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樂的編曲和歌曲的編曲有哪些不一樣的地方?

配樂的編曲和歌曲的編曲有哪些不一樣的地方?


這個問題很寬泛,所以想到哪裡說哪裡:

兩者的功能不同,配樂是為了配合畫面、情節和聲音(除配樂之外的如配音對白動效)。而歌曲是獨立的音樂作品,雖然有的有MV,但是哪個配合哪個很明顯。

因此反映到具體的音樂上,配樂不需要遵循獨立音樂作品中的很多常見規則,最典型的就是曲式。大家可以打開任意一部電影不看畫面專心聽配樂,會發現前後沒有什麼結構感。

而歌曲則不同,往往以主歌-副歌形式見多,對結構的要求更高一些。

配樂的編曲需要給其他元素留出空間——

  • 給畫面劇情留出空間,不至於搶戲;當然這個我沒細究過,不同地區不同風格的電影在這方面的標準也不同。像10月番《KILL LA KILL》的音樂鋪得比較滿,有些地方我覺得是不太妥當的;
  • 給聲音留出空間。音樂聲音大過對白,這是肯定不行的吧;而動效,比如《環太平洋》里機體和怪獸打鬥的各種聲音很多,如果音樂留出的空間不夠佔得太多這些一系列動效就沒法做了(因為影視劇配樂裡面動效對白什麼的肯定比音樂更重要)。

當然歌曲的編曲也需要給其他元素留出空間——

這個地方基本上指的就是人聲主旋律,肯定沒有比這個更主要的聲部,所以其他樂器必須要給它讓位;另外一些樂器solo部分也是同理,哪裡需要突出就要把那裡的推子推上去(這一點不僅僅只是在現場擴聲里應當注意到)。

另外還有一點就是配樂能更好地運用無調性音樂(Atonality music),其實這跟前面所說的「不需要遵循……」是一回事,單獨提出來講是強調它的重要性。

因為配樂的樂是輔助畫面的,觀眾的注意力完全在畫面上。因此配樂的一些自身的形式審美觀眾並不是非常在乎,但它又著實影響著觀眾的整體感受。做過配樂的人應該都知道,剛剛拿到準備配的片子看,會發現沒有音樂實在是太無味了。

舉幾個例子吧。

一個BGM控的自我意識過剩產物 - 狂喜之詩 - 知乎專欄

3、詭異的氣氛與不協和的音樂

無調性音樂出現於20世紀初,是調性音樂發展到極致下和聲體系分崩離析的產物。獨立的無調性音樂作品不容易被人欣賞,不過這
種音樂在影視動畫里專用來表現一些恐怖、詭異的場景。

話是這麼說,嚴肅的無調性音樂作品與配樂中的無調性音樂區別還是很大的,前者有非常嚴密的內在邏輯
性,後者只是重在表現一種氣氛。所以後者的構成往往非常簡單,甚至只是一個鋼琴就能搞定。當然,有的時候類似的配樂也只是一些簡單的增減音程和弦,至於兩
者還有什麼區別,我想太過複雜就不用解釋了,總之大家可以記住——它們單獨聽起來都是不協和的。

以下是一些例子:

化物語第一話9分34秒,蕩漾與垃圾君的第一次對話開始了。一些我不太清楚是什麼樂器(長音可能是電子合成的,敲的那個是鍾一類的音色)奏出一些不協和的音響。鍾樣音色的旋律一直重複,在音高上也有直接的移位。

化物語全集【DmzJ】

偽物語第4話5分30秒處,一個(增46)分解和弦由鋼琴奏出,隨後在其他音區出現了別的聲部。

【一月】偽物語 第4話【華盟】

還有 @欲三更 的這個答案中的視頻:

如何欣賞龔琳娜的音樂?


謝邀

音樂和畫面的主次關係不一樣

  • 配樂是為畫面和情節服務的音樂 且多數情況下包含特定主題 多為交響 輕音樂 電子合成等類型 相對來說風格更狹隘但表達意境更開放。

  • 歌曲是獨立存在的作品 不需要依附其他藝術作品 風格無限制 而且具有影像屬性的音樂錄影帶 影像還會為烘托突出音樂的主題而服務。

唯一可能脫離這種關係的 是音樂劇。

因為本身音樂劇就是音畫近似比例交融的藝術類型 在突出故事主線的同時同樣通過音樂的表現形式演繹 比如話劇《貓》《Rant》等。

但如果僅討論配樂而非影視劇中出現的音樂作品本身的話

音樂劇編曲依舊符合我上文提及的特徵。


推薦閱讀:

旋律對音樂作品的好壞起到什麼影響?
為什麼很多日文歌聽起來特別有感覺?
毫無音樂基礎的人,如何從複雜的音樂作品中分辨出主旋律?
關於現代流行歌曲中的一些和聲和對位的問題?
編曲或音樂製作人在與客戶互動時都見識過怎樣的荒唐透頂的事情?

TAG:音樂 | 背景音樂BGM | 作曲 | 編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