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微博為何要推出「智能排序」功能?
妄自猜測一下,呼喚知道更多內幕人士來解惑
1)新浪微博做出這種決策一定是經過反覆論證和數據分析的,絕不是某個產品經理拍腦袋之舉
2)智能排序,簡而言之就是把「用戶更願意看,以及新浪更願意給用戶看的內容提前,其他內容推後」,那麼其解決的問題,應當主要是按照時間排列timeline對用戶的價值下降。這個價值可能是通過閱讀時間、評論/轉發頻次,內容重複度等多個指標體現的,我猜新浪應當進行過灰度測試發現這樣的改變對一些KPI有所提高,因此做出全面更改或者是大範圍更改的決定(我現在並不知道是否新浪微博全面默認了智能排序)
3)這種思路從大方向上我覺得是正確的,一直認為程序應當越來越智能地完成信息篩選和分類的工作,大量的應用也在嘗試做這個事情。
4)但是推出的方式我認為目前是有些不妥的,
1》timeline的排列方式是用戶使用新浪微博的一個基本心智模型,改變這個模型意味著用戶建立起來的很多使用方式和感覺都會發生變化,如微博最核心的一個實時性特點就可能受到很大的挑戰。2》從我的體驗來說,演算法沒有智能到讓用戶明顯地覺得timeline質量提高的程度,因此讓它帶來的不習慣顯得更加明顯。3》提供的修改選項和提示都非常難找,普通用戶基本是很難找到的,而更可能以為是「新浪微博bug了「/」怎麼xx剛發的微博沒有顯示出來「/等等。4》更改沒有詢問用戶的意見,甚至沒有告知,是直接偷偷地就改掉了。這個尤為不好,跟微博客戶端突然開始發奧運push信息一個道理。5)之前聽到過一個說法很有意思:twitter之所以不在tweet中支持插入圖片,是因為他們認為每一條tweet都應當是平等的,而多了圖片的tweet會比普通的tweet更加顯眼導致不公平。新浪微博沒有這樣的認為,但是實際上為了獲得注意很多微博都加上了圖片,因此實現了另外一種意義上的平等(大家都有圖片)…… 新浪最近推出的微博置頂功能,和智能排序功能,實際上都是讓一些信息比另一些信息更重要。這種做法是否合理,我想不同的文化氛圍,用戶習慣下,應當會有不同的認知。1 產品經理考慮並探索「商業模式」,是天經地義的事。
2 要盈利,也並不是「只能」降低用戶體驗。先表達在產品裡面考慮商業,不是一件可恥的事。
從簡單地觀察效果上來看,大致原理如下:
1 每次刷新,新浪微博會在上回刷新時「未讀」的feed裡面,進行一個按照權重的排序。
2 排序權重可能會參考:feed本身的時間權重、轉發數、你與轉發人(發布者)的關係。(可能因素更多一些)從我對演算法有限的理解,妄自猜測一下這改動一定不是工程師驅動,更不可能是資本驅動(有商業布局的考慮是有可能的),這個改動是徹頭徹尾地產品經理驅動。
這種對timeline的「優化」路數,跟facebook是不一樣的,facebook是徹底的演算法工程師驅動,相比之下,新浪的「智能排序」充其量只能算是一個簡單的數學公式。
這裡沒有鄙視新浪工程師的意思,如果能滿足需求,能用簡單的技術當然比複雜的好,但是,如果研究過facebook對timeline所做事情(如上線步驟)的嚴謹,就會發現差距非常大。客觀地說,我認為新浪微博推出智能排序的初衷,是優化用戶體驗。
主觀地說,我不覺得這是對的方式。我可以理解普通用戶的憤怒,例如方舟子,因為這不科學。新浪微博推出「智能排序」功能的核心目的,我認為是為了提高用戶使用效率,解決timeline無效信息過多的頑症(所有UGC網站的宿命)。
因為大多數微博用戶,並不實時整理自己的timeline線,關注一多(特別被那些大V、營銷賬號刷屏後),首要抱怨對象就是新浪。
這個方向是對的,但演算法還很不成熟,所以我第一時間改回原狀。建議在演算法不成熟的階段,將此作為「可選項」而不是「默認項」。當然,如「匿名用戶」所言,「智能排序」的早產推出,有商業利益的強烈驅動。
一直隱隱覺得,在類似於timeline的相關性排序及搜索方面,將會出現一個類似於當年google PageRank加權演算法那樣革命性的技術,從而奠定web2.0網站的高效使用及商業化基礎。這將是一個現象級的創新。什麼樣的情況下需要「智能排序」呢?對於用戶,有以下幾點有價值:
1.減少某個人刷屏的影響。你關注了某個人,他最近正在頻繁的操作微博禮物插件,滿屏都是他給別人送了什麼禮物。或者他最近在玩一款微遊戲,為了賺取遊戲中的道具金幣,他頻繁的分享遊戲中的進展。Btw,這個微博也出了「屏蔽某人微博」的功能。2.
