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判斷產品經理的等級有什麼標準?


看產品的用戶量和口碑即可

莫說我以成敗論英雄,PM的成功從來都是用戶用腳投票的


在@Kubar答案「看產品的用戶量和口碑即可」的基礎上,個人認為還需要加一個因素,就是成本,包括時間成本和資金等各方面成本,因為不能脫離成本去比較產出

e.g.

A. 花1萬元5個月獲得100萬用戶量

B. 花100萬元5個月獲得500萬用戶量

B的用戶量比A多,但大多數情況下明顯是A更牛逼:把B的資源給A,A能在相同時間內獲得超過500萬用戶的成績

如果要更全面一些,還需要考慮領域。不同領域的單位用戶價值是不一樣的。

類似於:(單位用戶價值x用戶量)/成本


附上阿里的產品經理層級區別(我在2011理解,非官方文檔),供參考:

產品經理-0,本科畢業的應屆生,或類似能力的其他人員。能完成明確的功能點,編寫PRD,跟蹤實施直至上線,這時候,產品經理還是一個典型的「需求分析師」,也常叫「產品助理」。此時的技能要求還偏重於「產品設計」,對於互聯網產品,做的很多事情,會與UED團隊交叉,特別是交互設計、視覺設計層面。

產品經理-1,約2年工作經驗的本科生,可以獨立負責一個小型產品,或者大型產品中的一個完整功能模塊。與上一級別的關鍵差異,在於不只是被動的接需求,這裡的主動性,要求產品經理開始具有用戶研究的能力,需求管理的能力。並且,對產品涉及的技術,需要有一定的了解,至少,能和技術團隊一起討論方案吧。

產品經理-2,工作3~5年的本科生,或者工作約2年的碩士研究生(特別註明,學歷不是關鍵,這裡的表述只是為了便於理解,也可以是有相似能力的人員)。關鍵技能是能夠獨立負責一個完整的產品,有項目管理能力,衍生出來的,就是無授權領導的團隊管理能力,特別是跨部門的團隊,所以對溝通方面的軟技能要求,開始顯現。

前3級可以歸為一類,其特點是——可以培訓出來。所需要的都是一些很明確、很通用的技能,我發現,目前(2015年初)大家在前面階段的成長速度已經明顯加快了,不知道是好事還是壞事。而下面3級,個人成長的關鍵開始從顯性知識轉變為隱性知識,要靠不斷的實戰,與各種前輩交流,加上自己領悟來提高,看書、看資料神馬的作用漸少。

產品經理-3,從這一層級開始,已經無法用工作年限來衡量。關鍵技能是需要有規劃能力。能夠獨立負責一條產品線,比如淘寶網的交易線(此處指2011年前後的複雜度,旗下包括較完整的產品如購物車、各種垂直市場的特定交易流程……)。此時規劃能力的背後,要求產品經理需要對產品除了功能外的知識也有掌握,比如市場運營層面。

產品經理-4。關鍵差異是要有一個業內知名的成功案例來證明自己,可以獨立負責一條複雜的完整產品線,比如整個淘寶商城(此處指2011年前後的複雜度)。很顯然,這個成功案例,只能靠一次至少半年以上的完整戰役獲得,並不是每個人都有這樣的機會和運氣。此時,產品經理開始呈現出「業務Leader」的氣質。

產品經理-5。關鍵差異在於有跨職能部門的管理經驗,也就意味著到了這一層級,出去就可以做小公司的CEO,或者大公司的事業部負責人,或者直接創業。這個層級的產品經理,影響力已經不局限於產品團隊,對運營策略、公司高層的方向都有著很強的話語權。


這個問題是我二年前提出的一個疑問。

二年後我慢慢悟出了我心中的一套標準。

先簡單說一下標準。

我將產品經理分為五個階段:

1.觀察發現市場需求: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2.聽用戶需求:做一個知心姐姐,聽用戶述說

3.觀察用戶:開始分析用戶心裡,用戶說的是不是他想要的

4.挖掘人性-(要求有化繁為簡的能力):開始挖掘人性:性,虛榮,貪婪,暴力。。。

5.有頂級的世界觀:不在局限於需求,不再局限於人性,萬物歸一,擁有主宰用戶的能力,但是用戶還感覺你是上帝。

從市場-&>需求-&>用戶-&>人性-&>自己。

每個階段都是上一個階段大量的積累。量變轉為質變。

日後有時間再慢慢詳細解釋,我是如何得到這個標準的。


能抓住老鼠的貓就是好貓。

一定要分級嗎?


推薦閱讀:

產品經理如何進行項目管理
應屆生作為剛開始做產品的新人,是否一定要有人帶?需要在什麼樣的公司環境才能更好成長?
如何看待互聯網+基因檢測?
技術支持人員的工作前景在哪?
請問有哪些好用的項目管理工具?

TAG:產品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