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為什麼還叫南京?

現在的南京跟「京」一點關係都沒有了,怎麼還能稱為京呢

清朝也是叫南京么,不是江寧?民國的時候都把不是都城的北京改回北平了,建國後為什麼還是叫南京


這是通名演變為專名的結果,準確點說,是都城的通名「京」,最終成了地名的一部分。類似於歷史上的州,原本是政區的通名,像唐朝的廣州、蘇州等,其本名是廣、蘇。但發展到明朝,州成了專名的一部分,他們的本名就成了廣州、蘇州。

古代所指的京師與京,含義等同現在首都,是通名。當只存在一個首都時,京師也可以做為專稱,類似於現在直接稱北京市為首都或是京。北京、南京本是都城的專名,歷史上,我國有多京制的現象,為了分不同的都城,會依其方位,稱作某京、或某都,此處的「某京/都」就是相應都城的專名,一旦失去都城地位,京號就不再與其發生聯繫。舉例說明,唐初只有一都,京師就是長安的專名,當演變為比較穩定的兩都後,京師就改稱西京,專指長安,又以東都專指洛陽。歷史上有兩年,以江陵府為南都,在這期間,南都即江陵,時間一過,南都就與江陵再無關聯;同一京號在不同時期所指對象也不同,北宋有四京,西京就專指河南府(洛陽)了。

今天的南京市,在明朝的政區名是應天府。明初洪武元年至洪武十一年這段時間,明太祖以應天為南京,因為開封府是當時的北京。到十一年,罷北京,正式只立一都,京師就成了惟一都城的專稱,這沒什麼問題。不太按套路出牌的是明成祖,他正式遷都後,京師的頭銜(用這詞可能更利於理解)從應天府轉移到順天府(北京的實際政區名),但舊都應天府獲得留都的名份,改稱南京。於是,由永樂遷都始至於明末,明朝有兩京(另有鳳陽與承天,分別為中都、興都),照理應當稱北京、南京,實則不然,兩京的正式名稱分別是京師、南京

附圖一,嘉靖年間的一份大明輿地圖,京師附近。地圖來源:數位方輿。

下圖二,南京附近,出處同上

明亡後,應天府被改名為江寧府,失去留都的地位,便不再有南京的頭銜。

但經過二百餘年的沉澱,南京已演變成應天府的專名,開始與地域掛鉤了。

可見下圖,1817年的西方地圖中的標註——Nan King,要知道當時早已改名為江寧府。

下圖,1832年的西方地圖中的標註——NANKIN。

等辛亥革命後,在江寧府成立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孫中山先生任臨時大總統,江寧府改名為南京府,差不多是認同南京已成了指代江寧(原應天)的專名。同時做為首都,又稱為南京,此處則仍是都城專名。

再說現今北京市,明初稱北平府,永樂時改北平為順天。在未遷都前,由於是皇帝實際所處之地,稱北京行在。正式遷都後,改稱北京行在為京師,正式名稱是京師順天府,相當於現在所說的首都北京市。可見北京同樣是明朝流傳下來的,是與南京相對的俗稱,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明朝滅亡後,新政權只有京師,沒有南京了。

下面是1673年的輿地全圖,京師局部,出處是數位方輿

下圖為黎佩蘭於1896年繪製的直省全圖,京師部分,出處同上

附下,1908年由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

以上三張標註的是正式名稱。下面附圖,則是標註PEKING,來源是上面第一張外文地圖。

下圖,來源同第二張外文圖。

以下一張出自1935年的History and Commercial Atlas of China(中國歷史商業地圖),圖上分別將Peking,Nanking作為正式Shun-t"en-fu,Chiang-ning的別稱。

袁世凱成為總統後,將首都從南京府遷往順天府,並改名為京兆地方(首都所在地方之意)。同時又改南京府為江寧縣,由於民國初年實行廢府存縣政策,各府陸續被改製為縣,至於為何仍以江寧為名,或許與不再是首都有關(由Waon Winwhoo 老師指出, )。等1928年北伐後,南京再次成為首都,同時實行市制,江寧縣的市區析置為南京特別市。相應地,京兆的市區析為北平市,也實行市制。1937年,七七事變後,日軍入侵,北平市為其所佔領,日本佔領者改北平市為「北京市」。光復後,恢復北平市本名。1949年,解放軍和平進入北平市,旋改北平市為北京市,這次才是正式以北京為政區專名。

