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德國二戰沒有建造航母?

如果建造了航母,不列顛空戰德機就不會只有十分鐘的戰鬥時間,諾曼底也能阻止盟軍海軍的行進


德國水面艦艇再怎麼造,也不是英國海軍的對手。

二戰前英國海軍仍然是世界第一。

1939年,不包括在建的船隻,英國皇家海軍總共擁有15艘戰列艦、7艘航母、66艘巡洋艦、184艘驅逐艦、45艘護衛艦和巡邏艇、60艘潛艇。當然,其中一部分在太平洋艦隊。但是主力還是在本土的。

那麼德國呢?新式戰列艦隻有4艘,20世紀初建造的戰列艦3艘,航母沒有,巡洋艦總共12艘,驅逐艦22艘。

這種數量差距,就不要個想太多了。造一艘航母的話呢,以二戰末期美國的工業動員力度,造中途島號航母還是花費了17個月時間。沒有動員的話,比如說約克城號(CV-5)就花了2年時間。德國同時能開造的數量也很有限。

就算英國壓根不造船,德國要湊出一隻和英國相比的艦隊,恐怕也要五到十年時間。

有那工夫,蘇聯人都該打過來了。


先說航母的問題。

我們現在看航母非常重要,在二戰前可完全不是這麼回事。那時候公認航母是個輔助艦種,配合大艦隊行動的,重要性大致是戰列艦》巡洋艦》驅逐艦》航母。至於以航母為主的作戰,這是山本五十六發明的,在日本海軍內部也有強烈的反對之聲。

其實你看同時期美國海軍在太平洋的配置就知道了,9艘戰列艦,20艘巡洋艦,69艘驅逐艦,3艘航母。按照這個比例,德國起碼要有3艘戰列艦6艘巡洋艦才能考慮航母的問題。二戰德國才7艘戰列艦(另有2艘爺爺),10艘巡洋艦,開工建兩艘航母已經算是重視了。

而且還有潛艇這個東西在搶資源,如果德國不造戰列艦,專門造潛艇,中期局勢會比現在更好一點。那就更沒航母什麼事了。

至於德國輕視海軍的問題。

圓寂 大師說的對,德國海軍的衰弱,根本原因是對德國來說陸軍比海軍重要。

如果英國沒有陸軍,對它的地位幾乎不會造成影響。美國,本來就沒有陸軍,二戰前陸軍還不如中國陸軍。日本陸軍雖強,但日本海軍則是強到完全離譜的程度。如果德國按照英國和美國的標準去建設陸軍,它早就被法國一波平推了,哪裡還可能入侵蘇聯。

另外,一戰海軍主要還是靠煤的(英國除外),二戰都靠石油,德國不產油,所以德國海軍的發展必須以陸軍佔領其他國家的油田為前提。

所謂海洋國家,是指沒有了海洋控制權,馬上就會滅亡。作為具體的例子,二戰初期英國的國內資源,夠全國維持6個星期,之後就完全沒有糧食了。所以英國一直是做兩手準備的,如果航運正常,就繼續打,如果航運被切斷,本土馬上投降,政府移到加拿大。日本也是一樣,當時的打算是皇室遷到滿洲繼續抗戰(抗美中),但是被蘇聯攪黃了。

美國情況好一些,因為資源太豐富了,但是美國是建立在對外貿易上的國家,沒有貿易它根本混不到世界經濟第一位,頂多是和巴西一個層次的國家。

相比之下,中國和蘇聯國內總有輾轉騰挪的空間,不會因為外部因素造成饑荒(出現饑荒屬於局部問題或政策失敗)。至於德國一戰的饑荒,實際上是源於陸軍的失敗,國內瘋狂發展軍工,卻沒有獲得足夠的佔領地,也沒有在佔領地獲取足夠資源。無論有沒有海運,對他的糧食供應都沒什麼影響。

這樣一來,就算德國工業產值搞成歐洲第一,它的海軍還是不可能比得過英國,它首先要保證德國陸軍是歐洲第一(因為處於法國和俄國夾擊中),然後才能考慮海軍的問題。這就已經從上限決定了它不可能在海軍上比得過英國。

