍備,準備對俄國的戰爭。這樣的話,對於中國來說,想要收回東北地區難度就很大了。特別是考慮到當時國民政府以及美國對日本吞併中國東北的態度來說。

單就美國的態度而言,如果不是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及佔領法屬印度支那,美國恐怕也無意與日本一戰。

在1941年日美開戰前夕,美國提出日本從中國全面撤軍及其他幾項要求,作為恢復對該國經濟往來的前提,而當時美國人所想表達的「中國」並不包括東北三省,也即美國人所說的全面撤軍就是恢復到侵華戰爭爆發前的狀態,而由於當時雙方溝通的問題,日本方面認為美國是要日本放棄對東北的控制。這一理解差異徹底斷絕了雙方和談的可能。再次引用該書在講這件事的一段文字:

一九六七年,我詢問了許多東條的舊同事,如果赫爾澄清了這點,情況將會怎樣?……賀屋興宣……說:「如果那個照會不包括滿洲國,發動戰爭與否的問題就會重新得到詳細的討論……最少,能阻止珍珠港事件"

因此,如果日本只佔中國東北而就此罷手的話,最有可能的結果就是東北永遠的從中國分離出去了。


考慮建國前東北的人口密集程度,日本將輕易同化東北

日本將獲得與漢地十八省近似的民族生存空間,而且更為朝外,

華北平原可能會以自治、特區的形式成為今天朝鮮、韓國一樣的緩衝地帶

日本可能會移朝鮮之民以鎮東北,這樣在50年內滿、朝兩地不會發生大的民族問題

日本,佔據亞歐大陸東岸的海洋交通要道,我華夏將永無出頭之日,考慮到國民黨政府內部山頭林立,極有可能在日本等大國的干涉下,成為亞洲的黑非洲


1941年有個日美諒解條約

「美國總統容忍以下條件,在得到日本政府的保障後,對蔣介石政權進行和平勸告

1.中國的獨立。

2.日本軍隊基於日中間成立的協定而從中國領土撤退。

3.不并吞中國領土。

4.不賠償。

5.恢復門戶開放的方針,但解釋和適用由日美將來協商。

6.蔣政權和汪政權的合流。

7.日本不向中國領土大量或集團移民。

8.承認滿洲國。」

石原莞爾也提出過不擴大戰爭的戰略,其中的對華政策就是鞏固日滿和華北,慢慢經營東北,準備持久戰準備。

對世界的影響就由別的大神來講解吧,東北肯定就不再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了,中國也不會像今天這麼強大。


可能就是中日俄三國演義了。

滿洲國會很牛逼,要土地有土地要資源有資源,農業有黑土地工業有石油,還有優良的港口,台灣和日本島是天然的海上據點,連海上優勢都是最強的。


日本如果不進攻華北的確可能會成為一個勢力囊括東北到台灣的大國,但也會面臨一個巨大問題,就是境內異民族地位問題,如果日本繼續本土化這些區域,就得授予這些民族公民權,那麼結果就是和族逐漸少數化,甚至被同化的危險。如果繼續殖民這些區域,差不多到50年代以後,這些區域都會紛紛追求獨立,日本可能會被迫放棄這些地方。


參見電影:張東健《2009失去的記憶》的片頭。

日本將以二戰同盟國獲勝一方的身份成為橫跨東北、朝鮮、台灣的超級大國,取代中國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

當然……那個時代肯定沒有中共了……


來了。

張惟象聽到了那短促尖利的汽笛聲。

「熱烈慶祝旅奉新幹線通車」,他盯著巨大橫幅上夾在日文和諺文中間的一行中文讀到。

明明應該是旅沈,他想。

警察們開始保持人牆。幾個戴墨鏡保鏢樣子的人開始從火車站門口開始向路這邊走過來。本來在路邊休息的人群都聚攏到了人牆邊。

穿著制服的學生們,穿著制服的工人們,穿著禮服留著鬍子的老爺們,穿著和服打著陽傘的女士們。漢人,朝鮮人,日本人,大家都聚在一起,做出市民各界喜迎大日本帝國國土交通大臣視察旅順的姿態。