減少某個主題的信息刷屏的影響。「是芥末日」?我不敢興趣,我更想看點別的,能不能不要看到這些信息呢?同一條微博,我的100個關注者都轉發了,可是我其實只要看一次就足夠了。這可以基於話題聚合,也可以基於關鍵字聚合。Btw,這個會員現在可以屏蔽關鍵字了。3.
以內容價值來決定排序。google中的每個網頁都是有pr值的,百度雖然沒有公布明確的值,但內部一定也有類似的指標。這些標準將決定網頁的排序先後。微博信息流中的信息,同樣有價值高的,有價值低的,為什麼不可以優先展現價值更高的微博呢?4.
非活躍用戶。這些用戶可能1個月才登陸1次,能否讓他們不再冬眠下去的最好方式,莫過於推送最優質的信息,最近最熱的信息,或者和他關係最親密的人的動態。機會轉瞬即逝,必須把握好。5.
精準推薦。根據語義分析、標籤、興趣、用戶行為更精確的推薦內容,用戶互動甚至瀏覽頻繁的粉絲微博內容理應權重更高;6.
信息過載。如果用戶真的關注了2000個人,甚至買了會員關注了3000個人,又沒有有效分組,那麼用戶必然面臨這一問題。
對於新浪微博來說,則是以下幾點:
1.延緩微博發布後隨時間增加大幅衰減的過程。尤其是對一些價值較高的微博內容。2.
商業的需要。這不僅僅是試圖干涉排序就能達成目標的。事實上,在B用戶觸達C用戶的環節中,微博必須要考慮商業的元素如何介入,否則類似@京東商城 這樣的用戶,在有了足夠粉絲之後,就可以免費去和粉絲互動,而新浪仍然無法獲得收入。所以從新浪的視角看,類似微博易的任務平台「微任務」就是必須要做的了,否則大號營銷就能讓微博嚴重水化後死亡。而智能排序可能也需要在未來承擔類似的任務。3.
微博實時搜索的需要。應該是類似相通的演算法。4.
信息監管的需要。這個也不展開說,大家懂的。
那麼用戶究竟為什麼反對這樣一個產品功能呢?筆者列出以下三點:
1.對微博商業化的反感。大多數用戶覺得微博推出這一功能,主要是商業的考慮,會把一些商業推廣微博強行拉到首屏甚至置頂,會低用戶的閱讀體驗。2.
對用戶時間線的干涉。也有不少用戶認為智能排序將導致其無法知道上次閱讀到什麼地方,是否會導致已閱讀的內容重新閱讀。3.
