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貨膨脹的本質是什麼?


我個人覺得……一段時間內持續性的貨幣供給增速大於商品增速。


我這個經濟學門外漢試著回答一下吧。

其實正如米爾頓弗里德曼大師所說「通貨膨脹本質上是一種貨幣現象,之所以會發生是因為貨幣數量的增長快於實際產量的增長。」

很多人都降通貨膨脹定義為「物價全面持續的上漲」這樣的定義其實有點後知後覺了。因為與其說通貨膨脹是較高水平的物價,不如說它是上漲中的物價。包括我們在學習總供給模型以及菲利普斯曲線的時候,也經常提到預期通貨膨脹這個概念。

通貨膨脹本質上是經濟發展過程中的非均衡狀態。無論是用需求拉動還是成本推動來解釋通貨膨脹,都包含了一些不均衡的因素。簡單來說,通貨膨脹缺口、通貨膨脹速度的快慢,都是非均衡狀態的體現。


通漲實質是資本調整相應的利潤率,也就是說資本必須維持一定不低於平均利潤率的價格,因為低於平均利潤率的金錢積累速度資本隨時會縮水或者破產,因為資本之間存在著追求更高利潤率的積累式為主競爭,而非技術為主的競爭。

正如房價上漲,利潤率太高,其它行業的資本也會通過積累式競爭漲價對抗,當不能直接漲價對抗時,資本就會壓縮產能出售利潤率較低的一部分資產,夠買或者擁入利潤率較高行業領的資產,這樣才不會低於平均利潤率,這裡勞動力價格被變向的壓低,勞動時間變向的增加。同樣通縮也是如此,也是資本才調整利潤率,只不過通縮時由於存在大量的失業,資本家可以看得見的形式壓低工資。也就是說只有不低於平均利潤率或者被調整為不低於平均剝削率的水平,產能才會繼續擴大。在這裡價格不是什麼與數量相應的曲線或者反比關係。

如果這樣認為價格是供與求的相應關係,那時單一產品模型上的荒堂邏輯。市場的唯一目的不是狗屁供求,而是利潤,因而價格應該聯繫到異質品模型的邏輯上,即價格代表的是商品之間的交換比例,低於一定的交換尺度,資本就會低於平均利潤率,在這裡供求關係只是使資本在生產價格尺度上下波動而已。

正如價格相應的商品某拖拉機與某個人電腦都是5000元,其供給量(成交量)可能不一樣,一個可能是十萬台,一個可能是一百萬台。這樣把價格聯繫到供求關係上是極端愚蠢的,價格不是由供求關係決定的,供求關係只是讓價格在與利潤率相關的交換尺度上下波動,而是利潤率相關的交換尺度決定,這種交換尺度涉及總量關係,總量關係又是一般性的對人的驅使尺度決定的。

——————————

總結:市場經濟或者說資本主義的均衡不是什麼供求均衡或者說瓦爾拉斯均衡,而是資本追求更高利潤率導致的以平均利潤率為重心的社會支配秩序均衡。低於平均利潤率的金錢積累速度,資本就得縮水或者破產,同樣主要的競爭形式也不是什麼技術為主的競爭,而是積累式為主的競爭。

價格相關的邏輯不應該代入到供求關係的邏輯中,而應代入到統一利潤率化(平均利潤率)化的均衡邏輯中。(諸如像政經提到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就不是代入到供求均衡邏輯中,而是代入到商品之間按這種相同時間的交換比例與一般利潤率的均衡關係,當然當平均利潤率形成後價格就不再圍繞價值波動,而 是圍繞生產價格波動,但總價值=總生產價格,總利潤=總剩餘勞動。


更新日誌:2016.6.14 初稿

----------

正好是自己的研究方向所以來回答一下。關於我的研究,請參見我的專欄:China"s Prices Project - 知乎專欄

實名反對現有所有答案(天哪我這句話寫過多少回了……),我會在我的答案逐條說明。

首先先回答一下題主的問題:通貨膨脹的本質是什麼?

要回答這個問題,就首先要搞清楚「通貨膨脹(inflation)」的定義,或者說這個概念本身在表達什麼。現代經濟學對「通貨膨脹(inflation)」的定義不是從貨幣的角度出發的,而是從價格水平的角度出發的。整體價格的提高(overall increase in prices)的現象被定義為通貨膨脹。通俗地說,就是價格這把尺子的「度量」變了,原來的1米變成了1.05米,原來的1元的商品變成了現在的1.05元。(當然,注意我們在討論整體價格水平。)

其他答案中普遍的理解,主要來源於馬克思經濟學的錯誤解釋。(從馬克思經濟學的觀點看來,似乎「通貨膨脹」這個翻譯更對。當然實際情況是中文翻譯的詞語如果和英文不一樣一般都是有問題的。)

