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眼中的中國的老人與西方老人、亞洲其他國家老人有哪些不同?


謝邀。

從歐洲的一些情況來看,我個人覺得最大的區別可能是,中國的老人的晚年常常是為子女而活,而歐洲的老人(包括一些我接觸到的美國的老人)則多是為自己而活。

拿我自己的公婆來說。他們其實也願意幫忙帶帶孫子孫女,或是幫子女做些事,可是他們曾很明確地表示,他們也有自己的生活,子女請他們幫忙,也要先「預約」,找合適的時間或是看他們的時間是否合適。他們也會定期去度假,參加各種活動,有自己的朋友圈子,生活過得很豐富。而且我公婆還在照顧我婆婆的母親(90多歲)。子女去看望他們很歡迎,打電話他們也總是樂意接聽,有問題更是誠懇幫助,但子女的生活還是要子女自己過,他們不摻合。

我們一位法國朋友的父母是退休知識分子。他的父親退休後在當地義務作導遊,母親則從事各種公益活動。幾個子女都住得遠,於是他們就經常「雲遊」於各子女家庭,子女遇到生活或精神上的困難,他們總會及時趕來幫忙。問題解決他們還是會回到自己家,過自己的生活。他們有很多朋友,不乏年輕人,跟他們聊天常常讓人長知識。

我們認識的一對美國夫婦,已退休多年。他們經常幫子女排憂解難,甚至幫助開車接送孫兒們上下學,可每周還是保證保齡球俱樂部的訓練,或是去健身。

這些歐美的老人,常常是在努力過好自己的生活,而不是把子女或者孫子女當作「太陽」,圍繞他們「公轉」,這點跟中國很多老人不太一樣。不過這也是西方文化所致,他們強調年輕人自立,也不要求下一代必須承擔起照顧他們的義務。


德國老人比較富裕:房貸還完了,子女工作了,再沒有任何負擔,只剩下享受生活。於是他們賣掉郊外的小樓,搬進城裡的公寓,在步行街喝咖啡,坐遊船環遊世界,享受美食,大方地付小費,……德國私人買新車顧客的平均年齡五十多歲。


中國老人對孩子的佔有慾比較強,而且他們全身心撲在孩子身上也希望孩子這樣對他們,西方老人對自己特別好,也比較自我。


身體普遍比中國老人好。七八十歲開車的多的是。像我父母這輩人(1950年代出生的)在他們童年時期,遭受著人類罕見的飢餓,青年時期又承受著繁重的體力勞動。現在一過60,各種疾病找上門來了。


西方老人是強者,日本老人可能也是,中國老人是弱者。

太TND弱了。


帶孩子跟釣魚的區別唄


舅舅的工作涉及到旅遊接待,常常會有白髮蒼蒼的老兩口一同來遊玩,包車走青藏線穿越可可西里甚至跑到三江源頭珠峰大本營之類,這些活動放在我眼裡,恐怕是打死也不敢讓父母去的吧。


於是從一個方面來講,我覺得我國父母與子女是一個相對的強關係,而國外則相對較弱。這個強弱關係不僅僅是感情上更是經濟上與生活上的,一定程度上存在互相的約束關係。可以解釋為親情的關心,當然也可以解釋為束縛,舉例則如子女學業、工作、生活等方面的照顧,和子女對父母的贍養------此處也許有歧義,我是想說,子女對父母過分的照料和對其生活的安排,想像下,就像他們對你兒時的照顧,過分干涉其自由而非引導與學習等等。至少,在我周圍,這個現象較為嚴重,就像兒時大部分人按照父母的意願而活,晚年父母又按照子女的意願而活。


另一方面,則是本身的生活心態。這一點我深有體會,同樣是50多歲的人,有些人會按照「老年人」的方式過日子,而有些人則比年輕人還活躍。在和一對日本老夫婦的交流中,他們的眼神甚至於比我還要活躍,流露出的好奇心彷彿孩子一樣,那種冒險精神完全能讓我們大部分年輕人感到愧疚。


在英國下午總能看到老太太老爺爺很悠閑的逛街曬太陽喝下午茶,老奶奶們閨蜜一群一起聊天。她們都有化妝,穿著裙子絲襪皮鞋,抹著口紅,互稱flower。晚上在酒吧老奶奶們有時還會跟年輕女孩出來玩,蹦蹦跳跳尖叫……High完了就喘氣……


暴走團路霸,廣場舞場霸,公交地鐵座位霸。恩

……就這樣吧。


去看下國外和國內的老人交友網站就知道了。國外的老人生活重心是自己,尋求高質量的生活狀態,LAST LOVE等,心態更加開放,國內的老人除了孩子就是雞毛蒜皮的生活小事,經常把自己放在一個弱勢群體的角度


推薦閱讀:

為什麼中國文化喜歡歌頌領導,而西方文化多是批評領導?
保持語言的多樣性有什麼價值?
中日文化價值觀的差異?
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多的歐美地區的外國人喜歡看起點文了?

TAG:文化差異 | 文化 | 社會 | 西方文化 | 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