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有哪些值得推薦的關於 TMT 行業的書?


科技想要什麼(What technology wants)

作者:凱文·凱利(Kevin Kelly

凱文?凱利的這本書相對於《失控》顯得更加精鍊和易懂,對於科技的發展和本質進行了解讀。而對於書名中所提出的問題,科技想要什麼,也許以下內容可以算是答案的一部分:

科技為我們個人提供機會去發現自己,更重要的是預測未來的自己。每個人的一生中都有自己獨一無二的特性組合,包括待開發的能力、手工技能、逐漸成熟的洞察力和潛在的經驗,這些是其他人不具備的。

當人們將自己的天賦發揮出最大的效力時,就會獲得成功。因為,依靠自己特有的技能,別人無法仿效,所以我們應該珍視自己的天賦。

那麼科技的作用是什麼?就是希望為所有人提供機會,讓人們能夠充分施展其獨特天賦的機會,接觸新理念和新思維的機會,選擇自己的父母不曾選擇的道路的機會,自己創造新事物的機會。

這就是科技想要的。

大數據時代:生活、工作與思維的大變革(Big Data: A Revolution That Will Transform How We Live, Work, and Think

作者: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 (Viktor Mayer-Sch?nberger)等

《大數據時代》是國外大數據研究的先河之作,作者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被譽為「大數據商業應用第一人」,早在2010年就在《經濟學人》上發布了長達14頁對大數據應用的前瞻性研究。

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在書中前瞻性地指出,大數據開啟了一次重大的時代轉型,包括思維變革、商業變革和管理變革。大數據追求的是「樣本=總體」,而同時產生的問題便是對於精確性的犧牲,不再執著於因果關係而是相關係,即不在深究「為什麼」,更多地是揭示「是什麼」以及「會怎樣」。

當我們的一切行為與生活都可以「數據化」的時候,掌握這些數據的公司便像是擁有了一座蘊藏豐富的金礦山。通過數據的分析可以預測消費趨勢,可以了解公共疫情,甚至可以預知犯罪的時間、地點、嫌疑人。大數據的核心就是預測,將為人類的生活創造前所未有的可量化的維度。

大數據在改變傳統的思維、商業和管理的同時,也會帶來巨大的安全隱患。當巨變來臨時,我們唯一能做的或許只是了解它並張開懷抱擁抱它。

認知盈餘:自由時間的力量(Cognitive Surplus: Creativity and Generosity in a Connected Age

作者:克萊·舍基 (Clay Shirky)

在這個新概念漫天飛的時代,「認知盈餘」(cognitivesur-plus)又被創製了出來。其實,這個概念很大程度上可以理解為個人碎片化時間的加總,爭奪碎片化時間已經成為繼眼球經濟之後,新媒體與舊媒體爭奪統治地位、榨取更多收入的關鍵點。

作者克萊?舍基被譽為「互聯網革命最偉大的思考者」,其作品《未來是濕的》曾在國內掀起閱讀風潮。如果說,《未來是濕的》告訴我們世界正在進入一個分享的世界,人人都在享受分享所帶來的「紅利」,那麼《認知盈餘》便是在進一步闡述,我們得以分享的資源稟賦。

「認知盈餘」是新時代網民賦予互聯網從業者最大的紅利之一,Facebook、Twitter以及維基百科的成功,都是「認知盈餘」的功勞。在中國,微博的興起,同樣有賴於它。一個新的互聯網時代即將到來。這將是一個鼓勵分享、平台崛起的時代。在這個平台上,用戶將是內容的主導者、分享的提供者。每個用戶的知識貢獻、內容分享,是這個平台賴以成功、賴以繁榮的重要保障。任何有意打破這種保障的行為,都將受到市場的懲罰。

創客:新工業革命(Makers: the New Industrial Revolution

作者:克里斯·安德森(Chris Anderson)

克里斯·安德森(Chris Anderson)就是TMT領域內最有名的兩本書《長尾理論》和《免費》的作者。幸好,這兩本書我都讀過。

本書中他不僅提出了新思維,而且決意親身將之實踐。「創客運動」是讓數字世界真正顛覆現實世界的助推器,是一種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新浪潮。作者深入到新工業革命前沿陣地,考察了創業者是如何使用開源設計和3D列印,將製造業搬上自家桌面的。在這個定製製造、「自己動手」設計產品、創新的時代,數以百萬計發明家和愛好者的集體潛力即將噴薄而出,全球製造業將由此而掀開新的一頁。創客的核心是將互聯網、製造業的長處進行融合,進而帶來更為便利的創新創業空間。