附圖,1925中華民圖地圖集中的京兆地方,標註有北京,但注意看,字型大小比正式政區名略小

1937年,日版「華北詳圖」局部,來源是赤袍螢火蟲老師


這位同學,不要著急說南京和「京」沒有關係

京本意為人工築起的高土堆,(京,人所為絕京丘也。——《說文》),又引申為高大的山丘,有大之意(京,大也。——《爾雅》),從秦朝開始,南京一直是長三角上數一數二的大城市,你如果把南京理解成「南方的大都市」也未嘗不可。

好吧,以上在扯淡,南京作為一個城市的名字從明太祖定都南京開始,但要說明的是,南京在洪武年間的大部分時間中,叫「京師」,朱棣即使奪取了皇位也沒有立即定都北京,而是稱北京為「行在」,直到永樂十九年才稱「北京」,南京由此不再稱「京師」,小插曲是,正式遷都三個月之後,紫禁城被雷劈了引發火災,看來老天爺不是很滿意啊。

再扯個淡,北京曾用名「南京幽都府」

扯遠了,我認為南京沒有改名的一個不可忽視的原因是國父孫中山,他所建立的民國定都於南京並且本人也長眠於南京,「吾死之後,可葬於南京紫金山麓,因南京為臨時政府成立之地,所以不可忘辛亥革命也。」我黨既然自稱是孫中山的繼承者,那麼必然不能改弦更張。

最後作個死,我國的四大古都為

毛澤*格勒,朱元璋格勒,嬴政格勒和武則天格勒


你要是把南京改嘍,台北分分鐘改名南京,都是出來混的,who怕who啊~


明亡後,南直隸南京應天府降為江南省首府江寧府。其實江寧是歷史上一個長期存在的地名,即使在明代,應天府也下轄江寧縣和上元縣。清代,由於殘酷的民族壓制政策,包括江南地區在內的廣大漢族地區,出於對故國的懷念,還是習慣稱江寧府為「南京」,儘管官方文書上已經改名很久。

革命軍光復南京,建立民國,自然將明太祖安息之地的舊朝都城再次恢復「南京」,這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但出於安撫民眾,避免引起社會混亂,並沒有把官話改為當時都城所在的南京音,依然保持北京音不變。

建國後,因為「南京」已經使用多年,國內民眾早已習慣,而且在國際上也有一定的影響。再加上我國的黨和政府都堅持唯物主義,不相信「王氣」那一套唯心主義思想,自然不需像封建王朝那樣,給前朝都城改名了。


怎麼沒有關係?

很多位於南京的單位建制是僅次於北京的,且他地沒有的。

別的不說,歷史檔案館——第一歷史檔案館在北京,稱「一檔」。第二歷史檔案館在南京,稱「二檔」。

改朝換代了,舊時很多東西也照樣拿來用的。

共軍唱《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曲子用的是《北洋軍軍歌》,《北洋軍軍歌》又是用的袁世凱《袁大帥練兵歌》,可實際上原曲用的是《德國威廉皇帝練兵歌》。

你看,接著用唄!

南京自己還沒表示要換名字,你操這份閑心作甚。


為了祖國統一。你得給台灣點反攻的念想吧。


南京名字變遷史如下:

春秋末年,吳王夫差看上了南京自帶的礦產資源,打算挖了這邊的礦產造武器,所以就在南京城西邊的小土山建了一座土城叫冶城。雖然只是個小小的冶煉作坊,但是十月懷胎,南京城好歹也有了個胚胎。

勾踐滅吳之後,吃著碗里的又看著鍋里的,想去滅楚。公元前472年,他讓范蠡在中華門外邊也建了座城叫越城,南京主城地區終於有了最早的一座城池。

越軍偷雞不成蝕把米,楚國打敗越軍後,公元前333年在石頭山也就是現在的清涼山上建了座城,叫金陵邑。孩子長這麼大,總算有了個正兒八經的名字。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東巡,途經金陵,術士跟他說這地有天子之氣,始皇一聽就怒了,鑿斷了方山地脈,讓淮水流貫金陵與長江匯合,泄了「王氣」還不夠,還非把金陵邑改名成了秣陵,金子變草料,身價強行降了好幾檔。

金陵段的淮水得了個名叫秦淮河,後來啊,南京又多了個詩情畫意的小名叫秦淮

208年,諸葛亮出差去東吳路過這兒,覺得這地不錯,勸孫權在這兒買房;後來,劉備也來這兒逛了下,也勸孫權在這兒安家;孫權手下有個叫張紘的也跟著勸,孫權心一狠,也就把家搬到了秣陵。不過他覺得秣陵這名字不好聽,就改成了建業,年輕人嘛,總有一顆建功立業的心。