張惟象穿著的是旅順造船廠的藍色制服。他想起了他的父親,曾經也是旅順造船廠的工人,後來遭遇車禍,拋下了尚在小學的兒子和年輕的妻子。惟象也因此丟掉了國民身份,又成了平民。幾年之後,母親因為勞累和疾病也在家中去世了。所以當他從技術學校畢業,成為造船廠的工人,重新獲得國民待遇的那一刻,他多麼希望父親和母親也在身邊,與他一起分享快樂。

他發覺自己的手在顫抖。但是肋部的堅硬觸感又讓他感到安全。這可是相當稀有的東西,之前交給他這把槍的時候那個哥們說,日本,民國,蘇聯都是禁槍的,要想搞只能從蒙古那邊弄。

有警察吹了一聲哨子。幾個攝像師先倒退著從站內出來。然後是大臣和助手,以及負責引導的旅順監督,後面是大大小小的各路官員以及隨從。

很多人開始掏出手機來拍照。一眼望去,大多數漢人用的是廉價的民國產直板手機,少數用的是日本本土產的大屏翻蓋手機。

漢奸。張惟象啐了一口。

惟象自己也是有手機的,直板。六年前他第一次工資到手的那一天買的。通訊都是被監聽的,所以當做聯絡工具肯定是危險的,但是拍照功能可以使用。他的手機的第一張照片是他隔壁的日本老太。聽說惟象買了手機還要給她拍照,她趕緊換上了許久沒有穿過的和服。照片上的老太太慈祥地微笑著。在母親病危和去世的時候,老太給了他很多幫助。她是個好人,惟象這樣想。

那一群身著西裝的人已經過來了,有個小學生跑到大臣面前遞給大臣一束花,大臣笑著接了下來。

人群沸騰了,更多的人在往前擠,想一睹大臣的容貌。

更多的小學生鑽過了警察的人牆,去跟大臣握手。

開始了,開始了。越來越多的人衝破了人牆,之前努力維持的秩序被群眾們的熱情打破。惟象混在藍色制服的工友中也向前擠過去,同時鎖定著自己的目標。

這個時候,惟象看到了一個熟悉的身影。但是他不敢相信。那個身影不應該出現在那個位置。

他停止了動作,盯著那些日本官員尾部的跟班,盯著剛才看到的那個人。

不會錯了,就是他。燒成灰都能認出來。即便是留著鬍子戴了眼鏡,他還是能認出曾鄭鎰。曾鄭鎰額頭上的那個傷疤依然明顯,那是初中和惟象一起跟日本同學打架的時候留下的。初中畢業曾鄭鎰就轉到本州島讀高中了,因為他父親作為造船廠的工程師表現優異,被三菱總部調到了本土。這之後就斷了聯繫。

惟象不懂了。這真的還是那個人嗎?他的理想,他的民族,他對日本的仇恨,都被他忘記了嗎?他窮盡自己的精力和智慧,成為了鬼子的一個走狗?曾經的摯友,曾經理想的化身,如今成了一個家裡掛著天皇肖像,夏天著木屐上街,極權的幫凶,體制的擁護者?

他已經想像不下去了。人群更加擁擠了,他似乎已經錯過了時機。

他看著昔日的好友。那個好友正在和藹地告訴一個小朋友回去找路邊的父母。那和藹地神態讓惟象想起了鄰居的老太。

近處有幾聲槍聲響起。人群馬上陷入了恐慌與混亂。

明天,也許民國的社交網路上會出現我的名字。他想。不過因為日帝的網路封鎖,這邊的人應該是看不到的。

他掏出那把槍,對準自己的太陽穴。

他想喊出一句振聾發聵的話語,聽說烈士都是這麼做的。

他在腦中翻箱倒櫃,腦海中浮現出一句「赤膽忠心鬥志昂」。

真是受夠了,他心想。直接扣下了扳機。

日章旗迎風飄揚。


我倒是想反問個問題,因為自己不懂。就算鬼子當時找到了大慶,高硫油加工技術鬼子掌握了?另外,煤液化和煤變油技術,德國當時就有,東北沒有油但是煤滿地都是,鬼子貌似也沒用上啊。


這裡有個大前提:東北、朝鮮、台灣沒石油!!!

