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得到更多的寫作靈感?


靈感這種東西,從來都是稀奇古怪的來了,悄無聲息的走了,以史為鑒給你這些參考。

長跑派:春上春樹 http://phtv.ifeng.com/program/kjbfz/200908/0811_1699_1295630.shtml

咖啡派:巴爾扎克

參軍派:塞林格http://tieba.baidu.com/p/1284369967

背詞派:傑克·倫敦http://baike.baidu.com/view/667938.htm

吸毒派:王朔

酗酒派:費茲傑拉德http://www.eywedu.com/20/81/40076.htm

散步遊走派:海明威

鐵路交通派:J·K·羅林(鐵路)、布雷特(地鐵)http://news.xinhuanet.com/book/2010-04/20/content_13388507.htm

啃蘿蔔派:賈平凹http://cul.cn.yahoo.com/10-02-/861/28ie4.html

一夜情派:茨威格http://www.happy-2000.com.cn/Marriage/ShowInfo.asp?InfoID=8739


反覆練習,大量的讀和寫,以及,健康的體魄(這樣可以保持想像力的充足)。除此之外,別無他法。

將寫作當成一種習慣,而不是永遠像偶發事件一樣,恭候著靈感大人的到來,這才是靈感不斷的訣竅。

斯蒂芬·金在他的創意寫作書《寫作這回事》中有一段,本人深以為然:

如果你想成為作家,有兩件事你必須首先得做到:多讀,多寫。據我所知別無捷徑,繞不開這兩樣。

我看書速度很慢,但通常我每年要看七八十本書,其中多半都是小說。我讀書並非為了學習寫作;我讀書是因為我就喜歡。癱倒在我的藍椅子上讀書,這是我晚間的消遣。同樣,我讀小說並非為了研究小說的藝術,而純粹是因為我喜歡故事。但不知不覺中我還是在學習。你拿起來讀的每一本書都有教益,通常寫得不好的書比好書教益還要多。

我讀八年級的時候,碰巧讀了一本穆瑞· 萊恩斯特的簡裝版小說,萊恩斯特是位通俗科幻作家,作品主要寫於四五十年代,當時像《 神奇故事》 這種雜誌出的稿費是每個詞一美分。我也讀過萊恩斯特先生其他的作品,知道他的寫作水平不大穩定。具體那一本說的是在小行星帶採礦的故事,算不上是他的成功作品之一。這麼說太客氣,事實上那小說寫得糟透了,裡面的人物單薄如紙,情節發展荒誕不經。最糟糕的是(至少在我當時看來),萊恩斯特愛上了「熱情的」這個詞。角色望著儲有礦藏的行星帶露出「熱情的」微笑。小說快結尾的時候,男主角給大胸脯、金頭髮的女主角來了個「熱情的」擁抱。對我來說,這就像注射了文學意義上的牛痘,終生對天花免疫:據我知道,我寫短篇也好,長篇也罷,從來沒有用過「熱情的」這個詞,總是儘力避免。

這本《 星際礦工》 (這並非小說原題,但跟原題離得也不太遠)在我的讀者生涯中算得上一本重要的書。大概每個人都記得自己失去童貞的經歷,而大多數的作家也都記得自己丟下手的第一本書,心裡想:我都能寫得比這本書強些。見鬼,我本來就比他寫得好!當一位艱苦奮鬥的作家發覺,自己的作品毫無疑問要比某個靠寫作賺到錢的人寫得更棒的時候,還有什麼比這更讓他/她感到鼓舞的?通過閱讀爛文章,人最是能清楚學會不該怎麼寫——只消一本《 星際礦工》 這樣的小說(或者《 玩偶山谷》 、《 閣樓之花》 、《 廊橋遺夢》 ,試舉一二而已),就比得過上好的寫作學校一學期的課程,還得連上那些名人講座都算在內。

而好的作品能教給學習寫作的人以風格、優雅敘事、情節發展、豐滿可信的人物創作,還有實事求是的態度。一部像《 憤怒的葡萄》 這樣的小說可以令一個新手作家充滿絕望之情,還有那種美好老派的妒忌感——「我永遠寫不了這麼好,哪怕我活上個一千年呢」—— 但這種感受又可以作為一種激勵,誘使作家更加努力,目標定得更高遠。一個好故事再加上好文筆,看得人血脈貴張,彷彿被擊倒在地,這是任何一個作家經受鍛造的必由之路。除非你曾被好作品震倒,否則你決不可能希望讓自己的作品也有如此力量,將讀者震住。因此我們閱讀、體會那些平庸之作,以及那些絕對的爛書,這樣的經驗會幫助我們,當這些東西悄然出現在自己作品中的時候我們能有所識別,免得寫成那樣。同樣,我們閱讀也是為了拿自己跟好作家及偉大的作品做個比對,對自己能做到哪一步心裡有個數。我們閱讀還為了體驗不同的寫作風格。

你可能會發覺自己借用了一種特別觸動自己的寫作風格,這沒什麼不妥。當我少年時代看雷· 布拉德伯里的時候,我寫的東西也像他——一切都翠綠青蔥,充滿神奇,彷彿透過被懷舊模糊的鏡頭看事物。當我讀詹姆斯· M · 凱恩的時候,我寫的一切都簡潔脆快,硬朗堅決。我讀洛弗克拉夫特的時候,我的行文風格也變得華麗繁複,有拜占庭之風。我少年時代寫的小說里所有這些風格揉合其中,效果很是雜亂可笑。像這種不同風格的混合雜揉在形成你個人風格的過程中必不可少,卻不是憑空發生的。你必須得廣泛閱讀涉獵,同時不斷精鍊並且重新定義自己的作品。我很難相信那些很少閱讀的人(有的根本一點書都不讀)竟然也打算寫作,並且期望別人喜歡他們的著作,但我知道確有這種人。如果每次有人告訴我說他/她想當作家,卻「沒時間讀書」,我就可以收到一毛錢的話,攢到今天我收的錢足夠吃一頓很不錯的牛排大餐了。就這個話題可否容我直言不諱?如果你沒時間讀書,那你就沒時間(也沒工具)寫作。道理就這麼簡單。

