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看待李安導演對大陸電影及觀眾品味的評價?算負面評價么?

「直截了當地講,大陸還沒有很好的影片,只有很賣座的影片。」5月10日晚,「衣錦還鄉」的李安在台北舉辦了一場名為「我和我的時代」的講座,除了講述自己的心路歷程和電影經歷外,還很不客氣地表達了對大陸電影的看法。

  「觀眾品位需要慢慢培養。」李安在回答大陸在台學生的提問中表示,內地導演有些自戀——「做導演拍電影,不是表達自己最重要。把自己放那麼重,就是自我,就是業障,而不是藝術。」李安認為,藝術渾然天成,需要觀賞者的回應,而不是孤芳自賞。


這是負面評價嗎,我感覺還挺中肯的。


李安所說的「內地導演有些自戀——做導演拍電影,不是表達自己最重要。把自己放那麼重,就是自我,就是業障,而不是藝術。」其實是一個非常正確的觀點,也是劇本創作應該遵循的原則。大家都知道李安是一位優秀的導演,但很多人忽視了他同時也是一位優秀的編劇。我看了下所有回答,發現沒人對這句話給出合理的解釋,還有人竟誤認為李安這句話是在反對導演去表達自我。所以我想來解釋下。

幾個月前看過一篇《心花路放》的影評,裡面有一段:

很多導演都不會或者不屑於去講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完整的故事。而總是從創作之初就試圖從視覺上尋找震撼的可能,或者就計劃著從某個自以為是的故事中去傳達某些理念和給出某種道理。他們不懂得,一旦故事講得完整而純熟,某些意義,甚至你意想不到的意義解讀會自然從故事中生髮出來,這一點才是美妙的。

這和美國著名的劇作家羅伯特麥基在他所著的《故事》里,對於創作意義的見解一致

換言之,是故事告訴了你它的意義,而不是你將意義強加到故事之中。你並不是從觀點中獲得動作,而是從動作中引出觀點。因為無論你的靈感如何,到最後,故事總要將其主控思想植入最後的高潮之中。而且當這一事件道出了它自身的意義時,你將會體驗到寫作生活中感受最為強烈的時刻之一——自我認識:故事高潮反映出你內心的自我,如果你的故事是來自於你內心最好的源泉,你看到故事中反映出來的東西時常常會感到震驚。

你也許會認為,自己是一個熱情而充滿愛心的人,直到你發現自己居然寫出了具有憤世嫉俗後果的故事。你或許會覺得,自己是一個曾經滄海的人,卻發現自己寫出了一個溫馨而富有同情的結尾。你以為你知道你是誰,但你常常會為你迫切需要表達的東西而感到震驚。換言之,如果一個情節完全按照你最初的計划進展,那麼你的寫作方法便過於拘謹,沒有給你的想像和直覺留出餘地。你的故事應該時刻讓你感到吃驚,漂亮的故事設計是所發現的主題、起作用的想像以及靈活而明智地施展手藝的頭腦的統一體。

所以說,李的意思很清楚,他的重點在於「自戀」這個詞,李安的言論里並沒有反對表達自我,他只是用了「不最重要」來修飾而已。自戀是非常不好的,國內很多導演和編劇的業障恰恰就是過於自我,表達慾望強烈到要用強推自己價值觀的方式來說故事,結果讓電影帶有極度個人化的風格(說難聽點就是強行裝逼,強灌雞湯),這種強行輸出價值觀的方式會讓觀眾非常不舒服,因為人類本身就對說教有逆反心理,如果說上個世紀在國內拍電影還算一件很稀罕很不得了的事情時,導演搞搞說教,那時候的觀眾還會認同,但現在這些人已經老了,絕大部分都不會經常去電影院看片了,觀影的主力早已變成20歲左右的年輕人。這個時候導演發現年輕觀眾不理解他們陳舊的敘事方式後則大呼國內觀眾品素質低,其實他們不懂,如果他們的內心真的有一團火的話,就算隨手去寫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都能從細枝末節中流露出他們的價值觀,讓各個年齡段,各階層的觀眾可以對他們的精神世界感同身受,從而產生共鳴,一樣可以完成表達自我的目的。這才是電影這門藝術中觀眾和創作者本該有的溝通方式,觀眾坐在屏幕前,先看你講一個吸引人的故事,進而有所感悟,如果這個故事連吸引人都做不到,那誰又會管你的思想有多深刻?說到這邊還不明白的人可以想想李安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這部電影的編劇有強推一個道理讓觀眾去認同嗎?電影最後竟讓觀眾在2個版本的故事裡自由選擇,一個是不真實卻溫暖人心的,一個是真實卻殘酷的。很多觀眾心底里明明知道真相殘酷,但仍然願意去選擇第一個。創作者自身對信仰的認識,就是這麼自然的通過電影情節傳達給了觀眾。


