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一套理解中國經濟運行邏輯的基本框架需要下哪些功夫?
假設有大學普通經濟類學科的教育基礎(比如大學的金融、國貿、財會等專業),目的在於個人和家庭財務規劃,或者為從事金融投資職業做一個基礎準備。
- 從哪方面進一步深入學習可以比較紮實的建立一套理解中國經濟邏輯的基本框架?
- 需要投入多大精力和時間?
我覺得,如果有這樣的企圖心,至少要在廣泛接觸了解真實的經濟情況五年後,再來做這樣的事情。如果只是學生,試圖這樣做會相當不明智。
對經濟這種實踐性非常強的學問來講,閉門造車是不可能的。
我自己對中國經濟體系也沒有一個完整的框架,所以很難回答」需要哪些知識「的問題,只能聊聊「需要多少時間和經歷」的問題。
需要多少時間和精力,取決於你想達到什麼水平。
最好的宏觀經濟分析師,基本入行時間應該在10年以上,可能時間更長。我覺得相對比較完整、準確的把握經濟運行框架,並且能夠比較好的在實踐中成功運用,確實需要全職做這麼久,還不算之前的學習準備時間。這是一個相當漫長的學習實踐過程,對大多數人來說沒有必要。
如果是為了投身金融投資行業,現在大多數人是在完成碩士教育以後開始的,學習時間在3年到7年。如果你比較勤奮認真的學習,時間能短一點,認真讀學個MBA(並且學好金融學)肯定足夠了。這樣的學習經歷恐怕談不上掌握中國經濟的運行框架,但是入門做金融投資也沒問題。
如果個人理財的話,你的目標是選對理財產品,而不是去當個好的投資經理,所以研究理財產品可能比研究金融更有用,宏觀經濟知識有更好,沒有其實關係也不大。
我估計後面這倆目標更實際一些。 總之我覺得,真正要掌握經濟運行分析框架、並且還能得道大多數人認可,是一個非常高的標準,不是讀讀幾個人的書、看看幾年的經濟報道就能做到的。但如果只是普通的選擇一個職業、或者炒個幾十一百萬的股票,可以簡單得多。同意@羅璞 的看法,如果只是用於個人和家庭財務規劃,或者為從事金融投資職業做一個基礎準備,那是沒有必要自己建立一個中國經濟運行的邏輯框架的,那耗時耗力太多,即使是職業選手,包括各種教授、分析師、首席經濟學家,也很少有對經濟的各個方面全都了如指掌的。但好在知識是公共品,你可以先搭便車。但在搭誰的便車的問題上,我個人不建議讀幾位中國比較有名的經濟學家的作品,比如@張遠 提到的幾位。不是他們的作品不好,而是他們都有比較強的價值觀,很容易帶著你走;而且寫的東西較覆蓋面很廣,往往都是用樸實的語言將他們對經濟的理解寫出來,等於是將較深刻、專業的思想先做了一次雜糅與簡化,而大部分人是讀不出這些作品字裡行間的假設和歷史的。這意味著,你讀了他們的作品,往往會有恍然大悟的感覺,然後直接拷貝他們的思想,但是很難自己再進一步做分析,也就止步於此了。
我個人建議是,如果已經有有大學普通經濟類學科的教育基礎,那可以讀一讀Brandt和Rawski的《偉大的中國經濟轉型》。這本書由經濟學內各個專業的頂級學者編著,集合了對中國經濟方方面面最好的研究。其的最大優點在於,他幾乎沒有價值觀,只是告知客觀事實,給出分析方法。其次,他是一本嚴肅的學術著作,有詳細的數據、文獻來源,便於你follow某一部分研究。再次,他各個方面的研究之間分得很清楚,對於初學者來說,將所有話題混在一起層層推進的寫作方式,最容易讓人有醍醐灌頂的感覺,但對人幫助也最小。我相信,如果要用最短的時間盡量地把握中國經濟框架,讀這本書,並且follow某幾個部分的最新研究,是較好的做法。
感謝邀請。 …如果是出於理財目的的話,你需要的是心理學訓練和對各種金融產品的知識,以及能帶來不斷增長的現金流的穩定本職工作,而不是研究什麼勞什子中國經濟運行邏輯……說實話,這玩意根本就不存在。 …如果是計劃從事職業投資,那麼需要的還是心理學訓練和對資金時間價值的充分理解。投資在某種程度上可以看做是將各式各樣的預期變現的過程,當預期變成現實時,可能市場已經下跌了50%甚至更多……對中國經濟的「邏輯判斷」也是預期的一部分。 …如果還是執著於要找出「運行邏輯」這個東西的話,不如嘗試借十萬塊錢,去自己一步步註冊個公司看看,等你親自把這個手續走完了,我想也就對「運行邏輯」理解的差不多了。 …做自己的老闆,就意味著365x24。
先回答第二個「需要多久」的問題:三個小時,也許兩個,讀的快的話,一個小時。
然後再說第一個問題。
