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何評價李俊慧的《經濟學講義》?

如題


內容很不錯,說理很透徹,可以講字字珠璣。

不過看的時候也得記著一句話,人一旦以為自己掌握了真理就走向了謬誤。

這句話也適用於本書,特別是作者有時候好像會忽視經濟學本身是一門不斷演進的學科這一對不同學說表達看法時候需要持有的基本客觀認同。


看著玩就好了,號稱指出了一般教材的很多錯誤,實際講義本身錯誤更多,在沒有經典教材的基礎上建議別讀,容易誤導,不如直接在一定基礎上去讀張五常的經濟解釋。


樓上也是醉了,現在發的那些文章,你敢拿出來給大家看看嗎?哪裡有營養?李老師的水平真是有時候讓我覺得怕,一個人的水平在於能不能有啟發性,換句話說,有沒有讓人沒想過的想法,李老師在這方面是我見到的真是少有的人,很多時候讀完之後會問自己,自己怎麼沒想到呢?這本書真是一部不錯的教材,我上課就給學生加這本書的私貨,我覺得非常適合大家去讀讀。


對於沒有學過經濟學的我來說,是一本非常好的入門讀物,深入淺出、可讀性強。


是一部不錯的經濟學的書籍。該書對經濟學的一些基本知識點有深入的討論。是李教授在上課過程中對一些經濟學重點問題進行了解釋。對學經濟學理論有很大的幫助。


要是感興趣的話,去看看李教授的文章無妨,我覺得其邏輯分析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還是值得被肯定的。如果李教授不那麼愛刪除不同觀點的話,她能夠被更多的人認可,甚至更有利於張五常教授的思想的傳播。

有些時候我覺得這個女人,一知半解,還臭顯擺。我在貼吧里指出她把「外甥」和「侄子」的概念搞混了,她不聲不響地刪貼。在她的qq空間里,還誤導學生,說德語中-ung結尾的單詞百分百是陰性名詞。德語單詞Sprung(彈跳)和Ursprung(原產地)都是陽性名詞,屬於該規律的特例,這個女人一知半解就瞎說,不就是欺負大部分學生沒學過德語嘛。

另外呢,我想指出其講義的幾處錯誤:

1. "點金術/金手指"(Midas touch)應該是一則希臘神話,而不是她的講義里所說的「童話」,在她的講義中還把該神話的結尾給改了。

2. "......馬克思曾說過一句話:"貨幣天然不是黃金,但黃金天然是貨幣"。"這是李俊慧的講義裡頭寫的,其實馬克思這句名言的中文版本應該是:「金銀天然不是貨幣,而貨幣天然是金銀」,德文原文:「...obgleich Gold und Silber nicht von Natur Geld, Geld von Natur Gold und Silber ist.」


個人主義色彩濃重,不認為是一本好書。

答主現在是李俊慧的學生,真心不覺得她講的好。

強勢的女人。


非常好,揭示了很多經濟學方面的真相,經濟學說到底,不是數學,而是邏輯學。

很多經濟學家都是幫著政府說話,違反本性。

從這本書我發現,《資本論》有巨大錯誤,連基本定義都是錯的。


先找本大學本科的經濟學原理的教材讀,知道經濟學到底是怎麼回事,之後讀張五常的《經濟解釋》,《經濟學講義》可以作為兩者之間的橋樑或者註解來翻看,因為張的書完全是自成體系(或者說這才是經濟學的本來面貌),跟如今作為大學一門學科的經濟學基本沒有交集了,而業內的語言體系還是學院里的那套,所以你只看《解釋》跟誰都說不上話,誰都聽不懂。而《講義》以張的理念為核心,專心批判如今經濟學的謬誤,一不小心卻把這兩套語言連起來了,雖然他文字不好,討論內容看似abc,而且《講義》臭屁的一塌糊塗(語氣讓人看起來很不舒服,容易引起反感),但真的作為一種媒質還是非常值得讀的,畢竟上來就《經濟解釋》估計沒人能吃得下,那老頭太牛逼,而且《解釋》沒公式,沒圖,全靠文字,你說牛逼也好,但確實難理解。