這本書討論了全球最關注的領域——製造業,這個也越來越為中國所關切的話題。在安德森本人的創客生意藍圖中,中國特別是廣東珠三角、深圳的成熟製造能力,是極為重要的一環。在中文版序中,他也頗為禮貌性的提出了暢想,希望創客運動在中國生根發芽。

思考,快與慢(Thinking,Fast And Slow

作者:丹尼爾·卡尼曼(Daniel Kahneman)

《思考,快與慢》這本書,是200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心理學家丹尼爾·卡尼曼第一次用通俗的語言,對行為經濟學領域做系統介紹。在書中,卡尼曼帶我們體驗一次思維的創新之旅。

丹尼爾·卡尼曼以一個個趣味盎然的生活性故事,展現了他對整個思維繫統的全面認識。經濟學、心理學、社會學乃至整個人類學的知識,都被他拆解分析、仔細追問。一貫死板嚴肅的大部頭書籍在他手中變成了親切的「飲水機旁交談」,捨棄五花八門匪夷所思的專業術語,如卡尼曼所言,他希望給讀者「提供更豐富精確的語言來討論與理解乃至自己在判斷和決策上的失誤」,以降低這些失誤帶來的損失。

http://Amazon.com的秘密(One Click: Jeff Bezos and the Rise of http://Amazon.com

作者:理查德·勃蘭特(Richard L. Brandt)

理查德·勃蘭特從事關於矽谷的寫作已有二十幾年,其中有十四年的時間為《商業周刊》擔任技術特派記者,期間曾榮獲「國家雜誌獎「,同時擔任多家企業顧問。在這本新書中,他回顧了亞馬遜在貝索斯帶領下走向輝煌的點點滴滴,揭示了貝索斯成功背後鮮為人知的故事。

國外作者在為企業或個人作傳時,一向不會為尊者諱,總能站在比較客觀的角度,進行正反兩面的分析。人無完人,本書也揭露了貝佐斯層層光環下的另一面:脾氣暴躁,常常會不耐煩地打斷下屬的意見;對員工要求高,但卻吝嗇於提高他們的工資……然而正是這種客觀的描述使讀者更接近於這個作為普通人的貝索斯,更能客觀地思考亞馬遜的成功與失敗。

如果你從未系統地看過一星半點與亞馬遜或貝索斯相關的資料,這本書將會為你輕輕揭開亞馬遜和貝佐斯的半截面紗。

決戰第三屏: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商業與營銷新規則(The Third Screen:Marketing to Your Customers in a World Gone Mobile

作者:恰克·馬丁(Chuck Martin)

身為數字領袖、研究者和公眾演講者,近十五年來,馬丁一直是數字互動市場的重要先驅者。他是美國知名智庫移動未來研究院執行長,曾任IBM副總裁。馬丁很早便精準預估了網路革命的衝擊。如今他提出新預言:移動革命即將全面改變你我的生活。

案例是本書的重要價值所在。通過閱讀,可以從中了解到豐富的移動營銷的成功案例,它們涵蓋了各行各業的知名品牌以及科技創業公司。通過他們在移動技術和營銷策略的布局和實施,可以清晰地觀察到企業如何提供價值,以及贏得移動市場的主動權。 此外,書中還有關於第三屏的權威調查和數據分析,從而可以對這場移動革命帶來的變化有更直觀的把握。

移動互聯應用從最早的手機報開始人們喊了8年,如今倒有點漸入佳境;讀這本書,或許在明確方向上有點找得著北的啟發和參考。

一線之間:設計戰略如何決定商業的未來(A Fine LineHow Design Strategies Are Shaping the Future of Business

作者:哈特穆特?艾斯林格(Hartmut Esslinger)

在銳意創新和安於現狀之間有一道分水嶺,設計必須跨越這條將商業與文化割裂的線。全球工業設計教父、世界頂級創意諮詢公司青蛙公司創始人哈特穆特·艾斯林格,首次揭秘設計戰略如何塑造商業的未來,如何將創新型戰略融入機構的競爭戰略框架之中。

《一線之間》彙集了艾斯林格40年來最為寶貴的實踐財富,記錄下了他和青蛙是如何幫助蘋果、微軟、路易威登、漢莎航空、迪士尼等企業成為這個世界上最具辨識度品牌的過程。在模仿與創新、平庸與卓越的一線之間,你選擇待在舒適的這一端 , 還是邁向無限的未來?