李安說話比較含蓄,其實他意思就是大陸的電影創作者的創作水平和觀眾的欣賞水平都處在初級階段,都有待提高。

你看看他說話的邏輯,第二段批判創作者的話,表面意思在說導演自戀,但其實也繞了一個彎:,前面說的是「觀眾品味需要慢慢培養」,(所以)內地導演表達自己(且不說你水平高低)不是最重要的,你也得拉觀眾一把,重點在於觀眾品味提高的「慢慢」兩個字上。而綜上所述,「中國的導演和觀眾之間的互動關係」屬於「業障」,而並不是說導演的過於注重自我表達的行為是單方面的業障

而第一段,「大陸沒有很好的影片」「只有很賣座的影片」,意思就是爛片都能很受歡迎,你說他對觀眾的欣賞水平是什麼評價?真的完全沒有負面評價嗎?

現在的中國整體而言缺乏審美,這太顯而易見,沒什麼好特別解釋的,整個文化產業都是如此,不光是電影

這個因果其實也沒什麼好去掰扯的,雞和蛋的問題,畢竟導演不可能一出生就是導演,他們也是從觀眾變成導演的

所以創作者和觀眾都別玻璃心了,我們都有份,都跑不掉

只能說,李安導演太會說話了,知道什麼人不能得罪,什麼人哪怕批評幾句,對方也不會太當回事


我認為,應該感到羞愧的是又借著李安」虎皮「,急於貶低大陸觀眾的某些人。

「直截了當地講,大陸還沒有很好的影片,只有很賣座的影片。」5月10日晚,「衣錦還鄉」的李安在台北舉辦了一場名為「我和我的時代」的講座,除了講述自己的心路歷程和電影經歷外,還很不客氣地表達了對大陸電影的看法。

「觀眾品位需要慢慢培養。」李安在回答大陸在台學生的提問中表示,內地導演有些自戀——「做導演拍電影,不是表達自己最重要。把自己放那麼重,就是自我,就是業障,而不是藝術。」李安認為,藝術渾然天成,需要觀賞者的回應,而不是孤芳自賞。

以上才是報道比較全面的內容。

中文理解能力不太差的話,恐怕不會看不出來,李安的批評重心是明確指向以」內地導演「為代表符號的大陸電影圈內人士,特別是掌握電影敘事方法、風格和選題的導編界。而對於觀眾的口味(或者說品位),他的評論是相當婉轉的。坦率的說,就憑他是在台灣接受訪談,現在在好萊塢打拚,他也就不敢對所謂」(主流)觀眾品位「亂放炮。莫非台灣這幾年電影市場上不是無腦大片當道?莫非好萊塢沒有大量生產《小時代》式的高票房爛片?《暮光之城》除了場景更華麗,特技真花錢之外,比《小時代》深刻在哪?

各人有各人的喜好,不過線傷害別人正當的尊嚴和感情,沒必要動轍攻擊別人的」欣賞品位「不高。我就很喜歡《一步之遙》,認為自己看出了很多梗,但哈哈大笑之後,也認為姜文這次玩藏彩蛋玩過頭了,還用了中國市場上接受度一直不高的(半)歌舞片形式,失利也沒什麼話好說。但是,我仍然堅持,在國產片里,《一步之遙》比近年絕大多數所謂」良心之作「還是強出太多太多的。


這次訪談有很多 很深刻的內容 很多甚至是醍醐灌頂 對大陸電影的看法只是一小個及其不重要的片斷。沒聽出羨慕的意思嗎?他羨慕大陸的市場 可惜沒有好片。就像很多國家羨慕中國的球市。但我們的球隊,不提也罷。里皮離開中國後如果說上述這段話批評中國足球 恐怕你會覺得中肯。無非就是一個可以量化 而藝術的東西比較抽象。但我相信最頂級的藝術家也有他量化的標準。


大實話,而且第一時間想到的這樣的內地導演就是姜文,《一步之遙》處處用典,幾分鐘一個致敬橋段,走火入魔自娛自樂有了,好電影毀了。


李安當年拍綠巨人,投入了自己太多感情而導致不賣座。多年之後他自己也承認過。

並不算負面評價。電影本身就是一個與觀眾互動的過程。拍的太自我,得不到大眾的理解支持;而拍的太迎合觀眾,又會讓人覺得太索然無味。

私以為很多內地導演並沒有真正找到那個平衡點,當然這種微妙的平衡需要不斷的摸索。既叫好又叫座的電影畢竟是少數。


相當客觀的評價!