比較浪費時間的一本書,解釋張五常的《經濟學解釋》一書,和張五常的文風有雲泥之別,張通常把經濟學中概念的來龍去脈以及自己的思考過程與以前經濟學大師的思考都放出來,以便讀者進行更深層的思考,讀者可以活學思辨,開闊思路。張五常書任何經濟學假設都有可能錯,但有錯並不代表是無意義的或是沒有啟發的,前人的貢獻正是啟發了後來人,使得後人在科學上不斷的攀登與前進,多角度的觀察與思考才是今人應該倡導的。

李俊慧的《經濟學講義》一書,大多結論引自張的觀點,文風卻是小學老師灌輸的方式,把別人的結論拿出來當自己觀點來批駁前經濟學大師以及巨著的方式,本人不敢苟同。雖然古典經濟學存在歷史局限性,但並不能抹殺前人的貢獻。缺乏辯證,通篇立論定義在自私的這一前提下,是一葉障目了。讀者不如直接去看《經濟學解釋》對自利行為的定義,以免被李俊慧誤導。

若讀者對張五常感興趣,亦可以從多角度了解一下楊小凱對張五常的評價。

關於楊小凱對經濟學的貢獻,從他曾獲得兩次諾貝爾經濟學獎提名可知。

現在的主流是講新古典經濟學。基本是從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馬歇爾開始,經濟學上有一個說法叫邊際革命。傑文斯和歐洲其他經濟學家把微積分引入到經濟分析裡面,實際上新古典成為邊際學派的源頭在這兒。1776年的國富論是現代經濟學鼻祖,和新古典經濟學的焦點不一樣。古典經濟學中斯密強調分工的作用,而新古典就轉向了,關注資源稀缺性和分配的問題,資源是給定的,比如這塊土地,到底是生產糧食、工業品還是建房子呢?這塊土地多生產糧食,那生產工業品或者建樓房資源就會減少,都是這種在邊際上面的調節。楊小凱做的新興古典的工作,把新古典有關資源分配核心的東西納入到分析框架裡面,把這兩塊統一在一起。楊小凱的貢獻使經濟學的定義發生了差別。主流經濟學的定義是研究資源稀缺性的一門學問,楊小凱是這樣定義的,經濟學應該是研究不同經濟活動之間的衝突的一門學問,把資源稀缺性統一在裡面,傳統新古典,收入是給定的,口袋裡面有一千塊錢,到底買衣服還是買糧食,有一個選擇,涉及到邊際成本的問題。生產方面,產量給定,到底是多用機器設備還是多用勞動力,也是一個選擇的問題。資本和勞動都要考慮,都是邊際問題,都是變數大於零的,產量對資本K和勞動L進行邊際調節在數學上是可為的,可求導的。在資源給定的情況下,比如說現在這塊土地是生產糧食還是工業品,也是邊際上的調節。在交易方面新古典講的是價格,側重資源稀缺性給定時,討論邊際的分析範式。

模型核心——分工帶來的正效益須超過交易費用帶來的損失

新興古典經濟學要把資源稀缺性這一黑箱打開,這就回到亞當斯密的思想,因為亞當斯密的思想核心就在於分工可以降低資源稀缺性。楊小凱抓住了一處兩難的衝突——分工和交易費用之間是存在衝突的,所有的模型裡面肯定包含著這一衝突,這也是符合經濟直覺和現實的觀察。生產分工跟專業化相關了,肯定產量會提高;分工市場有交易,有交易就有交易費用,會抵消分工帶來的生產力提高。到底分工結構發展到什麼樣的程度?獲得的正效益必須要超過交易費用帶來的損失,這是模型裡邊最核心的一點,這樣就可以探討分工為什麼會演變。楊小凱提出問題:分工是如何產生的?而斯密僅僅強調了分工的作用,儘管在國富論里斯密提到有些產業設在港口和海濱是為了節省運輸費用和交易費用,實際上沒有真正解決這個問題,一直到後面經濟學從邊際革命到新古典都把這個問題忽略了,因為很多問題沒辦法解釋。專業化選擇和不同專業之間的相互作用決定分工網路規模,反過來,專業化規模和分工網路模式決定需求和供給,需求和供給不是孤立的,而是統一體,是硬幣的兩面,阿里巴巴給我們提供了非常好的案例。既然供給和需求是一體的,如何在經濟學模型裡邊刻畫呢?楊小凱給我們提供了基本的工具。


太驕傲了,文風幼稚好鬥,沒有學者風範。雖然觀察細緻,能發見弊端,可畢竟也就是總結前人所言,並無太多創見,不是開拓性成就,不值得這麼自賣自誇!