為什麼從貨幣的角度不對呢?這裡面需要對Quantity theory of money做一個詳細的闡述。

首先我們先上一下Quantity Equation:

MV = PY

其中,M代表貨幣供給(money supply),V代表(income velocity of money),P代表價格(Price),Y代表產出(Output or GDP)。運用一些初等微積分的知識,我們得到:

%Change in M + %Change in V = % Change in P + %Change in Y

或者

frac{dM}{M} + frac{dV}{V} = frac{dP}{P} + frac{dY}{Y}

其中,frac{dM}{M}就是貨幣供給的變化率,frac{dP}{P}就是通貨膨脹率(inflation rate)pi,而frac{dY}{Y}
就是GDP增長率。寫到這裡已經算比較清楚了,貨幣的增發不等價於通貨膨脹(因為會有一些特殊情況出現),而貨幣購買量的下降是通貨膨脹帶來的結果。

(期末論文寫完以後我會逐條答案解釋~)

Reference:

Chapter 5 of Macroeconomics, 8th, N. Gregory Mankiw


假設以前社會只流通1億元的貨幣。物價開始是1的話。

到了後來,政府印了10億的鈔票發到民間。但是問題是東西還是只有那麼多啊。怎麼辦呢。自然就漲價嘛。就漲到10了。

看上去這沒什麼危害吧。價格不也可以調整嘛。

問題在於首先,這會帶來價格短時間內的大波動,給各種貿易往來帶來極大麻煩。鬼知道你的協議會怎麼算。

但更重要的是,這會讓你過去積澱的貨幣財富一掃而空。你過去存了400萬元。像上述漲了十倍,1000%下來,一下子就相當於40萬了。這種損失是非常巨大的。


俗話票子毛了 然後當然就是征貨幣稅 就是掠奪


錢是量度價格的尺度。單位長度最好要固定,否則尺寸總在改變,就難有個準。但尺度本身設定了長度與單位,是由所有通貨--那些在市場流通的交易媒介的多少決定尺度一共有多長的。尺長了,原來固定數目的單位也被拉長了,原來用來量甲物價要用N個單位,如今也要用N個單位,但每個單位都含了更多的錢。

這裡假設了兩個時刻之間甲的供應沒改。

若來場大巨災,地球消失一半,甲與其他物品同比例下降,但錢卻沒少,尺子長度一樣,那甲量起來也是2N個單位,與通脹效果一樣。


基本原理就是:商品的供給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了

當然沒這麼簡單,但有助於理解

看最近委內瑞拉的新聞有助於理解


通貨膨脹的本質之一是貪婪

貪婪讓人進步,貪婪讓人毀滅


其一,各國中央政府為各種原因與理由,多印了貨幣(紙幣)。

其二,各種情況下的商品及資源供給不足,如過去的災年,糧食減產。


通漲的根本起因是任何試圖對經濟進行控制。


咳咳,題主問的「通貨膨脹」的本質,就說「通貨膨脹」的經濟原理好了。

嗯,我盡量言簡意賅地說得清楚一點。

直接的結論是:

通貨膨脹」的本質,就是貨幣價值或者說購買力的下降。

換言之,就是當社會上的人普遍掙錢掙得很容易的時候,「通貨膨脹」就就要出現了。

「通貨膨脹」,物價飛漲,是很有意思的現象。

因為它的物價飛漲,並不是在「供小於求」的情況下發生的,恰恰相反,它是「供大於求」的。

這就證明它與一般情況下的供需關係沒有關係,而是和貨幣有關係。

因為在此前的一段時間,社會上普遍掙錢變得容易了。

當社會人們掙錢的成本普遍降低了,那麼貨幣的購買力也就降低了。

過去一塊錢,現在購買力只有五毛錢,那麼過去1塊錢的東西就會漲到2塊。

實際上,人們在「通貨膨脹」的階段,生活成本並沒有增加太多。

而「通貨膨脹」階段,人們恐慌的原因則是,金融泡沫破掉了,人們掙錢不再如過去那樣容易了,但卻不知道這種基於過去貨幣價值下的商品價格什麼時候能回歸正常所導致的恐慌。

嗯,基本就是這個樣子了。

我專業念的歷史系,以上是學世界近代史時所涉獵的一點知識。

如果有疏漏或錯誤的地方,還望專業人士指正。


通貨膨脹,從字面上的解釋就是通貨(貨幣)膨脹了。我認為這是最佳的翻譯,比英文對應的那個詞更好。


馬克思說:「通貨膨脹是對內的掠奪,戰爭則是對外的掠奪」;貨幣主義之父彌爾頓·弗里德曼弗里德曼認為:「通貨膨脹主要是一種貨幣現象,是由貨幣量比產量增加得更快造成的。貨幣量的作用為主,產量的作用為輔。」「通貨膨脹」是政府向全民徵收的一種隱蔽性稅收,在信用貨幣制度下,流通中的貨幣數量超過經濟實際需要而引起的貨幣貶值和物價水平全面而持續的上漲,和貨幣的發行量緊密相關。