至於海洋民族精神論,我認為是錯誤的。要知道按照歐洲標準,明治時代的日本是個徹頭徹尾的陸地國家,海軍傳統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反正是打不過朝鮮)。它對於海軍的需求,完全是由於發展的需要而突然出現的。日本海軍的歷史和經驗並不比德國海軍強多少。但是日本在陸軍還處於一戰前水平的情況下,海軍達到了二戰的先進水平。至於打不過英美海軍,還是因為底子不行。說到海洋傳統,荷蘭的海洋傳統肯定比日本強,而德國的海洋傳統起碼和日本是一個水平的,他們打起來肯定是日本贏啊。


德國是有航母的:齊柏林伯爵號航空母艦

海軍之所以稱為百年海軍是因為它是一個國家科技水平、經濟水平直接的體現,沒有一定的經濟和技術積累無法建成一支強大的海軍。

1919年凡爾賽合約對德國軍事力量進行了極為嚴厲限制,之後雖然德國一直陽奉陰違,但是飛機坦克可以秘密研製,但是龐大的戰艦無法隱藏。從1935年希特勒撕毀凡爾賽合約到1941年二戰爆發只有區區數年,不足以建立起一支強大的艦隊。其後阿道夫·希特勒上台廢除《凡爾賽條約》和簽訂《英德海軍協定》,德國海軍開始大量建造新式船艦。在重建的過程里,德國海軍曾研製一個特殊的艦種—裝甲艦和執行大型造艦計劃—Z計劃。原本德國海軍預計1945年為開戰時間,計劃建立一支能與頭號假想敵—英國皇家海軍匹敵的水面艦隊,其中包括建造航空母艦。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戰在1939年爆發,德國海軍在許多方面都尚未準備,便以一支有限力量的海軍去進行對英國的海上破交戰,並消滅為保護船團分散而較弱的英國海軍艦隊。

同時,納粹德國的海軍戰略決定了德國不重視航母。

開戰初期德國海軍戰果頗多,擊沉不少同盟國商船,但因為希特勒對水面艦隊始終印象不佳,認為其建造緩慢且戰果小;而潛艇部隊建造速度快,還在法國陷落而取得西部港口後,對英國發動大規模的潛艇戰中取得一系列豐碩的戰果。德國海軍隨著戰事的進行,開始將戰力中心自水面艦移往潛艇部隊的「噸位戰」,而前者逐漸轉為存在艦隊的功能。

參見納粹德國海軍_百度百科


偷偷看了我老婆這麼多本子你告訴我沒有【陰險】

齊柏林伯爵號(Graf Zeppelin)是一艘德國海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所建造的航空母艦,也是歷史上德國唯一下水過的一艘航空母艦。航空母艦曾經是德國海軍在二戰時充滿野心的「Z計劃」(Plan Z)很重要的一個部分。 1929年2月,海軍上將埃里克·雷德爾提出建造兩艘航空母艦的提案正式得到批准,為「A航艦」齊柏林伯爵號與「B航艦」(一般認為名為)彼得·施特拉塞不過由於在建造中途停工報廢,從未實際下水,未能實際獲得命名。

1935年,趁著英國航母暴怒號對公眾開放的機會,德國海軍專門派人參觀了這艘航母。同年一個德國代表團還參觀了日本航母赤城,並且帶回了部分圖紙(三段式甲板+炮廓炮階段),這些成為了齊柏林伯爵號設計方案的參考。齊柏林伯爵號具有良好的裝甲防護,側舷水線處裝甲帶在中部的厚度是100毫米,首尾兩端60-80毫米,艦體垂直裝甲厚60毫米,舵機室裝甲厚60毫米,飛行甲板厚20毫米,但是升降機的裝甲厚度達到45毫米。其預定的艦載機配備方案是Bf-109T(Bf-109E艦上版)10架、Ju-87C(Ju-87B魔改版)13架、Fi-167(原創……呃,雙翼魚雷/偵察機)20架。

1935年11月16日,基爾的德意志船廠與海軍簽署了造船合同。然而此時該廠的造船任務已經飽和,包括戰巡格奈森瑙號、重巡布呂歇爾號、4艘驅逐艦、4艘潛艇和一艘潛艇支援艦都處於建造階段,齊柏林伯爵號的建造工作被迫延期。1936年12月齊柏林伯爵號終於開始鋪設龍骨。1938年12月8日,齊柏林伯爵號下水,元首向它敬禮,希望這艘龐大的船可以幫他征服整個北海區域。