212年,他還在金陵邑的基礎上修了座城,取名石頭,俗話說賤名好養活,石頭城這名字還是很接地氣的。

229年,孫權當上了皇帝,國都也搬到了建業,這是南京歷史上建都的開始,從此南京走上了人生巔峰。

280年,西晉的王浚攻佔了建業,又把建業改回了秣陵,還把秣陵分出塊地叫臨江,第二年,又把臨江改成了江寧,秦淮河以北的地方叫建鄴

313年,晉愍帝司馬鄴登基了,不能跟皇帝同名,改!建鄴成了建康。南朝宋、齊、梁、陳都把國都安在了這兒。

589年,隋文帝楊堅滅了南朝陳,毀了建康城,然後在這兒設了蔣州,後來又改成了「丹陽郡」。

隋朝和唐朝的皇帝大概都不太喜歡南京,所以這邊的城市建設沒有多大發展,但是名字卻是一溜兒地改了好幾個。

620年,唐高宗改丹陽郡為揚州,改江寧縣為歸化縣。624年,揚州改蔣州,625年又改回揚州,626年,改歸化縣為白下縣,635年,白下縣又改回江寧縣。757年,唐肅宗升江寧縣為江寧郡,第二年,又改成了升州。761年,升州所轄的江寧縣改名上元縣。話說,你們改了這麼一大圈有考慮過住在這兒人的感受么!快遞永遠收不到,外賣送到菜已涼......

917年,五代十國吳,升州被分為了「上元」和「江寧」兩縣,同城分治。920年,升州改為「金陵府」。937年,李昇建立南唐,金陵府改為江寧府,並且設為南唐國都,繞了一圈,南京終於又回歸了人生巔峰。

好景不長,975年,宋太祖攻滅南唐,降江寧府為升州,1018年,宋真宗又改升州為江寧府。都是姓趙的能不能統一下意見?

1127年,南宋開始,1129年,高宗迫於形勢,從杭州跑到了江寧,改江寧為建康府,作為「行都」,又稱「東都」。

1275年,元軍佔領了建康,1277年,改建康府為建康路,下面分了上元、江寧、句容、溧水和溧陽五個縣。1329年冬,建康路又被改成了集慶路。

1356年,朱元璋率領紅巾軍攻佔集慶路,改集慶路為應天府。1367年稱帝後,又把應天府改為了南京,這是金陵稱為南京的開始。

不過這個名字似乎爭議頗大,所以1378年南京又被改成了京師

朱元璋死後,朱棣搶了侄子皇位,1421年,京師又改成了南京,並且搬家去了北京,這父子倆果然品味不一樣,這一改一搬,南京成了孤零零的留都,又被稱為南都

1645年,清軍入南京,改南京為「江南省」首府,也就是江寧府,改了一圈就這樣又繞回去了。

1853年,太平天國的起義軍攻佔了江寧府,並在此建都,改江寧為天京,取「天國京師」之意,謂之「金陵小天堂」。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1864年太平天國亡了之後,曾國藩把天京改回了江寧。

1912年,中華民國元年,改江寧府為南京府,為臨時政府首都,1927年轉正,南京稱為首都,至此中國第一次有了首都的稱呼。

歷史的車軲轆轉了這麼一圈,南京倒是多了幾個外號,六朝古都十朝都會龍蟠虎踞江南佳麗地鐘山風雨帝王城,還都挺威武霸氣的!

民國後,南京這個名字就算是正兒八經確定下來了。不過,可愛的南京人又給自己取了很多昵稱,比如因為南京三面靠著安徽,所以戲稱徽京;比如南京特產鹽水鴨香飄萬里,又得名鴨都;再比如,就算大雨讓這座城市顛倒,我們也要做一隻快樂的藍鯨靈啊!

微信公眾號:南京有個號

微信ID:njxz365

http://weixin.qq.com/r/LTnUzN-ErYLSrZuv92w- (二維碼自動識別)


徐州早就不是州了,石家莊也不是庄了


我國目前的國父是孫先生而不是毛;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華民國的修正而不是顛覆;去台灣的是國民黨反動派而不是國民黨。

定都北京應該認為是遷都,保留南京稱號用來表示法統的傳承。


因為,南京遲早還會是首都的。


我來水個陰謀論:

