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做到生活上的簡約?

例如減少自己生活物質方面的東西


題主所問的「生活物質方面的東西」,我的理解是我們平時會買的東西,它們佔用的資源主要是金錢和空間,有時候還包括挑選,以及退換貨的時間成本。

物質方面的簡約,第一步不是買個收納櫃,或者如何控制買東西的慾望,而是整理,下面是我給出的整理步驟。

  1. 一個小空間一個小空間地整理。

  2. 整理的時候,把一塊空間完全清空,比如整理桌面,就把所有桌上的東西都拿到地上或者其他地方。

  3. 然後把一定會用到的東西放回到桌面上。

  4. 把這一塊地方劃為「絕對領域」,如果沒有「絕對」必要,不要再增加任何東西。

  5. 清理下一塊地方。

這裡舉個例子:鞋櫃

鞋柜上屬於我的只有兩雙鞋,一雙運動鞋平時穿,另一雙是拖鞋。我曾經有十幾雙鞋,下雨有專門的雨鞋,下雪有專門的雪地靴,還有「正式場合」穿的皮鞋,甚至打羽毛球還有轉門的羽毛球鞋。但是我清理了那些鞋子幾年了也沒有發現需要過。更重要的是,那些原本打算花在其他鞋子上的錢集中在了這兩雙鞋上,所以預算一下提升了,拖鞋就算花個幾百都不超預算。而且出門根本不用考慮穿哪雙鞋子的問題,因為只有一雙鞋子可以穿。還有鞋子少了,反而有時間打理鞋子,能經常洗洗擦擦,鞋子雖然不新,但是很乾凈。

舉鞋櫃為例子是因為那裡通常除了鞋子不會有很多奇怪的東西,最多也就是增高墊,皮鞋油之類的,整理起來相對比較容易。有的人可能會捨不得扔舊鞋子,覺得以後還可能會用到,我覺得你就放心大膽地扔吧,現在房價那麼貴,一雙鞋子的佔地面積比它本身還要貴哦。你花那麼大價錢買、租的空間就是為了一雙你不穿的鞋子么?

鞋櫃整理只是個入門,因為那個屬於貯藏空間而不是生活空間,我們平時呆在鞋櫃旁邊的時間通常不會超過幾分鐘,所以整理後對心情的提升其實非常有限,下面我將給出三個我的生活空間,我的整理方案。

1. 廚房

作為一個資深家庭廚男,我平均每天在廚房裡呆的時間大概是兩到三個小時,有朋友過來吃飯則會更久。這個空間其實包括了灶台,洗菜池,冰箱和櫥櫃。灶台和洗菜池之間通常有一個切菜的地方,我每次去朋友家做客的時候會觀察他們家廚房的擺設,這個地方通常都滿地放不下一個砧板。有很多雜物,比如調味料,香料,盤子,菜刀組合等等。其實個人經驗,這個地方是洗菜-處理-做菜流水線里的關鍵節點,所以中間用到的所有工具材料都可能會被用到,反而大大降低了這個節點的效率。我的建議是這個地方一定要空出來,放砧板,以及切好的菜。灶台的另一邊如果沒有空間的話,可以把少部分極常用到的調味料放在這裡,比如油,鹽,雞精和醬油。

廚房裡除了烤箱,抽油煙機,電爐,冰箱等大型電器之外,還有有一些小型電器,比如榨汁機和打蛋器什麼的,我個人的經驗是,絕大部分這些小型電器都是沒有必要的,我們家現在只有兩個是在用的,微波爐和高壓鍋。剩下的其實都可以賣掉或者送掉。

有些朋友還可能會問刀具,我個人經驗,一把菜刀,一把剪刀,一把去皮的刨刀就夠了。

2. 工作室

其實就是辦公室,或者說,一張辦公桌和一把椅子。辦公桌挺大的,很容易就亂,亂了就很容易煩躁,煩躁了工作效率就不高,工作效率不高就會慢一拍,慢一拍可能就會積累更多的工作,更多的材料要處理,於是辦公桌就更亂了。我的辦公桌一般只有一台筆記本電腦和一個外接顯示器,和一個喝水用的玻璃杯。在家裡的辦公桌還有一盞檯燈和家人的照片。沒有插滿筆的筆筒,沒有訂書機,沒有堆在桌上的書,沒有紙抽,沒有食物……

在這樣的工作環境下,很難會被外界分心,可以很容易集中精神做事情。

3. 筆記本電腦

這個工作空間有點特殊,因為電子文件的存儲代價非常小,以至於我們不會特意通過刪除來增加存儲空間,所以只要稍微有一點可能會用到的東西,我們都傾向於保存而不是丟棄。但越來越多的文件還是增加了我們的搜索成本,所以一個好的文件管理意識與習慣還是非常重要的。

我的筆記本電腦現在有五個文件夾,其中有三個是每日清空的,他們是

  • 下載(Downloads)

  • 工作(Working)

  • 閱讀(Reading)

  • 存檔(Git)