然而隨著戰爭的爆發,齊柏林伯爵的建造優先順序開始急劇降低。按照德國海軍的分類,其優先順序別由高到低的排列順序是:戰列艦、潛艇、驅逐艦、巡洋艦、航母……最終在1940年4月29日,齊柏林伯爵號的建造工程停頓了下來,艦上的150毫米火炮被拆卸下來運往挪威用于海岸防禦,而60架Bf-109T的生產也被停止。

1942年3月,皇家海軍的艦載機成功的把德海軍提爾皮茨號戰列艦趕出了摩爾曼斯克附近的盟軍補給線,德海軍上將雷德爾再次提出了在今後的作戰中,為保護艦隊免遭敵人空中打擊,航空母艦的配備是完全有必要的。於是,「齊柏林伯爵」號航空母艦的建造再次被提上了日程,1942年5月13日,該艦的建造工作正式恢復。由於Bf-109T已顯過時,德國人再次為其設計了Me-155(部分基於Bf-109G)作為其艦載機,然而最後納粹卻在其完成之前便徹底放棄了航母。隨著當年年底巴倫支海海戰的失利,希特勒對德國海軍的大型艦船完全失去了信心。齊柏林伯爵號工程於1943年2月2日再次中斷。

1943年4月23日,齊柏林伯爵號被拖至什切青,並在此無所事事。直到1945年4月25日,紅軍逼近什切青,德軍為了不讓齊柏林伯爵號落入敵手,而鑿沉該艦。軍艦內部被點燃,很快滾滾濃煙就通過艦橋煙囪冒出。德國人在讓軍艦沉沒之前,做了充分的破壞,以確保不會被蘇聯利用。但戰後紅軍還是把航母打撈了上來,並被拖回蘇聯進行研究。由於「鐵幕」的阻隔,具體研究的程度不明。

1947年8月17日,齊柏林伯爵號最終在蘇聯海軍的驅逐艦魚雷試射中被擊沉,長眠于波羅的海的懷抱之中。

奧不對,圖錯了:


德國實際上造了一艘,只不過沒造成。。好像是叫齊柏林?


謝邀。首先得說明,貧道沒有對二戰的德國做過數據上的詳細統計,因此多半是缺乏事實支持的推斷。

德國不是不想做航母,而是工業力耗費在裝甲和飛機的生產上了。而且德國的石油不足以在支持陸軍裝甲和空軍飛機的同時還支持大型航母的作戰。

為什麼會這樣?

第一、德國優先發展陸軍。首先得明白,德國本身是一個大陸國家,不是海權主義國家。對比海軍來說,明顯發展陸軍的重要性高很多。而像英國、日本這些島國,根本不需要擔心邊境線的問題,可以集中精力發展海軍而不必把兵力集結在國境線上。德國完全不同,必須在面對周圍國家的陸地上的威脅。在發展陸軍的同時騰出精力發展強大的海軍是不實際的。

當然,如果能再多一段時間的話,說不定就真能組成一支像樣點的艦隊了。

第二、德國缺乏石油等資源。這裡又面臨一個新的問題,德國的資源也不是什麼都充足的,很多稀有金屬還是需要靠進口來獲得。而建造航母,必須有充足的各類資源。還有就是作為燃料的石油……為了維持大量裝甲車的順利運行,德國的燃油已經很不足,如果再搞航母,就真是自己坑自己了。二戰時期的德國,大部分石油是從羅馬利亞進口的,德軍裝甲燃油在戰爭後期已經嚴重不足。因此部隊高機械化的德軍,在一定程度上是輸在機械化上的。

因此,讓當時的德軍建設高耗油的航母,是不現實的。這才衍生出專門針對英國海軍的戰術:潛艇為主的小型船艦隊打擊商路的航路截斷學說。德國是採取用小型低成本艦船來「換」敵國重型艦船。就是所謂的「戰術的勝利」。而實際上德軍對英海戰是很搶眼很成功的。用羸弱不堪的海軍把英國隔絕在英吉利海峽對岸數年之久。

再者,本來一戰後的德國,德國海軍司令雷德爾曾成功遊說國會支持海軍建設,並開始建立海軍艦隊的。但後來希特勒上台,才建成了幾艘戰列艦,就被希特勒勒令改建戰列巡洋艦,以海上襲擊艦的形式來執行遠洋破交任務。而酷愛大型戰艦的希特勒更支持了超重戰列艦俾斯麥級的建造。