閱讀在一個作家的生活里就是他的創作核心。我走到哪裡都帶著本書,我發現有的是機會讓我抽空讀上幾頁。這技巧就是要教會自己讀書既可一氣呵成,也可以淺斟小酌。候診室候機廳簡直是現成的讀書室,但同樣,劇場的大堂、漫長無聊的等候隊伍也都適合閱讀,還有大家共同的最愛,廁上,更是閱讀的好地方。託了有聲讀物這種革命性的發明,現在你甚至可以一邊開車一邊讀書。在我每年讀的書里,大概有六到十二本是聽的磁帶。至於說你因此錯過的那些廣播節目,快得了吧―——你究竟能聽多少遍深紫樂隊 唱《 公路之星》?

就餐時閱讀在文明社會被認為是失禮之舉,但倘若你期望成為一位成功的作家.粗魯失禮這些該是你最不需計較的第二件事。而你最最不需要計較的頭一件事,正是這文明社會和它對你的期許。如果你有心真誠坦白地寫作,橫豎你作為文明社會一員的日子也快到頭了。

還有哪些地方可供你閱讀?健身房的跑步機上可以,或者是其他運動器械上也行。我盡量每天在這上頭花一個鐘頭,我覺得,若沒有一本好小說相伴,這過程非把我搞瘋了不可。大多數的健身器械(家裡外頭都一樣)如今都備有電視機,但電視機―——不論是健身還是別處― 實在是· 位胸懷大志的作家最不需要的東西。如果你感到自己確實需要看CNN 的新聞分析家吹大牛,看MSNBC 的股市大話,或者ESPN 的體育大話.那麼是時候你該自問了:你對當作家這回事到底有多認真?你必須做好準備轉向內心想像的世界,這就意味著,我恐怕,傑拉爾多、凱斯· 奧伯曼、哲· 萊諾這些電視名嘴必須得退後。閱讀要花時間,而電視這個玻璃奶嘴會佔掉太多的時間。

而一旦戒除了對電視這種暫時的渴望,大多數人都會發現他們能享受閱讀的時光。我很樂於提出這樣的建議,關掉那個嘎嘎叫個不停的盒子非但可以提高你的生活質量,同樣可以提高你的寫作水準。況且這算是多大的犧牲呢?要看多少遍《 弗瑞澤》 或是《 急診室的故事》 重播才會讓一個美國人的生命完整?要看多少理查德· 西蒙斯電視購物?看多少CNN 政壇黑幕揭秘?得了吧,哥們,快別招我說個沒完。傑瑞一斯普林格一德雷博士一朱迪法官一傑瑞一伐沃爾一唐尼和瑪麗,我還是打住吧。

閱讀真正的意義在於,它能夠讓寫作變得容易上手;當你來到作家國度的時候,應該準備好各種證書文件。持續的閱讀會將你帶人這樣一種狀態(換句話說,就是做好精神準備),你可以很迫切很放鬆地寫作。同樣閱讀也能持續教你知道:前人都做過些什麼,還有什麼沒做,哪些是陳腔濫調,什麼才令人耳目一新,怎麼寫算是言之有物,或者死氣沉沉。你讀得越多,下筆或者是往鍵盤上敲的時候才越不會顯得像個傻瓜。

我本人的時間表基本很清晰。上午用來寫新作品― 進行中的著作。下午小睡一會,處理信件。晚間用來閱讀,陪伴家人,看電視轉播的紅襪隊比賽,如果有稿子非校不可就校稿子。基本上來說,我主要的寫作時間是在上午。

一旦我開始寫某本書,除非萬不得已,我不加停頓,也不會放慢速度。如果我不是每天都寫,人物在我腦子裡就開始走樣——他們開始變得像是小說里的人物,而不是真實的人。敘述故事的刀鋒開始生鏽,我就開始對故事情節和進展失去控制。最糟糕的在於,那種創作新東西的興奮感會逐漸消退。寫作開始讓我覺得像份工作,而對大多數作家來說,這簡直就是死神之吻。寫作最棒的時候——向來如此,亘古不變―——就是當作家覺得他是滿懷靈感享受寫作的時候。如果不得已我也可以不動感情地寫,但我最喜歡鮮活滾燙、幾乎灼人的寫作狀態。

我曾經對採訪我的人說我每天都寫,除了聖誕節、國慶節還有我本人的生日。那是我撒謊。我那麼說是因為你得給記者提供素材,如果你的段子多少有點俏皮就更好。同樣,我那麼說是因為我不想讓自己顯得像個工作狂馬屁精(我猜最多是工作狂而已)。事實是在我寫作過程中,我每天都要寫,管他工作狂馬屁精什麼的,包括聖誕節、國慶節還有我的生日(在我這把年紀,反正生日總是寧肯不過最好)。當我不工作的時候,我就根本不寫,但這些完全停工的日子裡我通常會有些自我放縱,夜裡還睡不好覺。對我來說,不寫作才是真正的工作。當我寫作的時候,就像在遊樂場,哪怕我呆在其中最糟糕的三個鐘頭感覺也還是真他媽的爽。