怎麼說吧,不是差書,但也不是什麼好書,只能說是能看的.....

如果想要了解經濟學,這本書有幫助,但也很容易產生誤導,完全不明白她為什麼非要把各種東西批判一番來顯示自己的觀點,挺脫離主流....還不如看曼昆

她的書裡面有一些張五常的觀點,但表述上和思考上完全不如張五常的書.....

書中私貨和夾雜個人觀點太多....所以她的課實際上嘈點也不少......


我在沒看&<&<經濟學講義&>&>之前也去她的貼吧評論,也沒見她刪也沒見她罵我!所以樓上說沒看她的書的就被什麼的就是有點亂說了。雖然到現在看了不到一半,我自己看書很慢的,多是看一點就停一段時間,自己思考。在她貼吧評論,她也是很耐心講解的,沒碰到你們說的情況。自覺講義一書和她的文章,產權的角度說的清晰易懂,看合約看租值消散要找張五常教授的&<&>經濟解釋&>&>


在kindle上看完了《經濟學講義》第二版,李老師似乎是在構建自己的一套理論體系。通觀整本書,似乎是在說明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民主極盡害人害己之能事。民主與專制之爭,這個是經濟學所要探索或最終服務的領域嗎?政府的作用就在於把放在自由貿易之上的手拿開嗎?WTO也沒有存在的必要?然後呢?自由貿易的遊戲規則,靠誰去維護呢?國家或者WTO有沒有作對了的時候呢?比如...?作對的這些是不是符合經濟學原理,有沒有正面示範效應呢?既然西方民主存在諸多弊端,那專制呢?國家到底在經濟中要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呢?

別人的錯誤是否能證明自己的正確?經濟學到底是要做什麼呢?解釋自然現象嗎?提出解決方案嗎?或者經濟學目前還只是停留在尋找自然規律的階段呢?到底是人的選擇造成了經濟現象,還是經濟現象造成了人的選擇呢?經濟真的是靜態的,而不是動態的嗎?人是自私的就可以解釋一切嗎?人對現實的有限認知使人與人對同樣事物的判斷差別巨大,這個差別不會對最優的結果產生影響嗎?

好睏惑...


只能說可以借鑒


語言淺顯通俗,但文風讓人感覺除了她好像沒人懂經濟學似的。內容有些啟發性,但她所謂批判的傳統教科書的東西,一部分在教科書里有論及(曼昆經濟學原理,夠傳統了吧),另一部分覺得有點吹毛求疵,給初學者以那麼高的角度,完全忽略了教科書的循循善誘的好處,而且有的批判沒有考慮到科學假設的簡化作用。

總之,啟發性是有的,但說是好書,個人認為還不夠格。


我們的宏觀經濟老師十分推崇李老師的觀點和想法,可是學完了下這本後(對,我們當教程來學),發現李老師的個人思想很濃厚,並不是十分客觀,複習的我很是痛苦


如此好書,工作多年之後看到真是覺相見恨晚,邏輯性真好,國內可能真還沒這樣好的經濟學書籍了,發散了去看張五常的一些文章,裡面提到很多大師見解,哇靠,世界級的經濟學家對世界的觀察和理解,真是精闢獨到深刻,看到這些真是三生有幸。比如阿爾欽對於貨幣和計量的課。哈哈真是絕妙啊。經濟學真是太美妙了。


今天買了來看,我覺得是一本非常值得看的書 。不要人云亦云,每個人都有自己心中的好書 。


推薦閱讀:

華爾街日報報道:2012年1-9月份,中國的外逃資金超過2250億美金,如何看待這種資本外逃現象?
作為半路出家學金融和經濟的,有哪些需要特別注意的地方?
在計量經濟學的實際操作當中,如何處理預設數據?
PSL 亮相!央行發行1萬億支援國開行,對金融從業者,老百姓有什麼影響?
菲律賓為何從亞洲最富裕的國家之一變成今天高度貪腐、政治混亂、嚴重貧富差距、經濟後於四小龍的現狀?

TAG:經濟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