慣性。之前不是這樣的,無論這個東西好不好,我就是不想改變。
除了以上3點外,其實用戶也沒有更多的反對理由了。
根據以上分析,讓我們來梳理一下智能排序中可能的參數:
- 時間因素。雖然是智能排序,但時效性仍然是最重要的排序依據,相應權重至少應在50%以上。
- 微博內容質量
- 微博熱度(轉發數、評論數等,可以分析全體熱度、以及僅在用戶關係圈中的熱度)
- 用戶關係、用戶互動(親密度)
- 用戶微博語義分析
- 用戶標籤、興趣
- 其它有價值的用戶行為
- 當前用戶活躍度
- 當前用戶關注的人數,以及其信息流刷新100條的平均速度
- 用戶是否頻繁使用分組來查看微博
- 同一話題微博、同一人的微博,是否在短時間大量產生
- 商業因子。必要情況下可以無限大,用於置頂
- 敏感信息因子
- 是否是由監測中的大號發布的營銷微博,或者是否由某個低可信度的應用appkey發出
當然,以權重的角度來分析肯定是太na?ve了,以上這些因素應該聯合組成一個強大的可以自我學習的演算法,並經過至少1年的調整來達到較優的選擇。
專業人士一般都不大相信新浪有能力像Facebook一樣做出真正的演算法優化,但無論如何,新浪還是做出了自己的探索,也就是對未讀內容(意味著一定時間、一定數量內的微博)進行排序,也就是說,用戶不用擔心是否會重複看到已閱讀的內容,所有排序都基於當下未讀微博,過去已閱的內容完全按照時間排序。這一折中變通的方案,其實也能解決用戶的一部分疑慮。然而由於運營市場未能正確的教育用戶,導致這一功能的好處未被普遍認可,非常可惜。
也許由於用戶的反對,這一功能將面臨死亡,因為大多數活躍用戶已將排序修改為「時間」,所以目前「智能排序」僅針對一些不大活躍的用戶生效。但沒有「智能排序」的微博,如何來解決信息過載、刷屏、大號營銷泛濫、商業化、實時搜索優化等問題呢?如何能提供給用戶更好的微博閱讀體驗呢?所以只能說這一功能生不逢時,不是太早太草率,而是太晚,已經讓用戶形成了巨大的慣性。未來就要看微博如何來改變這慣性,是否有足夠的魄力來推動劇烈的變革了。信息過載之後,選擇「數據演算法」來「優化」信息質量,是web上常見的一種方式。facebook著名的news feeds開創了NFO( news feeds optimization),也一直飽受非議。這背後的關鍵問題是:到底什麼樣的信息才是重要的?根據關係?根據演算法?根據我的點擊?
通過演算法來計算信息的重要性,是人類典型的無知:我們知道的越多,我們越無知。信息的重要性完全是人的直覺的感受,非常動態,無法計算。這或許也是人類其實值得驕傲的地方。
智能排序表面上會打亂信息排序,但是我不覺得用戶會對此有明確的感知,畢竟信息太多,並且還是互相斷裂的,時間的秩序感並不是那麼重要。
我不覺得新浪微博的智能排序有什麼陰謀,這其實是業界常規的一種處理方式。
附贈吐槽:這是所謂的始亂終棄,新浪微博具有一種吵鬧的氛圍,人們也會無意識的粉很多人,然後信息過載,但用戶很難去刪除信息源,因為用戶不願意放棄自己的「資產」。通過分組查看,通過智能排序,也是在這個基礎上的一點努力。
1,微博產品負責人 @水洋 的微博:「智能排序會極大地提升你的閱讀效率,先別著急抵觸,多用兩天體驗一下。」http://weibo.com/1418859182/yuPALcmEv
2,解決信息過剩的問題
從facebook說起,fb為什麼要給feed排序?簡單的說有兩點,信息數量太多,內容差異太大。facebook的feed類型非常多,比如傳照片、寫狀態、各種行為(like、評論、改情感狀態、交朋友)。而且feed的來源很雜,包括數不清的第三方網站、應用)。這些都造成fb的feed數量極大。 由於類型的差異,人們對feed的響應行為差異也大。比如有人喜歡app,但有人看到app的feed就噁心。 所以facebook排序的首先是是類型(最早有選擇哪類內容出現幾率大的選項)。其他考慮的因素是人的關係(兩個人經常聯繫等)、內容的質量(內容被轉發、回復的多)等綜上:
微博或許認為用戶的信息過剩,希望提高用戶瀏覽信息的效率,幫助用戶不錯過有趣的內容。————————————————展開討論
1,微博和facebook的差異 微博和fb比,feed更加同質化----基本上都是人主動寫的內容。所以「類型」上這個facebook最重要的維度沒了,只能在人和人關係、內容的質量上做文章。再加上信息的時效性(必須要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衡量一個內容的重要性,否則沒意義)。想在這個條件下做出正確的排序,比facebook還要難。(插一句,twitter類型更加單一,時效性強,是不是也是他不做排序的原因。或者twitter自身無能力。。。)2,微博用戶是否信息過剩?閱讀效率是用戶最關注的么?