道理很簡單,如果不考慮物品的流通速度和貨幣的流動速度,假定市場上總共有1萬斤大米,央媽當年發行總貨幣是1萬元,那麼每斤大米的價格就是1元;如果央媽覺得政府財政虧空,眾多兒子缺錢,印了10萬元鈔票,那麼相應每斤大米的價格就是10元。大米從1元漲到10元,就是老百姓感受到的真實的通貨膨脹。


通漲的本質,就是把存量貨幣強制貶值。

因此,對窮人來說,通脹無害,因為通脹貶的是貨幣,窮人窮得身無分文,只有一身氣力,通脹搶不走未來的勞動。

對富人來說,通脹也不怎麼能搶走他們的財富,因為富人有的是辦法規避通脹帶來的貨幣貶值。

倒霉的是中間階層,錢多不至於能規避貶值,少又不至於能忽略通脹帶來的貶值。

這就是通脹的本質。


簡而言之,「過多鈔票追逐過少商品」,也就是社會資源分配不均。在一個經濟體中,當流通中的貨幣數量,即老百姓手裡的錢超過經濟實際需要時,大多數商品和勞務的價格連續在一段時間內普遍上漲的現象,即通貨膨脹。

打個比方,假設市場流通中的貨幣共十萬元,市場上共有十頭豬,平均每頭豬價值一萬元,此時政府由於財政赤字嚴重需要印發更多貨幣導致流通貨幣增至一百萬元,可豬還是十頭。屠夫知道你有一百萬,你就不能再以一萬一頭的價格購買了,畢竟誰也不是大傻子。這時候豬還是豬,數量沒變質量沒變什麼都沒變,唯一變的價格。一環環流轉到消費者這裡感覺到的就是物價上漲。尤其當工資增長速度緩於通貨膨脹時,具體感受就是錢不值錢了。

過多的鈔票還會導致市場的過度貨幣化現象。當資產所有者或管理人將手中資產不斷通過證券化的方式投入市場並以此獲利時,資產泡沫化現象產生。在資產證券化交易過程中,貨幣僅作為一種支付手段,如果貨幣發行量過大,那麼,資產證券化泡沫也就越多。因為你知道這些資源本身價值並不值得如此高價。雖然虛擬財富在飛速增長,但對實體經濟的貢獻已越來越少甚至阻礙的地步。隨著泡沫的膨脹,當價格偏離其本身價值到無法支撐時,泡沫破滅,資產價格嚴重下降,貨幣持有者面臨巨額虧損。

此外,當大多數人預期到通貨膨脹即將發生時,這種預期會變成現實,使通貨膨脹產生一種慣性,具有不斷持續下去的趨勢,這種情況就叫通貨膨脹螺旋。

當然,溫和的通貨膨脹一定程度上有利於刺激市場需求。膨脹了就減少貨幣發行製造通貨緊縮,緊縮嚴重時就加大發行量。以1980年我國財政赤字127.5億元為例,高額赤字導致貨幣超額投放,貨幣流通增長率在1979年為20.8%,1980年為22.6%。又如1985年,由於信貸規模的膨脹,國家銀行貸款餘額增長率為23.9%,超額貨幣投放後年流通增長率為19.8%。在當年政府宏觀調控採取較為激烈的緊縮政策,導致連續三年經濟疲軟,為啟動經濟,1988年貨幣流通量增長31.8%。

通貨膨脹主要不利於依靠固定貨幣維持收入的人,如領取救濟金、退休金和依靠工資長期生活的被僱傭者等,同樣對儲蓄者不利,各種形式的儲蓄、存款的實際價值下降,有閑置資金的人受影響最大。

好像廢話有點多,反正本質嘛,就是第一句黑體字啦。(那我說那麼多幹什麼!


