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哪些運營模式跟 Uber 相似的打車服務,發展狀況如何?
對比 Uber 又有哪些細微的區別?Uber 擴展中國業務後,大環境的競爭形勢如何?
我是易到的老人兒了,最近Uber入華這事兒大家說的熱熱鬧鬧,早該來跟大家招呼下了。
跟Uber類似的有哪些?行里人估計第一反應就是易到吧,我想說說的是易到和Uber 的異同。
先說易到跟Uber的淵源。
第一次聽說Uber是2011年,那時候易到的兄弟們每天在改產品、弄體驗、解釋「易到是什麼」的問題上苦苦掙扎。某天,航叔在周例會上歡欣鼓舞地說:美國矽谷有一個公司跟我們干著一樣的事兒,而且乾的火熱!所以,你們一個個別懷疑信仰懷疑未來,都踏踏實實幹活兒去。
一晃3年過去了,時不時傳來來自大洋彼岸的消息,Uber乾的紅紅火火,估值越來越高,想像空間越來越大。易到呢?擁有了一批鐵杆客戶,產品一年一個脫胎換骨,有了攜程這個帶頭大哥,合作夥伴各個高大上,冷眼打車惡戰,業績嗖嗖增長。
最近常常收到這樣的微信:Uber入華,評論幾句?
怎麼說呢,我要是說我其實挺高興的,會不會顯得太假或太傻?
高興的是,Uber來,說明中國的中高端用車市場活兒肥,所以人家才肯來;還有,作為「用車」這樣一個由易到開天闢地創出來的品類里,也該有個靠譜的競爭者了。
Uber PK 易到,這事兒有的聊。
先說顯而易見的,規模、產品、體驗,一張表齊活。
不過,光是談易到產品的豐富性、體驗完整性、資源規模這些本土化程度什麼的,就顯得太LOW了。易到與Uber,最大的不同其實是商業模式,模式不同決定其他種種。
雖然看上去都是與租賃公司合作,Uber統一租賃車輛,統一僱傭司機,標準的B2C管理模式。而易到模式則是平台,換句話說易到只為車輛保證客流量,然後通過機制,讓平台上的車輛與司機發揮更大的自主性、自律性。
就用派單這個事兒來舉例子。易到的派單最有趣,它既不同於打車APP的搶單模式(一個訂單來了,司機誰手快歸誰),也不同於Uber基於演算法的系統派單模式(一個訂單來了,Uber基於他系統的演算法,指定一輛車為用戶服務),而是一個訂單來了,所有接單車輛都一一呈現給用戶,用戶可以看到車型、服務星級、價格、甚至司機長什麼樣子,然後自主做出選擇。換句話說,就像京東和淘寶,你能在京東上買到標準化,卻能在淘寶上買到豐富和低價,這就是Uber和易到的區別。
目前這個行業處於小鳥說早早早的階段,易到和Uber都把用戶體驗作為第一要務,所以看上去倆產品邏輯差不多,但骨子裡的東西不同,未來的走向自然不同。往後看,Uber要想辦法讓自己的系統越來越牛逼,易到要讓平台上的車輛和用戶越玩兒越HIGH。再往大了說,Uber和易到都想做未來O2O的入口,一個B2C模式,一個平台模式,誰更玩兒的轉?走著看。
此外,除了體驗和模式上的差別,易到也已經開始了國際化部署。2013年小小的嘗試了一把香港,驗證了模式在境外的可複製性。今年打算開通更多的海外城市,讓更多地方的人都體驗易到的舒適與便利。
基於目前「不管打車APP怎麼混戰,打車本身的體驗也就那樣」的條件,以及「越來越多人越來越想的開」的消費升級狀態,像易到和Uber這樣專註於中高端個人用車市場的,來日方長。
樓上從宏觀和微觀上都長篇大論很多了,我就說說實際體會吧。就目前客戶的使用情況和反饋來看,Uber似乎高端的有點兒跳起來也摸不著了,當然,純壕用戶只買貴的不選對的刨除在外。前一段時間易到已經改為半小時起租了,低有經濟車型15元起租,高有奢華車型50元起租,豐儉由人,隨需所用。當然了,易到這種平台化的模式最難控制的就是司機,所以需要不斷優化現有機制,用好的規則讓整個流程良性循環,有了規則和模式,複製起來會相當容易,爆髮式增長也就不是什麼難事兒了。