  • 待辦(Stack)

在我電腦上的文件名都是括弧內的英文,因為我經常寫程序,有的時候中文路徑引用起來不是那麼方便。這五個文件夾的所有內容都是我添加的,沒有系統什麼事,所有操作系統會更新的文件(比如系統日誌),或者其他程序會主動更新的文件(比如 MS-Office 的臨時文件)都不在這些文件夾內,而且我也不關心他們會把文件存在哪裡。下面我詳細描述下這五個文件夾的作用。

下載

所有外部進來的文件,包括從網路上下載的東西,移動硬碟里的東西,甚至我寫的一個日誌生成程序(每天生成日誌模板),都會首先到達這裡等待中轉。

工作

所有工作相關的文件會先到這裡,一般只放一天能完成的量,做完之後用 Git 做版本管理存檔起來,沒有做完也打包放到待辦(Stack)里,標記個優先順序。比如「4-組織學學習筆記」的意思是4級優先,把組織學的幾本書的筆記匯總一下。每天晚上睡覺前,準備第二天要作的工作和相關的文件,放到這個文件夾里,第二天一睜眼,不用被打擾直接就可以開始工作了。

閱讀

所有的閱讀材料都會在這裡,我通常會把想讀的書放在這裡,這裡其實是一個 Dropbox 的子文件夾,這樣所有正在讀的東西都可以同步給 Dropbox ,用手機客戶端或者平板電腦客戶端隨時隨地可以讀。同樣的,也是每天清空,沒有讀完就放到待辦(Stack)裡面標記個優先順序。

存檔

這個文件夾是用 Git 做了版本管理的,基本上什麼都往裡丟,但是我會對每一個放進去的文件做一個小小的筆記索引,描述文件是什麼,為什麼會被放進來,以及我對那個文件的映象關鍵詞等。搜索文件的時候只需要搜索這個筆記索引就可以了。然後被索引的文件不需要單獨建立文件夾,所有的東西一股腦兒都丟到一個文件夾了就好了。

待辦

所有等待完成的文件,原本並沒有這個文件夾,因為不想多線程工作或者多線程閱讀,後來因為實在是發現「完成一個項目之前不開始另一個項目」這個條件做不到,所以加了這麼一個文件夾,用來放想做但還沒做完的事,每件事單獨一個文件包,想做的時候解壓到工作目錄就可以開始了。項目以數字作為開頭,從1-5分為5個不同級別的優先順序,這樣文件按照命名排序就可以知道最該做那件事了。1級為最高優先順序是需要立刻做的,5級為最低優先順序,是可以暫時擱置不做的。此外還有9級優先,這個通常是待刪事件而不是待辦事件。

桌面

其實除了這五個文件夾,還有一個文件夾雖然沒什麼存在感,但是天天會看到的,叫做「桌面」的文件夾,這個文件夾我的辦法是,什麼也不放。應用程序我都用(Quicksilver)打開。那個程序讓我意識到不用滑鼠打開程序原來那麼快。另外桌面背景也盡量選擇單一,簡單的桌面。我的桌面是純黑的底,右下角有一小行白字「Less is more」。

做完這些整理,其實你回發現你生活中真正需要的東西非常少,如果你專註於這些而不是那些你不怎麼需要,甚至不需要的東西,那麼你的生活品質會立刻提升一個檔次。道理很簡單,因為少,所以精緻。

以後買東西,也會優先想想是不是真的有必要,和我目前已經擁有的東西比起來,它是否真的擁有不可替代性。

國外有個極簡主義者提出來 50 件個人擁有物的挑戰(50 things Challenge),意為個人擁有物(不包括家庭擁有物的比如床,電視,冰箱等)不超過50件,下面是我的個人清單。

  • 眼鏡

  • MacBookAir

  • 數繪版

  • 128G U盤

  • iPhone

  • 卡包(包括裡面裝的駕照,公交卡,銀行卡等卡片)

  • 書包

  • 桌子

  • 檯燈

  • 轉椅

  • 睡衣

  • 皮帶

  • 牛仔褲

  • 拖鞋

  • 運動鞋

  • 毛衣

  • 厚外套

  • 秋天穿的長衫 X 2

  • T恤 X 5

  • 內衣 X 7

  • 襪子 X 7雙

  • 游泳套裝(包括泳褲,泳鏡,耳塞,鼻塞)

  • 剃鬚套裝(包括剃鬚刀,剃鬚泡沫,須後水

-----------------------

以上是回答題主的如何「減少自己生活物質方面的東西」,但其實「生活上的簡約」離不開減少精神生活方面的東西。沒錯,是減少,而不是增加。現代生活我們所遇到的問題絕不是信息不足,而是信息過量。

我給出的簡約建議是,每天冥想 10 分鐘,冥想的方法可以是坐著什麼都不想,也可以集中注意力觀察自己的呼吸,也可以從頭到腳感覺自己各個部位的細微感覺。總之,放下過去,放下未來,體驗當下此刻。