1.交易的發展:大體上,從簡單的物物交易,發展到本身價值等同於其貨幣價值(例如:金、銀、銅)的實物貨幣,再到後來的本身價值遠小於其貨幣價值、但有發行機構(國家)信用擔保的信用貨幣。

2.通貨膨脹:流通中的貨幣數量超過經濟實際需要(交易需求)而引起的貨幣貶值(錢不值錢了)和物價水平全面而持續的上漲

3.在實物貨幣階段,基本不會出現通貨膨脹(除非一定時間段內,連續發現大量金礦,且開採水平持續提升),而在信用貨幣階段,發行機構(國家)超發貨幣則會造成通貨膨脹。

通貨膨脹的積極作用、危害這裡暫不討論。


假設這個世界上只有10個人,有個包子店每天能生產10個包子,平均每人花一塊錢就能買到一個包子,突然有一天政府給10個人每人多發1塊錢,於是他們可以每天購買2個包子,可是包子店每天最多生產10個,老闆一想怎麼辦呢?有了,給每個包子漲一塊錢不就OK了。於是隨著貨幣發行量的增加,物價飛漲……所以通貨膨脹的根源是供大於求


通貨膨脹有且只有一個原因,就是國家發行了太多的貨幣。

通貨膨脹有且只有一個原因,就是國家發行了太多的貨幣。

通貨膨脹有且只有一個原因,就是國家發行了太多的貨幣。

貨幣的本質是稅收。

貨幣的本質是稅收。

貨幣的本質是稅收。

為什麼大家原因接受聯華ok卡,是因為相信聯華ok卡可以在聯華超市裡買到東西。只要超市不倒,總能換來有價值的商品。但超市有可能漲價,大家沒有必須持有ok卡的理由,大部分人拿到ok卡都會儘快花掉吧!

但是大家有持有國家貨幣的理由,因為國家從來就只用本國貨幣收稅,而皇糧國稅,不交有罪。這樣貨幣的價值就和國家的強制稅收掛鉤了。

只有政府不用交稅,因為他就是收稅的。但是政府也要用錢,來買對自己有價值的東西。

如果這個東西在國內市場買得到,那就發行貨幣直接買。發行了太多貨幣,就會通貨膨脹,國內物價上漲。為了維持政府開銷,就只有發行更多的貨幣,從而導致更嚴重的通貨膨脹。

這是個正反饋的循環,不可持續。而政府總是有用錢的衝動的,所以要有相對獨立的中央銀行,或者叫美聯儲來限制政府的預算。

由於中央銀行的限制,政府不好自己發行貨幣了。但是政府還是想多用錢,那麼還可以發行國債來借錢花,國債可以賣給外國政府,民間財閥,或者直接找中央銀行借。既然是借就得還,至少債主要相信有利可圖才肯借錢給你。對於政府來說,他既然不能直接印鈔票來換(那和之前正反饋就沒有區別了),而政府的凈收入來源於稅收,那麼國債的抵押品就相當於稅收了。投資國債就等於投資將來的稅收,而政府發行國債用錢就是預計將來稅收會逐步增加。

所以從這樣的邏輯,我國持有那麼多美債,絕對是戰略性的。將來有一天兩國關係有想法,那麼只要不再購買新的國債,而是把這筆錢投入美國市場,那麼就會造成通貨膨脹,削弱對方國力。就算繼續購買,美政府不會有即時的困難,但是如前所述,一年又一年還錢的壓力是會轉換為稅收的增加的。

所以美國政府現在濫用鈔票,終究美國人民會為此買單。


自1960以來,69%的市場經濟國家都至少經歷過一年高達25%級以上的通貨膨脹,因此通貨膨脹是市場經濟國家或者通往市場經濟中的國家必經之路。

本質說白了就是錢比東西多,比如一共就10個饅頭,本來每個值1塊錢,不去引導人們去蒸饅頭,而是印出來1000塊錢,刺激經濟,導致物價上漲。

本質上還是會轉嫁到消費者身上,受到通貨膨脹影響而不去大幅提高價格的公司,是公共事業公司,如自來水、電(當然這也是會漲價的,不過漲幅相對較小),這些企業也都是通貨膨脹的最大犧牲者,首先隨著利率的上升,債務成本上升,其次是由於價格的管制,其服務價格很難提高,如果不是公共事業是政府出資補助,早就關門了。

對於我們來講,本質上應該更看重我們錢的購買力,而不是我們有多少存款,因為很多時候,有一種「貨幣幻覺」:如果你的年收入增加了2%,而同年的通貨膨脹率是4%,你肯定覺得這比收入減少2%而沒有通貨膨脹的情形要好。但是,實際上這兩種情況造成的結果是一樣的。通貨膨脹的可怕,在於它沒有大張旗鼓地顯示出來,但卻悄悄拿走了我們的財富。這是人們為何會輕易忽視通貨膨脹的緣由,因此,衡量你是否投資成功的尺度並不是你掙了多少,而是在扣除通貨膨脹的影響後,你還剩多少。


推薦閱讀:

既然紙幣是印刷機出來的,那麼a國家可以偷刷b國家的紙幣么?
通貨膨脹是否只有在紙幣發行才會存在?
隱性經濟如何度量?
經濟學怎麼解決人不是完全理性的問題?
土地私有有什麼好處?有沒有可能解決高房價問題呢?

TAG:生活 | 通貨膨脹 | 經濟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