題主你的最終目標是財務規劃,但是我覺得假如說「比較紮實的建立一套理解中國經濟邏輯的基本框架」大概需要十年,對「個人和家庭財務規劃」有一百分的幫助,那麼花一個小時建立一套不紮實的理解框架,大概也能對財務規劃有八十分的幫助。因為在投資理財方面,說到底其實你也只需要一個讓你全心信服的對未來的經濟走勢的預測,不需要自己學會預測。
我推薦的這本書」(其實是篇文章)叫《百年中國經濟史筆記》。作者楊小凱,那個假如不早逝就很可能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中國學者。
想要的自己搜吧。看完之後,應該能理解「過去中國經濟為何快速增長」,進而考慮「今後是否還能增長」,從而自然引出「在這樣的宏觀大環境下,個人對策是什麼」。感謝邀請,說實話我是沒有資格回答這個問題的,因為本人尚未能理解中國經濟運行邏輯,更談不上建議別人怎樣。作為愛好者,我僅僅是通過學習一些基礎概念解決自己的疑惑。估計要想形成屬於自己的思想體系和思考方法,一定要聽專業人士的建議,系統的學習,才容易觸類旁通。
目前來看,比較流行的分析框架主要有兩個,以中央-地方博弈理解國內政經,以全球化分工體系產業鏈轉移分析在世界中的位置
同意 @kinghenry1. 要分析中國經濟的運行邏輯 一定要對實際情況有足夠的了解,光光看各種教科書用處比較少2. 我覺得對於中國經濟的研究,如果把你的目標放的太遠,往往會干擾你的學習選擇,你可能會一開始就去選擇那類描述中國經濟的各種名家的著作,但是往往適得其反。所以我覺得對你來說,你要做的是不要把目標定在「了解中國經濟運行邏輯」,嘗試著「了解家鄉經濟運行的邏輯」。不要急於求成,也不要給自己定一個時間點。就我來說,從一竅不通到現在可以分析一些政策 前前後後用了5年。當然一開始我是完全沒有把「理解中國經濟運行邏輯當成目標的」,一開始我只想多積累一點對於自己家鄉的認識可以在網上和別人PK而已(我太膚淺了。。。)3. 家庭財務規劃其實和中國經濟的運行邏輯關係較小
我覺得,中國的經濟運行邏輯,大概是沒什麼真相和真理的。因為現實一直在變。 從大的邏輯而言,應該有兩個框架。一是轉型經濟(從計劃向市場轉,但又半途而廢,半吊子。這個可以蘇聯東歐做些比較),二是發展經濟(從農業向工業、服務業等等升級,這個可以從日韓港台的發展做些類比,看看全球經濟分工的轉移)
就目前的時局來講,可以多看看不同的觀點和分析。說實話,國內的經濟學家,大多不獨立,許多都是政策解讀者,或者舞台表演者。
就理財而言,我覺得可以看投行經濟學家的預測和建議,他們還是受過職業訓練的,數據有出處,推理也成邏輯。比如陶冬。但你也可以用一些陰謀論的觀點來對比著解毒。比如宋鴻兵、劉軍洛、郎咸平。當然,所謂的陰謀論,其實並不恰當。真正的區別,一派是非零和博弈的思路(市場經濟對大家都有利),而被冠以陰謀論的人,多半是零和博弈的思路(金融戰爭、你死我活的思維) 具體是買什麼產品,如何配置資產,完全要依時機而定。讀張五常所有的文章就可以了。教科書不用看。
補充:
1、放眼國際。不要拘泥國內,坐井底之蛙。
2、理論必須聯繫實際。分析現狀,回顧歷史。 3、經濟必須聯繫政治、社會、文化整體分析。堅持嚴肅政經類報刊的持續閱讀。
1、報:NYT上的專欄(比如Krugman的)、FT、WSJ、第一財經日報、經濟觀察報、21世紀經濟報道(這三份國內的報紙隨便翻翻即可)。
2、雜誌:The Economist、《財經》、《財新·新世紀周刊》。
網路新聞、網路評論、博客、微博……不提也罷。經濟機器是怎樣運行的 (時長30分鐘) Ray Dalio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zQwNjY4Nzg4.html先系統閱讀一下研究中國經濟問題的經濟學家的專著吧,比如:吳敬璉、林毅夫、張五常、周其仁
在天朝辦事所有邏輯框架只有一個:領導→執行者→屁民;
一定要先學習唯物主義哲學。
推薦閱讀:
※有什麼快速掌握知識的方法?
※墨水為什麼是那種味道?
※因為深深感到自己讀書太少而努力看書充實自己,卻發現越是看書越是覺得自己無知從而有些苦惱,該怎麼辦?
※如何看待霍老爺在微博發布的內容《知識變現不行了?不,是知識經濟2.0來了》?
※源義光後人真的有和武田佐竹同族的張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