最後推薦一個博客: Zenhabits(禪習慣)。每周會有幾篇很好的文章教你如何簡單生活。這個博客是英文的,適合英文比較好的知友訂閱。


心靈枷鎖越少,活得越簡約。

有一本奇書叫做《35歲之前應該做的33件事》,名字十分雞湯和俗氣,內容卻非常有深度。

以下是轉載的簡潔人生建議。

中主次部分的取捨。

要控制自己的擁有欲,否則很快就會有太多零碎東西,「食之無味,棄之可惜」。身外物太多,然後不斷的找更大的地方來放置它們
天氣好的時候,收下清潔乾爽的衣服,聞起來有陽光的味道。整理東西,跟洗完澡和洗衣服的感覺一樣,非常愉悅。收拾我們已經擁有的、扔掉不喜歡的、並且憧憬將要添置的東西,這種感覺實在美妙。所以整理要常常進行。
所以過一段時間,總要靜下心來,用大塊兒的時間想一想自己的計劃,把走偏了的地方修正過來
整理房間
整理可以先從實際的東西做起。那些累積的雜物也是我們簡約生活的障礙
整理就是意味著要扔掉東西,那樣才有成就感。哪怕撿出一張記有過時信息的紙片,也是讓人高興的。以下幾條整理妙招絕對是經驗之談
第一,用專門的夾子裝所有的電器發票、保修卡和說明書,很多產品總是給你太多相關資料,那麼如果有中文的說明書,英文的就可以扔掉了;定期看看是否有過期的保修卡,或者電器都已經扔掉了而說明書還在,那麼可以馬上清理了。
第二,現在報紙總是嫌紙張便宜似的一份一厚疊子,隨手買下的報紙可以用來鋪茶几,挑《精品購物指南》里的銅版彩頁,鋪在小桌上也相當有型。髒了就扔掉,這樣有時一天都需要換好多張。
第三,每月買的雜誌,日積月累下來有一天就發現佔了書架滿滿一層。在固定選擇的刊物外,有時因為封面女郎的美麗或者吸引眼球的大標題而買了別的雜誌,翻過後卻發現沒什麼意思;還有經過了較長時間,例如一年以後,再看有的雜誌並不覺得吸引了。這些都可以整疊地清理出來,送給朋友看,她們也很樂意翻翻,漂亮的圖片總是可以暫解心情煩悶的。還有的人喜歡做剪報,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第四,買一件新東西之前,一定先想好有沒有舊的;買回來之後,一定扔掉舊的那一個。特別是擺設。
第五,辟出一個專門的抽屜或柜子的一格放禮物,把那些意外獲得或者一時衝動買下的東西放進去,當然最終的目的是在朋友生日或者別的特殊時候把它們送出去。
第六,最重要的是不要準備太多的柜子,小柜子的容積會時時提醒你定時清理。千萬不要因為越來越多的東西再去買柜子,然後再添東西,如此惡性循環。
第七,一定要首先扔掉任何包裝。像電視機、冰箱這樣的大件電器總是用更龐大的紙箱包裝,千萬不要想也許以後搬家還用得著它們,否則很快你的陽台就會被紙板箱和泡沫墊佔據。搬家的時候用搬家公司,總還有別的移動辦法。再說誰知道多久才會搬家,為多年後不確定的事情而將這些頗佔地方的東西保留好幾年、十年,也許它們等不及就腐壞了。還有收到的小件禮物,一般都有精美的包裝,那也要割捨掉。
心靈除塵
和物品一樣,心情也是需要整理的。自己要經常整理;有時候還需要最好朋友的定期聚會,這樣的午餐約會、或者咖啡館談天之後,我們總是變得更自信,充滿了新的計劃和夢想。這就是心靈的按摩
一個人的每一階段都在尋求出路。而保持一顆向上的心態,總會找到職業的魅力、以及有意味的生活符號。個人的心情整理一般是比較痛苦的。但是第二天會樂於早早起床,高高興興衝出門去上班,也會有心情笑吟吟地與人聰明應對
每天匆忙地行走,也應該有時抬頭看路
找一支筆,把自己的想法寫下來,再逐項地審視——增加還是劃掉。用上你的計算器,好好算一下你的銀錢進出。找一下你的偶像的這些參照數字,好像偷偷比較三圍一樣,較量一下你的人生狀態。
然後,你的心裡會更加有底,再次充滿希望地出發
20而有的事情,如果你現在還沒有做的話,那麼馬上出發、馬上去做吧
每個人是否也可以擬定自己獨特的人生清單呢?或許你對探險沒有興趣,也可以在工作以外,寫下自己的願望:例如在黃河源頭親自種下一棵樹、學習西班牙語、甚至只是計划到巴黎買一件夏奈爾也可以,只要是你真正想做的事情。少年時候我們都有過多姿多彩的夢想,很多人在日益瑣碎的生活中就將它們逐漸遺忘了,寫下來就不會忘記。時常看看這份清單會煥發你對生活的熱情,而一件件實現之後,逐項划去的時候又會有非常大的成就感
22. 短期計劃也不可少
長到人生應該有計劃,短期計劃也是必不可少的。寫下、修改、再逐項完成的感覺好像撣掉生活中的灰塵,重新開始。
新的一年開始的時候,可以回頭看看過去一年都去過哪些新的地方,有什麼大的變化和成就;再給新一年定下計劃。你總不會希望五年之後你的生活依然是一絲變化都沒有吧。例如新一年打算在某一門外語上有所長進,那麼可以安排每天半個小時的學習時間;外加十分鐘的家務時間,今天清理乾淨已經用了兩年的電腦鍵盤,明天洗了沙發套,累積起來會是不小的成就。把人生的目標分解下來,一步一步的實現它。
先把工作上的外出及會面安排填進去,有的會面只在之前兩天才能定下,那就逐日增減。擬出本月最重要的兩至三個項目,確定一些已有資源和希望達成的效果,這樣便於安排時間和精力。每天撲面湧來的閑雜信息和事情最容易讓人心煩,一旦自己有了主線之後,對這些隨機而來的事情就可以馬上下決定,是Cancel(取消)掉、積極跟進或者隨便應付掉。當然生活不只是工作。每個月買具有知性和思辨色彩的時尚雜誌Harper』s Bazaar。還應安排一次畫展、音樂會、話劇、或者是去電影院里看最新大片,不單是視聽效果不同,捧著爆米花安坐在漆黑的電影院里和在家中看碟的感覺是完全不同的,好像真的進入另一個世界。和女友聚會聊述心事至少一次。三五人的朋友聚會或者是年紀相當的親友聚會一次,可以去卡拉OK、遊樂園之類的熱鬧場合。拜訪親戚家一次。另外給你的其他嗜好留一些時間。不要無休止地泡在看電視或者玩電腦上
看到朋友們努力向前,最怕的是自己仍在老地方、做舊事、見故人。小小的成就感是我們最需要的。所以除了日常生活愜意,也需要計劃一些比較大的事情。否則十年如一日過,終是沒有什麼變化。計劃應該包括你的財務健康增長,做好房子、車子的計劃;如果決定過普通人生的話想清楚什麼時候結婚、生育、以及如何安頓父母;借半年或一年一次的工作總結確實思考一下你的工作,你的人脈、資源、經驗有怎樣的變化,根據職業生涯設計決定是否「跳槽」,3-5年後你將會得到一張漂亮的履歷表;在你的人生興趣方面,如果沒有的話就要培養,努力隨著年頭的增加達到「票友」的水平。當然別忘了隨季節輪換變化你的居室裝飾。有人說:能想多遠,就能走多遠。很多時候結果往往取決於計劃
你對這個世界有一個大的希望嗎?你對你生活的世界應該懷抱一個希望。太多的希望
總之,我們總是對世界懷抱著自己的希望,然後一點一滴地去促進它,相信總有一天會改變現狀

