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流行音樂和香港流行音樂有哪些異同?


補充一點點:

1. 香港原創音樂啟動的時間比之台灣晚一些。香港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翻日本歌、歐美歌賣到驚人的市場成績。商業化、國際化的操盤在當時也是會對原創造成阻礙的。

而台灣地區經過民歌運動的洗禮,早早地就形成了「唱自己的歌」的意識。反而是當周華健迫於時間緊迫翻唱而成了《讓我歡喜讓我憂》時,李宗盛們才發現其實有些時候不必那麼辛苦非得原創的。

2. 特別是進入新千年後,港樂雖走下坡路,但其製造概念大碟的能力還是強於台灣地區的。在香港,那種商業打磨唱片的機制實在是成熟,一張唱片陣容龐大複雜,全在製作人操盤下有條不紊,出品竟然是概念完整、結構精巧的概念專輯。其中陳奕迅的《Special Thanks to……》就能作為其中的代表,嚇住了一批台灣人。

3. 廣東歌的語言是廣東話。廣東話的語言特點帶來了獨特的粵語曲式。廣東歌壇走過黃金時代,走過白銀時代,廣東歌的曲和詞是在發展中不斷遷就不斷配合的。你可以說圈子化嚴重,你可以說固步自封,但是對於愛它的人來說,它是值得敬佩的文化。

台灣樂壇則在發展到一定階段後不斷強調其自身「包容度、多元化」。在大陸可能不這麼覺得,台灣樂壇並存著國語音樂、台語音樂、客語音樂、原住民語音樂。其中有尤以台語音樂與國語音樂歷時數十年的交織融合最為有趣。包括潘越雲、薛岳、林強、伍佰、陳升、羅大佑、黑名單工作室等等眾多大拿都有貢獻,限於篇幅此不贅述。後期少數民族音樂發展亦蓬勃可喜。值得一書的有交工(林生祥)、紀曉君、陳建年等等。


問題太大,挑簡要的說:

同:

工業化程度較高,受外來影響(美、日)較大,並能融合到本地音樂中。

造星模式相近,都出了影響全球華人的音樂人,歌手。

基本上兩個地方加起來,可以代表華人流行音樂30多年的大部分成就。

異:

大的感覺和他們的電影一樣:台灣偏文藝,香港偏商業

製作:

台灣更「個性化」一點,重小眾

香港更「流程化」一點,重大眾

音樂:

香港比台灣更像大熔爐,什麼類型音樂都兼并包容。

早期的香港音樂外來影響較深,流行程度高。

早期的台灣音樂文藝性和思想性更強。

詞:

早期的香港的詞更像古詩

早期的台灣的詞更像散文

歌手:

台灣更重個人才華,且一般不跨界

香港更重偶像包裝,恨不得一個歌手所有行業都參與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陳粒2016演唱會唱祝星?
如何評價五月天的《倔強》這首歌?
2016年有哪些音樂專輯值得推薦?
U2,Guns N" Roses,Queen,哪個地位更高?怎麼排?
梁靜茹的必聽曲目有哪些?

TAG:音樂 | 流行音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