你幾乎在哪裡都能讀書,但說到寫作,圖書館的閱覽室、公園長椅或是出租屋都是不得已時的選擇― 杜魯門· 卡波蒂曾經說他最好的作品都是在汽車旅館裡寫出來的,但他屬於例外;我們中的大多數還是在自己的房間里寫得最順。在沒找到一個屬於自己的空間之前,你會發現自己很難將自己剛立下的寫作決心嚴肅對待。你寫作用的書房不必非要以花花公子推崇的派頭裝修,你也不需要一張早期美國式樣的拉蓋書桌來擺放寫作工具。我出版的頭兩部小說,《 魔女嘉麗》 和《 薩冷鎮》 都是在一輛雙倍寬大拖車房的洗衣間里寫出來的,兒童書桌擱在我腿上好不容易才能保持平衡,用我太太的奧麗維蒂牌手提打字機玩兒命敲打;傳說約翰· 契弗在他花園大道公寓樓的地下室里,緊挨著鍋爐寫作。地方不妨簡陋(或許簡陋150更好,我想此前我已有所暗示),並且只有一樣東西必不可少:一扇你甘心關上的門。關門等於是以你的方式告訴世界,也告訴自己,說你是言出必行;你已做下嚴肅承諾要寫作,決心一諾千金,說到做到。等你終於走進自己的書房,關上門,你應該已經定好了每天的寫作目標。就像體育鍛煉一樣,起初你最好把目標定得低一點,免得泄氣。我的建議是每天一千單詞,並且我一時慷慨,同樣建議你每星期可以休息一天,至少剛開始時可以每周休息。就一天,如果休息日子多了你就會失去寫故事的緊迫感。這樣,目標定好以後,你就要下定決心,不達目標決不開門。趕緊動手把這幾千個單詞寫到紙上,或者存到軟盤裡。早年某次採訪中(我想是在宣傳《 魔女嘉麗》 的時候), 一位廣播節目主持人問我是如何寫作的。我的回答—— 「一個字一個字寫」—— 似乎讓他一時無言以對。我想他是在琢磨我是不是在說笑話。我是認真的。最終答案總是這麼簡單。不論是只有一頁的小短文,還是《 魔戒》 這樣的三部曲史詩巨著,總是一個字一個字寫出來的。門把其餘的世界都關在外面;同樣也把你關在裡面,集中精力完成手上的工作。

如果可能的話,你的書房裡不該有電話,當然更不該有電視或者電腦遊戲等等這些你打發閑暇的玩意。如果房間有窗戶,除非窗外對的是一面光禿禿的牆,不然你要把窗帘拉下來擋好。對任何作家都是如此,但尤其對新手作家來說,消除一切讓你分心走神的可能性是明智之舉。如果你堅持寫下去,你會本能地自然而然把這些分心因素屏蔽掉,但開始階段,最好還是趁動手寫作之前就盡量把這些處理好。我聽著很吵的音樂寫作—— 就像AC / DC 、槍與玫瑰還有Metallica 樂隊這種搖滾樂一直是我很偏愛的——但是對我來說聽音樂只是另外一種關門的方式。音樂環繞著我,將凡俗事物隔離在外。寫作的時候,你會想讓世界整個消失掉,難道不是嗎?當然是這樣。你寫作的時候是在創造自己的世界。

我想,我們現在討論的其實是創作性的睡眠。就像你的卧室一樣,你的書房應當是私密處所,你可以人夢的地方。你的時間表——幾乎每天同樣時間進人,在軟盤或者紙上寫出一千字方可出來——之所以存在是為了養成習慣,讓你很容易人夢,就像你每晚大致相同時間完成基本固定的儀式動作然後上床,讓自己更容易人眠。睡眠與寫作的相似之處在於,我們都要學會讓身體平靜的同時,盡量讓頭腦從日常生活單調的理性思考中解脫出來。當你的大腦和身體對此漸漸習慣,每天睡一定的時間——六七個小時,也許睡到醫生建議的八小時——同樣你也可以讓你清醒的頭腦進人想像的睡眠,做生動的想像之夢,即成功的小說作品。

但是你需要一個房問,需要房門,需要關上門的決心。你同樣需要一個具體的目標。你越是能夠長時間地堅持這些基本要素,寫作就越是來得容易。不要等待繆斯從天而降。就像我前面說到過的,他是個固執的傢伙,不容易受到許多創作性悸動的鼓惑。我們這裡說的不是靈異世界或者占卜板,而是與裝下水道、開大卡車差不多的一份差事。你的工作就是要保證讓繆斯知道,每天九點到中午,或者七點到三點你都會在。如果他真的了解,我向你保證,他遲早會現身,咬著他的雪茄,施展魔法。

有些人說喝酒吸毒可以獲取靈感什麼的,歷史上縱慾的好像沒幾個能多產的。

還有人說旅遊、多經歷,類似於金庸、衛斯理、斯蒂芬·金、村上春樹、巴爾扎克、東野圭吾幾個也不是經常旅遊,像艾薩克·阿西莫夫甚至可以說從不旅遊,一樣多產,為什麼?因為寫作大多時候靠的是想像力,而不是自身的經歷。你要靠你那點人生經歷來寫作,很快便會陷於枯竭狀態,更別談高產了。(當然,這不代表你可以完全沒經歷)