第四點也是遺憾的一點,就是戰前德國的「Z計劃」,意圖花費十年建造龐大的主力艦隊。可是沒等計劃完成,元首君就迫不及待開打了……雷德爾的意願沒能得到實現。齊柏林級航母才開始建造,直到戰敗都沒能完工……本來再等多幾年的積累,元首真的未必會輸的。


沒有出海口就是一個大悲劇,有了艦隊很容易被英國人堵(一戰日德蘭海戰,英國成功的堵住了德國的出海口)。二戰德國的狼群基地都在法國。。。地理上沒有先天的優勢。


補充一個,日本在航母數量上在開戰初期領先是因為華盛頓條約限制了其主力艦數量,所以只好造航母,先把船殼造好,必要時迅速改造甲板變成戰列艦(只不過後來發現海軍航空兵也挺有用的。錯碰錯。所以,突然航母數量上領先了)

另外德國一直是信奉麥金德的「世界島「戰略論而對抗英美海權論的。陸軍優先是必然的。

海軍確實只能用於「破交「和「存在艦隊「。唯一目的只能是逼降英國。不過這個目標也許用控制蘇伊士運河的方式加潛艇破交,更有利。

航母按照造艦計劃只能是用來打美國本土的。不過控制了世界島之後到底有沒有必要去打美國本土還是一種新的「大陸封鎖「政策更有效就難說了。

德國的戰略一直是基於一種約束條件下的資源計算。然後又因為各種誘惑與意外,違反這些事先的計劃。比如對挪威開戰除了是為了在冬天也能運瑞典鐵礦外,就是為了有更廣闊的北海艦隊潛艇基地,防止艦隊被封鎖,好出去破交。結果還是導致港口1年多不能用,而且海軍還莫名其妙的損失了不少。這個恐怕也影響後來敦刻爾克。

有航母也不可能阻止諾曼底登陸。戰機都不夠,又不是機場不夠。至於不列顛之戰,本質上還是資源不足,沒法做戰略轟炸(也沒有像樣的戰略轟炸機)。實際上整個不列顛之戰只是一種心理戰,希望逼降英國。後來整個V2火箭計劃,更是無聊(想像力太豐富)。有這個資源,在41年之前把土耳其拉到自己一邊能解決很多問題。 比較一戰和二戰,就知道如果土耳其加入德國的話事情會方便很多。


田忌賽馬,劍走偏鋒,二戰後蘇聯的思路和納粹德國一致。


英國皇家海軍不容置疑得制霸大西洋,德國水面艦艇力量與英軍對比相較一戰只若不強,德國早就放棄治療不想挑戰英國海上權威,大型水面艦艇在二戰時期也只有沙恩霍斯特級和俾斯麥級寥寥幾艘,更別說航母了。破襲戰是德海軍採取的戰術,即避開英主力艦隊,消滅英運輸船隊,斷絕英國與外界水路交通,從而形成孤立,等待其不擊自破,U型艇及絕大部分德軍主力艦的造艦理念都是這樣的。

航母是在路基航空兵航程夠不到敵人的情況下,才設計建造的,而二戰時的德過明顯不需要航母,因為被強大的英國艦隊困在狹小的水域內,路基航空兵的航程已經足夠他們的作戰需要了。


其實造過一艘,叫齊柏林,來自日本的技術,具體是哪一級航母我忘了。

之所以沒有形成戰鬥力是因為元首對德國水面艦艇作戰表現不滿意,更希望發展潛艇,事實上也這麼做了。

還因為戈林說過,德國的空軍全部屬於我。。。(鄧尼茨只能玩潛艇了)

所以,一個堂堂陸權國家,在大BOSS和小BOSS都反對的情況下,發展一個當時不能算是絕對主力的——航空母艦,難度是有多大可想而知錒。。。

樓上的諸位「大神」回答的都好深奧啊。。。小弟「膜拜」~~


準確的說有一艘完工95%的航母齊柏林號

德國人在一戰中吃過英國艦載機的虧,所以可以說在二戰前德國對航母還是充分重視的。德國在重振海軍的「Z計劃」中就決定要建造一艘航空母艦。貌似還是參照日本「赤城號」重型航母設計的,配備8座雙聯裝150毫米主炮並可搭載42架艦載機!