首先,我猜的(大家自己判斷),絕大多數普通用戶,信息都不夠看。其次,能去刷微博的,對閱讀效率是否敏感?題外話:有人說智能排序是為了「和諧」,為了「商業」。但是我總以為,產品人員大多數還是沒這麼「高瞻遠矚」,為了國家的和諧去做產品。大多數產品最開始還都是為了用戶,當然,最後可能會用在別的地方。所謂」智能「,哪些因素會影響排序的先後,這個對用戶來說是基本是個黑盒子,新浪就有很大的空間上下其手了。比如:給了錢的放前面,沒給錢的放後面,新浪或我黨喜歡的放前面,不喜歡的放後面,這一切都可以借「智能」之名。
新浪想控制網民獲取信息的入口,就像百度一樣。
「相關性」是由新浪控制的,用戶並不知道排序規則,就像百度排名一樣。這裡面就可以大做文章了。這個功能對用戶無任何用處,因為用戶想看什麼信息,完全沒必要由新浪來安排。但新浪非常想」安排「,所以「偷偷摸摸」的推出了這個功能。
新浪微博,不到1%的精英用戶,會注意到這個變化。但幾千萬大眾用戶,根本就不會發覺。這樣,新浪就控制了幾千萬網民的信息入口。這個功能,應該是在資本驅動下推出的,而不是產品經理決定的。因為新浪微博要盈利,就只能不斷降低用戶體驗,甚至「偷偷摸摸」做改動。
簡單的說:這是一個對用戶無任何用處,但有利於新浪大股東的改變。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1.通過智能排序幫助用戶篩選信息,畢竟微博上信息碎片化和信息過載是一個嚴重的問題;新浪應該準備很久了,展示旁邊的"猜你喜歡"就出現了半年了;2.新浪藉此提高信息的控制力,無論是以後的商業微博推送,還是輿論控制,都能夠更加的靈活有力。附方舟子的一個微博:http://weibo.com/1195403385/yuGXf6M9h」新浪微博搞了一個「智能排序」,而且是預設設置,把我新發表的微博都給壓到首頁的下面,排上面的都是沒有什麼意思的微博。這不僅是弱智排序,而且實際上是在人為地進行信息流通控制,是變相地進行屏蔽,大家務必給改成按「更新時間」排序,就在首頁廣告下面、搜索框右上角改。 「
timeline變成不是timeline了,還被說成用戶體驗優化??你們真的太搞笑了。
如果真的要解決信息泛濫和碎片化的問題,完全有很多更好的辦法,但是侵佔用戶的私人領地,那就是耍流氓。
現在是莫名其妙了,先前設置的是按照時間排序,現在直接默認按照智能排序了,而且沒有修改排序規則的地方了。。。。。。逼人不用微博么?別人發的新微博我看不到。。。。還要你幹什麼?