最後,附上本人最近寫的關於寫小說的技巧的文章一篇:小說劇情的製造與被製造 - 萬方中 - 知乎專欄



最近讀了奧野宣之的《如何有效整理信息》,這本書就是來教導我們如何利用一本白菜價的筆記本,一網打盡生活中易遺漏的寶貴信息,醞釀出只屬於自己的創意。

奧野宣之,但凡讀過他的《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的朋友對他並不陌生,他是日本有名的「筆記本作家」,曾在出版社和報社工作。他獨創的信息整理術和智慧創造法在商務人士中大受歡迎,累計銷量超過50萬冊。不管是工作還是興趣,他都堅持使用筆記本記錄,這種生活方式在NHK 和TBS 電視台的節目中播出後引發了熱烈反響。他的其他著作包括《如何寫遊記和散步日記》《智慧創造鍛煉法》《「處方箋」讀書法》《三本書創造好點子》等。

美國廣告大師詹姆斯·韋伯·揚說過:「所謂創意,只是把原有的元素重新組合而已。」

如果把知識生產比作烹調的話,那信息獲取就相當於採購食材的過程,想做出特別的料理,肯定需要特別的材料,但對於廚師來說,即便是再尋常不過的食材,只要他施展身手,同樣可以做出美味的料理。

那麼,如何才能用最普通的食材做出美味的料理呢?

一,充分利用筆記本廣泛收集素材

如果想用普通的食材做出美味的料理,就需要記得滿滿的筆記。

只要手邊常備一本筆記,在任何地方、任何情況下都能收集信息。

無需特意去搜尋,只需要把平時閱讀報紙書籍或是出門的時候發現的你認為有趣的、好玩的、炫酷的、美麗的、可愛的、想要的、想嘗試的等等任何讓人眼前一亮的事情或內容以及任何時候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無需浪費時間進行分類,無須深思熟慮,只要淡然地將它們一個接一個地或手寫或粘貼在筆記本中即可。

奧野宣之說,我們不是有思才寫,而是為寫而思。即便在記錄筆記時感覺自己的觀點不夠精彩,沒什麼實際意義或者僅僅只是不知為何覺得某些內容不錯,也要試著把它們全部寫下來,因為這些念頭可能成為我們深入思考的契機。像這樣帶著問題意識堅持記錄思想,總有一天量變會帶來質變的。

在使用筆記本收集素材的過程中,隨著筆記本中的內容越來越豐富,很容易造成信息的混亂,為了便於日後查找,我們在進行記錄的時候,可以按照時間的先後順序,使用6位日期記錄法(時間記錄為年份後兩位+月份兩位+日期兩位)+資料來進行記錄,並使用分割線的形式把昨天與今天的內容區分開來。

例如:【171205】書評《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

【171206】蛋糕店的宣傳單

筆記本使用冊數的增加也會讓我們很容易分不清楚,為了日後檢索方便,能夠快速找到所需要的信息,這需要我們事先在筆記本的封面上標註序號和使用的時間段。

例如:【188】130513~130610

代表的是第188本筆記本,筆記本中記錄的是從2013年5月13日到2013年6月10日的內容。

這樣利用筆記本進行收集和整理信息不僅做起來輕鬆愉悅、找起來安心,而且還能讓我們毫無負擔地一直堅持下去。

擁有了這樣豐富而又便於翻閱和查找的原汁原味的筆記本素材庫,我們在準備信息輸出時也更加能夠胸有成竹了。

二,咀嚼收集好的素材

當我們已經積累了一定量的筆記,若只是僅僅把它們放置一旁,不予理會,這對我們的寫作是沒有絲毫的作用的。想要用它來進行知識生產,這就需要我們通過無目的重讀來回想、深入思考已經積累過的信息。

無目的重讀筆記中的信息時,我們要記得從前向後翻閱,要儘可能留下痕迹,把自己感興趣的地方用下劃線、波浪線和畫圈的方式進行標記。

在重讀的過程中,千萬不要僵化地接受上面寫的內容,而是要以不同視角去觀察同一事物,儘可能地發掘出與記筆記時完全不同的想法,並把這些新發現及時地補充在筆記本的空白處。

此外,在反覆閱讀寫滿的筆記時,通過審視和比較分析一條條信息,我們還會找出各條信息之間的關聯性,為了方便日後查看,我們可以在筆記本切口的等高處貼上相同顏色的便簽對同一主題的信息進行整理。

通過這樣的加工方式,筆記的內容也會自然而然地一點點地深入到我們的印象之中,多次回味其內容,我們就可以從寫的滿滿的筆記中一點點獲取有使用價值的點子了。

三,將經過咀嚼的素材發酵

想要活用曾經思考過的東西,我們可以使用卡片重組信息,促進思想發酵。

重讀筆記,把筆記本中那些與我們正在研究的主題有關的內容,使用80個字左右分別把每一條信息進行概括總結,並將其簡短地記錄在一張卡片上,背面留空白。在寫卡片的過程中,倘若又有了新的想法,也要及時地寫在卡片上。製作了這麼多卡片後,將它們像撲克牌一樣在類似書桌等較大的空間里鋪開,你在重讀這些卡片上的內容的時候,會發現以前從來沒有注意過的出人意料的組合。找到卡片間的聯繫後,你可以一邊按照不同的話題進行縱橫排列,一邊細細推敲。

使用這種卡片自由排列組合的方式來構思一篇文章,能夠讓自己的思緒向著創意「匍匐前進」。

四,頓悟

任何成果的獲得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

「信步遊走,不知不覺登上了山頂」這樣的事是絕對不可能發生的。我們或許可能在無意中得到一些啟示,但好點子和成果絕不可能是無意識的產物,更不可能憑空出現。

經過了前三個步驟的積累,思考也在逐漸前進。正所謂積之愈厚,發之愈佳,這時的我們會驚訝地發現創意誕生了!你會抑制不住內心的狂喜,突然一下驚呼「明白了!」「找到了!」