在公司里,本科畢業生通常比研究生幹得好,因為有衝勁。而研究生的普遍薪酬也開始超過博士。書念得越多,越是高不成低不就。不是有這樣一個流傳很廣的故事嗎:有一個研究生畢業後死活找不到工作。後來沒辦法了,就拿著以前的高中畢業證書去找了一個最普通的工作。慢慢的工作單位的人發現他的水平不只是高中畢業,於是他拿出了本科畢業證書,同時由於他工作表現好,單位就給他升了職。干著干著,老總發現他的水平好像還不止於本科,於是他又拿出了碩士畢業證,這一次他升任了副總。

學車的人擠破了駕校的門檻。不管你已經買了車還是沒有車,拿個駕照已經是現代生活的起碼要求了。35歲以前去考個駕照吧!如果必須學習什麼技能的話,一般認為早一點學總歸容易一點。
為事業而不是為工作奔波
大學畢業,經過最初的五年工作,這時候一般人的年紀差不多是28歲。有的人夜夜笙歌享受著花錢帶來的樂趣,有的人開始進行畢生最大的一項投資——供一套房子。不管具體情形如何,你是否想過40歲的時候自己會怎樣,如果6個月沒有工作是否還能維持現在的生活水準呢,又或者希望在35歲的時候就可以開始不計較報酬干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情?可能有很多人偶爾會做惡夢,害怕自己有一天淪落街頭,但醒來以後就忘記了要未雨綢繆
換句話說,每個人在工作了幾年,有一定經濟基礎之後就應該開始投資。最重要是牢牢地樹立這種觀念。因為各人情況不同,所以這個開始的年齡也稍有差異。
雜誌也在教讀者如何理財,文章的前言很有意思,大意是說現在的行動能決定你退休以後是去瑞士滑雪,還是只能呆在家裡看兒媳婦的臉色。
學會消費
理財是每個人都應該了解的東西,而理財的第一步就是學會消費
簡單說,理財並不只是消極地節流,開源更重要,一進一出(收入和支出)才是理財
首先「夠用就好」的原則要緊記
例如鍾愛的名牌貨、最新款的手機和筆記本電腦,逛街只去高尚地段的那幾家專賣店,對心儀的物品通常不怎麼考慮價格。此等消費習慣事關心情問題,不必湊合。
所以只買少而精的物品是不錯的選擇,可以長期使用還能夠滿足虛榮心。買東西也是為了心情愉悅嘛,看多了雜亂劣質的貨物和小店老闆的壞臉色,什麼胃口都敗壞了。
理財專家都建議實行「投資組合」,也就是說高風險的投資與低風險的儲蓄都要有。例如要留夠6個月的生活費,備現金或者存為活期儲蓄,以備急用。兩三年內計劃中的大花銷,如付房子首付、買車等要把錢準備出來,最好是在付款前剛好有一筆恰當的定期存款到期。保險要考慮,必須清楚、並充分利用所在單位為你上的各種保障