於是日本還是得南下,珍珠港還是會發生,最多最多日本能在瓜島硫磺島多支撐幾個回合,之後可能美國的報復更激烈。

從為了建設88艦隊而把美國當作假想敵開始,就已經決定了日本的結局,沒有任何改變的可能。


事實上滿洲國在解放前就一直是世界級發達國家。世界反共締約國四大發起國,德國,滿洲國,日本,義大利,都是是發達國家


我覺得日本也不完全是運氣。

推演進行的可能是……文官政府奉天皇控制部分陸軍佔領東北、其餘大部分陸軍海控制本島。

然後就是日本分裂。

接下來的劇情多半是本島派投靠德國、東北派投靠美國。東北派與民國政府調停,以長城為界。同時東北吞併

本島派沒資源繼續南下,東北派估計會協助民國政府剿匪。

本島派南下必然還是要跟山姆大叔衝突,估計珍珠港還是可能發生。雖然是本島派資源不足,但還是能從東北默默買一些過去。

東北派最終與美國決裂,繼續二戰。

這樣看的話,中國就比較杯具了,剿匪估計也能把共軍打殘,東北派決裂後就是全面南下的節奏,皇協軍勢力更大。

但美帝實力強大,最終估計胖子小男孩是扔在鞍山和長崎的。

扔在鞍山,那毛子估計就要先發兵東北了。

二戰估計沒結束就接著三戰。

美帝沒有核彈了。

美蘇帶旗下小弟對干。

民國躲在西南盆地,日軍被幹掉後光復華北江南。然後作為炮灰小弟被蘇軍打垮。

共軍再次出頭,但雙方勢力都不強,基本在華北和江淮亂戰。

美蘇的結局是什麼呢。。。照40~50年代來看,美軍優勢更大些,蘇軍陸軍優勢突出,我估計是在美軍製備第三、第四顆之後,投放蘇聯兵工廠、首都後結束戰爭。

這樣就是美帝制霸全球了。俄羅斯註定被分拆。西伯利亞地區自治。按照大局勢,民國最多拿回東北了。

日本呢。。。日本滅族了啊,我沒寫么?


日本帝國的對外戰爭,從日俄旅順戰爭開始就不可能停下來。

日本的地緣環境,西方是中國,北部是俄羅斯,日本需要原材料供給和工業產品傾銷市場,註定無法繞開日俄去開闢新天地。甲午戰爭從清國手裡搶來了朝鮮和台灣,但是這兩個地區資源匱乏,市場也不足以消化日本工業產品,向西擴必然和中國打硬仗,日本在遠東做大則一定招致俄羅斯的敵意。向南呢,南洋的資源和市場都有,但那是大英帝國的領地,1920年以前遠東第一海軍力量一直是大英帝國皇家海軍。向西向南的路都封死了,東邊是太平洋,太平洋東岸是更強大的美國,日本能往美國傾銷的也就是浮世繪了。

日本是太平洋上的四戰之地,卻又是亞洲最先走向帝國主義的國家。日本的目標即使不是滅亡中國,也是以建立日本為主導的亞洲新秩序為出發點。彼時東亞全在英美資本的控制下,不從老牌帝國嘴裡虎口奪食,通過資本的滲透日本是沒有任何機會的。

我傾向於認為,不管日本軍部在侵華前如何叫囂,中國從來就不是日本的主要目標。日本帝國從一戰後就把美國當作最大假想敵,將英國當作要超越的對象。中國只是日本擴張道路上的一塊大肥肉,中國的巨大人口紅利和資源將為日本帝國提供源源不絕的廉價勞動力和炮灰兵員。中國之於日本,相當於印度之於英國,佔領中國,日本就有底氣和英美叫板。