五,成果的具體化

最後一步就是要把所得的創意進行有效的整理,將其具體化為豐碩的成果。就像烹飪一樣,這時的我們已經用觸手可及的食材做出了無比美味的料理了。

我們或許不是記憶力很好的人,或許沒有很高的寫作天賦,但只要我們有一冊普普通通的筆記本在手,只需這五個步驟,我們也能獲得源源不斷的寫作靈感,也能更好地進行知識生產活動。


出去鬼混唄。

我不是亂講的,看過一個故事,有個有錢的老婦人寫信問大仲馬,怎麼讓自己的兒子成為一名作家?大仲馬悍然回復:「每年給他幾千鎊,讓他自己鬼混去罷」

出去鬼混當然不能增加你的文學素養,但是絕對能增加你的靈感素材,一大堆擁有較高文學素養的死宅作者不是一天到晚抱怨沒靈感沒題材么?


嬉笑怒罵皆成文章。靈感多的人一定是情感豐富的人。經歷也很重要,畢竟靈感來自於生活。然後還有多看書,多思考,要學會聯想和想像,這是寫作的王道。因為不可能你任何事都做過,但是你可以根據你日常生活的經驗來聯想和想像它是什麼樣的。有句話叫生活可以不合乎小說,但小說一定是暗合生活的邏輯的。


每天下課回家,只要隨便往腦子裡塞一件事,很快就演變成一連串的光斑,最後形成寫作的衝動。

對我來說,靈感太多,寫完所需的勇氣太少。


洗澡,一個勁沖頭髮。

然後揀一個事開始瞎想。

有點子也別停,一直想。

其他極度放鬆的情況下也可,比如......泡澡。

聽說羅琳是在火車上想出哈利波特的。你不妨試試。


&> 靈感也叫靈感思維,指文藝、科技活動中瞬間產生的富有創造性的突發思維狀態。通常搞創作的學者或科學家常常會用靈感一詞來描述自己對某件事情或狀態的想法或研究。——《百度百科》

###

靈感這東西比起一條蟲子、一根頭髮還要脆弱,可能稍微不理它就會從此在這個地球上消失一樣。

看書的時候我喜歡標註重點,直接在書的邊緣寫上自己在那時候的感悟,最後在讀完一邊之後再把這些靈感一次性地好好收割。不過如果這個時間稍微長一點點,有時候可能是數小時,可能是一天,最多很難超過兩天的,它們就當然無存,只留下一個個神秘的腳印。「啊,我當初在這裡有很多靈感,但現在就不知道是什麼靈感。」

之前跟一位認知科學家陽老師聊過,它說靈感產生於十萬分之一秒,也就是神經元突觸接觸的那一個剎那。稍不留神就會蕩然不在。如果你是在寫作的時候按照清單來寫,那麼你的大腦就會指向這些已經想好的事情,從而忽略了這些極其寶貴和稀有的「靈感」,寫出來的文章就沒什麼益處。

現在我剛好近段時間看得很入迷的書籍《人類簡史》重新翻了起來,本想接著裡面的靈感好好創作,每次一個靈感至少都可以變成一個片段,片段長起來往往可以變成一篇文章。在讀這本書後,我已經至少寫了 3-4 篇文章,而且還是前幾頁,不過今天再次翻閱後面的靈感都不知道走了去哪一個幽深的森林角落。

所謂「靈感」也許就是神經元與神經元之間新建立的突觸,不過這種突觸由於是新建的所以可能非常不穩固,如果不在短時間裡面把它加固,這條神經通路可能就很難被找出來。針對這種情況,相處了一些應對方法:

1. 一旦來了「靈感」就儘快記錄,在當下記錄得越詳細回憶的時候就越容易被「喚醒」;

2. 為了可以高效記錄,可以用各種符號、顏色、關鍵詞等方式記錄;

3. 記錄下來的「靈感」可以安排固定時間或者就是每天某一個時間點來統一「收割」;

4. 「收割」靈感的方式最直接就是變成一個個的「卡片」,用儘可能簡潔不延伸的方式記錄下來,並標註關鍵詞和關聯點為「標籤」,這樣方便以後抽取。

從靈感輸入到處理再到儲存,就像一條魚從捕獲到經過初加工,然後變成魚肉和魚骨的方式放在冰箱里。等你下次有創造性工作的時候也就是你煮一份香噴噴的美食的時刻,從冰箱里任意拿出你想要的食材(卡片),來拼出一份前所未有的菜肴。


讓自己痛苦。不要讓自己閑著。聽起來是開玩笑,其實是真的。我只有在很壓抑的時候,才有多話想說,很多花火蹦出來。


靈感就是靈的感

1

很多朋友喜歡寫作,胸中也有一點墨水,但總是沒有好的靈感,所以感受憋在懷中寫不出來。其實說來也很簡單,這是因為他們不了解靈感的性質、原理和工作機制

靈感是指在某一瞬間產生的富有創造性的突發性思維狀態。它的瞬時性與突發性決定了你必須短時間內記錄下來,否則很快就會忘記;而富有創造性一定是你對已有的知識積累進行重新整合的一個過程。所以要多多讀書,時時積累。