其實原因很簡單:產品經理太多了,不能白拿工資,總得給自己找點事做。
新浪的產品經理決策權很小,這種大動作一定是曹國偉授意的。
至於曹國偉為什麼想這麼做,那就不知道了。以下為幾種可能,也許是其中幾個原因的組合:
a、Facebook有這個功能,微博是瞄著facebook發展的;b、擔心有些用戶看不過來新微博;c、有了排序,就有商業化的空間了,誰給錢誰在前面;d、有些人提到了政治因素,也許有,但不是主要原因;總結:本來是新浪想取悅用戶同時搞搞商業化的行為,但是實施此項目的團隊經驗不足,產品能力較弱,沒有實現好老大們的殷勤希望,屬於好心辦壞事的行為。我只想說,」智能排序「是一個不錯的方向,但是,實際效果不如人意。
我更喜歡之前的"猜你喜歡「。
類似的,閱讀器裡面進行智能推薦的,也是個不錯的方向,但也只能作為一種嘗試,也沒有看到效果很理想的。(好像谷歌閱讀器里的,用戶的評價好一些;但我還是按時間排序的。)
微博類的,之前也用過一下」優微「,現在放棄了。
關鍵問題是不夠智能;反而可能過濾掉我想看的;會推薦那些我不想看的過來,這樣就覺得很不爽了。對於這點,我覺得鮮果聯播對這方面的理解比較不錯。當用戶關注的人多了之後,很多用戶開始抱怨消息流太亂太嘈雜,不想看的看到了,想看的卻沒有看到。要解決這個問題,就推出了的智能排序。這並非新浪首創,facebook早幹了。
所有微博生來平等,但有些微博比其他消息更加平等。
——這裡的微博指tweet不知道誰用過優微這款第三方產品。http://www.51youwei.com
這個產品去年就上線了,其功能就是給微博進行智能排序,我個人覺得效果還不錯。(如果認為是廣告,就不要點上面的鏈接了)所謂智能排序無非就是根據你過往的行為數據,通過演算法來判斷每條微博的權重,儘可能保證你最感興趣的東西能夠排到前面。
這年頭信息爆炸得太厲害,不管是排序也好,推薦也好,都是希望利用機器的能力來幫助人類個性化地過濾無用信息。這是一個很正常的思路。就像老師說的話不一定都對,但是各位受教育的時候,還是願意選擇一個老師。有手段可以幫你省點事,何樂不為?對於關注對象超過1000人且對信息質量的重視程度高於社交的用戶,這是一件靠譜的事。個中原理,我就不說了,明白人一下子就能想到。當然,嚴格來說,人的喜好是無法精確把握的,再加上初期演算法不夠好,總會有一些人覺得新浪搞得很垃圾,但這並不能證明新浪這麼干有什麼惡意。
我記得前一段時間很多人都抱怨說微博越來越水了,越來越沒意思了,除了無休止地圍觀公共事件,就是無休止地轉發段子,大家都疲了。在推出智能排序之前,新浪開放平台推廣過優微,估計新浪重視的還是這個功能給用戶帶來的價值,希望微博不要讓人覺得這麼水。也許,這件事情里新浪確實有商業方面的考慮,但我想大家沒有必要把新浪想得太不堪,如果各位是做產品的人,應該有接納新鮮事物的胸懷。你必須認識到,即使新浪從中贏利,也沒什麼不對的。更何況到目前為止,這裡頭顯然還沒有贏利什麼事,如果要觀察要分析的話,還是就事論事,從產品本身出發吧。
我還得說一句得罪人的話,中國搞IT和互聯網的,分析研究起別人的產品時,總喜歡搞道德批判,喜歡以最大的惡意去揣測別人,這樣做有什麼意義呢?如果只是普通用戶,那就當我什麼也沒說。不喜歡新浪這麼做,改用騰訊唄。第一步:智能排序 = 我想給你看什麼你就看什麼
決定用戶能看到什麼第二步:頭條 = 你想讓你的粉絲看到你的微博嗎?來,花錢就可以第三步:你想做推廣?沒問題,花更多的錢新浪相對於騰訊、谷歌來說,就是在變現上無底線,屈從於財務,而忽略用戶價值和用戶體驗。
對於微博來說,廣告商是客戶,用戶是資產,把用戶資產做大才是真正的基業,也就是說增加用戶的使用時長。微博號稱活躍用戶越來越多,實際則用戶呆在微博大時間越來越短,被微信、qq、今日頭條等資訊類搶佔。
所以,微博正在透支其用戶價值。
至於所謂智能,我完全沒看出來。在我看這是很簡單的邏輯啊,一堆人產品經理莫名其妙洋洋洒洒分析那麼多,其實本質就是微博總算意識到他的大V模式是一個新聞/閱讀平台,而不是社交平台。 對新聞/閱讀平台而言,智能推薦是比timeline更友好的方式吧。 換句話說,和頭條搶用戶,總比和微信搶用戶要容易些。
打亂時間線我忍了,新浪微博的分組都已經不能設置排序了,真特么噁心
推薦閱讀:
※信息流優化比較好的工具有哪些? -從創意思考,素材製作,落地頁製作,數據監測,關鍵詞拓詞,數據分析等?
TAG:新浪微博 | 信息流廣告NewsFe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