投資也應該這樣。不是每個月按照慣例往各個投資帳戶上扔一筆錢就算完事了,總是要時時尋找更好的機會,進行更黃金的組合。每年都需要列一份理財目標清單。估算一下為實現每一項財務目標你已經籌備了多少資金,以及你最終還需要多少。要彌補這兩個數字之間的差額不僅要看你的儲蓄額度,而且還要看你什麼時候需用錢,以及在這期間你能得到什麼回報率。最壞的情況要考慮到,如果股市長期處於低迷狀態,有一段時間都沒有足夠的收入怎麼辦。最好避免為了支付生活費用而不得不減價賣掉房子,或者在市場低谷時期被迫拋售股票
在35歲以前的時候嘗試獨自生活一年,然後再回到安穩的生活軌跡當中。當你這樣做的時候,必須得非常非常的年輕,充滿了往前沖的朝氣,不怕辛苦,心中還充滿了薔薇色的夢想。否則就是凄涼了
需和少數人保持和諧關係
如果你渴望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面對次要關係和可有可無的交際,你真的得學會溫和而堅定地說「不」。 我們都曾經相信過一句話:「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所以會在已然筋疲力盡的下班之後勉力再撲向一個又一個飯局,在假日里參加生張熟李邀約的聚會,或者怕錯過了認識「大人物」的機會。因此不免會陷入複雜「社會關係」的泥潭,忙碌不堪,心靈也不堪其擾。和認識或不認識的人應酬不但身體疲累;而且和太多的人交際會大大增加焦慮感和壓力。如果希望和越多的人搞好關係,難免遭遇不愉快的幾率也大;而且看見別人的榮寵或者幸運,難免生出比較之心,心情就比較急躁或者頗有自憐之意。

日日與你相對的不過是身邊有數的幾個人:已經經過了慎重選擇的伴侶、工作時候的上司和同事、其他的家人(父母或者還有孩子),如果其他時間還有一位可以和你一起玩電腦遊戲的鄰居(玩到後半夜也不用擔心回家的問題),或者經常可以一起出去逛街、吃茶、兼互相發泄懷才不遇的牢騷和下一個假期美好計劃的朋友,生活已經可以過得非常快樂。社會複雜嗎?社會不複雜嗎?和你有什麼關係?這幾位人物將影響你99%的生活快樂與否,最緊要的就是集中精力與他們保持和諧關係。