這樣的功夫一般下在平時或者靈感產生後,屬於老生常談的話題。如果只談這兩點,那這篇文章也不必看了。

本文主要從靈感如何產生的原理上講一下如何產生更多的靈感。

靈感靈感,一定是靈的感。那麼想一下,生活中什麼是靈的?我們講:這隻狗的鼻子真靈、這幾隻小雀兒真靈、新自行車的閘真靈、雜技演員的身子真靈等等。然後歸歸類,發現大致有兩種,狗鼻子和車閘的靈是靈敏的靈,小雀兒與雜技演員的靈是靈活的靈。

寫作中靈感的產生,也可大致歸為這兩類,一為靈活,一為靈敏

2

先說靈活。是什麼讓你覺得一事一物靈活呢?一個安安穩穩躺在棺材裡的人肯定不會讓你產生靈的感覺,如果他動了,那是靈異事件;一個水池沒有一絲波瀾不會讓人產生靈的感受,但一條流動的小溪會讓你覺得很靈。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一事一物的靈活主要取決於他們是否在運動。

我們說這孩子腦袋真靈,一定是他的思維在運動;如果他經常不動腦子想問題,我們就會說他的腦子一團漿糊。所以,不管是人類的思維,還是天上飛動的小鳥、地上流動的小溪都因運動而靈。

放在靈感這裡也是一樣的道理。一切能讓我們身心運動起來的方法都有助於靈感的產生。

比如跑步。村上春樹是跑步的擁躉者,為此他還專門創作了《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這本書。雖然他屢次與諾獎失之交臂,但不可否認他是一位很優秀的作家。我在大學的時候,每年夏初跑100天。跑步的時候,靈感紛至沓來,擋都擋不住,我想這是身體的運動帶動了思維的緣故。

再比如聽音樂。斯蒂芬·金在他的《寫作這回事》中提到,他常常聽著AC / DC 、槍花還有Metallica的音樂進行創作。這些音樂都很是很吵的搖滾樂,每當我聽這些音樂的時候,就有血往頭上涌的感覺。雖然我很喜歡這些音樂,但我個人的感受,莫扎特的音樂是更好的催化劑。不管是小夜曲、奏鳴曲還是交響曲,總能給枯澤中的我以無盡靈動的創意。

你也可以尋找一天中思維活動最活躍的時刻對靈感進行捕捉,比方說半睡半醒的狀態。我記得高中化學課本上有一個故事,講的是凱庫勒悟出苯分子環狀結構的過程。他的靈感就來自一個夢,他夢見碳原子長鏈像一條貪吃蛇一樣咬自己的尾巴,猛然驚醒,由此提出了苯分子環狀結構的假說。

我們且不管故事的真假,只想一下做夢有用嗎?就我經驗,做夢是沒用的,因為一起來就忘了。但是臨睡前的那種半睡半醒的狀態真是黃金時態,每當帶著一個問題躺下時,有好多平時想不到的想法如原子裂變一樣的迸出,真是不可思議。

我想這大概是因為這個狀態是意識與潛意識交匯的時刻,前者有著很強烈的目的性,而後者進入深度後會散亂。當處於兩者之間時,目的性與自由思維達到了一種很好的平衡,也就是道家講的一種「無所為而為之」的狀態,所以靈感特別的豐富。我常在枕頭旁放個小本本,有想法就趕緊「詐屍」,以免貽誤上天的垂愛。

當然你也可以把身上的某種運動加速,比如說血液流動和心率。前面講的跑步是放大心率,聽澎湃的搖滾樂是加速血液流動,還有很多的方法,比如接觸異性、酒精甚至drug。

這樣的例子太多了,比方說茨威格喜歡一夜情、張賢亮調侃王蒙「沒有緋聞不算好作家」、彈blues的越是酒鬼藍調味越正、滾圈多酗酒飛葉子的渣男,而且越渣越吸音樂越好聽。藝術嘛,越是偏激,情感越是強烈,越能打動人,這也在情理之中。

這些方式本質上是對未來的透支,而且一般人也沒有很高的天分,所以大可不必使用。如果實在沒招了,適度飲點酒也無妨,我記得馮唐在紐約的寫作演講中曾兩次提起過。但還是不提倡,一旦致癮,那可是萬劫不復了。

總體來說,要讓生命運動起來、流動起來,才能獲得更多的靈感。最近俞敏洪關於油膩中年男的演講中提到:「油膩是什麼?流不動了,像豬油一樣凝固在那兒了。如果我們能像黃河水一樣滔滔不絕地流動,像長江水一樣奔流,用山泉水澆灌自己的生命,我覺得我們就一點也不油膩。」我想J·K·羅琳也懂得這個道理,據說她的《哈利·波特》就是在流動的火車上誕生的。

3

再說靈敏。靈敏說的是對一事一物的敏感,如果你對身邊的事物足夠敏感,那不僅靈感會很多,而且有寫不完的素材。我們看那些大作家,往往在極平凡的事物中看出真章,常能以小見大,這與他們敏銳的感受是分不開的。

有些人天生敏感,容易悲春傷秋,他們是天生當作家的好料,不過我們常人經過良好的方法訓練也能夠達到相當不錯的水平。

常人要想敏感,總體思路有兩個,一是勤觀察,一是多經歷

先說勤觀察。比方說洗手這件事,我們每天洗手幾乎是一種自發性行為了,今晚洗手時可以觀察一下,是不是某個部位(譬如指縫)一直沒有洗到,草草過一遍就了事;再比如抖腿,是不是不知不覺就抖了起來;再比如路上走過一個美女,是不是不由自主地就側過頭去看。不是不讓看,而是要馬上意識到這種行為。由此可以知道生活中很多事被我們自動屏蔽了,所以要勤觀察。