日本對付中國的方法都和大英帝國對付印度的方法差不多,拉攏部分貴族,建立傀儡政權,分化一部分領土;然後再拉攏再分化。日本之所以在37年全面侵華,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華北自治運動雖取得名義上的成功,卻激化中日矛盾,使得中國反而更團結了。分化瓦解的路子估計走不下去了,那就索性來明的直接打。

日本以中國為跳板,蠶食英美在亞太乃至南亞的殖民地幾乎是唯一的出路,除非日本妄想僅以本土的國力單挑美國。那麼能夠避免日本在37年發動全面侵華就只能是華北自治運動取得了實質性效果,華北成為繼滿洲國之後第二個日本的附庸國,那麼日本的下一步必然是繼續分化。直隸系軍閥倒向日本之後其他的派系不是離日本勢力太遠就是跟校長關係處的不錯,所以日本下一步必然拉攏中央政府中的親日派,中國很可能因此爆發內戰,日本也就趁機武力介入將中國沿海富裕地區收入囊中。至此可能全面侵華還沒爆發,但是中國淪陷的失地也跟八年抗戰的重災區差不多大小了。

差不多這個時候德國已經把歐洲戰火挑起了,日本絕對不會放棄這個痛揍英國的機會,否則聯合艦隊白造了。但是美國在菲律賓的軍事存在是繞不開的,不過鑒於日本在中國一直靠扶持代理人來分化中國,美國除了用資本繼續支持光頭政權外,也不見得會一狠心掐了日本的石油供給線。以小日本的賭徒心態估計會憋兩年石油儲備,一把端了英國在遠東的軍事力量,再南下痛揍澳大利亞,繞開菲律賓打通自己的石油補給線。有了穩定的能源供給,中國雖未全吞併但幾個代理人政權能為日本提供穩定的勞動力和兵員,日本向印度進軍將成為最佳選擇。如果運氣夠好,聯合艦隊和陸軍相互配合能跟德軍會師阿拉曼,印度完全可以交給在中國和朝鮮招募的二等部隊來管理。

日本也可以趁蘇德死磕的時候捅蘇聯刀子,但是日本和蘇聯之間並不形成激烈的競爭關係,只有英美才是日本的主要競爭對手。所以我不認為日本會覬覦西伯利亞的土地。

歸根到底,日本的大規模侵華可能以煽動中國內戰的形式避免,但是日本和英國的死磕不可能避免,招惹美國估計也是是遲早的事。


個人認為這種假設本身不成立,日本從明治維新以後實在是太順了,中日甲午戰爭打敗了體量數倍於自己的中國,日俄戰爭又打敗了沙俄時期的俄國,對於日本這個一直只能欺負一下朝鮮、琉球這樣的小國,這樣的順境產生了三個方面的影響:

(1)以暴力為中心的核心價值體系被加強。和中國講究君臣父子和中央集權的基本社會秩序的傳統不同,日本人更加講求弱肉強食的自然法則,這一點看看古代幕府政府與各地方勢力的關係就會知道。到了近代,這一價值觀被實踐一而再,再而三的驗證,就像是一架速度已經很快,加速度還在不斷增大的馬車,實在不是幾個像路邊石子一樣的思想家和文人就能夠改變的了的。

(2)以重工業為核心的工業體系不斷被加強。對於一個有大國夢想的小國而言,重工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兩次重大勝利,以及一戰以後,德俄兩國在遠東地區形成的勢力真空,都直接刺激了日本重工業突飛猛進式的發展,而民用工業相對比較落後。1919年,日本的造船產量已經世界第三了,前兩位是英美,1929年以前日本產的汽車已經可以遠銷歐美了,但是重工業的這種發展速度也壓縮了民生和民用工業的改善空間,這使得1929年,世界經濟危機以後,日本重工業產品出口困難,國內的消化能力及其有限,這使得其必須通過掠奪的方式來維持自身經濟不至於崩盤。需要注意的是,這是一個惡性循環——一旦掠奪成功,為了鞏固掠奪的成果,勢必進一步發展以軍事工業為代表的重工業,至此不斷循環,成為一個自己沒有辦法停下來打開的死結。