艦載機分別是Bf 109T型艦載殲擊機和Ju 87式俯衝轟炸機。

可惜了生產出的60架Bf 109T從沒上過艦。

-----------------------------------------------------------------------------------------------------

下面來說說為什麼沒有完成生產

德軍在東西線對英國和蘇聯作戰中,個人認為海軍最主要的作用就是破壞盟軍的補給線。要知道英國在切斷補給後是國內儲備只能維持6星期,蘇聯更是依靠美帝源源不斷的物資得以苦苦支撐德國瘋狂的攻擊。彼時的商船都由好幾艘護航航母相伴,齊柏林區區42架艦載機豈不是去送死?所以航母哪有神出鬼沒的U型潛艇好用,別人可是使2000萬噸排水量的商船沉沒于海底!!

再加上個堅持反對航母的空軍司令,使得


誰說德國二戰時期沒造航母,齊柏林伯爵號不就是嗎....

這艘航母略慘,1935年開工,40年停工(為了給潛艇讓出資源),沒造完二戰就結束了,結果被漢斯們鑿沉,最後讓毛子撈起來補吧補吧當航空魚雷靶艦又炸沉了一次.....

私認為整個二戰苦逼程度最高的航母不是處女航沉沒的信儂號就是這個齊柏林伯爵了.....


有建造航母,但是沒有出港戰爭就結束了,格拉夫·齊柏林航母仿製日本赤城加賀的,配備容克87和斯圖卡,可惜沒有出戰過。

德國的航母發展也是一部血淚史,戈林的一意孤行使空軍只能在陸地起飛。

其實我認為戈林的做法是正確的,當時德國已經佔領了丹麥,法國,本身就是永不沉沒的航母,而且對英國來說航母在海上也是活靶子,德國的制海權只能靠潛艇苟活,德國的V2火箭也可以對英國實施戰略打擊,不需要冒著風險開著航母去打英國。

至於戰後,德國作為戰敗國被禁止研發製造航母和戰列艦,所以德國沒有航母。


第一是戈林作為希特勒眼前的大紅人,自然比雷德爾和鄧尼茲說話更有份量,戈林覺得德國所有能飛的東西都該歸他管,So航空母艦就別想了,連德國軍艦上裝著的Ar192都要空軍管

第二是德國沒啥必要造這個,西邊的英美海軍實力遠超德國,德國也不企望能和英美海軍決一死戰,所以不如搞潛艇破交實惠一點;東邊呢,蘇聯那邊相比水面艦艇大戰,他們更喜歡用潛艇解決問題,外圍防禦搞不好,航母就是一塊肉


現在的航母和二戰時的航母在飛機搭載數和飛機載彈量上不是一個等級的。那時的航母遠沒有現在的重要。


德國二戰海軍根本沒出過門,被英國按在地上胖揍!!!!!


殺雞焉用牛刀,幾艘潛艇能解決的事幹嘛花錢造航母


造了,參考本子赤城


他想造來著,圖紙有了,但是被戈林阻撓干預了,原因是航母飛機歸空軍還是海軍管有爭議 戈林這傢伙不樂意給海軍管


我記得有這樣一個因素,德國是一戰戰敗國,不允許建水面上大型艦艇,戰爭前期建潛艇不會被發現。


這個要從德國的戰略計划出發考慮。德國作為一個大陸國家,英國作為一個海權國家,兩者戰略是不同的。

德國陸地上的假想敵是法意俄,海上假想敵是英國。而英國由於是海島國家,他不需要考慮陸地上的敵人,佔領了大海就沒有人可以登陸英倫三島。

所以英國傾國之力造艦,而德國只能分出一部分國力造艦。

這種情況下德國海上無法和英國抗衡,那他就發展出兩種戰略思路,一種是存在艦隊,一種是海上破交。雷德爾是繼承存在艦隊的代表人物。但是他的水面艦隊破交戰被英國打出翔,希特勒一氣之下不再投入資源造水面艦隊,把資源改造成本低時間短的潛艇。當然最後這種戰術還是被英國人打出翔。

所以如果時光倒流到1935年,元首的最佳選擇還是把所有資源投入到潛艇戰,試試看能不能用破交逼迫英國在一年內投降。


推薦閱讀:

中國歷史中亂世很多,英雄倍出,可是到了今天,能夠被廣泛認知和記憶的,為什麼只有三國?
中國哪個朝代的盔甲最好看?
如何理解「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
我國的軍艦為何較少以人物命名?
張姓作為中國大姓,為什麼沒有出過張姓的皇帝呢?歷史上有哪些差點成為皇帝的姓張的人物及其故事?

TAG:航空母艦 | 歷史知識 | 第二次世界大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