一般而言,勤觀察有兩種方式,動態的叫正念,靜態的叫冥想。在生活中時時留心是正念,在靜態下什麼都不想叫冥想。如果刻意訓練以培養靈感的話,冥想因為其單純性更加普適。

如果我們進行冥想,會發現根本做不到什麼都不想。哈哈,做不到就對了。重要不是什麼都不想,而是察覺到有想法時掐掉它,或者觀察這種想法,然後它就會消失。這樣做就是為了把心放空,像鏡子一般,時間久了就會對外物和內心更加敏感,稍有所觸就能立即察覺到。

《莊子·人世間》有這樣一個故事。衛國國君殘暴,顏回想去感化他,孔子說:「你存心感化他,恐怕會招來殺生之禍啊。」顏回問:「那咋辦?」孔子說:「你先齋戒我再告訴你。」顏會說:「我家窮啊,好久沒吃酒肉了,這不是齋戒嗎?」孔子說:「我說的是心齋!」顏回問:「啥是心齋?」孔子說:「你心智專一,不要用耳朵聽,用心聽;不要用心聽,用氣聽。耳朵只能聽見聲音,心只能了解現象,氣則是空虛而準備響應萬物的。只有空虛狀態,道才會顯示出來。空虛狀態,就是心齋。

這裡講的心齋,就是一種鏡子一樣的空虛狀態。因為空虛,可納萬物,自然對萬物敏感;如果縱情聲色,自然感覺麻痹,對萬物遲鈍,沒有靈感。

我國古代大家歷來重視靜坐,譬如白居易、蘇軾、朱熹等等,追求的就是「心齋」的狀態。所以才有這樣一個偈子:朱晦翁半日靜坐,歐陽子方夜讀書。

這是由內而外的方法,堅持訓練一定會獲得更多的靈感,不過一般人多借外力由外而內地獲取靈感,這種方法就是多經歷。

其實這種方式也是古人玩剩下的,我國古人可不像現代人一工作就還貸款買房,他們很早就開始少游,甚至工作後還壯遊,為的就是經歷大千世界,增長見識。

王陽明一個江南人15歲就跑北部邊境居庸關轉了一圈,玄奘29歲開始沿著河西走廊經過西域一個人繞到天竺。司馬遷、李白、杜甫、徐霞客這些大名就更不必說了,基本把大半個中國跑完了。沒有他們的遊歷就沒有《史記》《大唐西域記》《傳習錄》《徐霞客遊記》和那些不朽的詩篇。

當然,遊歷只是經歷的一種。我想說的是,死宅在家裡一定沒什麼經歷,沒有經歷,靈感匱乏是再正常不過的事。

杜工部有詩:「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如果不是看到安史之亂後陷落的長安,他可能寫出完全相反的詩句。泰戈爾的《飛鳥集》有一句話:「世界贈我以眼淚,卻要我回報以歌聲。」可以說很好的道出了經歷的重要性。

如果想獲取更多的靈感,一定要多經歷、多感受,感受這世界的溫暖與疼痛、堅硬與柔軟。想當年太祖皇帝長征之時,正是他一生中最艱難的時刻,如摩西帶著眾徒走出埃及一般砥礪奮進,1935年的那一首《憶秦娥·婁山關》真是寫得慷慨雄壯。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試問沒有真實的經歷能寫出這樣豪邁的句子嗎?

唐朝有一宰相鄭綮很會寫詩。有一次別人問他:「您近日有新詩嗎?」答曰:「詩思在灞橋風雪中驢子的背上,這裡怎麼能夠得到!」古時在長安城,東面的灞橋、西邊的渭城是送別親友、折柳相贈的地方,人們盤桓惜別、觸景生情,不知寫下多少如慕如怨、如泣如訴的詩歌。如果生憋,怎麼能憋出「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這樣的好詩呢?

當然,硬憋也是可以的。《笑林廣記》就有這樣一則笑話。有四個人覺得自己有詩才,相約來到一座寺院中。看到一口鐘,決定一人寫一句連成一首詩。第一個人吟一句:寺里一口鐘。另一個道:本質原是銅。第三個說:覆轉像只碗。第四個合了一句:敲來嗡嗡嗡。吟完了,互相讚不絕口,以為詩才敏捷,再也沒有更好的人了。「但是天地造化之氣,肯定泄盡了,老天一定會奪取我們的壽數!」說罷猶疑不止,竟環在一起哭了起來。有個老頭很奇怪,問清原委後說了一句:「放心,老天不會奪你們的壽數的,但是有一個地方要疼49天。」眾人問哪裡,老頭說:「了膀骨痛!」我想,這大概相當於今天「閑的蛋疼」的意思吧。

4

一般來說,利用上面的方法再佐以多積累、勤記錄,基本上不會擔心靈感不夠用,反而要提防靈感太多而造成素材雜亂的後果。那麼下一步就要重視語言的組織,文章的層次了。然而有的時候就是沒有一點靈感,當這樣的情況出現該如何是好呢?

我記得有一回寒假約見老朋友。可能是我有點緊張,一直激情飛揚的談著那些過往的歲月,只為填滿時間的空隙。我說一句,她就「嗯。」就這樣一直「尬聊」。談的我滿頭大汗,終於支持不住了,好像炮兵連最後一個手榴彈都扔出去了,徹底卡殼,一時陷入了死寂之中。

過了一會兒,我弱弱地來了一句:「好尷尬啊~」她說:「沒事,都會過去的。」我看著她紅撲撲的臉,笑了。突然有一种放松的感覺傳遍全身,跟著就有了話題。

是呀,一切都會過去的。何必太過執著呢?你也許是太緊張了,放鬆,靜靜地享受當下的這一刻,也許靈感它一會兒就來了。就算沒有靈感又能怎樣呢?身後沒有狼,天也不會塌下來,做點別的什麼事都好。一切的一切都會過去的,擔心什麼呢?