天朝政治地理里,假如某個地方可以有底氣有能力有實力與首都叫板首都地位,那麼這個地方字里一定不會有「京」。

北京近代三天兩頭改名就是一個例子。西安在民國初年叫西京,在西安事變前後才更名為西安。果不其然將了老蔣一軍。

當然開封洛陽估計是過早的改名年代久遠,再有就是容易和日本東京產生歧義。不然我也希望看見中原四京齊顯的美景。

所以南京還存有京字。我認為原因有兩個。

1:承襲明制,南京雖然已經不是首都,且據扯各朝定都的都很短命。但不可否認這虎踞龍盤的寶地是兩京制度的良好備選。一定程度上我覺得某黨初年可能是想把南京當成民國時的武漢或者重慶來建設。即北京一旦淪陷,還可去南京,固守江東富地以圖再起。

2.哎呀承襲舊名差不多得了,老蔣牛逼你回來拿呀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


這個問題釣神曾經闡釋過:

北京歷來被認為是專制大一統的象徵,在辛亥革命和北伐戰爭勝利後,被革命的國民黨政府改名為北平。

後來ccp為了報復,就把南京改名為南平,並且從安徽划了一塊土地過來,偽造了中山陵總統府改名叫南京,好叫國′粉哭錯地方。

所以我們要知道:真正的民國首都是南平,而南京是東馬鞍山!


祖國尚未統一,前朝餘黨依然滯留東南,改南京名字會顯得有些勝者為王的小家子氣,不利於統戰工作。

民國改北京為北平,和古代埋金鎮王氣類似,有些風水堪與上的考量。新中國,是不搞這一套的。


你們給我一種感覺

就是提到南京你們都只知道南京大屠殺


因為已經有地方叫南平了


隨著漢語用於習慣和民間用於習慣的變化,我國總是有行政區劃通名演化為地名專用名的趨勢。

徐州在古代本來的意思是「一個叫徐的州」。。漢代的州類似於現在的省,所以古代的徐州一詞放在今天看相當於「徐省」。

但徐州、徐州這麼叫著,民眾就叫順嘴了。無論是漢語用於習慣還是民間習慣都適應了雙字地名,且開始對單字地名不適應了。

於是,「徐」和「州」這一個地名、一個行政區劃單位名合二為一成為了地名。所以有現在的徐州市的叫法。

所以對於南京,也是一樣的。清末以前,首都不是叫京城就是叫京師、大都。所謂「北京」、「南京」不過是民間叫法,壓根不是官方名稱。但因為民間都這麼叫,官方也只能少數服從多數了。

明代,設應天府;清代將應天府改名為江寧府;民國時期改製為「南京特別市」,這是「南京」一詞正式成為官方地名並寫入國家的行政區劃建制序列里。

北京亦然,到北洋時期,這個城市所處的行政區還叫「京兆地方」,之後叫北平,最後才叫北京。


可是南京人都覺得叫藍鯨呢


說點個人的觀點

一 歷史上南京作為都城 很多時候是保留了漢文化不被北方少數民族摧殘的一道屏障 如南北朝 或是以南京為根據 驅除韃虜 如明和民國

二 作為四大古都 南京作為都城 歷史跨越最長 從東吳到民國

三 其實南京原英文名是Nanking 而現在是Nanjing


舉報,我懷疑題主是杭州人!


無意中看到這個問題來答一答。

答主目前負笈南京,大一時有幸聆聽過南京大學歷史系胡阿祥教授一次有關南京的講座,其中提到過這個問題,以下憑記憶摘錄大意:

元時南京稱集慶路,朱八八攻下後改名應天府定都於此

明成祖遷都燕京,南京地區作為陪都也稱直隸

後清朝建立,定都北京,南京改名江寧

太平天國起家後,攻下南京改名天京

孫先生就任臨時大總統後,北京改為北平,首都稱為南京

(按照這個尿性)

我朝定都北京後不久,某次會議上以北京為主諸多北方學者就提出,要把南京改名。南京派學者們不樂意了,極力反對抗爭但收效見微,於是他們機智的……把「南京」二字當做非物質文化遺產上報國家(咦我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資料庫系統沒找到OTZ),然後北京學者們傻眼了,雖然不甘心但也只能幹瞪眼。

總之就是這樣,雖然胡教授說的這段很戲劇,不過嘛,僅供參考吧。


推薦閱讀:

在南京和姑娘在一起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南京有哪些好玩的地方,準備去南京玩兩天,求推薦。能順便推薦一下物美價廉的住宿地方就更好了?
張純如在《南京浩劫》裡面說,一戰中日本雖然在協約國一方,但在戰後的歲月里,許多國際商人和消費者都特意抵制日本產品。這是為什麼呢?這對以後的歷史發展有什麼影響?
南京為什麼能成為六朝古都?
2016-2017 南京跨年有沒有什麼活動?

TAG:中國歷史 | 歷史 | 城市 | 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