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思想的危害有什麼?
01-05
莊子的思想有哪些危害?從什麼地方可以看出來?它給中國後世思想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可以從那些角度批判莊子?
莊子思想的危害性在於:
讓並非真正有智慧的人認為他們獲得了智慧。
讓試圖逃避現實的人更加沉浸於自我。
讓根本不明白莊子在說什麼的人認為莊子的思想是有害的。
以上。昨天在微博上看到了牟宗三先生高徒王財貴發的一條微博(王財貴_季謙的微博):
徐復觀當年在熊十力先生面前大剌剌地講評王船山,說這裡不對,那裡有錯,講了幾條,熊先生把桌子一拍,大聲喝道:你這混帳東西,我教你讀書是要學古人好處,你把兩個眼睛都去看古人缺點,還能長進嗎?徐先生後來常舉他的故事給學生聽,說他從那天起,才知道真正讀書的方法,終身感念熊先生的這一棒喝。
其實這些批判者當然有批判的理由,畢竟沒有誰的思想無懈可擊。但是我覺得我們普通人念古人書重要的還是學習古人長處。退一步來說,我們批評古人,這一批評是不是真的建立在真正理解古人的思想的基礎上呢?很多時候也許是未必吧。所以在我看來所謂的批評不過是用另一種觀點來評價這種觀點而已,也許兩種觀點都有其可取之處。 當然我不是做學術的,不能從專業角度給你解釋。但是就我了解,對莊子在儒家一統的思想下對其的補充,很多人還是給了很多正面的評價的,尤其是對古代的藝術、人格塑造等層面上。如果莊子思想的危害,可能說得最多的大概是莊子思想主張順應自然,提倡返樸歸真,反對淫巧奇技等不利於社會發展吧,其實從某種角度來看,這個似乎不是什麼值得批評的,因為人不僅僅只有一面,社會也是如此,如果只有一種力量來推動人格或者社會發展,不是很可怕的一件事情嗎? 有些跑題了,摺疊了吧!任何從哲學及謀求出路角度出發的思想本身都不具備危害性
任何思想都是被後世惡意解讀他們的利益團體賦予了危害性
這種危害性要體現在實處,需要一夥披著他們做外衣的強盜
我喜歡莊子的優點和好處,他的思想像個孩子一樣,蹦蹦跳跳,這裡看看那裡聞聞,非常可愛。
莊子思想的危害在於,它讓試圖批判它的人感到抓狂
讓你以為歷屆政府的統治並不是多正當,儒家的狂吠其實是為了奴役你們,讓你解脫心靈的桎梏,追求真正的自我
莊子里有一句是說題主的:曲士不可以語於道者,束於教也。
你想批判莊子是因為沒懂,如「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先達到他那麼狂再談批判,現在為時尚早,不謝
莊子思想的危害在於他讓所有試圖想批判他的人都發現自己在做傻事
只看內篇,貌似消沉,想要改變請接著看外篇和雜篇。
莊子,佛教,一個重要的方向是去除我執,但更多時候被人用來增強我執。
參展兩晉南北朝的清談誤國
讓失敗者找到自信的根據
以普通大眾的閱讀習慣來看,
他們根本就不會去看莊子,更別提看莊子會有什麼危害了ヽ( ̄д ̄;)ノ就算有些普通人看,
以大眾普遍較低的古文素養來看,看了也看不懂~( ̄▽ ̄~)~而真正能看懂莊子的,
要麼是學習莊子,要麼是博大精深,包容萬物,
不會在乎有什麼危害的(?? . ??)非要說的話,可能是只給雞湯,不給勺,或者給了,只是勺比較隱蔽,不好發現罷了(???_????)什麼是莊子的相對主義:莊子的相對主義思想集中表現在他的《齊物論》一篇中。他的相對主義是從事物的絕對運動揭示其相對性、不穩定性的。他認為,任何事物都包括有無、大小、然否、美醜、善惡等種種矛盾,人們在發現一方的同時,又可以發現與之對立的另一方,這樣,每個事物既可說有,也可說無;既可說大,也可說小。他提出了一個「齊是非」的觀點,來否定人類認識的正確性。莊子的相對主義觀點幾乎成了《莊子》一書的特點,他由此出發來追求精神自由,因此,把握莊子的相對主義思想也是理解莊子思想的關鍵。下面我們主要分幾個方面闡述:第一,否認判斷認識的標準。《齊物論》中有這段文字,「且吾嘗試問乎女:民濕寢則腰疾偏死,鰍然乎載?本處則惴慄恂懼,猨猴然乎哉?三者孰知正處?民食當豢,麋鹿食薦,蝍且甘帶,鴟鴉耆鼠,四者熟知正味?……毛嬙麗姬,人之所美也,魚見之深入,鳥見之高飛,麋鹿見之決驟。四者熟知天下之正色哉?」這裡莊子通過人與動物各自在居處、飲食、審美幾個方面不同,進而否定判別認識正確與否的客觀標準,提出每一個認識者都有自己的標準,正因為這樣,誰也無法知道真正的標準在哪裡,「自我觀之,仁義之端,是非之塗,樊然淆亂,吾惡能知其辨」(同上)。從這裡出發,莊子主張無是非,他說:「然」和「不然」是沒有差別的,是非僅僅是人發出的一個聲音,聲音不同並不意味著本質不同。莊子通過這樣的觀點來達到泯除是非,忘卻生死,游於無窮。第二,否認真理的標準。