且讓子彈飛一會兒,東風馬上就起了~


原載於公眾號【老虎老虎舞舞舞】。這個號主要談個人成長,生活感悟,也聊寫作哦。關注後我們就能一起勇猛精進、談笑風生啦!

希望每個人都過好這一生,也謝謝你的贊^_^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旅行,做夢,看書,看電影...然後,最重要的就是:幻想。


簡單點的方法:多看書,狂看,各種類型和題材的,只要覺得有點興趣就可以看。

複雜點的方法:旅遊。


靈感很詭異,大多在情緒波動很大的時候出現。十分渴望每次想吐槽的時候都能靈感爆發,行雲流水一瀉千里,寫出的句子能把自己美哭……

其實,靈感也是一種實力,藏著你讀過的書和愛過的人。但別說什麼「你實力不行,別瞎扯到靈感上」,靈感飄忽不定,與實力還有區別的。

靈感乍現可遇不可求,某作家,呃呃呃,名字我忘了,應該全部作家都是這樣吧,隨身帶本子和筆,在靈感乍現的時候,把心所想和想寫的寫下來。現在很無聊,我需要靈感,停筆10秒,召喚靈感……

其實,某某靈感爆發十分厲害的時候,是在酒後。為什麼是在「酒後」靈感才爆發呢?自己想想,某某隻有情緒波動十分大,過於開心或者過於傷心才會喝酒。喝完了開始胡思亂想,手足無措,周圍的人在眼中開始變得凌亂,有人說,你醉了,這句話就好像和「你老了」一樣,破壞力極大,對你造成一萬點心靈傷害。隨後記憶翻滾,想吐未吐。此時天時地利,十分適合靈感爆發,只需自己內心稍加指引,比如自己對自己說:「你是個苦逼悶騷男,人生很悲催,你吐槽點什麼吧。」頃刻間,蘭舟催發,噢,不!最近古詩詞背多了,再來一次。頃刻間,靈感爆發,想寫什麼就能寫什麼,想吐槽什麼就吐槽什麼,神擋殺神佛擋殺佛,靈感和酒精讓你一路高歌,變成苦逼悶騷文藝男,大友不再是大友,是大友2.0了。寫完後,你吐了……

酒後寫的不過是壓抑太久發泄出來的胡言亂語,而靈感的另一作用就是讓自己的胡言亂語更具條理,或者說是文采(文采能喂狗)。文采,文采……卧槽卧槽,靈感中斷了,寫不下去了。想了想,酒後寫的東西有一個巨大的bug,就是能連續寫出完美(可能只是用詞準確,語句通順而已)的句子很少,還沒寫出一兩小段,靈感就戛然而止,虎頭蛇尾。知道為什麼人家說開車不喝酒喝酒不開車了吧,酒後昏昏沉沉渾渾噩噩,反應慢五秒(誇張了),你只想睡覺……

卧槽卧槽,寫不下去了。好吧,寫了那麼多,估計也沒人看,看了也不一定懂。再說下去,實力和靈感就模糊不清合為一體了。

讓靈感爆發的方法好像還有很多……我要超強的靈感……容我停筆五分鐘,回顧悲傷的事情,想想世界的黑暗,扭曲的人性和那些可憐的人們。這是我的方法。stop!停筆五分鐘……

噢,我想起了校門口那個衣衫襤褸,頭髮蓬鬆,佝僂瘦小的流浪漢,他走路一瘸一拐,只會去翻臭氣熏天的垃圾桶……

始料未及,靈感並沒有爆發,寫不出美到哭的句子。

人啊,就是這樣,喜歡捨本逐末,想想自己啊。除了身高一無是處,還不認真學習,不認真學習,認真學習,真學習,學習,習,習……

這是一個很嚴肅的問題……靈感不足很大程度說明自己的實力不夠,實力不夠就要多讀書,多讀書!我想起了一句古話,老掉牙了,但挺應景的,這句話才是真理吧——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我不相信靈感會無端生髮,它必定隱藏於寫作之中,浮現於奮筆疾書之時,遊走于思索之際。不圖捷徑,老實作文,方可等到靈感的浸潤和恩賜,而行事為人亦此。由是善惡皆有報,自種因,自食果。在一沉,一潛,一靜也。

沉曰沉澱,潛謂潛心修行,虛心耐心;靜為安寧平靜。此治學之己見。博眾卿一笑耳。


當然是各種各樣的痛。失戀和酒。愛而不得,美而易逝,狂卻寂寞。


操!


創意靈感來自生活,生活快樂了,創意也會越來越有靈感。

拿我自己來說,心情好的時候給客戶做出來的段子,會自我感覺良好,在別人看來也會有一些亮點;心情不好的時候,也就是沒心情,也就沒了段子,沒了創作。


去旅遊


推薦閱讀:

有哪些作家白描精緻,文位元組奏感好?
如何管理看到的不錯的文章?
是什麼事情讓你感受到了漢語的博大精深?
劉同的文章好在哪裡?為何那麼多女生喜歡?
以一作身份在頂級期刊發表論文是怎樣一種體驗?

TAG:寫作 | 靈感 | 文學 | 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