社會關係
除了家庭,工作會很大地影響一個人的生活。大多數的人,一周五天與之相處時間最多的卻是同事。
記住你跟上司和同事不過只需要保持「工作關係」,心態就會輕鬆許多。因為工作的關係,有的話必須要說,有的事情也必須要去做。剛出校門時,往往被對方的一兩句搶白弄得無地自容,有時候順著電話線都能感覺到那一頭的惡意,或者尷尬得哭出來。如果想想「這只是工作而已」,自己不過代表公司立場,並不代表你這個人如何如何。即或有人不喜歡你又怎樣?大家只需坐在自己的小格子里,干自己的事情
記住上司的時間永遠比你的寶貴,該幹活兒的時候真得干,不要老是想著上司偏心或者更喜歡誰的問題。出差回來記得給同事帶些特產小食,偶爾參與午餐聚會,同事結婚時湊湊份子。
特別記住要保護自己的「星期天權利」,忙碌一周,不要把美妙的周末都不情願又不好拒絕地浪費在無聊的應酬上。最煩的事情就是一些與你只是工作關係的人要與你慢慢的講「感情」。
如果你渴望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你真的得學會說「不」。
我們總要溫和而堅定
理想生活應該怎麼樣?
首先,老天保佑,讓我不要再天天那麼忙亂吧。我每天都想心平氣和地一一實施我的諸多計劃,好好地對待每一個人,可是一旦忙亂起來就什麼都顧不得了,所有事情搞得一團糟。誰不是這樣呢?
有一天我找到一份英文的清單,關於西方人總結的一些解除壓力的辦法,看起來很不錯。我把它叫做「五分鐘解決手忙腳亂」。包括:
早起15分鐘;提前一天為第二天做好準備;不要過於相信你的記憶,重要的事情用筆記下來;修理不能正常運轉的東西;留一把備份的鑰匙;經常說「No」;有積蓄;避開消極的人;經常把重要的紙片備份;把問題看作挑戰;經常微笑;為下雨做好準備;每天安排一個遊戲時間(哈哈,「It』s show time!」);不要穿過緊的衣服;洗個泡泡浴;相信自己;培養幽默感;有自己的目標;對陌生人說「hello」;觀星;停止壞習慣;今天的事今天做;觀看藝術作品;控制體重;種一棵樹;起立並做伸展運動;通常還有一個B計劃;學習塗鴉;學會滿足自己的需要;成為一個更好的聽眾;放飛一架紙飛機;每天運動;早一點去上班;整理柜子;上班路上走一條新路;早一點完成工作;記住你永遠有選擇;擁有充足的睡眠……
其次,有人說生活的智慧就是懶人的智慧。這個「懶」應該這樣理解:從某種意義上說,科技進步都是懶人推動的。因為懶,才會去想用機器代替手工,因為機器做得比人又快又好。而日常生活中的懶,就是盡量用最少時間達到最佳目的、並且使自己永遠都更舒適輕鬆的方法。
這方面,有靈性的人都有自己的一套。例如多用便條紙;畫一張自己的「吃喝玩樂地圖」,以免臨出門的時候不知道該去哪兒;永遠記住專業的事情要交給專業的人去做;保存並善用每一張優惠券;隨手買下一些別緻的小玩意兒,並放在一個專門的抽屜里,這樣到了朋友生日或臨時要赴宴時,需要送小禮物就不會手忙腳亂了;去超市買一些特別的調料,麻婆豆腐、酸菜魚等等,直接下鍋和原料一做就是一盤色香味俱全的好菜,省掉許多瑣碎工夫。總之是要總結自己的「方法學」。
第三,就是要讓自己的生活儘可能地豐富有趣現在有很多的指導生活的叢書。它們教我們用一些圖形例如圓形,或者樹型結構來更好地做計劃,而不是以前常用的有局限性的表格形式,表格的邊框會束縛我們的思維。例如把一個圓圈平分成六個部分,在每一個部分分別寫上家庭、工作、經濟狀況、精神追求、身體健康和智商,以提醒自己人生的成功並不局限於辦公室,而應努力建設一種平衡的生活方式。六個部分可以分別塗上不同的顏色,掛在書桌上方也是一個裝飾。
當你想規劃自己的休閑生活時,可以畫出一棵樹來記錄和整理自己的想法。在一張紙的中間寫下題目,然後在四個方向發散出四個分支,分別包括你現在做的活動、過去做過的活動、以及將來打算做的新活動;第四個方向可以寫一個特別的重要想法,例如最近的休閑活動主題是旅行、或者鍛煉身體。第一級的枝幹上可以再分出二級和三級的想法。這樣你可以花上幾天時間,隨時把想法寫下來,哪怕只是微不足道的一個詞,最後可能會形成幾十條。這樣不斷地擴展、更新,你還可以美化它。一旦有空閑的時候,看一眼這棵「樹」,你就會找到新的有趣的消磨時間的方式。
總之,35以前,你要學會如何讓自己真正地平靜下來,輕鬆地應對一切。獲得成功,以及心靈的自由自在


很難。是一生的修行。

最簡單的一步,捨棄過多消費,整理內務,從物質上清掃。

然後,改變飲食。不需要再去吃麻辣鍋,小龍蝦,咖喱這類滿是辛香料的食物去滿足味蕾,麻痹味蕾。逐漸,你的味覺嗅覺都敏銳起來。

接著,整理過往經歷,把紛繁複雜的人際關係整理乾淨,斬斷無意義社交,搞明白自己的人生主題。如果你發現很痛苦,就走回人群該幹嘛幹嘛,如果很輕鬆就繼續下去。

後來,我開始學佛,觀呼吸,冥想。這之後我就不清楚了,因為我只到這一步。


一句話概括就是:空間大而乾淨整潔,東西少而精緻(我的理解)。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我寫過的一篇文章非常適合你的提問。

這是我發表在驚叫網上的一篇文章:少欲少求,少而多用,少兒精緻!從極簡生活者們的生活中可學到簡約生活的精髓

盡量不擁有東西,是以最低限生活必需品舒適生活的極簡生活者們的理想。看似奇怪的想法,其實是用高質量來實現豐富生活樣式的好想法。

減少身邊的東西,只用最低限的東西生活的人被稱為「極簡生活者」。注意,極簡生活者們的生活和「極致簡約的裝飾樣式」是不同的文字用語,是完全不同的兩派,不能放在一起考慮。海外的極簡生活者多是20-30代的年輕人,他們的理想就是「不擁有不購買=極簡生活」。當然這其中也有經濟不景氣,生活困難,壓力山大的理由,但是不能否認的是不使用金錢,不依存物品而能舒適地生活,是一種回歸自然,還人類本性的期待,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對現代過於嘈雜的生活和物慾橫流的現實的不認可。