易到產品新人回答一記……錯的各位多提點。
上邊不知道是我的哪個同事回答的很棒了,我零零碎碎的說一些小東西吧。關於類似運營方式:
有易到用車、AA用車、大黃蜂打車
其中易到用車和uber差不多同時起步,雖然看起來一樣,甚至出身美帝的uber更顯得洋和尚會念經,高端大氣許多,但其實內里差別還是很大的,在這裡只能說相似,具體我在下邊會慢慢講。AA用車、大黃蜂打車:這個我不太好評價,說他們差吧,顯得沒風度,說他們好吧,真沒覺得他們好。反正他們的流程、模式、甚至UI都和易到的老版本極為相似就是了...國內這個互聯網環境,反正我是真心沒當他們是對手。關於差距:
老實說,我認為我們和uber目前來說是有一定差距的。比如品牌,步武全球的uber和目前仍然在國內奮鬥的易到確實強的很多;比如技術上,唔,雖然這話說出來技術部同事應該要揍我,但是我還是覺得我們急待解決的問題太多了,在功能上比uber增加很多,必然問題也相應會多很多。但是我只是覺得我們需要解決的問題很多,技術上倒是沒覺得比他們差,因為我們已經快達到史無前例且喪心病狂節操喪失的一個產品對一點五個開發了… …實在是人手緊缺啊,大把的想法等待實現中。
我不知道在知乎上吹噓uber在上海的體驗棒到直達天際的諸君是否真的這麼想,但是就我看來,uber優秀確實名副其實,各種細節上爽的一塌糊塗,但是本地化卻還遠遠不夠,比如輸入某外國連鎖酒店下拉菜單顯示了幾十個國外POI點,比如你現在想用車,但實際上司機能讓你多等20-50分鐘,等等等等這些問題真的沒有一個知乎的朋友遇到過么?一句話:uber的中國本地化還有一段路要走。而我們,不說我們的各種用車模式有多優秀,但是至少市場已經驗證,我們的這些服務用戶是買賬的,
關於易到用車:
啊啊啊啊,問題還有很多啊!!!!自爆家醜!我這裡的問題堆積如山了!每天同事們撓頭撞牆的解決問題,優化流程。我們老大 @湯鵬 愁的頭髮都白了,體型都走樣了……問題彷彿解決不完,一個接一個的。但是!我們的發展很好啊,問題雖然多,但是都連天加夜的解決了。體驗雖然還有用戶覺得不好,但是至少大部分用戶開始誇獎我們了。每天最開心的事情就是在微博上搜索「易到用車」,有投訴的、反應產品問題的我就即刻跟進解決,剩下的滿滿的誇獎都是幸福感...訂單每天翻著翻的往上漲……我大易到去年共融資1500+6000萬美元,錢大把的等著花,方向上我們有自己的見解,就像樓上我的同事所說,我們要做的是平台。和uber相比,我們大方向相同在岔路就各走各路了。
關於大環境:競爭必須是有的,但是現在的市場遠不到飽和的地步,不管大家誰做,其實都是在開拓這個市場,把這個蛋糕做大。所以就我狹隘的眼光來看,真的是很歡迎uber入華,一個國際化的品牌對於新市場的開拓真的是作用很大。但是有些那個盜取那個啥的,抄襲那個啥的,我反正是每次都罵娘……善惡終有報,天道好輪迴,不信抬頭看,蒼天饒過誰
先就到這了,腦子亂的一塌糊塗,哪裡說的不對我這就修改。苦逼產品汪繼續幹活去了。還沒有讀完二樓的評論,實在忍不住了。一樓,親愛的,目測Uber每個城市10輛車,您是搞笑呢還是搞笑呢?
一號專車
只發圖,不說話。。。
Uber
一號專車易到用車。最近的一次融資金額是6000萬美元。
推薦閱讀:
※易到用車、Uber 這類招車服務的車輛源是什麼?風險是什麼?
※使用優步uber和滴滴等打車軟體,會比自己買車開更便宜嗎?
※如何看待「北京將禁外地車和非京籍人員從事網約車」的傳聞?
※Uber解決了「車的共享」,Airbnb解決了「房的共享」,下一個可能的共享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