下一個倒下的會不會是華為:任正非的企業管理哲學與華為的興衰邏輯

作者:田濤 吳春波

從兩萬元起家,到現在年銷售額逼近400億美金,成為全球第二大電信設備廠商,華為一直以來都是外界頗感興趣的話題。華為低調,它的創始人任正非更低調,過去20多年裡幾乎看不到他出現在公眾的視野中。但一個不容質疑的事實是,華為成功了。為什麼華為成功了?這本書對此嘗試性地進行了總結,這也是迄今第一本獲得華為公司及任正非本人認可的華為主題作品。

尼采有一段哲言值得華為人和一切的企業家沉思:「當你注視深淵時,深淵也在凝視著你。」尼采是在喚醒人們的樂觀主義情緒,但這是一種將頭埋在沙子中的鴕鳥哲學。對於組織領袖們來說,閃躲深淵,但深淵依然在,顯然是不可取的做法。任正非反覆說:「失敗這一天一定會到來,大家要準備迎接,這是我從不動搖的看法,這是歷史規律。」 當華為成為一家世界級公司時,任正非如何居安思危?

我用微軟改變世界(Idea Man

作者:保羅·艾倫(Paul Allen)

2011看喬布斯傳,2012看保羅·艾倫回憶錄。這是微軟聯合創始人保羅·艾倫的親筆回憶錄,也是是迄今為止唯一一部微軟創始人自傳。保羅·艾倫首次以創始人視角揭幕微軟帝國創建歷程,同時也揭秘了創業過程中不為人知的黑幕;書中翔實地記敘了微軟兩位創始人保羅·艾倫和比爾·蓋茨從相遇、相惜到分歧、分手,更爆料蓋茨為尋找源代碼去翻垃圾箱等數不清的瘋狂事兒。保羅·艾倫的這本回憶錄,填補了以往微軟著作介紹情況皆由蓋茨一人包辦的缺憾。

保羅·艾倫有著與喬布斯一樣精彩跌宕的人生,得過腫瘤,熱愛音樂,曾被趕出過創業的公司,曾跨界當老闆。不同的是,保羅·艾倫未能像喬布斯一樣,回到最初創業的地方,再次創造改變世界的奇蹟。這位29歲就得了淋巴瘤的大叔,在30歲離開微軟後過著海闊天空的自由生活。保羅·艾倫的能量雖然趕不上喬布斯與比爾·蓋茨,但他早期創造微軟的經歷,尤其是與比爾·蓋茨的恩怨,仍是人們津津樂道的飯後談資。他們的確稱得上是改變世界的人。


再補充一下吧,樓上說的都是很好的書,最近在看周鴻禕的互聯網免費論,吳軍的浪潮之巔,喬布斯傳,還有一些不是TMT的但是是說企業管理和商業邏輯的,大敗局,等。感覺這個行業最需要的不是看歷史,而是去展望未來,因為行業更新太快了。


賽迪出的報告還是足以很快的對整個行業做一個大體的認識的。img=1133274392


我非常喜歡《浪潮之巔》


個人比較喜歡的是下面幾本:《長尾理論》、《免費》、《未來是濕的》、《google將帶來什麼》、《facebook效應》


看成TNT了哈哈哈


浪潮之巔吧,了解IT行業歷史的入門讀物


技術的本質


最近在看《平台戰略》,看上去很簡單,卻有很多值得思考的地方,做平台會遇到的問題,仔細想想,加上自己現在出來做遇到的問題,值得一讀


推薦閱讀:

有哪些值得推薦的 C 語言入門圖書?
除了「天工開物」和「營造法式」,還有什麼有意思的古書推薦嗎?
有哪些關於現代園林設計思想的書?
《第三次工業革命》這本書好在哪裡?
有什麼封面好看的書推薦?

TAG:書籍推薦 |