對於真理的標準,莊子認為是不存在,這是莊子相對主義的基本特徵。他從一切對象的自身及其關係中來揭示矛盾,指出這些對象是相對的,不穩定的,從而在思想上否定、瓦解這些對象,通過感性認識對象中的矛盾來否定它們的實在性,以致否定真理的存在。
莊子通過彼此矛盾加以引申,指出認識主體之間的差距不能對真理的標準作出仲裁:「即使我與若辯矣,若勝我,我不若勝,若果是也?我果非也邪?我勝若,若不語勝,我果是也,而果非也邪?其或是也,其或非也邪?其俱是也,其俱非也邪?我與若不能相知也,則人固受其黯暗。吾誰使正之?使同乎若者正之?既與若同矣,惡能正之?使同乎我者正之?既同乎我矣,惡能正之?使異乎我與若者正之?既異乎我與若矣,惡能正之!」(《齊物論》)莊子通過人們在爭辯中顯示出矛盾來否定真理,兩個人爭辯不能決定是非,第三者的觀點或是同於一方,或是異於雙方,也不能決定是非,做出仲裁。從而真理的標準是無法把握的,任何偏見都把握不了真理的標準。這樣,莊子必然要陷入一個理論上的困難,一定要說「無是非」的觀點正確,「有是非」的觀點錯誤,那就要以「無是非」為「是」,以「有是非」為非,這樣就必然與「無是非」的觀點自相矛盾。為此,莊子提出「兩行」的觀點,「兩行」是「不遭是非,以與世俗處」,對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鈞,是之謂兩行」。(《齊物論》)於是莊子就提倡超然物外、無所不適的人生標準了。第三,誇大認識的主觀性。莊子對認識中的矛盾任意誇大,他說:「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無物不然,無物不可。故為是舉莛與楹,厲與西施,恢詭譎怪,道通之一。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毀也。凡物無成與毀,復通為一。」(《齊物論》)莊子認為依據事物發展來說,分化中包含著完成,完成包含著毀滅,因此成毀一樣。「以道觀之,物無貴賤;以物觀之,自貴而相賤」,事物的貴賤是不存在的,只是人們看問題的角度不一樣。從小的矛盾去看,萬物皆小,從大的角度去看,萬物皆大。泰山與秋毫比,自然是大的,長壽的彭祖比夭折的孩子無疑是長壽,但與千年古樹比又是短壽的了。「天下莫大於秋毫之末,而泰山為小;莫壽於殤子,而彭祖為夭」。(《齊物論》)這裡莊子將認識中的主觀性過分誇大,從而走向了相對主義。來源: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2115681744405249947.html?fr=alaword=%E5%BA%84%E5%AD%90%E7%9A%84%E7%9B%B8%E5%AF%B9%E4%B8%BB%E4%B9%89蔽於天而不知人.
莊子的思想危害一是在於自說自話,就像伊斯蘭認為唯有真主一樣,他認為有道。然後用各種編造的故事瞎扯和詭辯,使人初讀感覺他說得有道理。但再讀就可發現,他一直在強拉硬拽,信口胡言。並沒有提供堅實論據。他一面小大之辯,一面又說小大無辯,反正怎麼說都是他有理。他消費殘疾人。認為殘疾人無用得以包身,難道這不是一種想得美的一面之詞?二是排斥人的本性。他的道他的真他的本性其實只是他認為的本性。他用老者打水的故事排斥技術的發展,這裡他就把人類探索的本性排斥了。只一味明哲保身,麻木無著,自以為得其樂。他怎麼還要費心吃喝,何不升仙。先說這些吧,其它再總結
危害就是沒有用
推薦閱讀:
※何為「大制無割」?
※如何評價白雲先生解讀的《黃帝陰符經》?
※莊子中有哪些比較有哲理性的句子?
※隋廣義解讀:老子《道德經》中的「無為」使用起來有多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