我也曾憧憬過這樣的生活,也開始定期地「斷離舍」,但是要我完全做到能拋棄物慾和所有欲,對於我來說是件很困難的事。

所以,我們不一定要向這些極簡生活者一樣,如苦行僧般活在這個世上,但是他們的這種「不擁有多餘東西的簡約生活」,即減少個人的人慾望,確實能帶來心神的安寧和平靜,進而帶來個人生活的巨大變化。

在腦海中浮現理想生活的樣子

▲ 首先你應該考慮一下自己理想中的生活和裝飾。比如我的場合,因為從小喜歡狗,所以我考慮的主題就是我如何能和狗狗一起更容易的生活。之後,方便做菜,能時不時召喚朋友上門來家庭派對,能輕鬆掃除和整理整頓等都成了我的理想家要素之一。

「在什麼地方怎樣的住所中怎樣的生活」等,請先把這樣的場景在自己的腦海中想像一遍。

最低限必要的東西的選擇

▲ 如果能確定自己理想生活之後就要開始選別物品進入「扔」的作業當中來了。這個時候應該個自己一點時間考慮並不時問自己「對於自己來說真正必要的東西是什麼」。

首先,處分不使用的東西,和重疊擁有的東西。重新審視一遍家中所有的東西,包括1年沒穿過的衣服或者已經沒有興趣的裝飾雜貨,收納,盒子等道具、日用品的庫存等。

比如用鍋子就能燒水,那麼特為多一個燒水的水壺就已經沒有必要,再比如在洗完碗筷後用乾淨的布擦乾,那麼瀝水的筐子舊可以扔了。還有現在家家都有過多小家電的問題,記住能用一樣代替其他用處,其他的都可以不要,等等。

「什麼時候或許可以使用」=「一生可以不使用」

▲ 極簡生活者們扔掉的東西的特徵,是電視機,微波爐,印表機,電烤箱,吸塵器等家電佔了大部分。來客用的被子,招待用的食器等,基本不太使用的東西都成了被處分的對象。如果沒了餐巾紙盒、垃圾箱等,日常生活中很普通的物品的話,生活樣式肯定會產生變化。

水槽邊不放置任何東西

▲ 浴室、廚房的水槽邊不放置任何東西,是極簡生活者們的鐵則。這樣做的好處在於最容易積水臟污的地方更耐臟,打掃起來也輕鬆。反而,持有少量設計上品,有質感,質量好的衛浴和廚房道具少量就OK了。

▲ 所有的收納都採用或做成開放式的。如果沒了有門的收納和吊櫃之類,就可以防止物品的增加。一般來說,「收納場所的增加是因為東西在增加」,所以,盡量減少收納或者把收納做小等,要點在於有必要重新審視家中的收納空間和傢具。冰箱也採用小尺寸的東西,即可環保省電,又能防止購買過多食品庫存,這也是極簡生活的思考方法之一。

食器選擇可多用途的東西

▲ 對我來說,最難的是食器的選別。幾次斷離舍過,但還是留存了太多的量。我當然希望能再減少一點更好,但是對於自己喜歡的東西遲遲下不了決心扔。

選別食器的要點是「兼用,多用途」。比如選用的湯碗不只是可以盛湯還能放色拉,甚至用來吃飯。上菜的盤子還能用作其他用途等。之後,所有選擇的食器最好都能耐熱,都能放在烤箱和微波爐中使用。反正「一碗多用」是選擇的原則,這樣一來數量也能減少到最少實用的量。

▲ 如果選擇有分隔的盤子的話,1個盤子中可以放多種菜,那麼就沒有必要用上很多盤子了。

▲ 所有食器選擇白色,用白色統一,這樣即使收納在開放式的收納棚中也會給人清爽乾淨的印象。採用統一樣式的東西,就可以正好疊著收納,會更節省空間。與持有不同種類的食器喜愛那個比,同一樣色統一顏色的食器遠遠來的洒脫漂亮。

▲ 最小限的食器數量,如何最大限的搭配使用,這是考慮技巧的時候。把稍大的板作為盆使用,用小碗當作筷架使用等,可以愉快地考慮出各種各樣的活用方法。

衣服的最小限持有數是「3」

▲ 外出旅行時,所帶:連衣裙2條,長袖T恤2件,長袖襯衫2件等,同樣的衣服都會控制在2的數量上。即便如此一個月以上持續在外也不會有問題。如果家中的衣櫥衣櫃中也能做到同樣的話,那麼就能過上極簡的生活了。如果各有3件就可以搭配出各種各樣的裝束和時尚。減少衣服的數量時,與之配套的是購買選擇的衣物都要是優質,不管是材料還是做工都要精緻的東西。