(3)底層國民性不斷被壓抑和上層投機主義思想日益嚴重。明治維新的過程,看似乾脆順利,其實日本作為一個沒有多大發展潛力和縱深的國家,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舉一個很有代表性的例子。從明治維新中期開始,因為缺少外匯,日本成為了世界上唯一一個靠組織婦女賣淫來完成資本原始積累的國家。據1911年統計顯示,日本到海外賣淫的婦女數量超過了2萬人。這些日本妓女被人們稱為「南洋姐」。另外,戰爭賠款主要用於教育和科研,並沒有用於改善民生。日本人想要小小的改善生活,都必須要滿足國家的利益才能夠達成,這就使得普通民眾極其容易被軍部和政府控制。另外一方面,上層的每一次豪賭,都以巨大的回報結束,這使得軍部那幫人有機可乘。

有著三個方面的持續影響,即使有人預示到惡性循環,也需要極大的智慧來化解。顯然,日本人在這方面並沒有積累,這就是高富帥和暴發戶的區別


額 反對是日本止步是大劫難的說法。你們忘了當時國民政府下的中華民國也再回血。如果回血完全成功的,對奪去東北和台灣的日本必然不會長期和平。一個完全工業化的中國更將是日本的噩夢,即使是對坐擁朝鮮,滿洲,台灣的全勝期的日本。日本悍然進攻,也有打破中國工業化進程的戰略意圖。如果日本止步,後面對中國軍事優勢很可能是逐漸減少的。中國衰落,但是不可能一直衰落。日本有兩條路,一是趁優勢明顯一鼓作氣,二是如何在盡量最大化自己利益的同時和中國和解。長期與中國保持敵對備戰關係,這種消耗,對於這個遠小於對手的島國是沒有未來的。日本最適合走第二條路,但對於一個文化骨子裡感性狂熱,不注重思辨,冒險主義盛行的民族,這是他們最不想選的路。


會爆發大革命。

日本從甲午擊敗清國以來一直在武力擴張,為此培養起了一個吸納幾十萬優秀青年人的軍官團。如果停止擴張,這部分人能夠獲得的社會資源必然被大幅縮減。請想像一下,幾十萬人,都是千挑萬選的優秀青年,有組織,有行動力,為一個單純的目標從小開始奮鬥,現在政府派了個官員告訴你,你已經被拋棄了,回家自謀出路吧。

這一次絕對不是二二六那樣的小規模動亂。對整個鐵了心要裁軍的政府失望,軍人很可能會把矛頭直接對準天皇,由此引發的思潮鬥爭將導致雙方都以最血腥的方式爭奪優勢,最終被裹挾的東北、朝鮮、台灣等地死傷最為慘重。


最後更大的可能是東北獨立。作為戰敗國,日本連台灣都得不到,更不用說廣袤的東北。而就像美國不願意看到中國收復台灣一樣,蘇聯也更希望東北可以同蒙古似的獨立,而在日本精心佔領經營東北之後,這個希望有更大實現的可能性。so,在這種情況下,東北獨立&>回歸&>被日本吞併。


我以前也想過,個人認為:

1.如果真的能的話,那麼現在東北、朝鮮、台灣至少仍為日本領土。

2.甚至,如果日本人能內修仁政,外離美蘇。吞併大半個中國甚至整個中國也未可知。

3. 但是,如果日本真的能這樣,它就不會侵佔東北……

所以,不可能發生。


很可怕,看現今的台灣就知道日本對它的奴化是很成功的,以當時日本的國力如有五十年細心經營必能徹底兼并熔入那就是真正的大日本了。


推薦閱讀:

如何高效地複習記憶歷史地理學知識? ?
如何理解崔永元所說「歷史永遠沒有真相」?
蒙元與滿清同為異族入侵,有何異同?
中國是怎麼當上五大常任理事國的?
如何看待蘇聯大清洗運動?

TAG:日本 | 歷史 | 台灣 | 東北 | 朝鮮半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