李安說的太含蓄太客氣了

省略分析,得出結論:

過於「自我」的導演也許能拍出點有價值的東西 ,但由於不賣座,所以談不上優秀

那些「賣座」的「導演」只能拍出垃圾,直接被無視了

也許李安在前者的身上看到了曾經的自已,所以寧可得罪人也開了口

但顯然,後者,及其觀眾,以為李安說的是他們。

人貴自知

有些人省省吧


百度看完視頻來說一下,本人佩服李安,但不會盲目崇拜不是腦殘粉,需要先說一下個人對李安的感覺:害羞,謙虛,含蓄但卻無比真誠。是的,不矛盾,因為害羞他不會隨便得罪別人,因為謙虛他沒有隨便應付台下觀眾的談話,因為真誠他不掩飾他的缺陷,因為含蓄他說得還可能不是那麼直接那麼讓人無地自容,所以他如果這麼說了大陸電影,至少他的批評於他而言是他的真實想法,而,這就夠了! 夠我們反思了!

不夠的話,和我一樣去完整看一遍視頻!


個人一直看不下去李安的電影,無論外界評價多高的。

以前自己也很奇怪為什麼,直到有一天看到他說的這句話:

「做導演拍電影,不是表達自己最重要。把自己放那麼重,就是自我,就是業障,而不是藝術。」

我終於明白為什麼看不下去了——在我個人眼裡,藝術本來就是他所謂的「業障」。

一個人創作出一部作品如果不是為了自我的表達,那還拍個P電影,直接擼新聞聯播不得了?

觀眾我就好這口「業障」的東西,看著有樂趣有共鳴有收穫的作品就去喜歡與支持,看著無趣的就別看了眼不見為凈,多簡單的事兒。

另外可能個人理解力差,我仔細讀了一下題主問題說明裡引用的資料,仍然沒弄明白李大導演所謂的藝術到底什麼最重要。市場最重要?那他幹嘛開頭批大陸只有賣座電影沒有好電影?觀眾最重要?那他幹嘛還嫌棄觀眾們品味低還需要「慢慢培養」?

總之,作為一個觀眾的我表示電影這玩意兒本來就主觀得不能再主觀的東西,一個導演的一家之言,他開心就好,何必那麼較真。大陸電影真正水準與發展前景?我大天朝二寶——光腚腫菊、焚化部笑而不語。


從來都只有藝術家,沒有藝術。

觀眾看藝術的角度取決於藝術家把觀眾放的位置。


李安說:

1、電影是大眾藝術,是要一定的票房的,大陸有些導演過於裝x。

2、大陸的觀眾品味目前整體不行,個別裝x導演對這個現實視而不見。

3、大陸目前有的的導演在裝x,有的導演在混錢,所以沒有好電影。

評價正確,觀眾的整體審美水平基本不配談「美」這個字。也沒必要覺得不好意思,慢慢來吧。


李安說的一點都沒錯,現在大陸每天這麼多電影,覺得還行的一年也就一兩部,去年就《白日焰火》《親愛的》還不錯。《小時代》這種爛片都拍到第4部了,鄧超的那個《分手大師》,看了不到十分鐘就覺得噁心,居然票房也6億。只能說明觀眾相當沒品位。

另一方面,姜文的《一步之遙》難看至極,可他還嘴硬,偏說是別人看不懂。還有馮小剛和陳凱歌,但凡有人說他們的電影不好,就跟殺了他全家一樣的氣急敗壞。真是服了,一個導演,偏要認為自己那麼高貴,拍的爛片還不能說。電影就該跟淘寶上買東西一樣,看過之後再決定給不給錢,爛片就該差評退貨。


李安說了他想說的話,僅此而已。

無論他說的有沒有道理,我們喜歡不喜歡,一個事實是:他是成功者,有資格這麼說。


他說錯了嗎?在中國再垃圾的片子也有人看,就永遠不會有人拍好電影


不僅內地吧?我覺得周星馳也算一個。他自己導演的電影大多故事很殘缺,情懷太多,而且總是能看到對他電影的過度解讀。


說的挺對的。

昨天趕在下映前看了Mad Max,只說「如何講好一個老生常談的故事」這一點,就把內地導演甩出20年。普普通通的故事都講不好,更不用說品味了。


意思可能就是別把觀眾當白痴。

別自認為自己所給的就是他們想要的,在表達自己的同時讓他人理解並發自內心的感同身受在任何時候都沒有那麼容易,因為我們容易高估自己而低估別人。


李安簡直在誇獎內地電影和導演。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韓國導演李滄東?
如何評價金基德以及他的電影?
豆瓣影評人可以做導演、編劇嗎?
為什麼中國導演偏好大製作?
一個人的童年有多重要?

TAG:電影 | 中國大陸電影 | 導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