有一個朋友,在購買新衣服的時候,總是先考慮能否和自己持有的衣物組合出3套不同的搭配樣式,如果不能就不會買。對我來說相當具有參考價值的想法。

你是否發現,大名鼎鼎的史蒂芬喬布斯,雷軍等總是穿著「相同的服飾」。沒有了為選擇和搭配的煩惱,時間的短縮也稱為可能,把這些時間用在其他方面是不是會更好,就像喬布斯那樣。T恤或者白襯衫等,總是這樣穿,把它作為自己的註冊商標的「制服」來看待,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放置在家中的東西要徹底講究

▲ 只放置最小限的東西的意思是留下的都應該是自己喜歡的東西。沒必要為此而妥協。因為本質上這樣做可以減少浪費,所以自己一直喜歡的東西,比如一把椅子或者北歐的食器等,一個一個地把自己中意的物品收集起來,那麼心情也會變得豐富,能過上舒暢的生活。

書籍看電子書籍,音樂下載來聽

▲ 沒有書籍,雜誌,CD等所謂的「精神食糧」的日子不會好過,但是幾百的書和CD收納在家中,要場所要管理還花錢更積灰,還不如全部數字化來的方便和好伺候。當然,所有的資料全部數字化保管也有難處,比如最新的書籍、菜譜等可能就下載不到,這個時候保持最少的量,或者看完後捐掉賣掉,要學會處理和捨得處理。

▲ 家中只要有一個小小的收音機或者藍牙對應的小音箱,家裡的任何地方都能隨帶隨用,不管在什麼地方都能欣賞到音樂和電台。

給自己的獎賞,比物品更有意義的是經驗

▲ 比如我,每每完成一項令人欣喜的工作後,我總會給自己買點「獎勵」犒勞自己。說到獎勵自己,其實更多的是為自己想購物時能減少罪惡感的託辭和借口。真想慰勞自己的時候,不一定非要是物品。「外出旅行」「健身體驗」「去星級飯店吃頓飯」「去看場芭蕾舞」「給自己買張電影院的VIP卡」「盲人按摩院的年卡」等,以前就想經驗的事趁此機會用來犒勞自己反而更好。這樣的經驗值遠比獲得物品時的一時欣喜來的更能讓心獲得長時間的滿足。

以上。請多多指教和就留。

請關注我的微信號:信手沾來的裝飾靈感。每天有靈光一現的好文分享!


1.首先,斷舍離,這是一本書的標題,總結就是:

斷=不買、不收取不需要的東西

舍=處理掉堆放在家裡沒用的東西

離=捨棄對物質的迷戀,讓自己處於寬敞舒適,自由自在的空間。

如果你是一個倉庫,那麼斷了來源,減了庫存,自然輕便,那麼標準是什麼,就是問當下的自己究竟需不需要這個物品。

2.藉助物體的「自整理」系統。

占坑後答


詩云:

觀棋柯爛,伐木丁丁,雲邊谷口徐行。賣薪沽酒,狂笑自陶情。蒼徑秋高,對月枕松根,一覺天明。認舊林,登崖過嶺,持斧斷枯藤。收來成一擔,行歌市上,易米三升。更無些子爭競,時價平平。不會機謀巧算,沒榮辱,恬淡延生。相逢處,非仙即道,靜坐講《黃庭》。

我推薦你讀《道德經》吧。

連載丨道德經到底在說什麼「五十」為學日益,為道日損 - 至道學宮

連載丨道德經到底在說什麼「四十六」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 至道學宮

[連載]《道德經到底在說什麼》(二十一)見素抱樸少私寡慾 - 至道學宮

[連載]《道德經到底在說什麼》(十四)聖人為腹不為目 - 至道學宮


來個反雞湯:為啥要這麼做?我理解人生有很多階段,簡約屬於 已經擁有過所以能放下 這個階段。

參考印度教把人生分為四個階段:梵行期、家居期、林棲期和遁世期。 這麼看待人生我認為是合理的,可以把人生看成類似的多個迭代過程。

REF:

在信奉印度教的家庭中,兒童5至7歲時要舉行入法禮,拜師後離家出走跟隨導師學習韋達經典,此階段稱為梵行期。教徒成年後可結束梵行期,回家娶妻生子,過世俗生活,履行社會義務,此階段叫家居期。教徒在50歲左右,離家出走,到森林隱居,過苦行者生活,潛心精修,此階段叫林棲期。印度教徒晚年後,走出森林,一杖一缽,雲遊四方,把生死苦樂置之度外,只追求人生的最終目標—解脫,此階段稱為遁世期。


常丟垃圾即可


丟棄顏色鮮艷的物品,有2件就要丟掉一件,不要囤,不要覺得便宜就把東西往家裡帶,不要用收納,碗筷不要太多,要學會丟棄,不要不捨得不要考慮他買來的價值

活在當下,現在開心就夠


「窮」


推薦閱讀:

各位知友平時喝咖啡嗎?有那些好喝的速溶咖啡可以推薦一下。
你在2017年見過最搞笑的圖片是哪張?
外地應屆生去一線城市實習兩個月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TAG:生活 | 生活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